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榮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即興表演 柯小軍 攝
中新網廣州3月29日電 題:無心插柳終成角「打工妹」喜獲梅花獎
中新網記者 李凌
「我太狂妄了,我只是一個打工妹不能口出狂言……」在廣東話劇院排練廳內,女演員楊春榮獨自一人在舞臺上表演,隨著劇情時而皺眉、時而沉思,將一名十幾歲的打工妹表現得惟妙惟肖,舉手投足輕盈靈動,絲毫看不出是一位年將50歲的女人。「不少人認為,只要把臺詞說出來就是演戲,其實對於話劇演員而言,停頓、呼吸、表達臺詞後面的內心世界,那才是戲。」這位因飾演「打工妹」而獲得中國戲曲最高獎項梅花獎的演員,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出自己對話劇的感悟。
楊春榮憑藉《綠色陽臺》中穀子一角獲得梅花獎 受訪者提供 攝
陪人面試 無心插柳考入上戲
1967年出生於西安的楊春榮,家境非常優越,高考之前從未想過要做演員,但或許是冥冥之中註定她要吃這碗飯,「我們家住在文藝路,附近是陝西省歌舞劇院、秦腔文工團、陝西人民藝術劇院等,上學放學都會看到各種演員。」12歲時,她在放學路上就曾被總政歌舞團的招生老師看中,差點成為一名文藝小兵。
高考時,上海戲劇學院在西安招生,考點設在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我同學為了方便考試就住在我家,第二天我陪她一起去,想看看熱鬧。」沒曾想,在考場邊看熱鬧的楊春榮卻被老師看中,覺得是一個青衣的好苗子。老師的熱情勾起了楊春榮埋藏在心底的欲望,儘管父親反對,但她還是在母親的支持下偷偷進了考場,並順利成為上海戲劇學院86級學生。楊春榮說,這也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應該趁年輕的時候,去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
《與妻書》中的陳意映是楊春榮最喜愛的角色 受訪者提供 攝
拒絕漂泊 「逆流而行」南下廣州
關注娛樂圈的人大概都清楚,全國各地想在演藝圈闖出一番名堂的都選擇了「北漂」,但原本可以留在北京的楊春榮,卻在畢業時,南下廣州進入廣東省話劇院。
「我從不後悔來廣州!」楊春榮說,廣東人的包容度給了每一個人空間和機會,有了包容度就有了舒適感、有了舒適感就會感受到人們最想要的溫暖,「漂泊這個詞適合男人,不適合女人、更不適合我。」在她看來,女人雖然也要闖蕩,但不是漂泊,她拒絕漂泊的感覺。
在楊春榮的同班同學中,有陳紅、蓋麗麗、于慧等在演藝圈走紅的明星。面對同學的走紅,作為班上優秀生的楊春榮卻一直淡然從容,「過得舒服過得心安,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楊春榮認為,偉大而沒有名氣的藝術家有很多,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才華的價值,「當然,有才華的人應該努力把才華變成財富,但是這種財富,不是用來炫耀,而是應該用來回饋社會。」
楊春榮在上海戲劇學院讀書時拍攝的電視劇劇照 受訪者提供 攝
默默耕耘 「天上掉下」個梅花獎
1998年,她在《綠色陽臺》中飾演了穀子一角,第二年這個角色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
她得到這個消息的當天是愚人節,所以當領導告訴她時她還以為是開玩笑。「那天的情景我至今難忘,我跑到後臺跟《綠色陽臺》的另一位演員說,『天上掉了塊大餡餅,我得梅花獎了』,那個演員看了我一眼,『這哪裡是餡餅,是金餅。』」楊春榮繪聲繪色地講述著。
《綠色陽臺》講述的在一個外來打工妹的故事,當時已經28歲的楊春榮對於要演一個18歲的小女孩有些抗拒,甚至差點辭演,「真的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今天回過頭來看,穀子這個角色讓我獲得了很多。」
20多年的話劇生涯,楊春榮演過打工妹、腐敗女老闆、販毒壞女人,演過珍妃、陳鐵軍,獲得中國話劇表演「金獅獎」等各種獎項,正是這一個個肯定的獎盃,讓楊春榮被同行稱為「舞臺精靈」。
演而優則仕 「笨」女人當上話劇院長
2015年初,楊春榮扛起廣東話劇的大旗,成為院長。「我做演員出身,我相信團隊的力量。」楊春榮認為,要做好一件事、帶好一個團隊,就要大家齊心協力,不能各守一隅。
楊春榮歷數廣東話劇院近兩年的藝術創作,「可以上臺的有5部戲,其中《小八路》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遙遠有多遠》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匯演,《韓文公》正在巡演已經演了50多場……」她認為,廣東作為一個強省,除了經濟上強,思想文化方面也要強。目前,廣東話劇院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辦粵語演員培訓研修班,提升粵語話劇的質量。
對於舞臺,楊春榮一直充滿感激,「我的一生,在舞臺上經歷了幾世的輪迴,我希望還能演一出大戲。」(完)
責任編輯: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