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韓國、越南為何有那麼多中國姓氏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金姓有幾個來源,第一來自新羅國王金閼智,第二來自伽耶國王金首露。樸姓來自新羅國王始祖樸赫居世(新羅國王雖然是同一家族,卻有樸、金兩個姓)。這兩個姓都屬於來自神話傳說的姓氏。濟州島的高、夫、梁三姓也來自神話傳說。百濟國王扶餘氏和高句麗國王高氏是自己起姓。

還有一些姓氏是古代中國皇帝或者韓半島三國國王賜姓(比如新羅國王賜的金海許氏、中國皇帝賜的甘泉文氏)、自己創氏改姓(高麗滅亡後,王氏王族紛紛改姓玉、全、田等)。百濟義慈王之子扶餘隆在亡國後去中國唐朝學習,被唐高宗賜姓曰徐。新羅第三代儒理王在將全國劃分為6個部落後,給每個部落的酋長都賜姓,比如俱禮馬賜姓為孫,蘇伐都利賜姓為崔等等。

還有國王給「亂民」起侮辱性的姓,比如高麗太祖給百濟遺民起的牛、馬、象(後改為尚)、獐(後改為張)、豚(後改為頓)等姓氏。還有一些來源不詳的古代姓氏,比如從箕子朝鮮傳下來的鮮于、徐,辰韓傳下來的蘇姓,百濟時的「八大姓」--沙、燕、解、國、真、苗等。

有些朝鮮古姓和中國傳來的姓重複,但其「本貫」(祖籍地)不同。從中國傳入朝鮮的主要姓氏有張(蒙元公主陪嫁人員)、孔(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難)、閔(始祖為宋朝使臣閔稱道)、印(晉朝使臣印瑞)、左(蒙元駐耽羅島牧馬官左亨蘇)、朱(南宋末期前往高麗避難的朱熹之孫朱潛後裔)、明、升(明初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後裔)、杜(北宋真宗時因逃避迫害的兵部尚書杜慶寧後裔)等等。

還有些姓氏,雖然在朝鮮有相同的姓氏,但始祖不同,比如李氏,既有新羅時期、高麗時期自己「創氏」或者被賜姓的(比如全州李氏、公州李氏、仁川李氏),也有從中國傳入的,比如唐朝援新羅將領李茂(延安李氏始祖)的後裔、西漢文人李般第24代孫李璜(固城李氏始祖)、高麗開國功臣中國蒙元人李之蘭(青海李氏始祖)、隴西人、漢樂浪太守李震(安嶽李氏始祖)等。

韓國人口最多的金、樸、李、崔、鄭五大姓中,金氏可考的106個本貫、樸氏的70多個本貫、崔氏43個本貫,全為本土起源,沒有從中國傳過去的相同姓氏。李氏109個本貫中,大約有30多個是從中國傳入的。鄭氏35個本貫中,只有瑞山鄭氏、琅琊鄭氏兩個本貫的始祖來自中國。

朝鮮和韓國的安、卞、邊、蔡、曹、陳、池、丁、範、方、房、洪、蔣、吉、康、孔、廉、盧、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閻、嚴、楊、殷、印、禹、朱等姓氏完全來自漢唐直至明朝時期的中國,有完整的家譜文獻可以佐證。林、魯、柳、車、羅、呂、南宮、芮、王、吳等姓氏則在族譜中相傳始祖是商周戰國秦漢時代進入朝鮮的中國人。

同姓、相同本貫,或者不同本貫但源自同一始祖的情況下不能通婚。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同族、同姓、同本,絕對禁止通婚,比如全州李氏和全州李氏之間,安東金氏和安東金氏之間。即使和外國的同族通婚也不可以,比如說雖然早已出了五服,但是韓國曲阜孔氏和中國曲阜孔氏間也是絕對禁止通婚的。

二、異族、同姓、同本,比如南陽洪氏分「唐洪」和「土洪」,「唐洪」始祖為唐朝時前往新羅定居的洪殷悅,「土洪」始祖為朝鮮土著洪先幸,則這兩族之間可以通婚。

三、同族、同姓、異本,比如江陵金氏和光州金氏,其始祖、本貫都不同,但其遠古祖先都是金閼智,因此以不通婚為好。還有一種情況是絕對禁止通婚的,即始祖下面出現異地的分支,比如寶城吳氏始祖是高麗時期因抗擊元軍被封為寶城君的吳賢弼,長興吳氏的始祖吳天佑是吳賢弼第六世孫吳思忠的次子,因此這兩族之間是絕對禁止通婚的。

四、異族、同姓、異本,這種情況在大姓中出現,比如金海金氏和江陵金氏之間,遠古始祖一個是首露王,一個是金閼智,相互間無血緣關係,不影響通婚。

五、同族、異姓、同本,比如金海金氏和金海許氏,始祖都是首露王,因此禁止通婚。

六、同族、異姓、異本,比如西蜀明氏和昌平升氏,始祖都是明朝初年流放到朝鮮的明玉珍之子明升,因此也禁止通婚。

從上面的這些忌諱中可以看出「本貫」對韓國人的重要性。

越南姓氏大多來自中國,例如阮、範、陳、吳、黎、鄭、李、丁等等。越南幾個王朝的開國國王本人或其始祖全為華裔,例如吳朝的吳權(冀人)、丁朝的丁部領(粵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蘊(閩人)、陳朝的陳日煚(閩人)(煚讀jiong3聲)、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粵人)、後黎朝的黎利(閩人)、鄭朝的鄭檢(閩人)、阮朝的阮福映(閩人)等等。同時也有古代安南徵服南方佔婆族、真臘族國家後引入的姓氏,數量比較少。

相關焦點

  • 越南、朝鮮與韓國姓氏和中國有關係嗎?而日本為什麼不用中國姓氏
    姓氏可以說在為全世界各國都有使用,但是中國姓氏不僅在中國廣泛使用,在我國的近越南,韓國以及朝鮮等國家的姓氏源於中國。日本為什麼不用中國姓氏呢?一、越南在東南亞各國中,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這一方面是歷史發展與中國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是漢字在越南長期通行,因而有條件全面吸收中國文化。越語中漢文化的影響首先是越南的姓氏,越南人大都有一個漢語化的姓再加上一個名。
  • 朝鮮與中國相鄰,為何只聽說去韓國,卻沒有去朝鮮的?原因很現實
    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很多居民也是開始利用節假日出門旅遊,當然了,現今社會下很多的人都選擇出國旅遊。而根據數據統計,每當節假日的時候,國人很多都喜歡去日本,韓國,越南等一些周邊的國家。而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朝鮮與我國的領土相接壤,並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友好往來,兩國之間的人民也是有很多情意。為何卻很少有中國人去朝鮮進行旅遊的呢?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非常簡單,背後原因讓人感到十分的現實。我們都知道,朝鮮,日本這些國家都是比較發達的。
  • 韓國這4個姓氏佔人口的一半,網友:中國文化厲害,被人借用了!
    下來我們來說說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姓氏與中國很像!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國的姓氏情況,看看下面這張數據表!在大中國,李姓在中國漢族人口中是最多的,第二名是王姓,接著就是張、劉、陳、楊、趙等姓氏!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姓氏有一樣源遠流長歷史久遠!下面來看看韓國主要有哪些姓氏?
  • 韓國姓氏單一,遍地金李樸的歷史原因
    如若不信,看看韓國總統的名字就知道了,樸槿惠、李明博、金大中、金泳三、樸正熙、李承晚…… 韓國的總人口5000多萬,其中差不多每5個人就有1個姓金的。從現任總統樸槿惠到說唱歌手鳥叔(本名樸載相),幾乎每10個人就有1個姓樸的。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韓國前四大姓氏依次為金、李、樸、崔,幾乎佔到整個韓國姓氏的一半。
  • 為什麼越南人有那麼多姓阮的?
    真正的小中華在當代,很多網友將古代日本或者古代朝鮮視為小中華,但是,論起和中國的相似度,最為相似的,其實是古代越南。比如,古代中國的天子集權制度,古代日本並沒有效仿,天皇的權威度完全不能和中華天子相提並論;古代朝鮮奉行「兩班制度」,階級固化十分嚴重,但是古代華夏,從隋唐以後實行科舉,階級固化並非古朝鮮那樣。反而古代越南,和中國的相似度十分之高。並且,越南也是歷史上最晚放棄使用漢字的國家。
  • 10個越南人裡面,就有4個姓阮,為什麼越南人有那麼多姓阮的
    同樣的情況,咱們中國也有,只不過,由於受到姓氏分流的影響,從表面上看,已經不明顯了。中國也有一個可以和朝鮮人的金氏相比拼的姓氏,那就是姬姓,即周王朝的國姓。周代立國八百年,比之新羅王朝的近千年也沒少多少。中國現存的許多姓氏,追本溯源,都可以追溯到姬姓,而且多為周文王一系。
  • 為什麼越南有那麼多人姓阮?
    亞洲國家的姓氏非常多,每個國家的姓氏特點也不同,比如說中國有「百家姓」,其中姓李、王、張的人數最多;韓國姓氏也比較集中,以樸、金、李為主;日本姓氏則比較隨意,以事物和地點取名,比如村上、渡邊等,因此日本姓氏最多樣,大約有28萬個姓氏。
  • 越南為什麼有那麼多姓阮的人,歷史上發生過什麼?
    其實,還真是這麼回事,阮姓在越南姓氏當中人口確實最多。越南人口9270萬,阮姓就佔了40%,可以說是世界上姓氏最集中的國家之一了。在我國,張王李姓氏人口佔到了20%,人口最多,佔比也最高;在韓國,金樸李姓氏佔比也最高。但是跟越南阮姓將近40%的比例比起來,中韓姓氏的集中程度確實要差很多。
  • 日韓姓氏的起源,日本十大苗字和韓國五大姓氏
    1870年明治三年,政府頒布《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明確國民必須有姓,否則要接受懲罰,日本舉國掀起一股取姓的熱潮,於是出現了一批奇怪的姓氏。日本古代的姓與中國不同,中國的姓用以區分血統和作為婚姻關係的依據,人皆有之,而在日本,「姓氏為人之根本」,是身份尊卑,等級高下的標誌,屬於統治階級的世襲權力。
  • 越南和韓國曾是中國的屬國,現在春節期間仍保留著中國習俗
    在中國古老的迎新習俗中,貼春聯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這一習俗始於宋代,盛於明代,一直流傳至今,人們都以"新年富貴,年景好,步步平安"之類的話來祈求新年的好運。中原文化在亞洲的影響非常廣泛,不僅是文字,我們文化中的一些古老習俗,也被一些國家學習。朝鮮和越南是兩個曾經漢化程度很深,後來抵制漢文化的國家。
  • 亞運男足-阿聯點球淘汰朝鮮將戰日本 韓國PK越南
    騰訊體育8月27日訊 亞運會男足1/4決賽的較量今晚全部結束,上半區韓國通過加時賽4-3擊敗烏茲別克,與同樣經過加時賽淘汰敘利亞的越南會師半決賽。下半區,日本2-1淘汰馬來西亞,阿聯通過點球大戰淘汰朝鮮,半決賽與日本對決。
  • 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中國姓氏?其實很多與中國是重合的
    導語: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中國姓氏?其實很多與中國是重合的【本文由百家號:天下奇聞縱覽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說起姓氏,大家都很熟悉,就算是剛剛讀書的小孩子也會來幾句《百家姓》裡面的話,其實這也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在中國的姓氏其實也是便隨這五千年的文化一路的發展的,而且中國姓氏辨識度很高,簡單不複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實用的姓氏了
  • 朝鮮和越南,誰的文化更接近中國文化?學者說:日本與中國接觸晚
    然而相比較而言,朝鮮和越南所受到的薰陶,要遠遠超過日本。古代史上的越南,還曾以「南天小中華」而自居;而朝鮮,長期以來,也一直以中原王朝為正統,那麼這三個同樣和中國相鄰的國家,為何朝鮮和越南的文化更接近中國文化呢?
  • 近半數越南人都姓阮?背後原因跟中國深有關聯
    你的姓氏是常見的嗎?以臺灣來說,最大姓氏分別是陳、林,過去常有「陳林半天下」的稱號,在大陸則是李、王人數最多,韓國則是金、李,這些地方都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去同樣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越南,當地的第一大姓為「阮」,而且佔了總人口的40%。至於為何這麼多人姓阮?
  • 韓國人多數是李、金、韓、樸這四個姓,韓國的姓氏怎麼這樣單調?
    我們現在知道的韓國大多數的名人都是出自李、金、韓、樸這四個姓,比如李準基、李多海、樸槿惠、金喜善、韓佳人等等,據當地人的說法就是你在大街上,隨便喊一句姓金的就有一大片人回頭,根據韓國的調查光姓金的人就佔了國家總人口的21.6%,李、樸、崔、鄭、姜、趙、尹、張、林是韓國人口數量佔前十的姓氏。
  • 朝鮮學習中國為何全失敗?
    蘇聯解體和自然災害摧毀朝鮮經濟  事實上,八十年代的朝鮮雖然也比較窮,但至少並不明顯落後於像中國、越南這種社會主義陣營,大概是到了90年代之後開始就是越差越遠,急轉直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朝鮮經濟造成現在如今這種狀況?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這個國名最早出現在周朝,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商紂王的叔叔箕子為朝鮮侯,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即差不多北朝鮮的位置。 同期或稍晚,在朝鮮半島南部出現了「三韓」部族。這個「韓」,和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通古斯語系的音譯,大意是「廣大」「寬闊」,「漢城」「漢江」都是由此來的。由此可知,半島北部稱朝鮮,半島南部稱韓,這是三千年前的習俗了。
  • 同樣位於東南亞,古越南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不用中國漢字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 中國十大姓氏 - 影響力排名(李姓第一!當之無愧!)
    中國十大姓氏中,影響力最大的肯定是李姓,李姓肯定是當之無愧的!李姓被歷朝歷代作為國姓,有最強大的唐朝(包括後唐和南唐),還有強大的西夏王朝,五胡十六國的西涼,還有朝鮮帝國和越南的李朝,國姓全部是李姓。李姓不僅有此等佳績,圍棋界排名第一第二的選手全部姓李,分別是李世石和李昌鎬,金融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也都姓李,李嘉誠和李兆基,韓國的建立者李承晚,新加坡的建立者李光耀,中華民國的大總統李宗仁,這些帝王或者說是政治一號位人物也都姓李,不愧是李家天下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緊接著,朝軍部隊一路南下,相繼取得了大田戰役、大邱戰役的勝利,殲滅韓軍60000多人,直至將美韓聯軍包圍在釜山周圍一小塊地區。若不是美軍發起仁川登陸,朝軍還真有可能將美韓聯軍趕下大海,統一整個半島。 那麼,朝鮮人民軍為何會在戰爭初期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呢?除了朝軍官兵實戰經驗比韓軍多這個原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