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物施藥技術及主要蟲害藥物防治

2020-12-20 農家二掌柜

地下害蟲

(1)蠐螬類 蠐螬是金龜甲幼蟲的通稱,屬鞘翅目、金龜甲總科。蠐螬是地下害蟲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為害最重的一個類群。常見有華北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 oblita,圖1-1)、銅綠麗金龜(Anomala corpulenta)、暗黑鰓金龜(Holotrichia parallela)等。蠐螬食性頗雜,可以為害多種農作物、蔬菜、果樹、林木、牧草的地下部分。蠐螬咬斷幼苗的根、莖,斷口整齊平截,常造成地上部幼苗枯死,被害狀易識別。許多種類的成蟲還喜食作物、果樹和林木的葉片、嫩芽、花蕾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圖1-1 大黑鰓金龜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主要有種子處理、土壤處理等方法。

① 種子處理 方法簡便,用藥量低,對環境安全。用40%辛硫磷乳油以種子量的0.25%拌種防治。將藥劑先用種子重量10%的水稀釋後,均勻噴拌於待處理的種子上,堆悶12~24h,使藥液充分滲吸到種子內即可播種。

② 土壤處理 結合播前整地,用藥處理土壤。每畝用0.6kg 的40%辛硫磷乳油拌10kg溼土。耕前撒在嚴重發生地塊,並進行翻耕防治。用40%辛硫磷乳油1600倍液灌根。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拌細砂或細土375~450kg,在作物根旁開溝撒入藥土,隨即覆土,或結合鋤地將藥土施入。

注意事項 ① 黃瓜、菜豆、高粱等作物對辛硫磷敏感,易產生藥害。 ② 辛硫磷見光分解,宜傍晚施藥,適度耕翻以延長藥效。

(2)金針蟲類 金針蟲是叩頭蟲的幼蟲,屬鞘翅目、叩頭甲科,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國常見的金針蟲有溝金針蟲(Pleonomus canaliculatus,圖1-2)、細胸金針蟲(Auriotes fuscicollis)、褐紋金針蟲(Melanotus caudex)、寬背金針蟲(Selatosomus latus)等。

圖1-2 溝金針蟲

1—卵;2—幼蟲;3—蛹;4—雄成蟲;5—雌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參見蠐螬類防治方法。

① 藥劑灌根 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倍液灌根,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蟲。

② 誘殺成蟲 在田間堆放8~10cm的小草堆,每公頃750堆,在草堆下撒布5%樂果粉少許,誘殺成蟲。

(3)螻蛄類 螻蛄屬直翅目、螻蛄科,俗稱土狗子、拉拉蛄、地拉蛄。主要有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圖1-3)和東方螻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圖1-3 華北螻蛄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主要有拌種、毒餌、澆灌等。

① 藥劑拌種 用50%辛硫磷乳油拌種,或25%辛硫磷微膠囊緩釋劑拌種,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1%~0.2%。

② 毒谷、毒餌 可用菜籽餅、棉籽餅或麥麩、秕谷等炒熟後,以25kg食料拌入90%晶體敵百蟲,辛硫磷(50%乳油或25%辛硫磷微膠囊緩釋劑)製成毒谷,用藥量為餌料重量的1%。在害蟲活動地點於傍晚撒在地面上毒殺,每隔3~5m挖一個碗大的坑,放入一把毒餌後再用土覆上,毒餌用量為30~45kg/hm2。

③ 澆灌 用50%辛硫磷乳油兌成藥液澆灌於土中。

(4)地老虎類 地老虎屬鱗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亞科,是為害農作物的重要害蟲之一。其中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圖1-4)分布最廣、為害最重,在我國北方地區黃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發生也較普遍,此外白邊地老虎(Euxoa oberthuri)、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警紋地老虎(Euxoa exclamationis)、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等常在局部地區猖獗為害。

圖1-4 小地老虎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有拌種、毒土、噴霧等方法,一般在第1次防治後,隔7d左右再治1次,連續2~3次。

① 拌種 常用的藥劑有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除蟲菊酯乳油等,按不同藥劑的用藥量要求,拌混均勻,晾乾後播種,並可兼治螻蛄和蠐螬。

② 撒毒土或毒砂 常用的藥劑有50%辛硫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20%除蟲菊酯乳油,0.5%溴氰菊酯乳油等。取一定量藥劑與細土或砂混拌均勻製成毒土或毒砂,以條施或圍施的方法撒於地面,毒土或毒砂用量300~375kg/hm2。

③ 噴霧 常用的藥劑有90%敵百蟲晶體、50%殺螟硫磷乳油、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80%敵敵畏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等,也可用20%除蟲脲可溶劑等對天敵安全的新型殺蟲劑。

(5)根蛆類 根蛆是指在土中為害發芽的種子或植物根莖部的雙翅目蠅、蚊的幼蟲,它們常造成作物的嚴重損失。主要有種蠅(Delia platura Meigen)、蔥蠅(Delia antiqua Meigen)和韭蛆(韭菜遲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圖1- 5),種蠅、蔥蠅屬於花蠅科,韭蛆屬於尖眼蕈蚊科。

圖1-5 韭菜遲眼蕈蚊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針對不同蟲害發生期適時防治。

① 種蠅的藥物防治

a.在成蟲發生期,地面噴粉,如5%殺蟲畏粉等,也可噴灑3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溴·馬乳油2000倍液、20%氯·馬乳油2500倍液,每隔7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當地蛆已鑽入幼苗根部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0%甲基異柳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

b.藥劑處理土壤或處理種子

ⅰ.藥劑處理土壤 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g加10倍的水,噴於25~30kg細土上,拌勻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或以同樣用量的毒土撒於種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或結合灌水施入。或用2%甲基異柳磷粉每畝 2~3kg 拌細土25~30kg 成毒土,可兼治金針蟲和螻蛄。

ⅱ.藥劑處理種子 用50%辛硫磷乳油拌種,其用量一般為藥劑∶水∶種子=1∶(30~40)∶(400~500)。可兼治金針蟲和螻蛄等地下害蟲。

ⅲ.毒谷 每畝用25%~50%辛硫磷膠囊劑150~200g 拌穀子等餌料5kg 左右,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g 拌餌料3~4kg,撒於種溝中,可兼治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② 韭蛆的藥物防治

a.成蟲羽化盛期 順壟撒施2.5%敵百蟲粉劑,每畝撒施2~2.6kg,或在上午9~11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用其他菊酯類農藥如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噴霧。

b.在幼蟲危害盛期 發現葉尖發黃變軟並逐漸倒伏即應灌藥防治,用48%毒死蜱乳油或90%敵百蟲晶體,扒開韭墩附近表土,去掉噴霧器的噴頭,對韭根部進行噴灌,然後覆土。或平時結合培土、施肥利用上述藥劑灌根。

二、水稻害蟲

(1)二化螟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圖1-6)又名鑽心蟲、白穗蟲,屬鱗翅目、螟蛾科。以幼蟲鑽蛀稻株為害,取食葉鞘、穗苞、稻莖內壁組織等。水稻不同生育期造成不同的被害狀,葉鞘被害造成「枯鞘」,秧苗期和分櫱期受害造成「枯心」,孕穗期受害形成「枯孕穗」,抽穗期受害形成「白穗」,黃熟期受害形成「蟲傷株」。

圖1-6 二化螟

1—卵;2—幼蟲;3—蛹;4—雄成蟲;5—雌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應抓住重點世代,在蟻螟孵化盛期及時噴藥,一般在初見枯心時施藥,可以有效地消滅幼蟲在3齡以前。

① 用5%氟蟲腈懸浮劑450~600mL/hm2,控蟲效果近100%,具有速效、持效期長等優點。

② 用5%殺蟲雙顆粒劑15~18.75kg/hm2,拌溼土25kg撒施,殘效期10~12d,防效90%以上,特別適宜於蠶桑稻區。

③ 用50%殺螟松乳油1∶1000倍均勻噴霧,或2.25~3kg/hm2兌水潑苗,或撒毒土。

④ 用50%殺螟松乳油及40%樂果乳油各750~1125mL/hm2。

上述藥劑最好交替使用,以防螟蟲抗藥性的產生。施藥時田間應保持3cm左右淺水3~5d。

(2)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圖1-7)屬鱗翅目、螟蛾科,又稱刮青蟲、白葉蟲、小苞蟲。以幼蟲危害取食嫩葉,初孵幼蟲取食心葉,出現針頭狀小點,也有先在葉鞘內為害,隨著蟲齡增大,綴絲縱卷水稻葉片成蟲苞,並匿居在內取食葉肉,剩留一層表皮,形成白色條斑,使水稻秕粒增加,導致減產,甚至絕收。

圖1-7 稻縱卷葉螟

1—卵;2—幼蟲;3—蛹;4—雌成蟲;5—雄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在盛孵期和低齡期施藥,適期防治,往往施藥一次,即可達到防治的優良效果。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均勻噴霧。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300g/hm2兌水均勻噴霧,對低齡幼蟲防效明顯。用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時對高齡幼蟲的防效可達90%以上。

(3)稻飛蝨 稻飛蝨屬半翅目、飛蝨科,通過刺吸汁液造成減產,同時產卵刺傷水稻莖稈組織造成寄主幹枯和感染,分泌蜜露影響寄主的光合和呼吸作用,還可傳播植物病毒病。我國為害水稻的飛蝨主要有褐飛蝨(Nilaparvata lugens,圖1-8)、灰飛蝨(Laodelphax striatellus,圖1-9)和白背飛蝨(Sogatella furcifera,圖1-10)。

圖1-8 褐飛蝨長翅型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圖1-9 灰飛蝨長翅型雌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圖1-10 白背飛蝨長翅型雌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褐飛蝨防治策略是以治蟲保穗為目標,狠治大發生代的前1代,挑治大發生的當代。灰飛蝨是以治蟲防病為目標,狠治1代,控制2代。

可用吡蟲啉、噻嗪酮、氟蟲腈、馬拉硫磷、殺螟硫磷,每畝用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25~30g兌水50L均勻噴霧。此外,速滅威均有速效作用,但藥效期較短。

三、小麥害蟲

(1)麥蚜 麥蚜俗稱小麥膩蟲、油汗、蜜蟲等,屬於半翅目、蚜科。我國危害麥類的蚜蟲常見的種類有麥長管蚜(Macrosiphum avenae,圖1-11)、麥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禾縊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麥無網長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4種。

圖1-11 麥長管蚜

1—有翅孤雌蚜成蟲;2—無翅孤雌蚜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有土壤處理、藥劑蓋種、田間噴霧等。

① 土壤處理 乾旱地區每畝可用40%樂果乳油50mL,兌水1~2kg,拌細砂土15kg,或用80%敵敵畏乳油75mL,拌土25kg,於小麥穗期清晨或傍晚撒施。

② 藥劑蓋種 每畝用5%涕滅威顆粒劑1.4kg蓋種。

③ 田間噴霧 黃矮病流行區未經種子處理的田塊,當苗期蚜株率達5%,百株蚜量20頭時進行田間噴藥。在非黃矮病流行區,主要防治穗期麥蚜的為害。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750~1500g/hm2,兌水900~1125kg均勻噴霧,或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或用50%殺螟松乳油2000倍液均勻噴霧。

(2)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俗稱小紅蟲、黃疽蟲、麥蛆等,屬雙翅目、癭蚊科,分為麥紅吸漿蟲(Sitodiplosis mosellana,圖1-12)和麥黃吸漿蟲(Contarinia tritici)兩種,是一種世界性的毀滅性害蟲。

圖1-12 麥紅吸漿蟲

1—幼蟲;2—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首先抓住小麥吸漿蟲化蛹盛期施藥,在成蟲期進行必要的補充防治。

① 蛹盛期 以撒毒土為主。用80%敵敵畏乳油50~100mL,兌水2kg,或50%辛硫磷200mL,兌水5kg,噴在25kg的細土上,拌勻製成毒土施用;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每畝5kg撒施防治,邊撒邊耕,翻入土中。

② 成蟲期 小麥揚花前成蟲盛發期,用80%敵敵畏乳油,稀釋2000倍液噴施,或用4.5%高效氯氰乳油每畝50mL噴霧防治,或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g + 80%敵敵畏乳油每畝50mL噴霧防治,或每畝用80%敵敵畏乳油150g,兌水2kg,噴在20kg麥糠(或幹細土)上,下午撒入麥田燻蒸。

注意事項  ①辛硫磷見光易分解,撒施毒土或顆粒劑後應立即噴水1~2h,以保證藥劑淋溶,發揮藥效。②成蟲期防治噴藥,要求選擇無風天氣上午9時前和下午4時後進行。

(3)麥蜘蛛 麥蜘蛛又稱紅蜘蛛、火龍、紅旱、麥蝨子,危害小麥的蟎類主要有2種:麥圓蜘蛛(麥圓葉爪蟎)(Penthaleus major)和麥長腿蜘蛛(Petrobia latens)(麥巖蟎),(圖1-13)。麥蜘蛛屬蜘蛛綱、蜱蟎目,麥圓蜘蛛屬葉爪蟎科,麥長腿蜘蛛屬葉蟎科。

圖1-13 麥巖蟎雌蟎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藥劑拌種或蓋種方法同麥蚜。當蟲口數量大時,可在蟎發生初盛期田間防治。在春小麥返青後,當平均每33cm行長幼蟲達200頭以上,上部葉片20%面積有白色斑點時,應進行藥劑防治。

① 噴粉 用1.5%樂果粉劑,每畝用量為1.5~2kg。

② 噴霧 用50%馬拉硫磷2000倍液,畝施75kg藥液,或用20%三氯殺蟎醇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

③ 毒土 用40%樂果乳油,每畝75g拌20kg細土,撒在田間。

四、棉花害蟲

(1)棉蚜 棉蚜(Aphis gossypii,圖1-14)也叫膩蟲、蜜蟲、油汗,屬半翅目、蚜科,是棉花苗期及現蕾以後的重要害蟲。棉蚜以成、若蚜群集於棉葉背面或嫩尖,在棉葉背面和嫩頭部分吸食汁液,使棉葉畸形生長,向背面捲縮。

圖1-14 棉蚜

1—有翅孤雌蚜成蟲;2—無翅孤雌蚜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主要有種子處理、塗莖及噴藥方法。

① 種子處理 購買已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或在棉花播種前用涕滅威拌種,用量為每畝有效成分50g,能控制蚜害40~50d。

② 塗莖防治蚜蟲 用40%氧化樂果乳劑、聚乙烯醇和水,按1∶0.1∶5的比例配製成塗莖劑,將藥液塗在棉花莖上紫綠相間部位,防蚜蟲效果可達90%以上。

③ 噴藥防治 用20%滅多威乳油、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均勻噴霧。

(2)棉鈴蟲 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圖1-15)又稱棉實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棉鈴蟲是一種多食性害蟲,寄主植物有30多科200餘種,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也取食嫩尖和嫩葉。

圖1-15 棉鈴蟲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劉紹友《農業昆蟲學》

藥物防治 對二代棉鈴蟲,抗蟲棉基本不用化學防治。常規棉二代棉鈴蟲的防治,要在成蟲產卵盛期進行。

防治三代、四代棉鈴蟲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60%敵·馬合劑等藥劑噴霧防治。

(3)葉蟎類 棉葉蟎屬蛛形綱、蜱蟎目、葉蟎科,又稱棉紅蜘蛛,是為害棉花的葉蟎總稱。棉葉蟎種類較多,我國棉花上主要硃砂葉蟎(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截形葉蟎(Tetranychus truncatus)。在乾旱年份2種棉紅蜘蛛為害猖獗,輕者棉苗停止生長,蕾鈴脫落,後期早衰,重者葉片發紅,乾枯脫落,棉花變成光杆,產量大幅度降低。

藥物防治 用20%三氯殺蟎醇乳油,稀釋1000~2000倍均勻噴霧,或用40%氧化樂果乳劑,稀釋2000倍均勻噴霧,或用40%水胺硫磷乳油2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15%噠蟎靈乳油2500倍液均勻噴霧。

(4)棉盲蝽 棉盲蝽屬半翅目、盲蝽科,在我國棉區為害棉花的盲蝽有綠盲蝽(Lygus lucorum,圖1-16)、苜蓿盲蝽(Adelpho- coris lineolatus)、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三點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圖1-17)、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等。

圖1-16 綠盲蝽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圖1-17 三點盲蝽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由於棉盲蝽白天一般在樹下雜草及行間作物上潛伏,夜晚上樹為害,所以噴藥防治可選在傍晚或早晨進行,要對樹幹、地上雜草、行間作物全面噴藥,以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選擇正確的農藥品種,並進行交替使用。以觸殺性較好和內吸性較強的藥劑混合噴施效果最好。

可用馬拉硫磷、敵百蟲、敵敵畏、吡蟲啉、氧化樂果等。棉盲蝽的耐藥性弱,在6月至7月初,用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釋3000倍,或20%氰戊菊酯乳油稀釋3000倍均勻噴霧。

(5)棉紅鈴蟲 棉紅鈴蟲(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屬於鱗翅目、麥蛾科,為世界性棉花害蟲。

藥物防治 有棉倉滅蟲及噴灑殺蟲劑等方法。

① 棉倉滅蟲 空倉全面噴灑2.5%溴氰菊酯乳油的稀釋液,牆壁、房頂裡面都要噴到。實倉時用藥劑燻蒸,於成蟲羽化期在棉倉內噴80%敵敵畏100倍液,或每10m3容積用溴甲烷0.36kg,燻蒸4d。

② 噴灑殺蟲劑 主要是在棉紅鈴蟲卵盛期噴灑殺蟲劑。第2代防治指標為當日百株卵量68粒或幼蟲20~30頭/百鈴,第3代防治指標為當日百株卵量200粒或幼蟲40~60頭/百鈴。每畝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40mL兌水60~70kg均勻噴霧,或每畝用10%氯氰菊酯乳油35~5mL兌水60~70kg均勻噴霧,或每畝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40mL,兌水50~60kg均勻噴霧 。

五、雜糧害蟲

雜糧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和穀子等。

(1)玉米螟 玉米螟俗稱玉米鑽心蟲、箭杆蟲,屬鱗翅目、螟蛾科。在我國發生的玉米螟主要有亞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圖1-18)和歐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2種,為害農作物的優勢種為亞洲玉米螟。

圖1-18 亞洲玉米螟

1—卵;2—幼蟲;3—蛹;4—雄成蟲;5—雌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可分為心葉期和穗期階段防治。

① 心葉期顆粒劑防治 在玉米心葉末期用顆粒劑防治最為經濟有效,過早玉米螟卵還沒孵化,過晚玉米進入打苞期,幼蟲鑽入苞內,此時顆粒劑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降低了防治效果。由於玉米螟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已產生抗藥性,因此不宜採用。可用1%辛硫磷顆粒劑,加5倍細土或細河沙混勻撒入喇叭口,或用50%辛硫磷乳油按1∶100配成毒土,每株撒2g。

② 穗期防治

a.防治玉米田玉米螟 一代和部分二代發生區玉米螟發生期推遲至穗期,或者二代發生區的春玉米和三代區的夏玉米穗期發生嚴重的,在玉米抽絲盛期,用上述顆粒劑撒在雌穗著生節的葉腋或其上兩葉和下一葉的葉腋及穗頂花絲上,主要保護雌穗,用藥量較心葉期適當增加一點。

b.防治高粱田玉米螟 方法參見玉米田,但高粱對敵百蟲、敵敵畏十分敏感,很易發生藥害,應嚴禁使用。

c.防治谷田玉米螟 應在玉米螟初孵幼蟲孵化後的5d內,幼蟲集聚在穀子氣生根處還未蛀莖時,及時噴灑上述殺蟲劑於植株中下部,防治1次,防效85%以上,受害株率可壓至2%~3%。

d.防治棉田玉米螟 應在卵孵化盛期用藥,噴灑90%晶體敵百蟲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將其控制在鑽蛀棉株或棉鈴前。麥棉間套作田應在麥收前結合防治蚜蟲兼治玉米螟,麥收後再防一次,防止玉米螟從小麥田轉移到棉花上。

(2)黏蟲 黏蟲(Mythimna separate,圖1-19),又名剃枝蟲、五色蟲、夜盜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具有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為全國性重要農業害蟲。黏蟲大發生時常將葉片全部吃光,僅剩光稈,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圖1-19 黏蟲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劉紹友《農業昆蟲學》

藥物防治 要趁多數幼蟲進入2~3齡盛期時施藥。

用2.5%敵百蟲粉,撒藥帶進行封鎖,幼蟲3齡前每畝用20%殺滅菊酯乳油15~45g兌水50kg均勻噴霧,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均勻噴霧,或用2.5%敵百蟲晶體1000~2000倍液均勻噴霧,或用48%的毒死蜱乳油每畝100g兌水50kg均勻噴霧。

六、油料及經濟作物害蟲

(1)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圖1-20)俗稱蛀莢蛾、蛀莢蟲、小紅蟲,屬鱗翅目、小捲葉蛾科。大豆食心蟲為單食性害蟲,主要食害大豆,幼蟲蛀入豆莢,咬食豆粒,常年蟲食率達10%~20%,嚴重時可達30%~40%。

圖1-20 大豆食心蟲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袁鋒《農業昆蟲學》

藥物防治 在成蟲發生盛期和幼蟲入莢前的階段防治。

① 成蟲發生盛期防治

a.敵敵畏藥棍燻蒸 每畝用80%敵敵畏乳油100~150mL,將玉米穗軸或向日葵稈瓤截成約5cm長段,浸足敵敵畏藥液,按每隔4壟前進5m,1個藥棍的密度,將藥棍夾在大豆枝杈上。這種燻蒸法適用於大豆長勢繁茂、壟間鬱蔽的大豆田,防效可達90%以上。

b.噴霧 每畝用2.5%溴氰菊酯進行超低容量噴霧,或用2%殺螟松粉劑,或用2.5%敵殺死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兌水均勻噴霧。

② 在幼蟲入莢前防治 大豆食心蟲幼蟲孵化後,在豆莢上爬行的時間一般不超過8h,這個時間很難掌握,所以防治幼蟲須經過田間調查,當大豆莢上見卵時即可打藥。防治幼蟲一般採用菊酯類藥劑兌水噴霧。噴霧要均勻,特別是結莢部位都要噴上藥。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450~750mL/hm2兌水均勻噴霧,或用20%戊菊酯乳油750~1200mL/hm2兌水均勻噴霧。

(2)豆莢螟 豆莢螟(Etiella zinckenella)俗稱紅蟲,屬鱗翅目、螟蛾科, 幼蟲蛀入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莢內,食害豆粒,影響產量和品質。

藥物防治 有地面施藥和曬場處理等方法。

① 地面施藥 在老熟幼蟲脫莢期,毒殺入土幼蟲,每畝用 2%倍硫磷粉1.5~2kg,或用90%晶體敵百蟲700~1000倍液,或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均勻噴霧。

② 曬場處理 在大豆堆垛地及周圍1~2m範圍內,撒施上述藥劑、低濃度粉劑或含藥毒土,可使脫莢幼蟲死亡90%以上。

(3)花生蚜 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又稱豆蚜、苜蓿蚜、槐蚜,屬半翅目、蚜科。花生蚜在花生的幼苗到收穫期均可為害,花生受害後生長停滯、植株矮小,葉片捲縮,影響開花、結果,排出大量的「蜜露」,引起黴菌寄生,重者可造成植株枯死。花生蚜又是花生病毒病的傳毒介體,能傳播花生矮縮病與花生叢簇病。

藥物防治 主要有噴霧和噴粉兩種方法。

① 噴霧 在有翅蚜向花生田遷移高峰後2~3d,開始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40%乙醯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

② 噴粉 掌握在鋤第二遍地前,在早晨、傍晚葉片閉合時進行,可噴1.5%樂果粉劑,或2.5%敵百蟲粉劑,每畝1.5~2kg。

七、蔬菜害蟲

(1)菜粉蝶 菜粉蝶(Pieris rapae,圖1-21)屬鱗翅目、粉蝶科,幼蟲稱菜青蟲。菜粉蝶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寄主主要是十字花科植物,且喜食甘藍類蔬菜。以幼蟲咬食寄主葉片,咬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葉片全部吃光,只殘留粗脈和葉柄。而且常因其為害引起軟腐病的發生。

圖1-21 菜粉蝶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劉紹友《農業昆蟲學》

藥物防治 由於菜粉蝶發生到第2代後,世代重疊現象嚴重,給防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田間噴藥防治一般以卵高峰後一周左右,對甘藍和白菜應以包心以前,田中多數幼蟲處在3齡以前用藥。

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700倍液,或20%滅多威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

甘藍、花椰菜葉面上蠟質較厚,不易著藥,故在噴藥時,應在藥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洗衣粉或黏著劑。

(2)小菜蛾 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圖1-22)屬於鱗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蔬菜害蟲,全國普遍發生。幼蟲有集中為害菜心的習性,使白菜、甘藍等葉菜類的生長發育發生嚴重障礙,不能包心結球。幼蟲咬食留種株的嫩莖、幼莢和籽粒,造成孔洞,影響結實。小菜蛾大發生時減產50%~75%,甚至絕收。

圖1-22 小菜蛾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防治同菜青蟲,在防治中,提倡不同類型的農藥混配使用,以減緩其耐藥性發生的速度。

(3)菜蚜 菜蚜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蟲的統稱,我國已知菜蚜種類有3種,即桃蚜(Myzus persicae,圖1-23)、蘿蔔蚜(菜縊管蚜)(Lipaphis erysimi)、甘藍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均屬半翅目、蚜科。菜蚜以成、若蚜密集在幼苗、嫩莖、嫩葉和近地面的葉背刺吸植株的汁液,使受害植株葉面皺縮、發黃,嚴重時使外葉塌地枯萎,菜不能包心,嚴重地影響蔬菜的產量與品質。此外,這三種蚜蟲還可傳播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病,如黃瓜花葉病毒、花椰菜花葉病毒,為害程度已遠遠超過了其直接為害造成的損失。

圖1-23 桃蚜

1—有翅胎生雌蚜;2—無翅胎生雌蚜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應在苗期或生長前期和生長期適時防治。

① 在苗期或生長前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用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

② 在生長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酯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

為提高殺蟲效果,可在藥劑中混加300倍的碳酸氫銨或洗衣粉。

(4)黃條跳甲 黃條跳甲屬鞘翅目、葉甲科。在我國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有黃曲條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黃狹條跳甲(Phyllotreta vittula)、黃寬條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 和黃直條跳甲(Phyllotreta rectilineata)等。成蟲俗稱蹦蹦蟲、菜蚤、黃條跳蟲、土跳蚤、菜蚤子、黃跳蚤等,幼蟲俗稱白蛆。成蟲和幼蟲都能為害十字花科蔬菜。被害葉面布滿稠密的橢圓形小孔洞,幼苗期受害常造成秧苗斷壟,甚至全田毀種,還可將留種菜株的嫩菜表面、果梗、嫩梢咬成疤痕或咬斷,幼蟲蛀害寄主根皮,形成不規則條狀疤痕。此外幼蟲造成的傷口常引起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

藥物防治 在幼蟲和成蟲針對性防治。

① 防治成蟲 可使用10%氯氰菊酯、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噴藥時應從田邊向田內圍噴,以防成蟲逃竄。也可在蔬菜收穫後,有意留存幾棵植株用以誘集成蟲,然後集中用藥殺死,以保護下茬菜苗的安全生長。

② 防治幼蟲 當發現幼蟲危害根部時,可以使用藥液灌根殺蟲,每株50~100mL藥液。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均勻噴霧。

(5)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圖1-24)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叫白菜褐夜蛾、玉米葉夜蛾。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低齡時常群集在心葉中結網為害,然後分散為害葉片,嚴重時僅留葉脈與葉柄。3齡後還可鑽蛀豆莢以及大蔥葉和辣椒、番茄的果實,造成落果、爛果。

圖1-24 甜菜夜蛾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甜菜夜蛾具較強的抗藥性,且低齡時結網在心葉中為害,給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故而在防治時,應掌握在幼蟲在2齡期以前,噴藥時要注意噴施到心葉中去。

使用的藥劑同菜青蟲。

(6)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Prodenia litura,圖1-25)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斜紋夜盜蟲。以幼蟲為害植物葉部,也為害花及果實,蟲口密度大時常將全田作物吃成光稈或僅剩葉脈,常蛀入心葉,把內部吃空,造成腐爛和汙染,且能轉移為害。大發生時能造成嚴重減產。

圖1-25 斜紋夜蛾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防治幼蟲必須掌握在第三齡以前,消滅於點片階段。

可用5%氟蟲腈乳油30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8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乙醯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等均勻噴霧。

(7)菜螟 菜螟(Oebia undalis)俗稱剜心蟲、鑽心蟲、蘿蔔螟,屬鱗翅目、螟蛾科。以幼蟲為害菜苗,吐絲綴合心葉,於其內食害菜心,長大後可蛀入莖髓,形成隧道,造成無心菜或造成菜苗死亡,甚至鑽食根部,使之斷根,且可傳播軟腐病。

藥物防治 應掌握在幼蟲孵化盛期或初見心葉受害和絲網時噴藥,一般為間隔5~7d噴藥一次,連噴2~3次。

用藥同菜青蟲。

(8)大猿葉蟲 大猿葉蟲(Colaphellus bowringi)成蟲俗稱烏殼蟲,幼蟲叫彎腰蟲、滾蛋蟲,屬鞘翅目、葉甲科。

藥物防治 同黃曲條跳甲。

(9)溫室白粉蝨 溫室白粉蝨(Trialeurodes vapororiorum,圖1-26)又名小白蛾,屬半翅目、粉蝨科。以成蟲和若蟲吸食植株汁液,被害葉片失綠、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死亡。除直接為害外,由於種群數量大,群聚為害,分泌的大量蜜露嚴重汙染葉片與莢果,往往引起煤汙病的大發生,影響光合作用,使蔬菜失去商品價值。

圖1-26 溫室白粉蝨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劉紹友《農業昆蟲學》

藥物防治 應掌握在白粉蝨呈點片時防治。

① 大棚中 噴施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300倍液洗衣粉,也可用殺蟲煙霧劑燻棚。

② 大田中 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25%噻嗪酮可溼粉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粉4000倍液、10%氯氰菊酯、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等均勻噴霧。藥液中應混加300倍液洗衣粉。

(10)馬鈴薯瓢蟲 我國為害馬鈴薯的瓢蟲有馬鈴薯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和酸漿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2種,前者又稱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大二十八星瓢蟲,後者又稱茄二十八星瓢蟲、小二十八星瓢蟲,均屬鞘翅目、瓢蟲科。成蟲、幼蟲均可啃食葉片、果實和嫩莖,被害葉片僅留葉脈和一層表皮,形成透明密集的條痕,形狀如羅底,後變為褐色斑痕,或將葉片吃成穿孔,嚴重時葉片枯萎。果實受害則被啃食成許多凹紋,逐漸變硬而粗糙,並有苦味,失去商品價值。

藥物防治 施藥適期應掌握在幼蟲盛孵期,最晚不要超過幼蟲分散為害之前。

用5%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

(11)豆莢野螟 豆莢野螟(Maruca testulalis)又名豇豆螟、豆野螟、大豆螟蛾、大豆卷葉螟等,俗稱蛀心蟲、菜豆鑽心蟲,屬鱗翅目、螟蛾科。以幼蟲蛀食豆花和豆莢,也能蛀食大豆莖和卷葉為害。被害豆類常造成大量落花和落莢。為害後期在豆莢上有蛀孔,堆集糞便,受害豆莢易於腐爛,對豆類質量和產量均有較大影響。

藥物防治 花害率20%,百花有蟲10頭,莢害率5%時用藥防治。根據燈下誘蛾情況,在各代成蟲始盛期開始噴藥或掌握在豇豆、四季豆開花期噴藥。傍晚用藥效果更佳。

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將敵百蟲和樂果混合(90%敵百蟲50g、40%樂果乳油25g兌水50~60kg)使用,每7~10 d噴一次,著重噴在蕾、花、嫩莢及落地花上,在噴藥前要把可摘的豆莢及時摘去,以免被藥液汙染。

(12)豌豆潛葉蠅 豌豆潛葉蠅(Chromatomyia horticola,圖1-27)又叫豌豆植潛蠅、豌豆彩潛蠅,屬雙翅目、芒角亞目、潛蠅科。以幼蟲潛葉為害,蛀食葉肉留下上下表皮,形成曲折隧道,影響蔬菜生長,嚴重的可造成葉片枯死。豌豆受害後,影響豆莢飽滿及種子品質和產量。葉菜類受害後,失去經濟價值。

圖1-27 豌豆潛葉蠅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物防治 當田間初見幼蟲時噴藥,間隔7~10d,噴施1~3次。

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均勻噴霧,或用菊酯類、有機磷類農藥防治。

(13)美洲斑潛蠅 美洲斑潛蠅(Liriomyza sativae)又名蔬菜斑潛蠅、美洲甜瓜斑潛蠅、苜蓿斑潛蠅、蛇形斑潛蠅、甘藍斑潛蠅等,屬雙翅目、芒角亞目、潛蠅科。以幼蟲蛀食葉片上下表皮之間的葉肉為主,形成帶溼黑和幹褐區域的黃白色蛇斑。成蟲產卵、取食也造成傷斑,使植物葉片的葉綠素細胞受到破壞,嚴重時造成葉片白化,後期可乾枯死亡。蟲體的活動還能傳播多種病毒。

藥物防治 由於該蟲的卵歷期短、高齡幼蟲的耐藥性較強,可選擇在成蟲高峰期至卵孵盛期用藥或初齡幼蟲高峰期用藥。

① 防治幼蟲 用20%殺蟲雙水劑800倍液、90%殺蟲單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

② 防治成蟲 用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10%氯氰菊酯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噴藥時一定仔細,使每一葉片均著藥。

八、果樹害蟲

(1)桃小食心蟲 桃小食心蟲(Carposina nipponensis或Carposina sasakii,圖1-28)簡稱桃小,又稱桃蛀果蛾,屬於鱗翅目、卷蛾總科、蛀果蛾科。桃小食心蟲只為害果實,一般從萼窪處蛀入幼果,「蛀果孔」流出淚珠狀果膠——「流眼淚」,兩到三天後果膠凝幹留下一白色膜(白灰),隨著果實生長,蛀果孔癒合成一個小黑點。入果幼蟲在果皮下縱橫潛食,此時解剖,蛀道呈褐色細線狀,隨著果實生長,果面顯現潛痕,果實外觀畸形稱「猴頭果」。隨著蟲體食量加大,逐漸深入果心為害,最終食盡果心種子,並將粒狀蟲糞排洩果心內,造成所謂「豆沙餡」,幼蟲老熟後脫莢,在果實胴部開綠豆粒般大圓形「脫果孔」,周圍有紅暈稱紅眼圈。果實膨大後期受害,一般不形成「豆沙餡」。

圖1-28 桃小食心蟲

1—卵;2—幼蟲;3—蛹;4—夏繭;5—冬繭;6—成蟲

引自劉紹友《農業昆蟲學》

藥物防治 分如下兩種情況。

① 幼蟲出土期 6月份桃小食心蟲出蟄期,雨後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兌水100kg噴灑樹盤殺滅出蟄幼蟲。雨後地面噴藥,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5~6kg,也可使用甲基異柳磷乳油按1∶50製成毒土,每畝使用0.8~1kg,或辛硫磷每畝1~1.5kg。施藥後用鋤輕鋤一下。

② 樹上防治 當卵孵化率達到防治指標時,進行樹上噴藥,發生嚴重的園片10d後再噴一次。對於一般管理的蘋果園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是一代桃小樹上防治的關鍵時期,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是二代桃小防治的關鍵時期。每代防治的關鍵時期用藥兩次,全年用藥四次,殺滅桃小幼蟲於蛀果之前。當田間累計卵果率達到2%的防治指標時,選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等噴灑殺滅第1代,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等噴灑殺第2代。

(2)梨小食心蟲 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 molesta)簡稱梨小,又稱東方果蛀蛾,屬鱗翅目、小捲葉蛾科,因其為害桃梢故俗稱桃折心蟲。果實常由萼窪處蛀入,蛀果孔小,脫果孔大。在梨上由於脫果孔易腐爛而形成一圓形疤痕,故農民叫之「黑膏藥」。核果類果實受害,多在果核周圍蛀食果肉,不表現梨果系列症狀。在桃樹上先為害新梢,由新梢葉梗基部蛀入,一直蛀到木質部,並在木質部內取食。當新梢木質化後,再轉移到另一新梢為害。

藥物防治 防治狠抓頭兩代,封閉桃園防止成災。在蘋果與桃混植園狠抓第一、二代,而梨、桃園全年均需防治,但仍以前三代為主。當發生嚴重時,前兩代各用藥一次,後兩代用藥兩次,間隔10d,尤其是晚熟桃。

用藥同桃小。對於一般管理的梨園,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第三、四代成蟲產卵期和幼蟲孵化期選擇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均勻噴霧。

(3)桃蛀螟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圖1-29)又稱桃豹紋斑螟,屬鱗翅目、螟蛾科。以幼蟲蛀食果實,先在果柄或果蒂基部蛀食果皮,沿果核蛀入果心,蛀食幼嫩的核仁和果肉,並吐絲綴合蟲糞粘連成絲質的隧道即絲筒於果梗與枝條間。因此被害果果梗蛀孔處常堆積著以絲綴合的大量蟲糞,被害果內充斥著大量的蟲糞。

圖1-29 桃蛀螟

1—卵;2—幼蟲;3—蛹;4—成蟲

引自北京農業大學等主編《果樹昆蟲學》

藥物防治 全年防治的重點是第1代幼蟲孵化期,其次是第2代孵化期。第1代防治容易,第2代為害嚴重。

用25%滅幼脲懸浮劑 1500倍液,或20%殺鈴脲懸浮劑 5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等輪換交替噴藥防治。

注意事項 桃樹用藥早熟品種噴藥2次,防治1代,中熟品種噴藥3次,防治1代為主,晚熟品種噴藥4次,防治1~2代。板慄脫蓬期用95%敵百蟲或50%辛硫磷500倍液噴灑種苞,藥殺苞內幼蟲,預防其轉果為害種子。

(4)蘋果小捲葉蛾 蘋果小捲葉蛾(Adoxophyes orana)又稱棉褐帶卷蛾,舊稱蘋果卷蛾、蘋小黃卷蛾、橘小黃卷蛾、茶小黃卷蛾和遠東捲葉蛾,屬鱗翅目、卷蛾總科、卷蛾科。以幼蟲黏卷幼芽、花蕾、嫩葉成蟲苞,隱藏其中剝食葉片,殘留表皮。也可以啃食蘋果、桃、梨、李等多種果實的果皮,果面出現成片的不規則形麻坑狀卷葉蟲傷稱「麻面果」。

藥物防治 抓住幼蟲暴露期或各代卵孵化期配合防治其他害蟲進行綜合防治,殺滅幼蟲於卷葉之前。

① 在蘋果花序分離期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000倍,或20%殺鈴脲懸浮劑5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出蟄幼蟲。

② 6月中旬結合蘋果套袋用90%滅多威可溶性粉劑3000倍,或15%茚蟲威乳劑2500倍液均勻噴霧殺滅一代初孵幼蟲。

③ 8月上中旬用90%滅多威可溶性粉劑3000倍,或15%茚蟲威乳劑2500倍液均勻噴霧殺滅二代、三代幼蟲。

④ 8月下旬到9月上旬結合防治三代棉鈴蟲和二代桃小,用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殺滅二代、三代幼蟲。

⑤ 9月中旬前後結合防治蘋果綿蚜,用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殺滅三代、四代幼蟲。

(5)頂梢捲葉蛾 頂梢捲葉蛾(Spilonota lechriaspis)別名梨白小卷葉、芽白小卷葉,屬鱗翅目、小捲葉蛾科。以幼蟲為害果樹的新梢。在枝梢的頂端,吐絲卷葉緊密,在卷葉中用葉片、葉背面及枝條上的茸毛吐絲結一隧道,蟲體在隧道中生活。

藥物防治 在第1代卵盛期和幼蟲孵化盛期進行防治,除使用防治食心蟲類的各種藥劑外,還可結合潛葉蛾的防治。

使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或20%殺蛉脲懸浮劑8000~10 000倍液均勻噴霧。

(6)黃斑卷蛾 黃斑卷蛾(Acleris fimbriana)又稱黃斑長翅捲葉蛾、桃黃斑卷葉蟲,屬鱗翅目、捲葉蛾科。幼蟲食害嫩葉、新芽,稍大卷葉,或平疊葉片及貼葉果面,食葉肉呈紗網狀和孔洞,並啃食貼葉果的果皮,呈不規則形凹疤,多雨時常腐爛脫落。

藥劑防治 發生嚴重的果園,於第1代幼蟲發生期噴布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嚴重時在第2代幼蟲期再噴1次。

(7)金紋細蛾 金紋細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又稱蘋果細蛾、蘋果潛葉蛾,屬鱗翅目、細蛾科。幼蟲潛入葉背表皮下潛食海綿組織,造成下表皮與葉肉組織分離,葉背面形成枯黃色、橢圓形、泡囊狀皺褶扭曲的蟲斑,下表皮內散落著黑色蟲糞,嚴重時一張葉片上有蟲斑達10餘處,葉片焦枯,提早落葉。到後期在柵欄組織上下穿食,並吐絲收緊下表皮而使其下表皮皺縮,葉片向下彎曲。

藥物防治 根據如下八種情況適時防治。

① 蘋果發芽前,徹底清掃園內落葉雜草,覆草園不便清掃者,壓土翻埋,或用80%敵敵畏乳油500倍噴灑地面覆草以殺滅成蟲。

② 蘋果發芽後,噴灑40%氧樂果乳油500倍液於根櫱苗,以殺滅第1代初孵幼蟲。

③ 蘋果花前2~3d一代卵孵化盛期,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兼治蘋果小捲葉蛾。

④ 蘋果謝花後7~10d,用20%殺鈴脲懸浮劑8000倍液均勻噴霧以殺滅葉內低齡幼蟲。

⑤ 6月上旬二代卵孵化盛期,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均勻噴霧。

⑥ 7月上中旬三代卵孵化盛期,用90%滅多威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混20%殺鈴脲懸浮劑6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可兼治蘋果小捲葉蛾、棉鈴蟲。

⑦ 8月上中旬或8月中下旬(四代卵孵化期),用52.5%氯氰·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防治桃小,兼治金紋細蛾。

⑧ 9月上中旬或中下旬(五代卵孵化期),用4.5%高氯乳油1200倍液防治蘋果小捲葉蛾,兼治金紋細蛾。

(8)銀紋潛葉蛾 銀紋潛葉蛾(Lyonetia prunifoliella )屬鱗翅目、細蛾科。以幼蟲在葉片內潛食造成危害。由葉緣處蛀入,取食整個葉肉組織,僅留上下表皮。在表皮下首先呈線狀穿食,繼而擴大。在葉片反面被害處外面留下黑色的細糞絲,到後期常常多頭幼蟲在一起蛀食,為害隧道相連成片。

藥物防治 在蘋果謝花後7~10d噴藥防治,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20%殺鈴脲懸浮劑8000倍液,或用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

(9)桃潛葉蛾 桃潛葉蛾(Lyonetia clerkella)屬鱗翅目、細蛾科。為害症狀與銀紋相同,但葉片反面無蟲糞,為害隧道也不相連成片。

藥物防治 主要是兩次關鍵時期,一次在5月份,防治第1代幼蟲;另一次在7月初,在大發生前期進行防治。

防治的藥劑同金紋細蛾,但水胺硫磷不能使用。發生嚴重的果園可在11月初,其成蟲越冬前,噴藥壓低越冬蟲口密度,用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

(10)蚧類 蚧類屬半翅目,為害果樹的蚧類主要有綿蚧科的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圖1-30)、吹綿蚧(Icerya purchasi,圖1-31)和松幹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粉蚧科的康氏粉(Pseudococcus comstocki),絨蚧科的柿絨蚧(Eriococcus kaki)、紫薇絨蚧(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堅蚧科的朝鮮球堅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日本球堅蚧(Eulecanium kunoensis)、東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orientalis)和日本龜蠟蚧(Ceroplastes japonicus),盾蚧科的桃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梨圓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和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圖1-30 草履蚧

1—雄成蟲;2—雌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圖1-31 吹綿蚧

1—卵;2—若蟲;3—雄成蟲;4—雌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劑防治 根據如下三期適時防治。

① 休眠期 噴灑3~5°Bé的石硫合劑,或50~80倍的機油乳劑封殺越冬代。

② 活動遊走期或出蟄遊走期 用50%殺螟硫磷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

③ 固定為害期 噴灑25%吡蟲啉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園林植物用40%氧化樂果乳油 100倍液混塗抹枝幹以殺滅蚧類於泌蠟期,可減少與果樹交叉感染。

(11)果樹蚜蟲 果樹上蚜蟲種類繁多,常見的蚜蟲主要有蚜科的桃蚜(Myzus persicae)、繡線菊蚜(Aphis citricola)、蘋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圖1-32)、桃粉蚜(Hyaloptera amygdali)、桃瘤蚜(Tuberocephaluas momonis),根瘤蚜科的梨黃粉蚜(Aphunostigma jakusuiensis),綿蚜科的蘋果綿蚜(Eriosoma lonigerum)等。主要為害桃、李、杏、蘋果、梨、山楂、柑橘等果樹,以成蟲和若蟲群集芽、葉、嫩梢上刺吸汁液,被害葉向背面不規則的捲曲皺縮,嚴重影響果樹枝葉的發育。

圖1-32 梨二叉蚜

1—有翅孤雌蚜成蟲;2—無翅孤雌蚜成蟲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劑防治 應在芽前及花期及時防治。

① 果樹發芽前,噴施5%柴油乳劑殺滅越冬卵。

② 果樹開花前,卵孵化尚未大量繁殖和卷葉前噴施50%抗蚜威,或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

③ 果樹開花後,當蚜蟲在園中呈點片發生時進行防治。使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

(12)果樹蟎類 北方地區果樹上發生的害蟎類主要有葉蟎科的山楂紅葉蟎(Tetranychus viennensis,圖1-33)、二斑葉蟎(Tetranychus urticae,圖1-34)、蘋果全爪蟎(Panonychus ulmi)、板慄旁葉蟎(Paratetranychus sp.)、果苔蟎(Bryobia rubrioculus),細須蟎科的柿細須蟎(Tenuipalpus zhizhilashviliae)、葡萄短鬚蟎(Brevipoalpus lewisi)等。其中,蘋果園以二斑葉蟎、蘋果全爪蟎和山楂紅葉蟎為優勢種,受害葉片的正面呈現花花點點或成片的失綠斑點,嚴重時葉片呈蒼白色,而葉反面暗褐色(鏽紅色),嚴重時整個葉片變脆,焦枯脫落。

圖1-33 山楂紅葉蟎

1—雌成蟎;2—雄成蟎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圖1-34 二斑葉蟎

1—卵;2—幼蟎;3—若蟎Ⅰ;4—若蟎Ⅱ;5—雌蟎;6—雄蟎

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

藥劑防治 根據下面五種情況適時防治。

① 蘋果發芽前後全園噴灑34%柴·噠乳油500倍液,或50倍液機油乳劑,殺滅樹體越冬的雌成蟎和越冬卵。

② 5月上中旬謝花後10天,全園噴灑20%蟎死淨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殺滅孵化後的山楂紅葉蟎、兼治蘋果全爪蟎。

③ 6月上中旬全園噴灑10%噠·四蟎懸浮劑1000倍液,殺滅山楂紅葉蟎、蘋果全爪蟎於大發生前。

④ 7月中下旬大發生期全園噴灑5%霸蟎靈懸浮劑1200倍液,或1.8%齊蟎素乳油4000倍液混20%蟎死淨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控制二斑葉蟎、山楂紅葉蟎為害。

⑤ 8月份秋旱的年份,噴灑9.5%蟎即死乳油2500倍液殺滅蟎卵,減少越冬基數。

相關焦點

  • 紅薯地下蟲害怎麼治?三大主要蟲害防治措施,讓你的紅薯告別苦味
    我們在種植紅薯的過程中,地下蟲害也是對紅薯的一大危害,而造成地下蟲害發生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在施基肥的時候使用沒有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這樣農家肥攜帶的病害的蟲卵以及各種病毒潛伏在土壤中,最終導致紅薯根塊受到侵害。
  • 桂花樹的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對其進行防治的主要方法就是:在高溫乾旱天氣下,要及時進行灌溉,併合理施肥,保持桂樹長勢良好,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抗蟲力。冬季清理乾淨枯枝落葉,並對樹幹進行塗白,減少紅蜘蛛越冬數量,減少隱患。一旦發現蟲害,如果只是個別葉片受害,可及時摘除蟲葉進行焚毀。
  • 桃樹主要害蟲,梨小食心蟲的防治技術來了!
    3、發生的時間和具體防治方法不同:梨小食心蟲每年發生2~3代,而桃小食心蟲每年發生1-2代。4、梨小食心蟲越冬代發生整齊,是防治關鍵時期,而桃小食心蟲於5月下旬~6月上旬,第一場大雨開始觀測是否有幼蟲連續出土爬行,抓緊樹下撒藥,殺死出土的越冬幼蟲。
  • 大蒜害蟲主要是根部蟲害!農村種植用什麼藥防治地下害蟲好呢?
    大蒜蟲害主要為根部蟲害,根部害蟲為害猖獗,是大蒜普遍發生且危害最為嚴重的蟲害。那麼,農村種植大蒜用什麼藥防治地下害蟲好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大蒜常見的地下4大害蟲的危害規律1、蛀孔危害的蒜蛆。①根蛆是種蠅或蔥蠅的幼蟲,蔥蠅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蟲在4月份開始活動,對人糞尿及發酵腐爛的氣味具有趨性。
  • 甘蔗雙高栽培技術探究,及蟲害防治,一起來了解下吧!
    同時,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糖尿作物,甘蔗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不僅可以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還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然而,目前甘蔗種植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阻礙著甘蔗種植產量及品質的提高。因此,對甘蔗的高產、高糖栽培技術要點分析對促進我國甘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 【供應】 防治蔬菜(含瓜茄豆椒類)主要的,危險的,毀滅性的病蟲害...
    防治藥劑:廣東省珠海市綠宇生化技術研究所研製的中國發明專利產品14%百枯淨,防治蔬菜危險性蟲害如小菜蛾、菜青蟲、根結線蟲(含保護地所有地下害蟲)、黃曲條跳甲、煙粉蝨、豆莢螟等藥劑:廣東省珠海市綠宇生化技術研究所研製的中國發明專利產品16%蟲線清殺蟲殺蟎殺線蟲乳油。
  • 大蒜種植,危害比較嚴重的幾種蟲害,要科學防治,減少農藥施入!
    防治的方法是清潔田園,消滅蟲源,在成蟲產卵前期噴施40%樂果乳劑1000至1500倍液,每隔5至7天一次,持續2至3次。大蒜蟎類也是大蒜的主要蟲害之一,一般來說,大蒜蟎類有伯氏噬木蟎和根蟎兩種。蟎類主要破壞大蒜的根莖、鱗莖等,通過蟲根、莖、鱗莖取食,使根受損。情況嚴重的話,鬚根脫落,鱗莖軟化、腐爛、發臭,引起植株枯萎死亡,缺苗斷壟。
  • 國內首個草地貪夜蛾防治藥劑獲批登記
    近日,國家農藥定點生產企業山西綠海農藥科技有限公司的300億芽孢/克球孢白僵菌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190002)獲批擴作登記,新增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玉米草地貪夜蛾、韭菜韭蛆、林木美國白蛾(原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玉米田玉米螟)。
  • 農藥常用的12大施藥方法介紹
    超低溶量噴霧技術:超低溶量噴霧技術與常量噴霧相比, 工效高 60~100 倍, 節約農藥量 10~20% , 節約防治費用 10~30% , 防治效果好, 不誤農時, 不用水。其缺點及局限性在於: 不適用於高毒農藥, 受風力、風向因素影響大;需要特定機具;施藥技術嚴格等。(1 ) 要根據風力確定有效噴幅和行走方向。
  • 種植穀子,易發生地下蟲害,要怎麼防治呢?
    種植穀子出現缺苗斷壟現象,除了土壤、氣候以及種子的關係外,主要是由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侵害造成的;穀子在出苗期,發生地下蟲害,易造成谷田缺苗斷襲。一、下面介紹地下害蟲的種類和危害:1、螻蛄;螻蛄成蟲、幼蟲都危害嚴重,取食各種作物的種子和幼苗,最喜歡吃剛發芽的種子,致使農田缺苗斷壟,也咬食幼根和嫩莖,使幼苗生長不良甚至死亡;每年4月份危害春穀苗,六月份的危害夏穀苗,而到了9、10月份主要危害秋播作物。
  • 木瓜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木瓜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為害木瓜生產的病蟲害較多,在生產中科學有效地加以及時防治,使病蟲害得到控制,減少各類病蟲害影響木瓜生產,是實現增產、增收、增效的重要措施和方法。苗木移栽後要加強管理,根據土壤肥力、果樹長勢、不同生育期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進行適時地澆水施肥。發現病枝立即剪除,要適時修剪,控制木瓜冠幅和剪去過密枝、重疊枝,以利木瓜林通風透光。冬季適時清園,清除落葉枯枝,剪除老弱病枝、死枝、病殘果,集中深埋或做無害化處理,減少越冬病原數量,降低翌年的發病率。1.3.2 藥物防治。
  • 火龍果種植技術,火龍果施什麼肥好?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火龍果種植技術,火龍果施什麼肥好?一、火龍果種植技術:1. 環境:火龍果適合在溫暖溼潤的環境下生長,其次要保證養分的供給足。2. 種植時間:一般終止時間為春季,溫服要高於25度,適合的環境,可促火龍果的發芽率與成活率。
  • 農田水藥一體化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
    「水藥一體化」,也稱作「微灌施藥」、「化學灌溉」(Chemigation),是將灌溉與用藥融為一體的節水技術,其核心是藉助壓力灌溉系統使得藥劑隨灌溉水一起按時、均勻、準確地輸送到作物根際,按照作物生長需求把水分和適合的藥物定量、定時地直接提供給作物,是實現節水減藥的關鍵技術途徑。水藥一體化技術是灌溉與施藥相融合的最佳策略。
  • 甘薯主要的病蟲害以及防治措施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甘薯作為一種保健食品又被大家所追捧,因此近些年甘薯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是隨之而來的病蟲害也讓農民朋友們很頭疼,對甘薯生產威脅較大的主要病害有甘薯瘟病、甘薯莖線蟲、甘薯黑斑病、甘薯軟腐病、甘薯根腐病等,主要蟲害有甘薯小象蟲、甘薯莖螟、甘薯卷葉蟲等。今天小平就分別來介紹一下甘薯主要病蟲害的防治以及甘薯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以供農民朋友們參考。
  • 金針菇接種發菌的幾種流程、以及主要蟲害的防治措施!
    嗨,大家好,我是談談幼兒教育,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種植小知識是:金針菇接種發菌的幾種流程、以及主要蟲害的防治措施!主要蟲害的防治措施:1.菇蚊:又稱菌蚊,主要是其幼蟲對生產造成危害,為害金針菇的主要有菌癭蚊、眼菌蚊、異型眼菌蚊、閩菇遲眼菌蚊、狹腹眼菌蚊、茄菇蚊及金毛眼菌蚊等。幼蟲咬食金針菇中的菌絲、排出糞便,導致培養料變色、疏鬆,菌袋的菌絲不能生長或表面出現退菌現象,出菇時間延遲,菇蕾少,受害嚴重的不能出菇。
  • 鐵棍山藥主要蟲害防治技術要點,地老虎、棉鈴蟲、蠐螬……
    因此,山藥病蟲害防治日益成為山藥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各地因栽培方式和氣候條件不同,病蟲害種類、危害情況和防治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在防治時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防勝於治」。生產時要及早施藥,預防病害發生。在實際生產中,很多農民種植前把關不嚴,種植後不見病不噴藥,一旦等發病再防治,就太晚了。
  • 胡蘿蔔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
    1 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粵東地區胡蘿蔔適宜在 9 月中旬 ~10 月中旬播種,次年 2~4 月份收穫。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黑腐病等,主要蟲害有黃曲條跳甲、根結線蟲、地老虎、蚜蟲、白粉蝨等。肉質根感染後,多在根頭部形成不規則形或圓形黑斑,沒有及時防治,病斑不斷深入內部,導致整個根部變黑腐爛。2.4 黃曲條跳甲在粵東地區每年可發生 7~8 代,世代重疊,可終年繁殖。成蟲和幼蟲均能對植株造成危害,是胡蘿蔔主要蟲害。成蟲常聚集在葉片取食,形成大量孔洞,剛出土的胡蘿蔔幼苗子葉被吃光後整株死亡。
  • 芒果樹常見蟲害與防治措施
    施藥間隔7-10天,每次梢期施藥23次,施藥要均勻,春季還要噴及,樹冠滴水線內的地面。在每年2-3月份春雨到來之前,每畝用3%異柳磷顆粒劑4-5千克加細沙或泥粉20千克,均勻撒施於樹冠滴水線以內的土表。然後覆蓋上2釐米厚泥粉,可以殺死入土的幼蟲和春季將羽化出土的成蟲,且效果好。
  • 甜菜高產、施肥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其中甜菜不僅能製糖還可以做蔬菜食用,有朋友問高產甜菜標準化種植技術有哪些呢?今天就和朋友們聊聊這個話題,還是老規矩,話不多說,上乾貨! 2、甜菜是喜肥作物,想要甜菜高產,農民朋友就要施入充足的底肥,最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我們可以選擇尿素和過磷酸鈣,將磷肥做種肥,然後追施尿素和硫酸鉀。 在甜菜幼苗期的時候,我們選用磷肥作種肥,能滿足甜菜對速效養分的需求,一般以氮磷肥為主,我們可以通過測土,發現地塊缺鉀,在實際施入種肥過程中還可以配合適量的鉀肥。
  • 泰國紅寶石青柚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泰國紅寶石青柚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李世民近年來,紅肉蜜柚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其產量也穩步增長,但同時病、蟲害也愈發嚴重,影響紅肉蜜柚產業的健康發展。病、蟲害防治技術是紅肉蜜柚綠色高效栽培的關鍵技術。為此,應依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等措施,將病、蟲害控制在最低水平,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達到紅肉蜜柚綠色、優質生產的要求。1 農業防治農業防治是紅肉蜜柚病、蟲害防治的基礎 。通過農業措施來提高柑橘生長環境的質量,提高樹體自身對病、蟲的抵抗力,可從根本上遏制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藥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