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聚集型收斂,傳銷竄向網絡

2020-12-10 大眾數字報

  □記者 趙小菊 報導
  本報濟南訊 記者從省工商局獲悉,目前我省棗莊、東營、泰安、日照、萊蕪、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濟寧、臨沂、濱州、菏澤14市已被認定為無傳銷城市,佔全省城市數量的82%,基層傳銷防控機制建設得到普遍提升。下一步,我省將針對網絡傳銷案件,線上線下聯動,重拳出擊。
  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省工商系統共立案查處傳銷案件61件,案值1.4億元,罰沒款金額5236.74萬元,取締傳銷窩點、活動場所230多個,教育、遣散參與傳銷人員4491人次。得益於我省近年來強化源頭防控的各項舉措,傳統聚集型傳銷活動屢禁不止、屢打不絕的局面逐步得到了扭轉。截至目前,全省共創建「無傳銷社區(村)」2.4萬個、「無傳銷街道(鄉鎮)」1667個,同時,按照《山東省無傳銷城市認定辦法》,共已認定無傳銷城市14個。
  「但是近年來,網絡傳銷違法活動日益突出。傳銷組織打著所謂『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投資』、『愛心互助』、『虛擬經濟』等名義,鼓吹『高額回報』、『短期致富』等噱頭,通過建立網站,在論壇、貼吧、即時通訊平臺推廣等手段大肆發布傳銷信息,誘騙、誤導群眾參與傳銷活動。」省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網絡傳銷活動因其主體和標的虛擬性、行為跨地域性等特點,與傳統傳銷相比更加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和社會危害性,往往具有蔓延速度快、涉及人員多、波及地域廣、涉案金額大等特點。傳銷分子藉助網絡平臺,套用編寫的傳銷制度模式軟體,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傳銷的組織架構、制度設置、人員排序和收款、轉帳等環節,並利用網絡平臺壓減人員層級來規避刑事制裁。同時,往往異地託管伺服器數據,監控打擊取證難度大。而且,傳銷與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相互交織的情形越發常見。
  「今年下半年,將適時做好『無傳銷城市』創建掃尾工作,並探索建立無傳銷城市動態化管理機制。」省工商局局長李關賓表示,「針對新型傳銷方式和手段,將加大線上線下打擊力度,加強對網絡傳銷案件的查辦。」對於網絡傳銷,將堅持「露頭就打」和「打早打小」,強化「打、防、控、管」各項措施。
  此外,省工商局聯合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日前召集好品山東、銀座網、大眾海藍、山東微商俱樂部等16家駐魯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共同通過了《踐行主題責任 打造無傳銷網絡倡議書》,各網絡平臺將積極配合執法機關打擊傳銷活動,自覺抵制網絡傳銷違法犯罪信息。

相關焦點

  • 南寧破獲超2億傳銷案 現場「勵志」語錄: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辦案民警介紹,2018年7月初,南寧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在日常工作中排查出線索:有一夥山東籍人員在南寧市良慶區大沙田一帶,從事以「純資本運作」為名的聚集型傳銷活動。經初步調查,警方掌握了該傳銷體系的基本情況——該團夥主要以山東籍人員孔某、閆某和謝某等人為首,活動範圍在南寧市良慶區大沙田一帶。
  • 網絡傳銷監管有關問題淺析
    01、網絡傳銷的表現形式及特點目前網絡傳銷類型多種多樣,「電子商務」類、「金融理財」類等成為新型網絡傳銷的主流模式,同時還有「消費返利」類、「公益互助」類、「網路遊戲」類、「網絡創業」類等傳銷形式。比起傳統傳銷,網絡傳銷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欺騙性更強。網絡傳銷與傳統傳銷的主要區別就是在於傍上了「網際網路+」,往往打著創新、創業的大旗,偽裝名目眾多,模式不斷翻新,從措辭到口號都極具誘惑性和欺騙性,遮蓋了其發展會員(下線)牟利的本質。
  • 用好「網際網路+」打擊網絡傳銷
    原標題:用好「網際網路+」打擊網絡傳銷深論王琳 (媒體評論員)大連警方近日向媒體披露,2015年8月,大連警方快速出擊,一舉破獲全國首例利用微信實施傳銷謀利的特大網絡傳銷案,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歸案。屢禁不止的傳銷,就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 今年寧夏已搗毀傳銷窩點613個 查獲涉傳人員4732人
    9月23日,記者從寧夏公安廳獲悉,寧夏公安經偵部門今年對傳銷犯罪持續發力,目前,已部署開展4次集中整治行動。全區共立傳銷案件67起,破案43起,涉案金額3427.8萬元;搗毀傳銷窩點61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51人,移送起訴96人;查獲涉傳人員4732人,行政處罰567人,教育遣返3792人,解救被困人員373人。   近期,銀川、吳忠等地發現傳銷組織帶領被騙人員到萬馬廣場、團結廣場、水上公園、黃河樓等景點進行「參觀考察」,歪曲國家政策,宣揚莫須有的「秘密工程」,以此達到洗腦的目的。
  • 朋友拉你賣面膜,到底是不是網絡傳銷呢?
    點擊《你對網絡傳銷的了解,遠不及這張圖的十分之一》之所以說「四成人傻傻分不清」朋友拉你賣面膜是不是網絡傳銷,守哥可不是拍腦門喲,那誰誰不是說了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守護者計劃聯合騰訊新聞客戶端做的「網絡傳銷調查」裡面的一道題,「以下哪些行為屬於網絡傳銷」設置這道題目的初衷,是考慮到網絡傳銷的隱蔽性越來越高、使用的科技越來越先進、騙子的套路越來越多,通過調查想了解大家對網絡傳銷具體類型的識別程度
  • 「蜂之巢」APP涉嫌非法網絡傳銷,這個代理點已被關停!
    這可能是新型網絡傳銷的陷阱 11月3日,金鳳警方迅速出擊,關停一家涉嫌非法網絡傳銷代理點,一舉控制工作室負責人及聽課會員共計8人。 因該公司涉嫌非法網絡傳銷,經偵大隊民警遂將該公司負責人呂某某及河北峰之巢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區負責人齊某口頭傳喚接受調查。
  • 科普傳銷知識,預防傳銷騙局
    科普傳銷種類,普及傳銷知識。傳銷種類基本有三大種類:異地傳銷、網絡傳銷、精神傳銷。異地傳銷主要分布以廣西為主,逐漸向安徽,貴州,江西,湖南,湖北,陝西西安,河北,山東,浙江,江蘇,四川,河南,寧夏,甘肅,福建,以上都是南派傳銷的分布區域,邀請新人的理由,以徵婚,交友為主導,邊貿,紅木家具,罰沒車,綠化,海鮮,民宿旅店,包工程,包煤礦,介紹工作等理由。
  • 網絡傳銷的認定需非常謹慎
    新模式真的與傳銷無關?工商部門表示在進行處罰的同時,也對「雲集微店」提出整改要求,「2016年2月後,雲集的模式的確在改」,「網絡傳銷的認定需要非常謹慎」。其中,杭州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雲集微店開展活動過程中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等行為,涉嫌違反了《禁止傳銷條款》第七條規定,被定性為「傳銷」,其開發企業浙江集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商網絡」,法定代表人肖尚略)被合計罰沒超958萬餘元。
  • 以「共享經濟」為名開展傳銷活動 「雲集品」網絡傳銷案又一名骨幹...
    8月10日,李旭反傳銷團隊獲悉,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審理一起「雲集品」網絡傳銷案,2015年9月30日,被告人趙某在黃某2(已判決)的介紹下註冊成為深圳前海雲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線上銷售平臺「TPS商城」會員。該平臺以「共享經濟」為名,「消費返利」為誘餌,設立多種獎勵制度,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從中騙取財物。
  • 湖南查獲4起傳銷大要案 「中和支付」為傳銷
    今年上半年,被查處的傳銷大要案件中,還包括永州市工商局查處的寧遠縣人劉運發在藍山縣利用「中國明明商」傳銷案;南縣工商局查處的南縣南洲鎮張某、段某、嚴某等人,以進行「連鎖經營」之名,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發展南縣本地人員,到廣西南寧、安徽合肥等地從事「純資本運作1040工程」的傳銷活動;新邵縣工商局查處的 「邵陽市威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募業務員,以「直銷」名義從事「威凌」牌汽車養護產品營銷的特大傳銷案
  • 一網絡詐騙團夥利用「區塊鏈」搞傳銷 涉案人民幣一字排開可從北京...
    日前,也有一起借區塊鏈之名行傳銷之實的特大案件曝光,犯罪嫌疑人也是利用別墅藏錢。近日,河南許昌建安區公安局通報一起特大網絡傳銷案,犯罪嫌疑人買下一棟價值千萬的別墅,專門用來藏匿非法所得,在現場查扣的涉案現金高達13億元。傳銷平臺IAC母公司的名字,也充滿了「這就是個圈套」的意味,「我是小丑」逗你笑,騙你錢包。
  • 岑溪批捕7名「中金銀海」網絡傳銷組織犯罪嫌疑人!
    2020年2月7日,岑溪市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對「中金銀海」網絡傳銷組織犯罪嫌疑人曹某、吳某軍、楊某森、馮某堯、李某峰、張某英、李某芹批准逮捕。
  • 「哥倫布」網絡傳銷礦機,會員高達三...
    每經編輯 彭水萍 2020年9月,黑龍江鶴崗市公安局向陽分局在市局刑偵支隊、網安支隊等多警種部門支持下,成功破獲一起以虛擬幣挖礦為噱頭的特大網絡傳銷案件。抓獲以一號頭目趙某、二號頭目蘇某為首的團夥組織成員28人,凍結涉案資金2.8億餘元,豪華車輛14臺及部分房產,總價值人民幣近3億元。
  • 警惕傳銷騙術向手機端轉移,再花哨的包裝違法本質從未改變
    近日,一家以「走路就能賺錢」為噱頭的網紅APP「趣步」及其開發公司,因涉嫌傳銷等行為被工商部門立案調查。「每天走夠4000步,每月至少賺200元」,這樣的宣傳詞瞄準了一些用戶的心態。但進入該款應用軟體後,人們會發現,健身不過是一個幌子,通過完成任務或者推廣應用來獲得虛擬幣,才是在平臺上獲益的主要途徑。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實則實施傳銷活動!「東望集團」黑窩點被端
    感受法治新生態 建設平安黑龍江日前,齊齊哈爾市建華公安分局端掉一個打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旗號,實施傳銷活動的「東望集團」黑窩點。原來這裡是「東望集團」傳銷組織的一個窩點,民警們隨即對組織人員依法進行傳喚並開展調查。經審理查明,現年50歲的婦女李某加入「東望集團」傳銷組織後,租了某小區門市房的二樓大廳做教室,從2019年9月份起打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等旗號,通過微信、熟人等先後將40多名中老年人招收為「東望集團平澤課堂」學員,開始進行傳銷洗腦活動。
  • 這些網絡傳銷套路要當心→
    此外,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共清查傳銷窩點830個,清查傳銷人員4646人,教育遣返4563人,查處案件85件,罰沒款1.14億元。網絡傳銷名目多,換了馬甲還是「它」這次公布的10件典型案例中,3件與網絡傳銷有關。眾所周知,參與傳銷活動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但近些年,非法傳銷藉助網際網路平臺,不斷轉變方式、名目更加繁多。
  • 新田紫蘇油網絡營銷就是傳銷活人 一個人=360元
    新田紫蘇油網絡營銷就是傳銷活人 一個人=360元 所謂的產品營銷實際上並不傳銷產品,而是在傳銷活人,是一種迷惑人的人網傳銷。11月7日18時10分許,長春市公安局綠園區公安分局西安廣場派出所在青浦路一家屬樓一舉端掉了一處有27名青年男女的傳銷活人窩點。  聽課男女鼓掌、唱歌影響居民休息  近日,西安廣場派出所民警宋佔江、魏金華等人在登記清理出租房屋時,發現在青浦路一家屬樓6樓經常有一些不明身份的青年男女進進出出。
  • 此種網絡營銷實為傳銷!
    圖片來源網絡茶,作為國飲,以其養生功效,深受青睞。但伴隨著網際網路發展,這一「飲茶養生」的文化傳承,竟成為新型網絡傳銷活動的華麗外衣。圖片來源網絡精心設計傳銷模式設定複雜獎勵制度傳銷的開始總是披著美麗幻想的外衣。
  • 傳銷華麗變身的背後
    2010年11月13日,一位湖北家長向長沙市公安局「局長信箱」發送電子郵件,反映其中專剛畢業的女兒被騙入傳銷組織。此後,長沙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調查發現該案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龐大的非法傳銷組織。該組織以浙江台州人為骨幹,流竄到長沙嶽麓區黃鶴小區等地,陸續騙來河南、湖北、廣東、福建、安徽、浙江、陝西、江蘇等多個省份的傳銷人員,最多時傳銷人員可達2000餘人。
  • 盤點2019年度十大傳銷案 超千萬人陷入傳銷陷阱
    雲集品 以消費返利為噱頭發展超百萬人 2019年3月18日,深圳警方對以消費返利為噱頭的「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犯罪團夥開展收網行動,抓獲潘越健等多名主要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