「還沒開始報復性消費,
結果等來報復性漲價......」
隨著疫情轉緩,
在家宅了兩個月的人們
都準備放放風了,
出門最想吃喝的,
非火鍋和奶茶莫屬!
結果大家出門一看,
火鍋、奶茶紛紛漲價了?
而且,加價還不加量??
也有網友發現,
漲價的店可不止火鍋奶茶!
看來年後第一杯奶茶,
要上30塊起步了!!
例如,喜茶於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的新品「豆豆波波茶」,價位從25元漲至27元。而幾款常規產品,例如「奶茶波波」、「芝芝莓莓」、「多肉葡萄」等產品的價位,亦分別在原來25元、30元、28元的基礎上漲了2元。
另一奶茶品牌「奈雪的茶」目前雖未出現產品大規模漲價的情況,但仍有個別單品上調了價位。例如產品「霸氣草莓」的價格已由2019年的28元漲至29元,而此前賣28元的「霸氣芝士黑提」目前已無售賣,類似的產品「霸氣芝士草莓」、「霸氣芝士葡萄」的售賣價格仍是28元。
還有一向以平價著稱的CoCo奶茶,部分產品價格也上調了1-3元。比如奶茶三兄弟,之前小杯和大杯的價格分別是11元、13元,現在則是12元和15元;大杯布丁奶茶的價格由原來的12元漲到了現在的15元。
那麼深圳情況如何?
近日,西貝莜麵村、海底撈等餐飲漲價的消息備受關注。有部分餐飲漲價,也有消費者反映一些沒有漲價的餐飲也面臨著菜品瘦身的情況。
某椰子雞品牌減量
市民劉先生表示,菜品雖然沒有漲價,但有「瘦身」嫌疑。不僅煲仔飯量變少,當劉先生想用積分兌換一些額外菜品時,店員則表示只能兌換椰青,價值較高的涼菜則暫時未能兌換。
有部分餐飲企業向記者表示確實是漲價了,漲價幅度在6%以內。漲價原因則是由於疫情帶來了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出品價格。
而在漲價瘦身的背後,也有餐飲企業在做福利優惠,「現在整個行業都在復甦,期待重建市場消費信心,發放福利優惠去吸引人氣,我覺得值得。」一位經營深圳老字號的餐飲人如是表示。
圖自喜茶官網
各公司回應漲價
海底撈:
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
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
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喜茶:
喜茶產品並未全線漲價,
因為成本原因,
在二月份上調了5款飲品的價格。
奈雪的茶:
由於原料價格變化和物流成本波動,
為保證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
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相關:
截至4月6日收盤,今年以來海底撈(6862.HK)跌幅為7%最新市值為1542億港元。
據中信建投此前發布研報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
業內人士:漲價是把雙刃劍
在採訪中,多家餐飲企業老闆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許多餐飲企業都已復工,但是生意遠遠沒有恢復。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樣本企業帳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再過3個月;表示現金流儲備豐厚,且能支撐6個月以上的樣本企業佔比僅為16%。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遊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莫遠明認為,漲價是一把雙刃劍。利好在於通過漲價消化成本,迅速補血,渡過難關,恢復正常經營秩序;不利之處在於,受疫情影響,市民消費實力下降,漲價可能導致市民更加捂緊錢袋,宅家消費,這樣會加劇餐飲業洗牌。
莫遠明建議,餐飲業漲價,必須充分權衡自身、市場與消費者三者利益,尋求最大公約數,尤其需要把握好漲價的度。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損失,通過漲價變相讓消費者買單。當然,政府的政策調控與引導也將發揮作用。
漲價能否自救?
業內出現不同的聲音。但在更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商業決策行為,漲價自救帶來的後果其一是轉嫁了成本上漲的壓力,但也會帶來消費者流失的後果。
有統計數據顯示,不管是物流中間成本還是某些食材的採購價格,都出現了一定幅度上漲,這必然會轉嫁到餐廳的終端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