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超市選購淡水魚
□楚天都市報記者 曹磊 通訊員 周小平
愛吃魚的市民最近會發現,進入11月後,江城多種淡水魚降價明顯。消費量最大的鯽魚、鯿魚、草魚、鯰魚等淡水魚每公斤只在14元到16元左右,這也讓江城市民不管是吃活魚,還是提前醃製過年要吃的臘魚,都比之前要便宜不少。
魚價集體下跌每公斤不到20元
昨日,在漢陽七裡廟的一家生鮮市場裡,幾家水產檔口裡的老闆,見人就問要不要買魚。其中一位商販說,十月黃金周以後,大多數家常淡水魚都開始跌價,基本上一公斤都便宜了兩三元,平時貨很少、賣價相對較高的鯿魚都已經跌到14元一公斤了。
記者在市場裡探訪一圈,發現淡水魚都保持在比較親民的價位。其中鯽魚已經從前期的22元到24元一公斤,跌至了20元一公斤,鯿魚14元到16元一公斤,草魚12元到13元一公斤,青魚、鯰魚等家常魚也在降價,而過去最高曾賣到50元到60元一公斤的鱸魚,現在的價格也只在每公斤30元到34元之間。
在漢口黃孝河路的一家連鎖生鮮市場裡,淡水魚價更便宜,鯽魚19.8元一公斤,鯿魚13.8元一公斤,草魚11.8元一公斤,鮮活的鱸魚最低是27.6元一公斤。商販董師傅稱,這幾乎都是今年以來的最低價了:「從10月中旬開始,批發市場的拿貨價都在下跌,批發也不用擔心沒貨,價錢在慢慢往下降。」
集中起水提前搶年末醃魚季
來自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的監測顯示,江城淡水魚批發均價已連續八周呈整體下跌趨勢。截至11月6日,監測十個大宗品種魚的均價是16.26元/公斤,較上周再度下降。該市場人士介紹,淡水魚降價的主要原因,是現在到了省內外各地淡水魚的集中上市期,尤其是本地貨源湧入,市場供應充足,使得各類魚價下跌。
市場人士介紹,經過8月底武漢各級學校開學前的集中採購潮以後,江城的淡水魚市場就開啟下行趨勢。9月初,各地新一季的活魚開始逐步打撈出水,但由於餐飲酒樓、各大景區為準備中秋、國慶雙節消費檔期大量備貨,整個農貿市場、超市等消費終端的淡水魚價還比較穩定:「進入10月以後,淡水魚價就一直處於緩慢下跌狀態,11月的降價態勢更明顯了。」
來自仙桃的淡水魚養殖大戶金師傅也告訴記者,近兩三年來,淡水魚市場一直比較好,田頭養殖量和市場供應量充足,到了秋季集中出水期,市民吃魚就會便宜很多。
秋冬供應量足春節反彈不大
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水產專家介紹,近兩年來,本地秋季淡水魚豐收,提振了供應量,尤其經過前幾年的養殖行業和消費終端的優化和積澱後,秋冬季節的淡水魚出水量增大,市場更穩定。
也許是因為魚價變得更便宜,記者了解到,當下的武漢街頭,已經早早出現一排排的醃魚景象。有市民稱,現在適合醃製臘魚的青魚、草魚等品類的價格比往年冬天裡便宜不少,加上近期江城天氣晴好,就趕緊大量買魚來醃,「拿下」這份實惠。
業內人士介紹,按照去年秋冬季的淡水魚行情規律,進入冬天以後隨著天氣變冷,餐飲市場裡的烤魚、魚湯,以及冬至前製作魚丸、吃魚火鍋等消費需求也會大幅增長。加上各個食品加工廠為準備元旦、春節檔期的魚丸、臘魚等菜品進行的大量採購,都可能促使淡水魚價的反彈。
不過,記者同時了解到,從9月開始的一波淡水魚上市檔期過後,省內外各產區還將在冬至前後再進行一次集中起水,給春節淡水魚市場進行大量補充,所以即使魚價有所反彈,幅度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