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夫樊噲跪拜韓信,劉邦如何應對?表面縱容,背後妻子呂雉下殺手

2020-12-22 漢史鉤沉

淮陰侯韓信,楚漢第一名將,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傑出的「兵仙」。蕭何這樣評價韓信的軍事才能:「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什麼意思呢?樊噲、周勃、灌嬰、曹參這些將才,耐心找總找得到的。可韓信是無雙國士,百年難得一出的奇才,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在韓信墓前祠堂上,掛著這樣一幅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裡的「一知己」說的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勸劉邦登臺拜將,蕭何的知遇之恩,對韓信形同再造。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淮陰侯列傳》

一個母親早亡,當官沒人舉薦,經商不能保本,鄉鄰都煩他蹭飯,受了胯下之辱的韓信是漂母給了他一口飯吃,讓他活了命;是蕭何月下追逐,讓他活成了人樣。

「存亡兩婦人」,存說的是一飯之恩的漂母,亡說的則是長樂宮中的呂雉。韓信想到過無數的可能,唯獨沒有想到蕭何會害他。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淮陰侯列傳》

呂雉的宴會,韓信是有疑心,託病不去的。是蕭何一封書信:「老弟,就算身體欠安。今天也不能不來給老哥捧場」!

韓信看完二話不說,孤身入了長樂宮。然後就讓呂雉的武士擒殺,滅了韓氏三族。而後,淮陰侯謀反的消息,就傳遍了長安城。

韓信謀反?韓信如果要反,劉邦與項羽楚漢之爭,手握數十萬兵馬的時候不反;齊王變楚王,劉邦兵臨雲夢澤,擒他回長安時不反;偏偏要等到幽禁淮陰侯府,手下無一兵一卒時謀反?

韓信與陳豨一起謀反?一個在河北,區區的巨鹿太守,兵馬不過數萬;一個在長安,困於淮陰侯府,家丁不過百人;長安、河北遙遙數千裡,敢反劉邦百萬甲兵,敢反長安南、北禁軍?

是韓信昏了頭帶著家丁謀反,還是呂雉莫須有殺人,答案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如果韓信真與陳豨一起謀反,正常的操作是什麼?是陳豨在河北起事,將劉邦和漢軍精銳引到千裡之外;韓信至少拉攏曹參、樊噲、周勃、灌嬰中一人,有數萬大軍在關中起兵;劉邦班師之前,封鎖函谷關才有一線生機。

但韓信死在長樂宮後,長安城沒有任何武將受到牽連,這就是韓信沒有謀反的鐵證。參考後世朱元璋「藍玉案」,誅殺武將近百人,牽連家屬兩萬餘眾。

韓信地位不比藍玉高?如果韓信真的造反,能不牽連一個武將?沒有一幫武將黨羽,那韓信還反什麼,難不成要一百家丁封鎖函谷關?

既然韓信沒造反,呂雉又為何一定要殺了「兵仙」,樊噲的下跪是個導火索。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淮陰侯列傳》

樊噲這個人,是劉邦和呂雉的妹夫,也是「鴻門宴」上敢和項羽對著幹的「莽夫」。樊噲沒什麼心機,就是直來直去的性子。

韓信讓劉邦擒回長安,降為淮陰侯之後。有次路過樊噲府邸,就進去見了見故人。韓信走的時候,樊噲在門口跪著送韓信,並以臣子自稱。

韓信感嘆世事變遷,自從做了淮陰侯,只有耿直的樊噲拿他當昔日的楚王了。就笑著自嘲了一句:「想不到我韓信有一天,竟混到與樊噲為伍了,哈哈哈哈」!

或許此刻韓信,這個與樊噲為伍,是真拿這耿直傢伙當朋友了。亦或許不是,這誰又知道呢?

但今時不同往日,韓信畢竟不是楚王了,樊噲又做了劉邦、呂雉的妹夫。這樣在府門外行跪拜之禮,以「王」、「臣」相稱,就顯得格外扎眼了。

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淮陰侯列傳》

很快,樊噲向韓信下跪的消息,就傳得沸沸揚揚了。劉邦態度很微妙,他找韓信談起了「兵仙」最擅長的軍事:

劉邦問韓信自己能指揮多少兵馬。韓信想了想,回答道:「陛下能指揮十萬大軍」。

劉邦又問韓信能指揮多少兵馬。韓信毫無遲疑,回答道:「韓信統兵——多多益善」!

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淮陰侯列傳》

劉邦笑了:「你韓信統兵多多益善,為什麼當皇帝的卻是我劉邦呢」?

韓信回答道:「因為臣善於統兵,而陛下善於統將;再加下天命歸於陛下,韓信自然為臣子了」。

韓信的回答,不可謂不高明。至少劉邦知人善任的美名,是無限放大了,因此劉邦不會刻意想殺韓信。

那麼想殺韓信的人是誰呢?——呂雉。

呂雉最大的依靠是什麼?皇后以及未來太后的身份;太子劉盈和妹夫樊噲。當初戚夫人得寵,呂雉就是讓樊噲去威脅戚夫人母子的。

但如今樊噲都向韓信下跪了,呂雉還能依靠什麼?劉邦可以依靠,但這一年劉邦都60了,在漢代都是隨時會咽氣的歲數了。

韓信才多大?35歲,沒錯比呂雉都要小10歲!這年劉盈才14歲,還是仁厚儒雅的性格。劉邦如果有個意外,劉盈不用想沒用,樊噲已經跪下了,要呂雉一個女人對抗韓信嗎?

這顯然不可能,唯一能制約韓信的,只有三傑中另兩位張良、蕭何。但不說張良、蕭何,能不能制約住韓信。就張良54歲,蕭何61的歲數,和韓信也完全不是一個輩分啊!

這就是呂雉迫害韓信的動機。情況很明顯,劉邦倒下了,呂雉和劉盈才是要長期面對韓信的人。無論是為了太后的尊榮,還是出於本能的母愛,呂雉都有理由針對韓信。

而且事實證明,呂雉的擔心也不是多餘的,她害死韓信的第二年,劉邦就駕崩了。呂雉翦除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是在利用劉邦最後的餘熱,消除潛在的隱患。而且最後的異姓王英布,也真的引得劉邦親徵,中箭身亡了。

總結起來說,就很明顯了——韓信沒有謀反!但呂雉多少是清楚,丈夫劉邦身體就快不行了。所以妹夫樊噲的下跪,讓呂雉動了永除後患的心思。

而對劉邦來說,自己都沒兩年活頭了。未來是劉盈和呂雉要面對,自然就默許了她的行動。呂雉有劉邦的默許,才能得到蕭何配合,也才有了韓信慘死長樂宮!這就是「兵仙」之死的全過程。

相關焦點

  • 樊噲妻子是呂雉的妹妹,自己險些被殺,嫡子遭誅殺,庶子倖免於難
    提到樊噲,可能首先給人的影響他是一個勇猛豪爽之人。的確,他確實是劉邦帳下一員猛將,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封為舞陽侯。樊噲在跟劉邦起兵之前是個屠戶,後來跟著劉邦起兵反秦,因為他勇猛,再則對劉邦忠心,同時他又是呂雉的妹夫,所以深得劉邦的器重和信任。
  • 韓信之死背後的主謀,是心狠手辣的呂后,還是有容乃大的劉邦?
    韓信跟隨項羽是隨波逐流,張良投奔劉邦是主動迎合,這也註定了兩人未來的不同命運。直到公元206年,在項羽這顆「大號夜明珠」的照耀下,一直不被重用的「螢火蟲」韓信終於離開了楚軍,去投奔被項羽逼入蜀地的劉邦。在經歷了一番周折後,一場「蕭何月下追韓信」才讓他聲名鵲起,得到重用!
  • 劉邦死後,樊噲作為呂后的妹夫,為何銷聲匿跡
    突然,樊噲感覺到背後有一道陰冷而滾燙的目光,這種奇怪的感覺讓他很不舒服,輕輕側過臉,他看到了陳平正面帶微笑看著他。半個月前,劉邦聽信讒言,疑樊噲造反!此時樊噲正在燕地平盧綰叛亂,即命陳平與周勃去燕地取樊噲人頭。陳平之毒、周勃之勇,樊噲難逃一死!
  • 劉邦臨死前為何派陳平殺掉樊噲?陳平又是怎麼做的
    樊噲追隨劉邦起兵反秦,南徵北戰,他作戰勇猛,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在鴻門宴上獨身闖帳救劉邦,深得漢高祖劉邦的信任,作為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承相,是劉邦的心腹猛將。而且和劉邦是連襟關係,是呂后的妹夫,他們是親人。但是劉邦在臨死前卻密旨陳平處死樊噲,這是什麼原因呢?陳平又是怎麼做的?且看下文解說。
  • 樊噲自稱臣,陳豨欲投靠,為何韓信卻還要面見呂后?
    韓信對抗劉邦的資本正如史書所說,「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顧名思義,韓信曾在一次溜達到樊噲將軍府之時,受到了樊噲的跪拜相迎。與此同時,更是對韓信自稱臣,稱呼韓信為王。且樊噲自身也不是沒有什麼能力的庸臣,相反,其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妹夫,以及漢初的開國功臣之一,後來更是成了漢朝的左丞相。其不但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更是在朝堂上憑藉著外戚的身份而積累下了不小的政治勢力。儼然在朝中有著頗深的政治聲望以及影響力。
  • 劉邦殺掉韓信,為何不殺韓信美貌的妻子?令人不解
    然而在關鍵時刻,劉邦邀韓信前來圍攻楚軍,韓信卻遲遲不來,甚至以封王為籌碼,才願意出兵協助,劉邦雖然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此時,已經為他之死埋下了伏筆。果然,劉邦成功後,韓信成為他首要的猜忌對象。他被以「欲謀反」為由,被貶為了淮陰侯,之後被蕭何忽悠到長安,當場被殺。韓信之死是最令人惋惜的,但也是必然,因為劉邦容不下一個對漢朝有威脅的異姓王存在。
  • 樊噲只是個殺狗的屠夫,卻娶了呂后的妹妹,劉邦曾經下令殺他
    樊噲只是個殺狗的屠夫,為何能夠娶呂雉的妹妹呂嬃為妻?樊噲的確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為妻,和劉邦是連襟。樊噲出身寒微,只是屠狗出身,可是樊噲和呂嬃結婚的時候,劉邦還沒有成為朝開國皇帝。呂公有四個孩子:長子呂澤,次子呂釋之,長女呂長姁,此次女呂雉,三女呂嬃。呂公有相人之術,一直覺得自己的次女呂雉「有大富大貴之相"。呂雉後來成了皇后,果然貴不可言。在一次縣令舉行的酒宴上,呂公與時任泗水亭長的劉邦相遇。呂公覺得劉邦氣度非凡,就自作主張將自己的次女呂雉嫁給了劉邦。而這個時候的劉邦還很落魄,當然是求之不得。
  • 西漢開國功臣樊噲的妻子和兒子結局如何?
    福禍相依,由於與劉邦是連襟,樊噲本人和他的妻子、兒子都沒有得到善終,結局都不太好。樊噲之妻死得很慘樊噲的妻子呂嬃(也寫作呂須)是漢高祖皇后呂雉的妹妹,是呂公最小的女兒。後在陳平、周勃等元老主持下的夷滅諸呂鬥爭中被「笞殺」,也就是說被活活打死的,死得比較慘。樊噲之子難得善終樊噲和呂嬃生有兩子一女,除女兒外基本都不得善終。樊噲和呂嬃所生的嫡子是樊伉。他自然承襲爵位為舞陽侯。樊伉襲位九年後,呂后死亡,呂產、呂祿等呂姓外戚強勢,陳平與周勃等漢朝元老大臣於是發動兵變而夷滅諸呂。
  • 劉邦是怎麼殺死樊噲的?樊噲及其家人的下場如何?
    這段話是說,劉邦臨死前,聽人說,樊噲會在劉邦死後,將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全部誅殺。於是,劉邦十分震怒,命陳平和周勃一起去誅殺樊噲。但不巧的是,陳平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是呂后的妹夫,如果殺了樊噲,一定得罪呂后。況且現在皇帝病重,呂后母子將執掌天下。此時,絕對不能得罪呂后。
  • 呂雉:如何從一個鄉野村婦成長為冷靜睿智胸懷天下的君主的
    項羽要殺劉邦他爹,劉邦竟然說道:「項王,我們倆是結拜過兄弟的,我爹等於你爹,你要煮湯喝的話,也請分給我一杯羹啊。」對自己生的兒子和女兒他可以無情踹下馬車,對生自己的爹也可以分一杯羹,更何況對她這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妻子呢。
  • 《楚漢傳奇》49、50集劉邦許諾呂雉 全集分集劇情介紹/圖
    劉邦稱讚蕭何運糧的事情,蕭何告訴劉邦這是韓信的功勞,劉邦也覺得韓信是個可塑之才,蕭何接到消息讓韓信追趕逃兵人沒有追回來自己卻跑了,蕭何聽到後心急如焚,自己驅馬到城外追趕韓信,蕭何見到韓信氣憤的給了韓信一個耳光,韓信拜別蕭何,蕭何拔劍放在韓信頸上,並說如果韓信不能為劉邦效力必會殺了韓信,以防韓信成為劉邦的敵人,蕭何答應韓信回軍營後幫他成為大將軍,韓信隨蕭何回到軍營,軍營中,樊噲在積極的訓練著軍隊
  • 對於「神秘莫測」的樊噲墓,你了解多少呢?
    樊噲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五郎廟鎮黃家村。 它,緊挨城固到小河口的公路東沿,路西就是黃家村,新修的城固北站和古老的樊噲墓就共處一村。 到了黃家村後,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樊噲墓。
  • 韓信被呂后殺害前或許醒悟:當年樊噲向他下跪,真應該將他扶起
    退一步來說,若是劉邦想要殺韓信,在劉邦貶韓信為淮陰侯的時候,就可以殺他了。當時,劉邦藉口到雲夢澤遊玩,順便去看看韓信。就是在這裡韓信被劉邦捉住,然後帶到了都城,把韓信給貶為淮陰侯的。之後韓信等於是活動在劉邦的眼皮底下,他的一舉一動,劉邦都是了如指掌的。
  • 韓信死後,大漢的境遇讓劉邦極為後悔!
    在戰亂時期很多白衣都會通過戰爭謀取高位,就比如說白起,朱元璋還有韓信,還有比較有名的劉邦,這些人每一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艱辛獲取的高位,而有的人得到了善終而有的人卻死於非命。當時他為了能夠有一個好的前程去投奔了項羽,但是項羽比較孤傲對待這種外人他連理都不理,他被派到了一個無關緊要位置,自尊心受挫覺得這地方不適合自己,在蕭何的引薦下他來到劉邦的帳下,但是結果還是一樣沒有重要的位置,浪費自己的時間哺乳早日離開,蕭何知道之後馬上派人去追趕韓信,蕭何看人看得很準,韓信被他的誠心打動了,按下心來專心的輔佐劉邦,並且幫助劉邦平定了天下,擊殺了項羽的左膀右臂
  • 劉邦死前,為何讓奸詐的陳平殺掉忠心的樊噲?深不可測的帝王權術
    漢朝開國時,樊噲多次先登、陷陣,立下了許多戰功。而且在鴻門宴上,如果不是樊噲出色的發揮,恐怕劉邦就要命喪劉邦和範增之手。而今天,劉邦為何要不分青紅皂白,殺掉樊噲呢?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劉邦一貫猜忌功臣的體現。樊噲其實是步了韓信、英布、彭越等人的後塵。然而實際上,劉邦真正處理的,只有那些連城數十,用兵數十萬的異姓王。
  • 此人被劉邦下貶,呂雉願為他求情,見到劉邦,呂雉:把他做成肉醬
    婦人心腸有時發作起來,著實令人害怕,所以用蛇蠍心腸形容這類婦人很是貼切,漢朝呂雉就很符合這樣的特徵。劉邦開闢漢朝後,開始大肆誅殺功臣,韓信就是典型的例子。除了韓信外,還有很多人難逃其難,譬如彭越就是其中一位。彭越草寇出身,跟隨劉邦徵戰,立下不少戰功。
  • 韓信之死:絕世天才卻不謀自身,終被無情帝王心術所誅
    人臣大忌,他犯了個遍,劉邦當時就惱了,可是硬忍了下來,但這筆帳一定在心裡記下了。天下大定之時,必是韓信就死之日!二、韓信被誅過程項羽垓下兵敗自殺,劉邦又一次突然襲擊奪了韓信兵權,他在怕什麼?他怕韓信擁兵造反,可是韓信並不警惕。
  • 韓信喝醉了酒,劉邦為他煮醒酒湯,剻通:快造反,晚了就被滅族了
    韓信,漢初三大名將之一,一輩子對漢朝,對劉氏忠心耿耿,卻被劉邦滅族。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韓信是如何被劉邦賞識的,這不得不提到蕭何。劉邦第一眼看到了韓信,覺得可能就比普通人厲害點,就對韓信說:「當個伍夫長吧。」韓信一聽,棄之而去。韓信回到帳篷裡收拾東西連夜騎馬走了,蕭何聽說後趕緊去追,月夜下追上了韓信。
  • 劉邦大將:城固樊噲臺與樊噲墓
    ,關於樊噲的墓是真是假更是個迷?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中王,賜樊噲為列侯,公元前206年,樊噲隨劉邦入漢中;劉邦在漢中休養生息,壯大實力後,接受了韓信的建議還定三秦,從而拉開了楚漢戰爭;樊噲隨漢王徵戰西縣縣丞、雍王章邯等人,英勇奮戰,因功被升為郎中騎將,封為將軍。隨後又參加對楚作戰,屠煮棗,在外黃擊破王武及程處軍,攻取鄒、魯、瑕丘等地,直到劉邦稱帝之初,異姓諸侯反叛不斷,樊噲成為徵討叛軍的主將。
  • 樊噲鴻門宴救過劉邦,劉邦臨死前卻執意要殺他,有何深仇大恨?
    而劉邦卻恰恰相反,在政治上頗有作為,但是因為疑心殘害了許多忠臣。在開創漢朝之際,跟隨劉邦的將士逃過了敵人的兇殘,卻沒有逃過帝王的治罪。很多忠臣如韓信、彭越、樊噲等人都被無情處死,原因都是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寧可多殺一人,也不願留下一個可能會成為禍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