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的歌德

2020-12-16 那年藍星那些事兒

他是郭沫若,原名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1892年的今天(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現樂山市沙灣區)。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學,後接受斯賓諾沙、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周揚探視病危的郭沫若時對他說:"你是歌德,但你是社會主義時代的新中國的歌德。」

郭沫若是中國的一代文豪,為中國的文學界做出了突出貢獻,還曾獲得「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國際獎。魯迅去世後,毛主席曾對郭沫若說:「你要接過魯迅先生的大旗,肩負起中國文化革命主將的責任。」

作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的代表作詩集《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間的主要詩作,連同序詩共57篇多為詩人留學日本時所作。其中代表詩篇有《鳳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爐中煤》、《日出》、《筆立山頭展望》、《地球,我的母親!》、《天狗》、《晨安》、《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等。

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聞一多先生這樣評價他:「若講新詩,郭沫若君的詩才配稱新呢,不獨藝術上他的作品與舊詩詞相去最遠,最要緊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時代的精神——20世紀底時代的精神。」

郭沫若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主編組品有《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今天是郭沫若先生誕辰127周年,共勉!

相關焦點

  • 歌德的中國文化緣
    正是這種在一切方面保持嚴格的節制,使得中國維持到幾千年之久,而且還會長存下去。」歌德把這部中國傳奇同法國詩人貝朗瑞的詩歌進行了對比。愛克曼問他:「這部中國傳奇在中國算不算最好的作品呢?」歌德說:「絕對不是,中國人有成千上萬這類作品,而且在我們的遠祖還生活在野森林的時代就有這類作品了。」歌德所說的中國傳奇,名叫《好逑傳》(又名《俠義風月傳》)。
  • 諸玄識:歌德的「世界文學」:源於中國,冠於希臘
    歌德使用中國元素建構他的世界文學,可從三個方面來看: 1.美國鮑登學院德語文學教授比伊特·陶茨說,歌德翻譯英文版的中國詩詞及其評註,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以德語文學推廣開來,作為他的「世界文學」的一部分。 2.馬教授(Prof.
  •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漢語拉丁化、拼音化不是解放後開始的,也不是解放前開始的。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開始的。1626年他在對中國文化做了大量研究之後,寫了一本影響後世的書,名字為《西中儒耳目資》,首開先河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標註記錄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幾十年,結識了明朝名人韓雲、王徵等一大批高層知識分子,通過他們的大力幫助,總結了利瑪竇等傳教士學習漢語的經驗,開創了中國最原始拉丁化拼音字字彙的先河。
  • 丘堤:才華穎異的現代派傑出女畫家,中國油畫藝術的奠基人之一
    中國第一代最為激進、前衛,活躍在油畫歷史上一個才華穎異的現代派傑出女畫家,也是中國油畫藝術的奠基人之一。 1932年參加《決瀾社》,成為唯一獲《決瀾社》獎的畫家,是中國第一代女油畫家。業餘愛好是建築設計與服裝設計等。同年與龐薰琹結為伉儷。
  • [視頻][走過30年]歌德學院見證中國文化開放
    歌德學院還開始組織中德文化界人士的面對面交流,邀請中國新生代藝術家在兩國巡迴展覽。中國先鋒話劇導演孟京輝最新的作品《愛比死更冷》就是歌德學院特別策劃的,由中國人演繹的德國戲。歌德學院已從當年面向德國的一扇窗口變身為聯接中國和歐洲文化的一座橋梁。
  • 歌德學院中國語言部負責人胡雅珊女士訪談實錄
    歌德學院(中國)語言部負責人胡雅珊女士做客中國教育在線     本期節目我們為大家邀請到的是歌德學院(中國)語言部負責人胡雅珊女士,首先請胡女士跟我們廣大中國教育在線的網友打聲招呼!   胡雅珊:你好!   主持人:首先我們非常想請胡女士給大家介紹一下歌德學院的總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 歌德學院(中國)——中德文化交融站
    德國電影導演與中國導演姜文會面。(圖/中國日報)歌德學院(中國)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致力於架接兩國文化,促進音樂、舞蹈、喜劇和其他藝術領域的交流。中國日報記者陳楠將帶我們探尋他們下一步的舉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的德國之訪突顯了兩國關係源遠流長,文化交流碩果纍纍。這些項目是以歌德學院的名義,為紀念德國文化標誌性人物,著名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逝世200周年而發起的。歌德學院自1951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促進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去年,學院為慶祝其在中國成立25周年,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吸引了超過30萬的參與者。
  • 張棗留德博士論文首次翻譯出版:論1919年以來的中國新詩
    在外來影響面前保持開放,實為新詩最重要的歷史條件之一。從這一視角出發進行審視,可以確證,中國新詩與西方現代派的相遇要比迄今研究所認為的要廣泛、大膽、持久和自覺得多。特別是波德萊爾以降的象徵主義,歷經法語文學的馬拉美、瓦雷裡,英語文學的葉芝、艾略特、奧登,德語的裡爾克,俄語的勃洛克、茨維塔耶娃、曼德爾施塔姆的後續發展之後,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 《歌德談話錄》:歌德的文學思想
    《歌德談話錄》中譯本《歌德談話錄》是愛克曼輯錄,記載的是歌德晚年(1823年-1832年)的思想,展示了一位閱歷豐富、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老年智者的形象。當中,歌德點評了很多作家,包括席勒、拜倫、莎士比亞、司各特、雨果、莫裡哀、梅裡美等。同時,歌德還談到了不少他的文學思想或見解。「耶拿,1823年9月18日,星期四」,記錄了歌德對寫詩的看法,他警告愛克曼「別試圖寫大部頭作品」,「那樣做會傷害我們最寶貴的心靈」,詩歌「必須全是應景即興」。
  • 中國新詩幾種體式構想
    中國新詩幾種體式構想文/張興泰(鴻碩)最近,我對自己的拙作《霜子吟》詩集進行了審理,腦子裡浮現出幾種新詩體式,在理論論證基礎上,現呈現給大家。我要特別聲明:從文學史上看,一種新詩體的建立到完善,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時間。
  • 新詩「司庫」集十萬文獻
    在「四川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授牌,「劉福春中國新詩文獻館」舉行開館儀式之前,封面新聞記者來到川大,對劉福春、川大文新學院院長李怡進行了一番深入的訪談,深入了解劉福春對新詩文獻收藏、研究「痴」迷的背後故事 。一心一意搜集新詩文獻10萬多件  劉福春是誰?在詩歌界內,這幾乎不成為一個問題。劉福春在詩歌圈有中國百年新詩「司庫」之稱。
  • 今天,讓我們一起雲懷念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雲懷念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2020-12-11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青浦籍教授許崇德
    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青浦籍教授許崇德 2020-12-06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詩人李鋼:期待廣闊的自然滋養出中國新詩田園詩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甘昕禕 葉志虎 攝影 雷遠東與漫長的農耕社會緊密相連,中國有著悠久的田園詩自然寫作傳統,誕生過無數書寫田園自然的經典詩作。在城鎮化進程加速的時代,我們的詩人如何才能把田園詩寫好?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 歌德學院與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交流合作項目啟動
    PASCH項目與中國農業大學籤約掛牌儀式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高夢宇):15日,德國歌德學院「學校:塑造未來的夥伴」(PASCH)項目與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籤約授牌儀式暨與德國瓦爾特  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軍與德國歌德學院(北京)副院長德史凱籤約  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軍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通過歌德學院的PASCH項目,不斷加強與德國友好學校的交流
  • 一代宗師丨王力: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在北大中文系曾有這樣一位先生中西貫函,龍蟲並雕修訂文法,編寫字典忠誠教育事業專注學術研究他就是北大教授王力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學術道路是隨著中國語言學的現代化而展開的為中國語言學的繼承、開拓、創新作出了巨大貢獻
  • 百名外國人看中國:專訪歌德學院北京分院院長柯理博士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雖然了解中國、能說中文、甚至生活習慣變得中國化的老外越來越多,但能稱得上「中國通」的外國人還是相當罕見的。而歌德學院北京分院院長柯理博士就是其中一員。出生於1971年的柯理博士曾在慕尼黑和成都攻讀漢學,中文對他來說,早已跟母語沒有太多區別。而且,他的專業是中國文學史,即使在中國也屬冷門,博士論文是晚清文學方向。畢業後,柯理博士曾經在慕尼黑大學的亞洲學系教授漢學,與此同時繼續他對中國電影和文學的研究。他甚至還出版過一本關於中國作家蘇童的專著《重新詮釋中國:蘇童作品中過去與現代的關係》。
  • 江上青: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奠基人之一(圖)
    http://ah.anhuinews.com  2011年06月29日 05:41  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紅色檔案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祖籍安徽,1911年生於江蘇省江都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為中共黨員,從事地下學運工作。
  • 他說人生最難得到的是「自知之明」,譯著等身卻從不以翻譯家自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作為詩人,他被魯迅先生稱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的《十四行集》把新詩從浪漫主義經過象徵主義推進到中國式的現代主義,成為中國十四行詩的代表作和裡程碑;作為學者,他對杜甫的研究卓有成就,一生致力於外國文學的教學、研究和推廣,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日耳曼學者;作為翻譯家,他從事翻譯工作近
  • 中國文學不如西方文學?你可知歌德看到一部二流中國小說時的反應
    中國人對於文學有種奇怪的心態,一邊像老母雞護著孩子似的保護中國本土的文學,但是真當談到文學史上巨人,蹦出來的又都是歌德、盧梭、海明威、莎士比亞等國外的文學家。難道是「護犢心切」和「崇洋媚外」兩種心理在互相打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