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話說的真是沒錯。生活在大山深處的人們,祖祖輩輩都在接受著大山給予的恩惠。大山之中,盛產許多純天然無汙染的野菜,野果等,其中菌類也不少,最重要的當然是野生黑木耳了。還記得小時候,每次下過雨後不到兩三天,就可以帶山上「撿寶」了。枯木或者老樹樁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小夥伴們打鬧著,衝過去採摘,有時候每個人可以摘到一整蛇皮袋呢,正兒八經的「山珍」!由於環境的變化,現在的野生黑木耳已經遠遠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但是偶爾也能在山上撿到,那可就是意外的驚喜了。今天無意間看到丈人家去年釆的野生黑木耳,兒時的回憶不由得湧上了心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野生黑木耳吧!
野生黑木耳能吃嗎?
會不會有毒呢?相信這是很多不了解野生黑木耳的人們心裡的疑問。野生黑木耳當然可以食用了,但是新鮮的木耳卻是不宜食用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叫做「卟啉」的特殊物質,人食用了新鮮的木耳以後,會引起皮膚騷癢,出現皮膚紅腫、癢痛,產生皮疹、水泡,水腫等現象。而新鮮木耳在太陽暴曬過程中會分解掉大部分的「卟啉」物質,食用前,幹木耳又再次經過水泡,那麼其中所剩無幾的「卟啉」會溶解到水中,這樣食用就一定不會中毒了。
野生黑木耳的營養價值
野生黑木耳比起人工種植的木耳口感更加勁道脆嫩,味道鮮美,使用方法多樣,可葷可素。木耳營養豐富,野生黑木耳尤甚,蛋白質的含量相當於肉類。維生素的含量比很多食物都要高很多。鐵質比肉類高100倍,鈣含量是肉類的30-70倍,因此,木耳不僅好吃,而且藥用價值極高。對無意食下的難以消化的頭髮、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異物也具有溶解與氧化作用。特別是從事理髮、開礦、粉塵、鋸木、修理、護路等作業的人員更應經常吃些黑木耳,可以有效防止一些職業病的發生。
野生黑木耳是如何生長的?
野生黑木耳在雨季比較常見,多生長在倒塌的木材、樹樁、枯樹上,可以生長在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單生或群生,特別是連續多雨的季節,生長特別快。
野生木耳與人工木耳的區別
顏色區別。野生黑木耳的顏色會淺一些,人工種植的顏色深一些。這是因為,野生木耳生長的環境一般陰涼潮溼,木耳接受的光照不充足,導致黑色素沉積減少,顏色就會淺。同時,野生的沒有人工種植的營養那麼充足,所以葉片比較薄。
根部區別。野生木耳的根部會有樹皮、苔蘚、木頭渣子等附著物,在採摘的時候,就會連帶的摘下來,這一點,也可以成為區別的重要標誌;因為人工椴木栽培的,根部會有一些鋸末類的木耳菌殘留,但相對乾淨,而特別是菌袋種出來的,根部會更乾淨。
當然,除了自己在山上找到並且親手摘到的野生黑木耳外,市面上購買的野生黑木耳一般是很難辨別的,尤其是網購的話就更加難以辨別,大家購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