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也是一個很多新手容易糾結的問題,其實釣魚新手,不光會在魚鉤的選擇上糾結,魚線、浮漂甚至配件的選用上都會糾結。但是老釣手一般就不會,基本上固定了自己的漁具使用,就算別人「強力」推薦哪一款鉤子特別好,也不會為之所動。為什麼會這樣呢?用一句直白的話說,他已經知道了,就那麼回事。
本人我就結合自己的看法說一說釣鯽魚用鉤的事,希望通過我的解答,能讓你看透。
一、垂釣方式決定用鉤
用魚鉤釣上魚,根據魚吃餌的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讓魚去吸食餌料,最典型的就是臺釣,餌團包住魚鉤,魚來吃餌會將包裹住魚鉤的餌團全部吸入口中。第二種,是讓魚去啃食餌料,其實真實情況是吸入一部分,最為典型的就是乙字鉤,還有傳統用的朝天鉤。
二、不同垂釣方式魚鉤的大小選擇
1. 吸食方式
針對利用魚兒吸食的方式作釣,很明顯,魚鉤的大小尤其是鉤門的寬度,要小於魚嘴吸食時張開的最大程度,否則魚是吸不進去的,對不對?魚鉤過大,是浮漂有信號提竿空槍的常見原因之一。
一般情況下,野釣的魚情較為複雜,魚的大小不一,不可能說今天只釣單尾重二兩的鯽魚,說不定會來一條一兩的,也有可能有半斤的。所以,野釣魚鉤的選用也確實做不到依照魚的大小來量身定製,只能說最大程度地兼顧,搞清楚自己的主攻大小就行。具體魚鉤的大小,鉤門的寬度,較為合適的應該是魚嘴最大徑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因為鉤子外圍還有一圈餌料,如果再大,則會影響吸食的動作。
本人只用袖鉤釣小體型魚,我就拿袖鉤來說說吧,一般一到二兩的鯽魚用2、3號袖鉤,三四兩的鯽魚用3、4號袖鉤,半斤或以上的鯽魚用4、5號袖鉤。
以上是魚情因素一般的情況下的用鉤原則,特殊的情況下需要細微調整,比如魚口很輕,為了讓魚吸食達到最大的方便度,我們需要降低含有魚鉤的餌團的總重量,那就要降低鉤號,以達到這個目的,極端情況下用2號袖去釣半斤的鯽魚也是很正常的。再比如,釣跑鉛抓死口,抓死口是一種較為被動的作釣方式,多數時候是看不到吸食的訊號,而魚的吸食不會都是吸入就放心地去吃,很可能接下來就會吐出,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刻意加大鉤號,讓鉤門的寬度接近魚嘴的最大徑,造成魚吐餌困難或吐餌的過程中完成被動刺魚。
2. 啃食方式
上面提到的乙字鉤和朝天鉤,在作釣的時候,是不要求魚將整個魚鉤都吸入口中的,只需要魚去啃咬鉤尖部分的餌料,魚嘴咬住了鉤尖,作釣者揚竿刺魚。這樣的鉤法對於魚鉤的大小要求就不像吸食方式那麼嚴格,大一點點也無妨。尤其是乙字鉤,鉤體立在水底,鉤尖翹起(餌料可以只裝在鉤尖),魚去咬食鉤尖,一刺即中。朝天鉤和乙字鉤有一個共性,就是浮子到鉤子間的線都是繃直的,整個線組表現得非常靈敏,只要魚碰到鉤子浮子上基本就會顯示訊號。
三、鉤型的選擇
雖然本人是只用袖鉤釣小體型魚,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袖鉤,甚至有人會討厭袖鉤的這種鉤型,這無可厚非,各人偏好不同。利用吸食方式作釣,魚鉤大小方面,無論何種鉤型,都可參考上面的描述。
比如喜歡用伊豆,那二到三兩的鯽魚,就用3號左右,四兩半斤的就用4號左右,無倒刺魚鉤用得少,鉤子的大小腦海中沒有多少印象,不知道就不能亂扯,以免誤人。
鉤型的選擇,個人覺得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作釣者,而不是魚。如果從魚的角度考慮,主釣鯽魚,那肯定是細條鉤如袖鉤或細條伊豆較好,因為不管是否考慮鯽魚吸食的力度,輕的肯定比重的要吸食方便,而且鯽魚是小個體魚種,鉤條根本不需要多大的強度。
有些人就喜歡鉤尖內收的那種弧線美,有些人就喜歡丸世那種修長的鉤身,還有些人認為無倒刺魚鉤不放心。自己喜歡用哪款就用哪款,不過無倒刺魚鉤容易跑魚的觀點是不對的,前不久我就錄製了一個視頻,無倒刺魚鉤中魚後徹底鬆掉魚線兩次,雙飛中魚,兩個魚鉤上的魚都沒有跑掉,我鬆掉線都沒跑,你提魚的過程中還會跑?肯定不會!不過用活餌的話,還是建議用帶倒刺魚,主要作用是增加活餌的持鉤性,而不是為了防止魚兒脫鉤。
最後總結
「什麼樣的魚鉤釣鯽魚最好?」,因為參入了垂釣者的人的方面因素,沒有統一標準。主要的原則是鉤子的大小,基於鯽魚的體型和吃餌方式,建議使用細條類小型魚鉤。隨著釣齡的增加,每個釣魚人基本都會確定自己中意的鉤型。
江釣人狂龍原創作品,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