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黃海昀報導:近年來,我國的肥胖現象呈爆炸式增長,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有過億肥胖人群,其中1200萬屬於重度肥胖,已高居全球榜首。世衛組織曾發出警告,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風險,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萬。肥胖不僅影響到外形是否健美,還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多囊卵巢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多種併發症。
肥胖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健康問題,值5月11日「中國肥胖日」來臨,今年的主題是:肥胖與糖尿病,為科普對肥胖的正確知識,幫助廣大胖友科學減重,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強生醫療支持的2019年中國肥胖日科普活動在廣州舉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肥胖與代謝病外科中心主任王存川教授等多位專家就如何科學減重為市民答疑解惑。
29歲女子體重194斤 「減肥-復胖」成噩夢
在活動現場,29歲的悅悅(化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身高一米六,體重高達194斤,BMI高達37.8,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重度肥胖症患者。悅悅對記者說,由於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喜歡暴飲暴食、高油高鹽飲食,身體一直很胖,最高峰時曾達215斤,一人一次可以吃掉40個雞翅。目前已經出現了多囊卵巢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2型糖尿病等相關代謝疾病。
「健身、節食、針灸.....我嘗試過多種減肥方法,也曾一度瘦到了130斤左右,但很快就反彈,而且越到後面減肥的速度越慢,反彈的速度就越快。」悅悅說,「減肥-復胖」成為噩夢,令她絕望。
更糟糕的是,悅悅還有糖尿病家族史,爺爺死於糖尿病併發症、父親曾因為酮症酸中毒一度生命垂危,堂兄堂姐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而她自己今年測空腹血糖已高達12,遠超確診糖尿病的界線7.0,且出現皮膚瘙癢等不適。「我很恐懼,很擔心,開始偷偷吃二甲雙胍「,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像爺爺、父親一樣重蹈覆轍,她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希望通過減重手術解決問題。
減重手術是糖尿病治療的「第六駕馬車」
代謝疾病往往與肥胖並存,在糖尿病患者中,有65%屬於超重或肥胖,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王迎雪表示,內科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根本,「五駕馬車」合理飲食、加強運動、藥物控制、血糖監測和健康教育一樣也不能少,然而,對於像悅悅這樣的重度肥胖的患者而言,在單純的內科治療難以取得理想的療效時,可以考慮將減重手術與內科治療相結合。
減重手術的主要機理是減少食物的攝入與吸收,從而減少能量的攝取與糖代謝負荷;降低患者的體重,減少由於單純性肥胖的脂肪堆積所造成的胰島素抵抗;胃腸道重建後改變了腸-胰島素軸激素的分泌,從而改善糖代謝。
代謝減重手術,如今被稱為糖尿病治療的「第六駕馬車」。2018年頒發的糖尿病手術指南規定,BMI在27.5以上即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減重手術可減掉70%-80%多餘體重
王存川教授介紹,減重手術發展有60多年的歷史,目前較為主流和常見的解決方案包括胃旁路手術和袖狀胃切除術兩種。胃旁路術的原理是通過改變胃腸道結構、關閉大部分胃功能、減少胃空間和小腸的長度來實現的,俗稱「吸收少了」;而袖狀胃切除術的原理是減少胃容量、降低刺激產生飢餓感的荷爾蒙分泌,俗稱「胃變小了」。這兩種解決方案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痛苦輕、恢復快,疤痕隱蔽、併發症少等特點。
手術後到底能減多少?王存川教授表示:「平均來說,患者術後能減去70%-80%的多餘體重,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疼痛、睡眠呼吸的問題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可緩解甚至消失,讓患者重新過上正常生活。」不過,王存川教授強調,術後管理很重要,要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
青少年肥胖若沒影響發育 不建議做減重手術
值得關注的是,近30年來,兒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數量在全球範圍內呈高速增長超趨勢,中國是兒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約3496萬,近年來糖尿病低齡化的趨勢明顯。
雖然減重手術對肥胖患者的減重以及代謝病的改善都有明顯療效,但王存川教授強調,針對青少年,進行減重手術相比成人需要更加慎重,「只有肥胖嚴重威脅生命,我們才考慮手術治療。有的小孩只是胖,沒有影響他的發育,沒有相關代謝病,一般也不考慮做手術。因為一部分的患者,隨著年紀增長和生長發育,體重是可以逐步恢復正常的,手術反而可能影響其生長發育。」
此外,王存川教授提醒,減重手術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涉及到很多因素,很多學科,需要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的醫院才能做,患者一定要選有資質的機構和醫生方可保證減重手術的安全和有效,而不要輕信廣告的宣傳。
編輯: 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