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高地
「這次大賽的圓滿結束,也意味著一個新的合作開始。」23日,在2018年香港科技大學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中山賽區落幕,中山市科技局局長尹明在會上表示。
本次賽事,引來了包括香港、廣州、上海、臺灣等地的創新創業團隊。以賽事連結資源,以資源帶動項目落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的東風下,中山加快了與香港、澳門等地的互動與合作,與周邊城市共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樞紐:
今年年初,中山市主要領導率中山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考察有關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創基地、文化地標等,進一步密切中山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
借東風,釋紅利。憑藉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中山市在謀劃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加快探索與港澳的產業合作、創新合作、高校合作等多種合作方式,積極融入國際創新網絡,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樞紐。
1 高層互訪
加速優勢產業對接與合作
2018年年初,中山市主要領導率代表團前往香港、澳門,拜訪特區政府和中聯辦,拉開了今年三地主要領導互訪的序幕。
幾個月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分別回訪中山時,不約而同選擇了健康基地作為其中的考察站點,可見均對共同做大做強健康醫藥產業抱以厚望。
儘管並非中山傳統的優勢產業,但健康醫藥在中山發展迅速,並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1994年創辦的中山市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國家健康基地」),是我國首個按國際認可的GLP、GCP、GMP和GSP標準建設的國家級綜合健康產業園區,依託該園區,中山的生物醫藥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當前,中山大力支持並優先發展健康醫藥產業,設立了15億元產業扶持資金,和每年7000萬元的醫藥項目引進專項資金等用以扶持產業發展。
林鄭月娥在調研中山時曾表示,香港與中山具有很強互補性,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希望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香港能與中山加強交流。她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中山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級創新科技中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繼林鄭月娥訪問後,香港特區立法會、粵港澳大灣區聯繫事務委員會、「粵港澳三地智庫對談」等考察團也先後到訪中山。
從中山市主要領導前往香港訪問的足跡可以看到,與香港加強科技、醫療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是其中的重點。
2 成果轉化
靈活運用港澳科研創新成果
推動創新發展是中山與香港、澳門對接的重點,三地多次以籤署合作框架協議的方式,不斷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的交流。
今年1月10日,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在廣州召開,中山與澳門籤署了《關於共同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合作框架協議》,提出打造粵澳深化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及健康領域高層次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生物醫藥研發集聚區、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國際一流的醫療科技服務集聚區等。
中山市港澳事務局副局長黃識航曾表示,此前,澳門科技大學已與中山健康醫藥企業中智藥業集團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並實現了系列創新成果轉化。藉助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建設,中山澳門將形成兩地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平臺。
從遠期看,中山計劃藉助港澳的科研創新優勢,加快打造港澳科研創新成果轉化中心。目前,中山已在深中通道著陸點翠亨新區啟動規劃建設翠亨科學城,依託科學城和深圳的科創輻射,培育創新科研集群。
而作為粵澳合作示範區,科學城在翠亨新區的建設也為中山與澳門在創新科研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新機遇。為充分發揮中山翠亨科學城的戰略價值,加快推進中山翠亨科學城的開發建設,今年7月9日,中山翠亨新區管理委員會發出《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國際諮詢》,面向全球公開徵集具有前瞻性與創新性的城市設計理念和空間方案,通過對片區進行綜合規劃研究和系統性設計。根據公告,該片區將打造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珠江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粵港澳科技合作區和國際化現代城市新中心。
在這之前,中山與香港的科技合作已經邁出重要步伐。今年3月28日,中山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洽談會暨第五屆「中山人才節」開幕,中山市商務局和香港貿易發展局籤署的《中山香港聯合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協議》,以及中山市科技局和香港科技大學籤署的共建香港科技大學中山聯合創新中心合作協議,成為焦點。根據協議,兩地將在產業融合、商貿平臺推廣、科技創新和青年創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中山將藉助香港的國際創新科技和人才資源以及在科技轉化和智慧財產權貿易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推動中山企業承接其科技成果轉化。
3 校企合作
粵港高校共建產業創新平臺
在「產學研」結合的框架下開展高校間和校企間的合作,在中山與香港、澳門的合作中越來越頻繁。
今年7月6日,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與中山市共建的「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創新平臺」正式啟動。這是省內首家粵港高校合資的新型研發機構,也是健康醫藥產業領域的國家級專業孵化器。
兩所高校在中山市國家健康基地共建創新平臺,可以充分發揮三方各自的作用,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三方各具特色各有優勢:香港大學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引領作用,廣東藥科大學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方面的連結作用,以及中山市政府在空間載體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優勢,由此打開共建國家級國際孵化器、國家級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中心等的局面。
據透露,此次三地合作,將重點打造科研用、診斷用、治療用及預防用四大類單克隆抗體平臺和抗代謝病產品,以及食藥安評、保健食品、化妝品、光與健康、醫療器械五個健康產業工程中心,最終將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
中山企業與澳門高校間的合作於2014年就已開始,中智藥業集團曾與澳門科技大學籤署校企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就雙方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科技合作、異地註冊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截至目前,雙方已經開展了多項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合作。
例如,中智藥業集團成立了「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實踐教學基地」,為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提供來企參觀學習的機會。澳門科技大學則為中智藥業集團提供了5期「兩岸四地總裁MBA研修班」的培訓,中智藥業的主要營銷團隊成員及重點客戶超500人次參加了培訓。而雙方共建的「澳門科技大學—中智藥業集團中藥質量研究聯合實驗室」,正聯合開展中藥質量標準相關項目研究。
4 人文紐帶
吸引港澳青年到中山創業
7月中旬,來自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和青年企業家到達中山。
作為在珠三角考察的首站,他們參觀了翠亨新區規劃館、翠亨新區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等地。
中山市商務局局長林偉強表示,澳門有超過10萬中山鄉親,中山和澳門之間有著特殊的紐帶聯繫。基於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山可通過吸引澳門業界到中山投資,藉助澳門旅遊業優勢,提升中山旅遊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在中山澳門聯動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到中山創業正成為澳門青年的一種熱門選擇。自2016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兩地籤署《關於合作推進青年創新創業的框架協議》以來,據統計,中山市已建成包括中山—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專區、翠亨新區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山760「澳門互動區」、易創空間等29個面向港澳臺青年的創業孵化基地。
截至目前,約有600家澳門企業在中山投資,投資總額約19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製造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其中,投資額較大的企業有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中山市澳利高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偉航船廠(中山)有限公司、廣珠東線中山路段有限公司、中山僑光紡織有限公司等。據統計,2017年新籤澳門地區直接投資項目數46項,同比增長53.33%,佔全市比重17%;合同利用外資金額9242萬美元,同比增長204.41%,佔全市比重11%;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754萬美元,同比增長274.04%,佔全市比重9%。今年1-6月新籤澳門地區直接投資項目數31項,同比增長34.78%,佔全市比重9.9%;合同利用外資金額5044萬美元,佔全市比重16.36%;實際利用外資金額3499萬美元,佔全市比重8.55%,主要集中製造、房地產、科研和技術服務等行業。
5 融合發展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灣區產業體系
立足打造「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沿海經濟帶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新的戰略定位,充分發揮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是中山目前的重要籌碼。根據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屆四次全體會議精神,中山將結合產業發展的現狀及要素稟賦,堅持錯位發展、互補發展、融合發展,加強與周邊城市產業合作、協同創新和技術交流,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灣區產業體系。
這其中有幾個中山市目前重點關注的方向:
首先是做優產業格局。充分利用中山良好產業基礎,堅持「喜新不厭舊」,既要提升先進位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健康科技產業等的發展質量,也要支持優勢傳統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推動燈飾、五金、家電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其次是做強高端製造。結合中山高端製造、協作配套的優勢,重點推動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裝備、光電裝備、健康醫療器械等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比亞迪智能終端、哈工大機器人智能裝備、新松機器人、中科院低溫製冷等一批高端裝備製造項目落地,建設世界級先進位造業基地。
再者是做大新興產業。加強與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區對接合作,推動中山與深港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服務鏈和政策鏈「六鏈融合」,重點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聯合打造一批創新園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四是做好現代服務業。利用中山生產性服務業的優勢,加快中山與廣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在服務業的全方位、多領域合作,推動生產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建成一批高端要素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打造珠西岸生產服務樞紐。
努力打造大灣區西岸科技研發中心,中山正加快謀劃全面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推動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動發展,近期主要聚焦健康醫藥、先進位造、新材料等領域,推動中山龍頭企業加強與港澳合作。比如,中智藥業與澳門科技大學開展了合作,依託澳門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智藥業集團中藥質量研究聯合實驗室,進一步加快人才培養和雙向交流。
下一步,中山將進一步加大與港澳科技創新核心平臺和重要節點的發展對接,探索與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合作,吸引香港和澳門科技創新成果在中山試驗、孵化和產業化,加快推進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與港澳合作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研發集聚區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聲音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
中山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著突出的區位優勢,應該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努力實現新一輪發展。希望中山大力對接香港的科技、金融、文化等領域。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將積極推動香港與中山攜手發展。
香港大學署理校長譚廣亨:
兩所學校與中山的合作,應充分利用高校的創新經驗和科研優勢,凝結三方力量實現優勢互補。香港高校的科研人員和學生也將受益於創新平臺,在這裡創業,加強科研成果轉化能力,提升大學為社會服務能力。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藥理及藥劑學系終身教授徐愛民:
國內醫藥市場巨大,但從長遠看,我們必須要走出去。國際化是一條比較漫長的道路,應該豐富產品的研發,利用好新的創新機制平臺。
●南方日報記者羅麗娟 見習記者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