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重點任務後,金融行業也開始了相關工作部署。
1月6日,央行網站公布消息稱,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在工作會議提出的10項重點工作中,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之後的第三位。
這並非央行首次提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首次提及「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在此前召開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要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這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意味著什麼機會?
綠色信貸快速增長 綠債結構發生變化
央行工作會議提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在興業研究團隊看來,為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氣候目標,我國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都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金融系統也不例外。銀行作為經濟社會系統中的重要金融中介機構,同時也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金融機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國家碳中和目標。
從數據來看,在全國範圍內,綠色信貸保持較快增長。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1.5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6.3%,同比增長了17.3%,同比增速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4.3個百分點。其中單位綠色貸款餘額11.51萬億元,佔同期企事業單位貸款的10.5%。
在綠色債券發行方面,速度有所放緩。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國境內市場貼標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為11315.34億元,存量規模8689.18億元。2020年1~11月發行規模為2070.79億元,較2019年同期(2612.36億元)減少20.7%。
「近年來綠色債券市場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6年、2017、2018年這三年主要是金融企業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到了2019年,企業開始發行綠色非金融債券,當年的佔比超過了金融債,2020年這個趨勢更加明顯,2020年綠色非金融債券發行規模佔比已達86%,比2019年高13個百分點。」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分析師錢立華對記者表示。
錢立華同時表示,2020年的亮點之一是中資機構開始落地藍色債券。藍色債券作為綠色債券的一種,募集資金專項用於可持續型海洋經濟,在推動海洋保護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0年9月,中國銀行發行中資及全球商業機構首隻藍色債券。2020年10月30日,興業銀行香港分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成功發行三年期美元固定利率藍色債券,共募集資金4.5億美元,實現了中資股份制銀行首單境外藍色債券發行。
2020年11月4日,由興業銀行獨立主承銷的青島水務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藍色債券)成功發行,成為我國境內首單藍色債券,也是全球非金融企業發行的首單藍色債券。
對綠色金融考核力度或加大
近年來,採用《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日漸增多,截至2020年12月1日,全球共有37個國家的113家金融機構宣布採用赤道原則 ,包括興業銀行、江蘇銀行、湖州銀行、重慶農商行、綿陽市商業銀行和貴州銀行六家中國商業銀行。
在全球範圍內,籤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的銀行已增加至199家。2019年9月22日,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正式發布,首批籤署機構包括中國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三家中資銀行在內的全球132家銀行。截至2020年12月1日,籤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的銀行已增加至199家,新增籤署銀行包括中國的九江銀行。
中國銀行近期發布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我國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元左右。
展望未來,錢麗華認為,在十四五規劃及「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我國綠色金融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一是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領域;二是金融機構氣候環境風險管理將不斷加強;三是金融機構將不斷提升自身氣候表現,樹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形象;四是氣候環境信息披露將成為主流。
對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對綠色金融的監管指標是否有相關變化也被行業關注。2018年7月,央行印發《關於開展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通知》,並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
其中,評價指標包括餘額/增量佔比、餘額同比增速以及不良率等指標,評價結果納入MPA考核,並將MLF押品也擴容至綠色貸款。
「預計明年將在MPA考核體系中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金融的考核力度。」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