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2021-01-08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重點任務後,金融行業也開始了相關工作部署。

1月6日,央行網站公布消息稱,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在工作會議提出的10項重點工作中,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之後的第三位。

這並非央行首次提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首次提及「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在此前召開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要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這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意味著什麼機會?

綠色信貸快速增長 綠債結構發生變化

央行工作會議提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在興業研究團隊看來,為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氣候目標,我國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都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金融系統也不例外。銀行作為經濟社會系統中的重要金融中介機構,同時也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金融機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國家碳中和目標。

從數據來看,在全國範圍內,綠色信貸保持較快增長。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1.5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6.3%,同比增長了17.3%,同比增速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4.3個百分點。其中單位綠色貸款餘額11.51萬億元,佔同期企事業單位貸款的10.5%。

在綠色債券發行方面,速度有所放緩。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國境內市場貼標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為11315.34億元,存量規模8689.18億元。2020年1~11月發行規模為2070.79億元,較2019年同期(2612.36億元)減少20.7%。

「近年來綠色債券市場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6年、2017、2018年這三年主要是金融企業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到了2019年,企業開始發行綠色非金融債券,當年的佔比超過了金融債,2020年這個趨勢更加明顯,2020年綠色非金融債券發行規模佔比已達86%,比2019年高13個百分點。」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分析師錢立華對記者表示。

錢立華同時表示,2020年的亮點之一是中資機構開始落地藍色債券。藍色債券作為綠色債券的一種,募集資金專項用於可持續型海洋經濟,在推動海洋保護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0年9月,中國銀行發行中資及全球商業機構首隻藍色債券。2020年10月30日,興業銀行香港分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成功發行三年期美元固定利率藍色債券,共募集資金4.5億美元,實現了中資股份制銀行首單境外藍色債券發行。

2020年11月4日,由興業銀行獨立主承銷的青島水務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藍色債券)成功發行,成為我國境內首單藍色債券,也是全球非金融企業發行的首單藍色債券。

對綠色金融考核力度或加大

近年來,採用《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日漸增多,截至2020年12月1日,全球共有37個國家的113家金融機構宣布採用赤道原則 ,包括興業銀行、江蘇銀行、湖州銀行、重慶農商行、綿陽市商業銀行和貴州銀行六家中國商業銀行。

在全球範圍內,籤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的銀行已增加至199家。2019年9月22日,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正式發布,首批籤署機構包括中國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三家中資銀行在內的全球132家銀行。截至2020年12月1日,籤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的銀行已增加至199家,新增籤署銀行包括中國的九江銀行。

中國銀行近期發布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我國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元左右。

展望未來,錢麗華認為,在十四五規劃及「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我國綠色金融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一是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領域;二是金融機構氣候環境風險管理將不斷加強;三是金融機構將不斷提升自身氣候表現,樹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形象;四是氣候環境信息披露將成為主流。

對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對綠色金融的監管指標是否有相關變化也被行業關注。2018年7月,央行印發《關於開展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通知》,並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

其中,評價指標包括餘額/增量佔比、餘額同比增速以及不良率等指標,評價結果納入MPA考核,並將MLF押品也擴容至綠色貸款。

「預計明年將在MPA考核體系中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金融的考核力度。」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

相關焦點

  • 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目標實現?央行明確
    來源:新京報網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一年重點任務後,許多行業陸續作出相應部署,金融行業也在其中。據央行1月6日公告,1月4日以視頻形式召開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提出這一年十大工作要求,其中一項即「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會議指出,要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
  • 什麼叫碳達峰?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知識科普|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
    知識科普|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 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了本世紀後半葉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習近平主席於9月22日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為中國下一階段的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展現了中國踐行《巴黎協定》氣候行動承諾的決心。
  •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什麼是碳中和?明白這個你就不會奇怪斷電斷火了!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就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解決方式。近期,因為多篇文章中提到「碳中和」概念,很多粉絲留言問什麼是碳中和,所以今晚文章詳細介紹下碳中和這個概念。
  • ...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啟動 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國碳市場的不斷建設完善,將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參加碳排放(權)交易,售出二氧化碳指標11萬噸,公司收益261萬元。」說話的是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據他介紹,公司較早前參與了湖北碳市場交易試點。通過碳排放權交易,企業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還獲得了新的收益。
  • 釋新聞|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將上述目標進一步加強,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解振華表示:「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政治格局背景下,我國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提出有力度、有顯示度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向國際和國內社會釋放了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對外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
  •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現在成了熱詞。什麼是碳中和?為什麼要實現碳中和?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圖/新華社隨著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危機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嚴重,幾近無處不在。2020年9月,中國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於科學論證的國家戰略,既是從現實出發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展戰略。何為「碳達峰」「碳中和」?
  • 新華財經|實現碳中和目標需加快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要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需要推動經濟、能源、環境實現均衡與路徑優化,加速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今年9月份,中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願景的提出,對我國推進能源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 碳中和目標下能源的技術進步偏向與電價調整空間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根據統計,中國碳排放已經達到約100億噸/年,當前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4以上。碳中和意味著碳排放和碳匯相等,根據估計,要實現碳中和,要求最終碳排放量低至15億噸左右。
  • 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
    新華社記者 朱 崢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而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綠色金融如何高質量發展備受關注。專家表示,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充分發揮其支持綠色復甦的重要作用。同時,完善綠色金融標準,保證綠色項目、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目錄中的項目不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 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們需要加速跑!
    如果說,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中國推進綠色發展、踐行減排承諾的大目標,那麼,「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5%左右」就是一個更緊迫的小目標。10年內提升10個點,聽起來容易,落實起來存在難度。原因在於,儘管非化石能源裝機不斷增長,但我國能源整體需求仍然處於上升階段。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幅分別為0.9%、1.4%、2.9%、3.3%和3.3%。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未來能源系統依靠誰?
    多位專家表示,碳中和的宏偉願景和近期目標對我國能源轉型發展意義重大,對此科技界和產業界應該充滿信心,共同發力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攜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機械工業部原部長何光遠指出,碳中和目標不是一句空話,需要落地實施和兌現。凡事一定要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眼睛向下、務實發展,把我們這代人該做的事認真做好。
  • 環環科普|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 實現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 讓新能源唱主角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中國今年明確要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這個過程中將對能源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電力系統又該做出怎樣應對?「『十四五』期間不應該繼續建設煤電,這是底線」柴麒敏認為,如果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以此倒推,2040—2045年整個電力系統可能就要實現近零碳排放,到2050年左右能源系統實現近零碳排放。
  • 碳達峰碳中和催生巨大產業機遇
    22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上,錢智民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當前以化石能源為主的中國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產業機遇。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並提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啥是碳中和?全球首家研究院在南京揭牌
    碳研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諮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解決方案。
  • 銀河證券:「碳中和」背景下環保行業的投資機會
    ◆環衛&;垃圾焚燒:固廢產業鏈中的確定性機會。◆土壤修復:環保板塊最大的藍海。◆2021年是保障「十四五」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也是衝刺碳達峰、推進碳中和的關鍵節點。在碳中和理念、「十四五」等政策加持,融資環境持續改善的背景下,環保部分細分賽道也將重回高增長的景氣周期。
  • 觀察丨碳達峰:雄心與行動
    1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的重點任務進行部署,提出了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等具體要求。部分地區「拉閘限電」的原因是什麼?「拉閘限電」與碳達峰、碳中和之間有什麼關係?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什麼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任務之一?
  • 中國如何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
    中國如何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應該遵從什麼樣的路線圖?中國的碳中和目標對於全球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打造繁榮的淨零碳排放經濟意味著什麼?圍繞著2060碳中和目標,國際社會對中國「十四五」期間的能源發展有什麼期待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