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小菊 報導
本報濟南訊 記者從省工商局獲悉,目前我省棗莊、東營、泰安、日照、萊蕪、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濟寧、臨沂、濱州、菏澤14市已被認定為無傳銷城市,佔全省城市數量的82%,基層傳銷防控機制建設得到普遍提升。下一步,我省將針對網絡傳銷案件,線上線下聯動,重拳出擊。
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省工商系統共立案查處傳銷案件61件,案值1.4億元,罰沒款金額5236.74萬元,取締傳銷窩點、活動場所230多個,教育、遣散參與傳銷人員4491人次。得益於我省近年來強化源頭防控的各項舉措,傳統聚集型傳銷活動屢禁不止、屢打不絕的局面逐步得到了扭轉。截至目前,全省共創建「無傳銷社區(村)」2.4萬個、「無傳銷街道(鄉鎮)」1667個,同時,按照《山東省無傳銷城市認定辦法》,共已認定無傳銷城市14個。
「但是近年來,網絡傳銷違法活動日益突出。傳銷組織打著所謂『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投資』、『愛心互助』、『虛擬經濟』等名義,鼓吹『高額回報』、『短期致富』等噱頭,通過建立網站,在論壇、貼吧、即時通訊平臺推廣等手段大肆發布傳銷信息,誘騙、誤導群眾參與傳銷活動。」省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網絡傳銷活動因其主體和標的虛擬性、行為跨地域性等特點,與傳統傳銷相比更加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和社會危害性,往往具有蔓延速度快、涉及人員多、波及地域廣、涉案金額大等特點。傳銷分子藉助網絡平臺,套用編寫的傳銷制度模式軟體,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傳銷的組織架構、制度設置、人員排序和收款、轉帳等環節,並利用網絡平臺壓減人員層級來規避刑事制裁。同時,往往異地託管伺服器數據,監控打擊取證難度大。而且,傳銷與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相互交織的情形越發常見。
「今年下半年,將適時做好『無傳銷城市』創建掃尾工作,並探索建立無傳銷城市動態化管理機制。」省工商局局長李關賓表示,「針對新型傳銷方式和手段,將加大線上線下打擊力度,加強對網絡傳銷案件的查辦。」對於網絡傳銷,將堅持「露頭就打」和「打早打小」,強化「打、防、控、管」各項措施。
此外,省工商局聯合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日前召集好品山東、銀座網、大眾海藍、山東微商俱樂部等16家駐魯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共同通過了《踐行主題責任 打造無傳銷網絡倡議書》,各網絡平臺將積極配合執法機關打擊傳銷活動,自覺抵制網絡傳銷違法犯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