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莎士比亞全集》是真的,莎士比亞是假的

2020-12-14 通明主人

正打算過節休息了,結果看到一則前兩天的新聞:

美國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說:「如果中國學生想來這裡學習莎士比亞和《聯邦黨人文集》,這才是他們在美國需要學習的內容……」

我登時一口水差點兒噴出來。

上回揭了「五月花」的老底以後,本來就想著按照時間順序一路往下擼的。

這回好,本來忘了莎士比亞這檔子事兒了,他這麼一說,倒提醒我了。

那就先把這段偽歷史給澄清了吧。

不好意思,是你逼我的。

恭喜,你終於紅了

你要是翻開任何一本「正規」教材,關於莎士比亞的條目下,都會寫著「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諸如此類。

荷蘭有個叫亨德裡克.威廉.房龍的異類分子,他說:「每個人從小都讀自己國家教科書的歷史,並致死都相信那些都是真的。但如果他越過國界,去看另一個國家的教科書,才發現原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你就說,這孩子討厭不?

亨德裡克.威廉.房龍

但在莎士比亞的問題上,他還真的錯了。各國的教科書,眾口一詞: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文學家、戲劇家。

來,同學們,大家多讀幾遍這句話,你們覺得這話有毛病沒?

嗯,說了幾百年,有毛病也沒毛病了。

好,我帶你捋一下哈:

1. 文藝復興是哪裡的事情?

義大利啊,但丁的《神曲》打響了文藝復興的第一槍嘛。

2. 文藝復興什麼時候的事情?

14世紀~16世紀

3. 莎士比亞什麼時候的人?

1564年-1616年

問題來了,總說是歐洲的文藝復興,但其實幾乎所有的產出都在義大利,:

物理學的伽利略;

建築學的哥德式;

美術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甚至上次提到的,同時代的哥倫布,也是義大利人在自己國家混不下去了,才跑到西班牙的。

但,唯獨文學,除了義大利的文學三傑以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英國的莎士比亞,和西班牙的塞萬提斯。

注意了(敲黑板),說巧不巧的,就是大航海時代的兩代霸主,都派出了參賽代表。

學生時代讀塞萬提斯名著《唐吉坷德》的時候,我就很奇怪,這麼爛的作品怎麼會成為傳世之作呢?

至於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確實和塞萬提斯不是一個水平線的,好很多。

可但是,有個事情,歷史書大多沒有寫,那就是,莎士比亞是什麼時候開始出名的呢?19世紀末!這時候距離莎士比亞逝世將近二百年了!

------又是炒冷飯的套路。

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們有誰見過真正的莎士比亞的傳記或者檔案麼?

你們當然沒有見過了,但問題是,英國歷史學家也沒有見過。

那莎士比亞是哪兒來的呢?

告訴你,是根據「據說」來的!

所有和莎士比亞相關的文獻裡面,都充滿了「據說」、「據某某說」、「據當時的人說」這樣的字眼。除此以外,就都是以莎士比亞為題材的小說類傳記了。

據說?突然感覺很眼熟哈,最近網絡爆紅的某人日記好像也都是這個風格。怪不得英國人給出版呢,都一個路數的。

更離譜的還在後面。

作為莎士比亞最榮耀的一頁,是他一直是英國王室的座上賓,「欣賞莎士比亞優美的語言」是女王陛下重要的娛樂活動。

但這麼重要的人物,卻在王室檔案館竟沒有記錄,難道被中國間諜銷毀了麼?

而且,女王寵愛的作家,居然到死也沒有聞名遐邇,卻在死後一百多年詐屍,你們這是在藐視高貴的女王陛下嗎?

那個時候的英國,雖然文化不發達(更不怎麼文明),但對於有價值的東西還都是很在意的。同時期西印度公司員工的來往書信、航海日誌和檔案,至今還有N噸這類文獻,被精心地保存在他們的檔案館裡,但唯獨卻不見了女王跟前大紅人兒的資料,這不科學啊。

終於,尊重科學的英國人找到了證據,他們前後共找到了6份帶有「William Shakespeare」籤名的手稿。好吧,我們相信都是真的,沒有偽造。

但尷尬的是,這六份手稿的籤名完全不同,顯然不是同一個人的筆跡。

哎,這可咋整。

算了,這個事情也別再提了。

所以,你如果去大英博物館,不會看到這幾份帶有風格迥異籤名的珍貴手稿的。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故事到此就戛然而止,再也沒有更多的結論和解釋。所有的「據說」都成為了歷史,只有「據說」被抹去。這就是你們看到的歷史的樣子。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雖然總有不知趣的人追著這個事情不放,但是這類人真的很討厭,難道你們非得斬盡殺絕,讓大英帝國徹底退出文化的歷史舞臺嗎?還想繼續在民主世界裡混的,就都趕緊給我閉嘴。

直到2020年,天真爛漫的美國人竟然希望中國學生去學習莎士比亞。那我還真覺得,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趁著國家騰飛,人民富裕,有訓詁學基礎的同學不妨去學一下,玩兒唄。

英國人肯定不知道,咱們中國有一門叫做訓詁的絕學,最善於研究,一份文字他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人寫的。

對於莎士比亞的優秀文章,他們沒能力,也沒想過要仔細審查一下,到底這些文章是什麼年代寫成的。不過我們可以研究研究,那裡面的語言是不是16世紀的?有沒有18世紀……額……不小心在印刷時候印錯的?諸如此類……

不過,可醜話說在前面,萬一,僅僅是萬一哈,若是莎翁真的被剝個乾淨,現出原形,女王陛下您可別急眼,別索賠。這可又是庚子年, 我真的好怕怕啊。

再說了,這都是美國人的主意,這鍋,得他們背。

相關焦點

  • 《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莎士比亞的情節動力究竟是什麼?
    最近,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朱生豪原譯的《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共分五大卷,將莎士比亞的作品,按照悲劇與喜劇的體例,各自分裝,而它的譯本,全部是採自朱生豪的原譯,這樣,保留了更多的朱生豪原譯的原汁原味的風格。
  • 看懂人性,將獲得理性人生,《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不容錯過
    與其在家吃飯睡覺打豆豆,不妨讀讀講透人生的百科全書《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是了解社會百態、人性本質的百科全書。不管你是誰,不論你的身份地位幾何,你都能從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繼而從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中感受心靈震撼,從故事還原道自身,便能通過反思故事人物的經歷,繼而在成長、愛情、信仰等方面,獲得新的啟發。這種啟發,是金錢買不來的,亦是平淡生活中難以體會到的,十分寶貴。
  • 誰殺死了莎士比亞?
    哎呀:說漢語的詩人,你讀過莎士比亞嗎?阿偉:瞧,這個讀書人!你的一切愉快都是無聊,總是捨近求遠枉費辛勞。可憐啊,當你正值盛年的時候就已經喪失了欣欣向榮的生機,好像秋天的樹葉隨風飄落,遠離自己的根和泥。哎呀:你這算是觸類旁通嗎?我記得,以前有些地方,小孩名字中有「亞」字,除了「亞洲」等極少數以外,很多也是女孩子。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今天就不討論了。請把我們的談話拉回正題,繼續說那個說不盡的莎士比亞。阿偉:言語高高飛起,思想還滯留在地上。
  • 《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尋求科學眼中的愛情
    這個解釋來自盧克.奧尼爾筆下的《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如你所想,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和藝術有關的書,但也出乎意料,這本書還結合了科學。就如書中所說:「藝術和科學常被視為兩類不同的活動,這兩個領域中的人自然也是截然不同。」
  • 為什麼要新譯莎士比亞?
    試想,朱前輩翻譯時,手裡只有一部沒有注釋的老「牛津版」《莎士比亞全集》和一本詞典。而今,不算以前的早期版本,到目前為止,僅英語世界已有許多為莎迷所熟知且津津樂道的莎劇全集,比如頗具代表性的「皇家版」、「新劍橋版」等標註著「權威版本」、「注釋完備」字樣的版本。因此,若想真正步入、研究莎士比亞的戲劇世界,從閱讀上來說,勢必離不開豐富注釋和詳實導讀。
  • 我的莎士比亞接受史中的傅光明新譯
    1970年代前期也有莎士比亞書籍流布民間。我沒有看過莎士比亞戲劇,讀了長詩《維納斯與阿童尼》而痛恨野豬,那時鑑賞水平不高,傳遞時彼此告知:是世界名著!書店櫥窗裡、櫃檯上出現各種世界名著時,我已經在讀大學了。大約是1978-1979年間,同學買了朱生豪譯《莎士比亞全集》,我們一個多月輪著讀,如饑似渴、生吞活剝而難求甚解。我們竟一時專研莎士比亞,居然敢寫《福爾斯塔夫論》!
  • 難道莎士比亞真的是同性戀?
    [摘要]莎士比亞是同性戀嗎?還是雙性戀?還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性取向,兩者兼有?他曾透露過這個秘密嗎?在1861年以前,雞姦也都是要受絞刑的。最大的疑問是:這又有什麼關係?莎翁是否是同性戀這一爭議由來已久。
  • 簡單了解一下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英國戲劇中伊莉莎白時期和詹姆士一世時代的多產作家(有時稱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或近代早期時期)。莎士比亞的戲劇也許是他最持久的遺產,但他們並不是他寫的唯一的東西。莎士比亞的詩歌至今仍然很受歡迎。莎士比亞的作品莎士比亞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2首敘事詩、154首十四行詩和其他各種詩歌。現在還沒有莎士比亞戲劇的原稿。實際上,多虧了莎士比亞公司的一組演員,我們才有大約一半的劇作。莎士比亞死後,他們把它們收集起來出版,保留了劇本。這些作品被整合在一起,被稱為第一對開本。
  • 如何閱讀莎士比亞?莎翁作品重要中文譯本
    和莎士比亞同時代的著名英國詩人本·瓊森這樣稱讚這位偉大作家:「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儘管莎士比亞逝世已有四百多年,但他的作品至今依舊膾炙人口,經久不衰,是了解西方文學不可或缺的。莎士比亞的作品在上世紀初開始在中國介紹和翻譯,那麼,這些中譯本哪些是比較重要的,應該如何選擇閱讀呢?朱生豪譯本朱生豪(1912年-1944年),浙江嘉興人,1933年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和英語系,1936年,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把莎劇分為喜劇、悲劇、史劇、雜劇4類進行編排。
  • 我們距離莎士比亞有多遠?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莎莎 2016年是文學巨匠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世界範圍內,紀念莎翁的各種文化活動徐徐展開。為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日前,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重點劇目《麥克白斯》在上戲劇院首演。
  • 《一個人的莎士比亞》:不可錯過的獨角戲
    關於你的莎士比亞, 你還記得哪些?這是一部原創英語獨角戲,講述了一段發生在迷茫的六歲男孩兒與苛刻嚴厲的「莎士比亞」老師之間令人捧腹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約瑟夫·格雷夫斯將他對莎士比亞的全部熱愛融入到了這部劇中。因而對於熱愛莎士比亞戲劇的朋友,《一個人的莎士比亞》會引發他們強烈的共鳴。同時,劇中引用了許多莎劇的經典臺詞,以向這位偉大的戲劇大師致敬。
  • 《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一趟可愛科學之旅
    生命是怎麼回事嗎?人類與食物的關係很危險?我們能消滅所有疾病嗎?……不管年齡大小,每個人都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但如何解答呢?《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絕對是我們在產生這些問題時候的最好選擇。《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從元素到人類未來的科學之旅,配上一張很搞笑的巨大猴子臉,再加上封皮右上角的那句「帶你領略性感又可愛的科學」,能夠忍住不笑有點難度,這樣一本從表面看上去都充滿趣味的書籍,絕對不會讓我們錯過。
  • 今天,我們如何替莎士比亞說好中文
    進入21世紀,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傅光明用時近十年,潛心重譯莎士比亞劇作,至今,新譯《莎士比亞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已出版13部,在研究者和普通讀者中都引起了關注。本報專訪了傅光明,請他帶領我們走入莎翁新世界。今天,如何替莎士比亞說中文記者:英國戲劇詩人莎士比亞的時代距我們已超過四百年。
  • 莎士比亞家鄉的寧靜
    對於斯特拉福德來說,莎士比亞誠然是一種毫不張揚的安靜存在。位於亨利街上的莎士比亞出生地,是一棟兩層高的古老建築。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在這幢住宅的二樓主臥呱呱墜地。1582年,18歲的莎士比亞與長他七歲的自耕農之女安妮結婚。從出生到婚後的最初五年,莎士比亞一直生活在這裡。這棟建築對莎士比亞意義之大,可想而知。納什之屋與新坊距離莎士比亞出生地僅兩條街道。
  • 《莎士比亞悲劇》:莎士比亞的創作
    莎士比亞在1590年至1612年的約20年間,共寫了37部戲劇,兩首敘事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魯克麗絲受辱記》和154首十四行詩。在其生前,他的劇作只有幾本書出版,此後7年才有戲劇界的朋友收集他的遺作,出版了第一個莎士比亞戲劇集。此外他的朋友,著名戲劇家本·瓊斯曾為這部戲劇集題詞,稱莎士比亞為「時代的靈魂」。
  • 讀碟|晚年莎士比亞
    英國影片《都是真的》是一部傳記、歷史、劇情片,聚焦莎士比亞晚年生活。1613年6月29日,莎士比亞《亨利八世》首次在倫敦環球劇場演出,這部戲劇又名《都是真的》,演出進行到第一幕第四場時,禮炮走火引起火災,環球劇場被毀於一旦。此後莎士比亞再未進行戲劇創作,回到家鄉斯特拉特福。
  •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自十九世紀始,它們是公認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 培根與莎士比亞之間的文字聯繫,不禁讓人懷疑誰是真的莎士比亞!
    大家好,很多認為莎士比亞這個人物並不存在的歷史學家或者文學家都會不遺餘力的尋找一切證據來證明這一點,而弗朗西斯·培根或許是一個更好的突破口,他被認為是「真正莎士比亞」的有力候選人之一。正如培根的擁護者所指出的那樣,它被主流的莎士比亞學者所忽視,雖然在18世紀受到火災的破壞,但仍有足夠的東西可以挖掘伊莉莎白時代文學方面的秘密。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除了培根在封面上的名字外,還有威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這兩個名字都寫過幾次,雖然表面上看似沒有聯繫。同樣有趣的是,諾森伯蘭莊園位於約克大廈的隔壁,弗朗西斯·培根在那裡居住過一段時間。
  • 褪去悲劇色彩,不嚴肅的莎士比亞戲劇什麼樣?
    說起莎士比亞,大概你首先會想到這副畫像,莎翁穿著英式立領的服裝,臉上掛著一絲絲微笑,卻依然掩蓋不住正襟危坐的嚴肅感。確實,提到莎士比亞,我們總是先想到《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麥克白》等經典悲劇。這些莎翁悲劇擁有著悲愴底色和深沉思考、充斥著對命運的詰問和對人性的探討。
  • 莎士比亞的偽造文書,引出一段英國文壇荒誕
    事實上,在莎翁去世大約200年後,人們開始懷疑他是否真的存在過,不少人甚至認為,也許歷史上根本沒有所謂的「莎士比亞」。 但今天我們主角不是莎士比亞,而是他去世150年後出生的男孩:威廉·亨利·愛爾蘭(William Henry Ir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