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後,漢高祖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2020-12-20 斯文卿相

韓信,本是淮陰小兒,家裡很窮,又什麼都不會,只好四處打秋風,日子過得相當悽楚,項梁叔侄江東起義之後,韓信才看到施展人生才華的機會,於是投奔了項家軍,孰料就因他長於謀略,短於武功,所以在項家軍之內並不受重用,項梁死後,才在項羽帳下做了個執戟郎中,也不過是後世所謂的帶刀護衛,表面風光,實際沒一點用處。

韓信戰爭中也曾努力尋找發達的機會,曾幾次向項羽獻策,據說他提出來的計策連項羽亞父範增也大為讚賞,但是呢,項羽就是看不上他。

沒有辦法,只能在推翻暴秦,分封諸侯之後,韓信偷偷離開項羽的隊伍,改而投奔天下最能惜英雄重英雄的劉邦。

其時天下粗定,數年反秦鬥爭都沒脫穎而出的韓信,項羽麾下一個小小的執戟郎中,你以為劉邦能對他有多重視,不過看在他千裡投奔的份上,封了個小小的連敖,也就相當於現在部隊司務長之類的小官,讓他混日子去了。

可以說,韓信這人前半生很倒黴啊,連敖當了沒多久,趕上上司貪汙軍糧,依律韓信當受連坐。所以韓信和十一個管理後勤的同事一起,押赴法場法場斬首。

前面十來個人都死了,輪到韓信時,韓信恐慌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於是揚天疾呼:

法場

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斬壯士。

漢王難道不想爭奪天下嗎,為什麼要屈殺有用的人才呢。

一句話道出了漢王劉邦的真實用心,恰巧監斬的夏侯嬰也有幾分見識,一聽韓信關鍵時刻竟能喊出這樣的話,當下覺得這人可能很了不起,於是叫過來攀談幾句。

對答之間,夏侯嬰為韓信的見解折服,覺得他真是個人才,於是向漢王劉邦舉薦。

可以說,夏侯嬰是韓信第一個恩人,但可惜的是,他對韓信的價值認識的並不十分透徹,估計也就理解為韓信只是個有用之才,具體有用到什麼程度他並不知曉。

而劉邦聽了夏侯嬰的話,也並沒有把這個韓信當回事,只是拔高認識,把他像普通降將一樣加封為治粟都尉,撐死也就後勤司令一樣的官職,自以為已經給韓信了不起的待遇了。

韓信能怎麼著,只能好好效力,在工作中尋找機會,因為負責後勤的緣故,工作時和蕭何打交道比較多,一來二去,和蕭何越來越是熟悉,蕭何也逐漸被他的才能折服,覺得韓信是個天下無雙的國士,應該放出去獨當一面,而不是只當個治粟都尉了事。

於是再度向劉邦舉薦,一連舉薦好幾次,劉邦都沒當回事。

韓信至此心灰意懶,覺得不能再到劉邦這裡浪費時間,於是二度逃亡,其後呢,蕭何上演了一出名揚千古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以這種極端的方式提醒劉邦,韓信真的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幸運的是,劉邦這回慎重的對待了蕭何的舉薦,隆重其事的接見了韓信,並向他討教天下大計。

苦等多年的機會終於來臨,韓信就憑藉胸中真才實學,取得劉邦的讚賞,遂成了劉邦麾下二號人物,擔任了漢軍的大將軍。

韓信就這樣走上了軍神之路,也算他苦盡甘來吧,在其後的楚漢相爭中表現卓越,立下無數大功,簡單一點說就是:

大將韓信

劉邦正面牽制項羽主力,而韓信呢,則兵出偏鋒,襲擾後方,為劉邦收納天下諸侯,所以當劉項之爭十分膠著的時候。

韓信已略下齊地、燕地、趙地、魏地等,按戰國七雄的格局劃分,劉邦自己僅佔領秦地以及三晉之一部,其餘諸國領土,除項羽手裡的楚地之外,其餘各地都是韓信替劉邦拿下來的。

他的功勞至此已經無人可及,這時候,韓信時三分天下有其一,厲害到了偏楚則楚勝,偏漢則漢勝,中立則可自立一國的地步。

手下也有人勸他,說他:

一:功勞之大已經到了無法封賞的地步;二:才能之高已經到了天下無敵的地步;三:勢力之強已經到了無人能制的地步。

有這三個因素,當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叛漢自立,否則將來的下場一定非常悽慘。

韓信呢,則天真的認為: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數萬之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吾得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背之不祥。

漢王對我有再造之恩,信任的無以復加,我怎麼能背叛他呢。

手下沒有辦法,為了免去將來的禍患,只好佯瘋而去。

手下如此提醒,韓信還執迷不悟。

那麼,手下說的對嗎?

天下平定以後,韓信即由經營多年的齊地改封到對漢室還心存不滿的楚地,由齊王改封成楚王,楚王當了沒多久,就被劉邦抓起來治罪。

這時候韓信好像明白了一點,嘲諷的說: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韓信話已說的這麼明白,劉邦怎麼解釋:

劉邦

人告公反

有人說你要造反,典型的莫須有,這個理由劉邦自己都不相信,所以只能以「人告」之說為自己解釋。

韓信因此被貶為淮陰侯,並被帶到洛陽軟禁起來。

韓信至此,已如猛虎拔去爪牙,可有人還不放心,還不肯讓他好好過日子。

公元前200年左右,代地陳豨謀反,劉邦親自帥兵平叛,韓信因病留在長安,就因為他跟陳豨有點關係,所以呂雉是越想越不放心,最後以家奴出首為名確定韓信造反。

想將之招致長樂宮誅殺,於是騙韓信說:前方派來使者,說今上已平定代地,誅殺陳豨,大勝而還,為示慶祝,要求在京官員都去長樂宮祝賀。

臨了還怕韓信看出端倪,再度稱病不來,讓計劃化為泡影,又讓蕭何給韓信寫了一封親筆信。

蕭何在信裡,貌似很忠肯的勸告說:雖疾,強賀。

雖然你有病,但最好還是盡力來一趟,因為這畢竟是國家大事嗎。

蕭何,與韓信多少年的交情,又是韓信的恩人,韓信能不聽嗎,於是,韓信就在長樂宮被呂雉伏兵誅殺。

隨後被夷滅三族,一代軍神就落了個這樣的下場。

韓信是呂雉獨斷專權,未經劉邦請示,以家奴出首,韓信有意謀反的罪名害死,那麼,劉邦知道後什麼反應?

韓信被殺

大為慶幸,慶幸呂雉及時為漢朝平定了一場滅頂之災;或者龍顏震怒,覺得呂雉未經請示, 擅自誅殺漢室功臣是對漢室江山犯罪。

都不是,那麼,劉邦什麼反應呢,《史記》和《漢書》上面的說法雖然略有不同,但都同樣耐人尋味。

《史記》說: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漢書》說:高祖已破豨歸,至,聞信死,且喜且哀之

一個「且喜且憐」,一個「且喜且哀」

喜是肯定的,終於除掉一個心腹大患,那麼劉邦又憐什麼,哀什麼。

不得不說,這時候他心裡還是有一點內疚的,因為他也相信,謀反這樣的大事,就憑一個家奴出首即可認定,而且還不經法司審定,騙至長樂宮暗殺,不是冤枉是什麼,不然為什麼不能公開審訊定罪呢。

當年劉邦因懷疑蕭何謀反而將之下獄治罪,有個宮內值宿,姓王的衛尉很勇敢的質問劉邦說:蕭丞相當年執掌關中,關中百姓只知丞相而不知大王,他那時候不反,現在卻要造反,天下還有這麼愚笨的人嗎。

這番話劉邦也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大度的原諒了蕭何。

可同樣的道理:當年韓信當齊王的時候不反,如今淪落京城,當了個無兵無權的淮陰侯倒要謀反,天下有這麼愚笨的人嗎。

這番話劉邦卻死活聽不進去,為什麼會這樣呢。

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如臣,多多益辦耳

恐怕這才是韓信謀反真正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等

相關焦點

  • 漢高祖劉邦太冤枉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卻被說成是地痞流氓
    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出現過很多有名的人,但是隨著國家的更替於是出現了一些名不副實,或者被歷史冤枉的人。畢竟經過改朝換代之後,當政的皇帝,總會抹黑前朝的皇帝或者名人,尤其是前朝的開國皇帝總是被抹黑最多的人物。被抹黑最嚴重的莫過於漢高祖劉邦。
  • 韓信被抓,趕緊喊出8個字,事後證明真高明,劉邦無奈放過韓信
    淮陰侯韓信為漢初三傑,也是三傑中唯一未入《史記》世家的人。太史公將項羽放到漢高祖劉邦的前面,好賴項羽做過天下之主的西楚霸王,韓信可是一介反賊,再入世家便有點說不過去。一代奇人韓信,哪怕死亡的方式也充滿傳奇特點。
  • 韓信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將之一,韓信死後,劉邦卻這麼說
    韓信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將之一,韓信死後,劉邦卻這麼說我們都知道,打了天下的劉邦,對於韓信,是有著很多的心思,那麼你知道韓信死後,劉邦是什麼態度呢?在劉邦平定陳豨造反後,回到朝中就聽到韓信死的事,他的反應是:喜憂參半。
  • 漢初三傑,為何只有韓信被除掉
    大漢軍神韓信被殺,令人惋惜!但是誰讓他自己作死呢韓信被殺,無非是兔死狗烹、過河拆橋,這也是許多人黑劉邦的「罪證」之一。許多人為韓信鳴不平,覺得他死得冤枉,可現實真是這樣的嗎?韓信被誅,是因為謀反,證據確鑿漢十年,即公元前197年,陳豨叛亂,劉邦親自率兵討伐,韓信卻託病留在長安。等劉邦走後,韓信派人告訴陳豨:你只管起兵,我在長安協助你。隨後,韓信夜間假傳詔書,赦免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準備殺入宮內,幹掉呂后和太子。
  • 漢初三傑中的韓信,是劉邦的得力助手,最後結局讓人覺得心寒
    劉邦在成為漢高祖之後江山就越來月混亂,一代名將韓信為漢家皇室建立做出貢獻,是韓信幫助劉邦奪得天下,韓信功高蓋主沒有人懷疑,劉邦當上了漢高祖之後,得到了天下,韓信也就成為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用許多莫須有的藉口來韓信公爵貶為侯爵,最後蕭何借著夜宴將韓信請到了長樂宮,將他除去,開國名將韓信這樣窩囊的死去,最後被自己人送去見了閻王爺
  • 劉邦本來只是個小亭長,無權無勢,憑什麼領導張良、蕭何、韓信?
    漢高祖劉邦舉事前,不過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泗水亭長不過是大秦帝國的一個微末小吏,無權無勢,憑什麼能領導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人傑?首先,劉邦是靠才學領導的張良。張良初遇劉邦時,劉邦已然起事,但又逢雍齒叛變,正處於人生另一低谷之中。這時候的劉邦,能讓張良心甘情願地追隨自己,靠的不是權,不是勢,更不是錢,而是才學,劉邦是用真才實學讓張良心悅誠服的。
  • 為什麼劉邦對於韓信之死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他後悔過嗎?
    決定了劉邦、項羽的成敗。高傲如項羽當時也不得不向韓信屈服,此時的韓信實際上已經有了爭奪天下的力量,即使當時的士兵有一部分是劉邦的死忠粉,但依靠韓信歷年的軍功,這些死忠粉根本掀不起什麼大的波瀾。注意我們剛剛的措辭,此時的韓信已經有了爭奪天下的力量。雖然最後韓信選擇了忠於劉邦,但是此時的韓信已經有能量去涿鹿天下了。
  • 漢初七大異姓王,只有他一人善終,韓信能有他一半的見識都不會死
    許多人都知道朱元璋開國之後,大肆屠戮當年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其實屠殺功臣的先河並不是老朱開的,最早屠殺開國功勳的要追溯到漢高祖劉邦,當時劉邦為了鞏固統治甚至立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的口號。劉邦在當皇帝之前,出身也算是比較貧賤的,所以他開國之後也更加擔心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是否會有「第二個劉邦」來奪。為了能夠鞏固劉家的統治,他便開始剷除那些對皇權有威脅的開國功勳,威脅最大的首先就是那七大異姓王。這七大異姓王分別是:趙王張耳、韓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以及長沙王吳芮。除了張耳先逝之外,這些異姓王當中只有吳芮一人能夠得以善終。
  • 韓信死後,大漢的境遇讓劉邦極為後悔!
    在戰亂時期很多白衣都會通過戰爭謀取高位,就比如說白起,朱元璋還有韓信,還有比較有名的劉邦,這些人每一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艱辛獲取的高位,而有的人得到了善終而有的人卻死於非命。當時他為了能夠有一個好的前程去投奔了項羽,但是項羽比較孤傲對待這種外人他連理都不理,他被派到了一個無關緊要位置,自尊心受挫覺得這地方不適合自己,在蕭何的引薦下他來到劉邦的帳下,但是結果還是一樣沒有重要的位置,浪費自己的時間哺乳早日離開,蕭何知道之後馬上派人去追趕韓信,蕭何看人看得很準,韓信被他的誠心打動了,按下心來專心的輔佐劉邦,並且幫助劉邦平定了天下,擊殺了項羽的左膀右臂
  • 在韓信死後,劉邦卻如此對待韓信的妻子,這其中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後來項羽的軍隊經過韓信的家門口,他就決定要參軍,並且立下決心要幹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出來,但是項羽這個人並不是很看好韓信,就只收他做了一個小士兵,韓信這樣驕傲的人怎麼受得了這樣的委屈呢。於是他又投靠了劉邦,即使是到了劉邦的陣營裡面,韓信還是沒有得到重用,後來他又想離開,直到蕭何的出現。
  • 韓信被舉報謀反,劉邦不知如何應對,陳平的一番話讓劉邦茅塞頓開
    漢朝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一個朝代,但是我們中國人對於漢朝的情感卻格外濃,漢朝不僅僅有優秀的文化,也有很多我們至今讚頌的英雄人物,他們的事跡也都銘記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當年劉邦憑藉用人得當,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得到了天下,這才有了漢朝,而當時為劉邦出生入死的將領也都名揚天下,其中韓信就是廣為人知的一位將軍
  • 樊噲自稱臣,陳豨欲投靠,為何韓信卻還要面見呂后?
    可就是這樣一個以謀略著稱的軍事家,在西漢開國後,面對同為西漢開國元勳的樊噲的俯首稱臣、手握關中、趙地精銳的陳豨的投靠,明明已經有了自立門戶的能力。為何最終卻選擇了相信呂后所說的陳豨已經被平定之說,獨自進宮以至於被抓身亡呢?
  • 韓信之死背後的主謀,是心狠手辣的呂后,還是有容乃大的劉邦?
    呂雉比劉邦小了15歲,在她嫁到劉家後,才發現劉邦這個破落漢居然還跟一個姓曹的寡婦勾勾搭搭。呂雉心中雖怒,表面卻沒有像其他女人一樣吃醋,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劉邦造反過程中呂雉又兩次被抓,代劉邦受罪,卻從沒有怨言。這樣的女人,哪怕是再小心眼的男人,誰能不慚愧?
  • 劉邦殺掉韓信,為何不殺韓信美貌的妻子?令人不解
    但是項羽忽視他,他只好去找劉邦,劉邦也忽視他,好在蕭何有眼力,從此他開始平步青雲,用三尺長劍,讓那個亂世記住了他的名字,他就是:韓信。作為一個名氣很大的軍事家,韓信在楚漢之爭中的作用一直毋庸置疑,沒有韓信,劉邦縱然有張良和蕭何,依然無法取勝。
  • 韓信之死冤不冤?劉邦其實已經饒了他五次 最後也是蕭何萬般無奈動...
    提起韓信,人們總是把他當做漢高祖劉邦屠戮功臣的典型,對他給予了十分的同情和惋惜,甚至說如果韓信不死,劉邦也不會有白登山被匈奴圍困的窘境。其實劉邦白登山被圍,是公元前200年,韓信被殺是公元前196年,也就是說,那時候韓信還活著,舒舒服服地當他的淮陰侯並準備造反呢。
  • 韓信臨死前說了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到心有餘悸,韓信說了什麼?
    漢朝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一個王朝,秦漢時期也是歷史上人們非常熟悉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這時候的秦朝已經是岌岌可危了,秦二世胡亥的昏庸無道,導致了秦朝走向滅亡。不可否認的是,對於秦朝的滅亡,秦二世是有很多責任的。
  • 戰神韓信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一個讓他生一個讓他死
    文/臉譜君韓信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和軍事理論家,他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的代表人物。楚漢相爭之際,韓信屢建奇功,所謂戰無不勝,被後人奉為戰神。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奪得天下,皆是韓信之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響噹噹的大將軍,卻被兩婦人決定生死。01韓信還沒投靠劉邦之前,日子過得很是窘迫,由於性格放縱狂妄,沒有被推選為官吏,他又不懂得經商,幾乎沒有生活來源。常常去找別人蹭吃蹭喝,導致街坊鄰居都討厭他。原本有個亭長覺得韓信不是凡夫俗子,以後肯定能成大事,所以經常救濟他。
  • 渾身是「梗」的男人——韓信一人便身負20餘個成語典故
    在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命令手下的大將韓信去攻打趙國。當時韓信只有僅僅的一萬兩千人馬,而楚王卻帶領了二十萬大軍進行迎擊。為了打敗趙軍,肯定是不能進行硬碰硬,於是韓信讓一萬軍隊駐紮在河邊,等候吩咐,另外派了兩名大將去埋伏在楚國軍營的附近。交戰之時漢軍如臨大敵,因為人數之間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後來迫於無奈只能進行拼搏一戰。
  • 韓信被劉邦殺死,他老婆貌美如花,最終有何下場?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韓信被劉邦殺死,他老婆貌美如花,最終有何下場?漢高祖劉邦是個知人善任的君主,他的手下有運籌帷幄的張良、精通後勤的蕭何、英勇善戰的韓信等能人志士。尤其是韓信將軍在劉邦建功立業的途中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怎奈何伴君如伴虎,劉邦稱帝後對韓信疑心越來越重,最後給他扣了個謀犯罪的帽子,把他給殺了,還誅三族。不過在他的家人裡有一個人逃脫了厄運,他就是韓信的老婆--殷牆。
  • 韓信喝醉了酒,劉邦為他煮醒酒湯,剻通:快造反,晚了就被滅族了
    韓信,漢初三大名將之一,一輩子對漢朝,對劉氏忠心耿耿,卻被劉邦滅族。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韓信是如何被劉邦賞識的,這不得不提到蕭何。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經常得寢食難安。因為韓信在南方的勢力完全超過劉邦,萬一哪天韓信反叛,自己是知道他厲害的。最近又聽說韓信在招兵買馬,劉邦心中更煩。於是和蕭何商量怎麼辦,蕭何出了一個鴻門宴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