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向曾國藩學家教家風第九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他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有許多論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女在「樹立良好家風方面」具有「獨特作用」,領導幹部的家風「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等。
為進一步引領廣大家庭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圍繞「我心中的清廉柯橋」警示教育活動,區紀委、區婦聯聯合拍攝「向曾國藩學家教家風」系列微視頻,每周一期推送伊家清風小講壇,展示曾國藩對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做官的獨特見解,揭示《曾國藩家書》中蘊藏的智慧與信念。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第九期《兒女婚姻》,由區教師發展中心鮑國潮老師講解。
曾國藩是晚清歷史上有名的重臣之一,
被人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他這個人有一個鮮明的特點,
就是不但自己為官做人特別好,
而且他的家庭教育特別好。
他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聖人之一。
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曾國藩也不例外。在曾國藩對待兒女婚姻的過程當中,他一直有一條鮮明的標準,我們先來看一則他的家書:「常家欲與我結婚,我所以不願者,因聞常世兄最好恃父勢作威福,衣服鮮明,僕從烜赫,恐其家女子有宦家驕奢習氣,亂我家規,誘我子弟好佚耳。」
意思是說常家想與我結兒女親家,我之所以不太情願,是因為我聽說他們家的孩子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仗著父親的權勢作威作福,穿著高級的衣服,帶著一大群僕從,我擔心他們家的子女有官宦人家的這種驕奢的習氣,這樣的人如果結了親家,會亂了我們的家規,會引誘我們的子弟去像他們這樣好吃懶做、作威作福。
這段話鮮明的表達了曾國藩兒女婚姻上的價值觀,他認為自己的子女選擇品行高尚、生活簡樸的人結婚,而不是找有權有勢、作威作福的人家。
當前我們在兒女婚姻處理的過程中,也產生著全社會性的焦慮。許多家長為孩子在婚姻的過程當中,會提出必須有房、必須有車等等之類的物質上的要求,認為只有有了充裕的物資,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兒女婚姻幸福。
其實不然,在曾國藩看來,婚姻不僅是要讓兒女獲得物質上的保證,更重要的是通過兒女的婚姻要使家庭保持淳樸、善良、勤儉、節約這樣的家風,只有這樣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婚姻。
在兒女婚姻的過程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兒女婚姻之後如何處理兩家之間的關係。當前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有一種情況是值得警惕的,就是當夫妻兩個人出現矛盾的時候,兩邊的人家往往會參與到這個矛盾當中。導致婚姻的裂縫越來越大,最後導致走上離婚的道路。
對於這個問題,曾國藩早就有所警惕,他在家書中這樣說,至於宗族姻黨,無論他與我有隙無隙,在弟輩只宜一要概愛之敬之。孔子曰:"汛愛眾,而親仁。"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禮人不答,反其敬。"此刻未理家事若便多生嫌怨,將來當家立業,豈不個個都是仇人,古來無與宗族、鄉黨為仇之聖賢,弟輩萬不可專責他人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對於自己宗族當中的本族人家或者婚姻關係的親戚人家,無論他們家與我們家之間有沒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在我們這一輩人當中需要一概的愛之敬之,相互相親相愛。孔子說我廣泛的愛身邊的人,愛大眾,這就近於仁義之道了。孟子說為什麼我愛了別人,但別人對我不親近呢?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你要反思自己在仁義上做的夠不夠。當我以禮待人的時候,他人卻沒有以對等的理來對待我,那麼我就要反思自己在敬這個字上做的怎麼樣。古來沒有與鄉黨宗族之間結仇而成為聖賢的,因此需要我們這一輩人處理好由於兒女婚姻帶來的與因黨之間的關係。
這段話的深刻之處在於只有周圍的人都相互相親相愛,兒女婚姻才有可能長久,才有可能容忍兒女婚姻當中產生的種種矛盾,這對我們當前的對兒女婚姻的認識不正是一劑清醒劑嗎?
在當前的社會當中還存在著由於兒女之間的矛盾而引發的兩家之間的矛盾,我覺得真應該讀一讀曾國藩家書中的這一段話。希望讀了這一段話,我們對兒女婚姻的處理有更加理性、更加廣闊的境界和態度。
在留言區分享你家的家風家訓
每期隨機抽取10名幸運觀眾
贈送一本《曾國藩家書》
+
上一期中獎名單公布如下
萬澤的樹
晗昕
稽山鑑水
春天不遠
蔚藍的自由
:)家風家訓
END
原標題:《伊家清風小講壇丨向曾國藩學家教家風第九期——兒女婚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