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最終還是把手伸向了社區團購,目前已經在多個城市上線進行,正逐步擴大測試範圍。
當然了,這樣一個眾多玩家起起落落,但有充滿無限誘惑的市場,作為巨頭肯定是不想錯過。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因為社區團購(尤其是生鮮),它把服務延伸到了最後 100 米,甚至是到家了。
萬億市場再添新主
多多買菜模式
多多買菜同樣定位便宜實惠的社區團購平臺,採取線上預定 + 次日送達 + 站點自提的模式。
商品主要還是水果蔬菜、柴米油鹽為主。
用戶在每天 23:00 前下單,物流會在每天 16:00 前配送到站點,用戶在每天 16:00 以後可以上門提貨。
拼多多的真實目的是?
許多人都在猜測,拼多多為什麼要入局社區團購。
除了生鮮電商一直沒有形成寡頭、市場大之外外,我覺得還有更多深層的原因。
1、挖掘新用戶
儘管拼多多的用戶一再下沉,但網購的頻次,始終不如一日三餐多。
而且當前網購速度再快,也還需要 2、3 天,這還是限制了一些人選擇線下購物。
而拼多多選擇社區團購這個高頻的場景,能夠挖掘一部分新客戶,就是那些對時效性、體驗感更加在意的客戶。
同時,在希望藉此把原有的老客戶再重新召喚回來。
2、完善配送能力
拼多多是目前三大電商裡面,唯一還沒有明目張胆搭建自有快遞渠道的。
京東有京東快遞,阿里有四通一達,包括美團也有餓了麼。但拼多多沒有,極兔快遞是否和拼多多有關係還未可知。《極兔速遞,拼多多乾兒子?》
儘管拼多多目前單量驚人,但畢竟配送環節受限於他人。
但做社區團購,除了商品、團長外,配送就是最重要的考核能力之一。
拼多多要做社區團購、就必做大小倉儲、冷鏈、配送員、自提點建設等等。
這一整套的配送體系,只要拼多多做了,不管成敗,都是絕大的經驗積累。
試想一下,如果多多買菜在一個城市,一天做一兩百萬單的時候,它需要多大的倉庫和配送能力?
3、本地服務市場
京東目前有到家服務、阿里有餓了麼、拼多多除了線上電商,沒了。
如果拼多多想獲取更多用戶,想做更加高頻的生意,想做更高的市值。
本地生活服務,對於拼多多來說,也是早晚要切入的。
家庭日常生鮮食品採購作為本地服務剛需高頻的切入點,能幫助拼多多快遞積累一些本地生活服務的用戶。
大家必須要注意到一點,也是我之前一再強調的。
社區團購不等於社區生鮮、生鮮團購,社區團購的延展性更多,比如本地蛋糕店、餐飲店、景區門票的團購。
一旦通過多多買菜連結更多小區的住戶,將來就有機會做本地服務。
眾多玩家入場
其實除了多多買菜對於社區團購或者叫社區用戶虎視眈眈,還有諸多玩家,紛紛攜帶人民幣入場。
早期玩家如食享會、十薈團、興盛優選,每日優選、叮咚買菜他們都是獲得數億美元融資,且年成交額都是在 100 億規模的平臺。
現在是繼續在全國開拓業務,擴大版圖。
而後入場者,如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買菜、美團優選。
還有阿里旗下的幾個業務線如菜鳥、盒馬、阿里農業等都在做社區團購。
所以對於拼多多來說,未來要競爭的不僅是行業老牌玩家,還有新的對手。
多多買菜運營 9 招
目前多多買菜已經正式上線了,村長和大家一起來簡單分析下,目前多多買菜是怎麼運營的。
1、官方引流
拼多多針對多多買菜的開放城市,在拼多多首頁給予了多重曝光的位置。
如果你重慶、武漢等城市,當你打開拼多多的 app,會有多多買菜上線的彈窗提醒。
其次在百億補貼核心區的上方,專門開闢了多多買菜的頻道專區,這個流量是相當可觀的。
除了線上導流,拼多多在線上推廣也很兇猛。
比如最近多多買菜開拓西安和鹹陽地區時,直接聘請了當地 4 家地推機構,近千名地推人員開展團長招募。
2、降低準入門
因為需要用戶自提 ,所以需要建立線下的自提站點,也需要線下團長配合運營。
所以招募團長成為重中之重,多多買菜為了快速招募團長,在條件上沒有那麼嚴格。
我看了下目前開通城市的部分站點,發現合作的網點類型十分多樣,有菸酒超市,也有包子店、水果店、副食品店等等。
說明多多買菜為了讓網點更加密集,早期還是選擇野蠻擴張的手段。
3、超低價
說到拼多多,自然聯想到低價和百億補貼。
這次做多多買菜,雖然沒有百億補貼的口號,但也有十億來叫板。
村長進入了幾個站點看了下商品,發現真的很便宜,特別有拼多多的氣息。
生鮮水果幾乎一份沒有幾乎都沒有超過 5 塊錢的,很重要的一點是,沒有額外的配送費用。
哪怕你只買 2 塊錢的大蒜、1.76 的土豆,所以村長看到許多商品都已經售罄了。
4、重點城市拓展
社區團購不是一個快活,不像網上投了廣告,有人下單,就能全國發貨。
社區團購需要一個城市、一個小區、一個團長、一個配送點慢慢建立起來的細活。
所以這需要多多買菜,一個城市慢慢開進。
多多買菜優先選擇了武漢和湖北其他城市來開團,這個選擇是對的。
因為武漢及湖北經歷了疫情,用戶對於團購買菜這件事情接受或了解程度普遍較高,再加上緊挨著的興盛優選等其他平臺的教育。
當然選擇一個城市開團,原因有很多種。
比如用戶習慣、基礎設施、農副產品供應鏈、是否飽和度等等。
但重點城市吃透再拓展,看起來慢,其實是更快的戰略。
5、訂單獎勵
為了招募團長和鼓勵團長拉新出單,多多買菜除了正常的商品 10-20% 返點外,還設置千分之一的月交易額獎勵。
另外在特定時間內,每天出單達到一定數量的門店,享受額外獎勵,有點像滴滴跑單一樣。
比如 8 月 18 日 -9 月 1 日,每天團長完成 20 單交易,額外享受 20 元。
6、無門檻提現
大家都知道微信提現是有千六手續費用的,多多買菜則免去了提現手續費,對於提現金額也沒有限制。
7、一單也配送
對於加入的站點,多多買菜對於訂單沒有限制,只要有訂單就送。
不管是 3 塊錢的訂單,還是只有一單,這其實能極大的激發團隊長拉新宣傳的動力,也能影響用戶下單。
8、商品預告
針對已經申請成為團長的人,會有專門的商品預告群,團長可以提前知道後續的商品。
另外,團長也可以根據所在小區用戶的需求,向賣場管理員反饋。
9、團長扶持
除了現金政策的扶持,多多買菜還有團長開團前的實戰培訓、指定一對一的幫扶計劃。
雖然這個有點空,但至少說明多多買菜知道社區團購除了商品外,還是得依賴團長。
那麼大家可以看到,多多買菜目前的諸多政策主要還是很對團長的,無論是招募、培訓還是獎勵。
那麼用戶端主要還是產品便宜,目前還沒有類似拼多多一樣裂變的玩法,但我相信不久以後會有的。
四問多多買菜
多多買菜雖然作為拼多多的親兒子,有這樣一個實力優秀的親爹,但進入一個新領域,依然有很多困難要克服。
1、團長 / 團員從哪裡來?
儘管拼多多給了新團長一些政策,但目前看來,還不是那麼的誘人。
產品層面 10-20% 的佣金,是目前大部分平臺都有的。
每天出 20 單,額外獎勵 20 元,其實很少。
而且現在拼多多上面的 SKU 還不是很多,目前也沒有篩選功能,海鮮 / 肉類的也比較少。
所以真的想拉攏團長和團員,尤其是長期性團員,還是有難度的。
2、能補貼多久?
拼多多雖然有百億補貼,在用戶心智教育和復購上都產生了一定的幫助。
但是多多買菜能補貼用戶多久,比如平臺上幾毛、幾塊錢的商品在銷售。
平臺既不賺錢,還要虧點錢給團長分紅。
關鍵的一點是,用戶都來薅羊毛,團長的分紅自然就少了。
團長本來就是靠日常水果生鮮賺錢的,現在訂單增加了,但是錢少了,誰樂意呢?
而且一旦你價格回升,用戶就會開始比較了。
3、如何和個人團長競爭
拼多多目前選擇的團長是各類門店,這個其他平臺允許個人做團長有不同。
但從村長個人的實際體驗來說,小區個人團長在拉新、服務、人情關係處理等方面比門店做的好。
門店對於拼多多來說,優勢就是有暫時囤貨的空間。
但門店能不能把社區客戶運營好,還是個問題。
4、會不會收購?
前面就說,社區團購是個慢工出細活的事情。
因為涉及到的倉儲、配送、冷鏈、供應鏈、團長招募等多個環節,所以很難做到一月百城的規模。
那麼拼多多想快速搶佔市場和用戶,會不會考慮在一些城市收購一些本地的小型社區團購品牌,這樣才會加速步伐。
因為社區團購(食品生鮮部分)不像傳統的電腦,會被激發很多的需求,居民每天採買的量是差不多固定的。
如果多多買菜在美團、京東、淘寶、滴滴等面前不果斷,就很有可能錯失機會。
總體來說,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多多買菜的,至少短期內在部分區域對其他平臺會產生很大的衝擊。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