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餐飲集團百勝中國傳出要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之前有消息稱,百勝中國正在接觸投行,將與中金公司和高盛集團合作,最快可能在2020年之內完成在港上市,集資或達20億美元。
針對這個消息,百勝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此類市場傳聞和臆測不予評論。
2016年,百勝中國從百勝餐飲集團分拆出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
這家去年營收600多億元(87.8億美元)的餐飲巨頭,在今年一季度也不可避免地因黑天鵝影響造成了業績的下滑,但成績依然傲人。
一季度業績下滑24%
但全年擴張節奏不變
目前,百勝中國在中國市場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三個品牌的獨家運營和授權經營權,完全擁有東方既白、小肥羊、COFFii&JOY三個品牌;今年未過半,百勝中國大家族裡又加入了黃記煌(這個後面再詳細聊聊),並和有百年歷史的義大利頂級咖啡品牌之一Lavazza成功「組隊」,共同探索中國的咖啡市場。
截止2019年年底,百勝中國在華設有門店9200家。
今年4月30日(美東時間4月28日下午),百勝中國發布了一季度報:一季度營收17.5億美元(約124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4%;銷售額達到20.9億美元(約148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0%;取得了9700萬美元(約6.9億人民幣)的經營利潤,調整後淨利潤達到6300萬美元(約4.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68%。
百勝中國的王牌依然是肯德基,其一季度實現營收12.7億美元(約90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0%;另一著名品牌必勝客一季度實現營收3.24億美元(約23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0%。
因為臨時閉店、商場幾近停擺、就餐人數減少等因素的影響,百勝中國一季度的業績下滑也在預料之中,僅春節期間,同店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就下降了40%-50%。
不過,截至財報發布,百勝中國大約99%的餐廳已部分或徹底恢復營業。百勝中國執行長屈翠容表示,「其中有些門店僅提供外賣和外帶服務,或營業時間縮短。我們在武漢的門店大部分也已恢復營業。」
即使餐飲業今年生存環境惡劣,百勝中國依然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一季度在新增門店方面,肯德基繼續保持著上升勢頭,新增門店165家,門店總數達到6661家;必勝客新增門店11家,門店總數達到2271家——這些門店大多是春節前開的,只有4家是三月下旬開設的。
同時,屈翠容也表示,疫情目前並不會影響百勝中國的擴張節奏,集團將持續投資於新店開張和門店翻新,維持此前制定的全年開店目標:新增800-850家(不包括黃記煌)。
百勝中國樂觀的底氣之一可能來自它健康的、令人羨慕的現金流。西貝老闆撐不過3個月的「賣慘」言猶在耳,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也表示過餐飲品牌們再一次意識到了現金流的重要——當時,束董舉的正面例子是海底撈,而在最近接受採訪時,屈翠容表示「我算過帳,即便公司完全沒有收入了,現金流也能給員工發1年的工資。」「強大的現金流給了我底氣。」
那些年錯過的外賣
還想著重新撿起來
如果說百勝中國一季度的財報有什麼絕對的亮點,鮮姐覺得是數位化訂單的激增。
根據財報,數位化訂單貢獻了百勝中國80%的銷售額,其中肯德基84%,必勝客65%。數位化訂單包括外送、手機點餐和點餐機點餐等。
一季度,百勝中國的外送銷售額大漲40%,被動原因是特殊時期絕大多數餐廳都謝絕了堂食,主動原因是很多顧客的飲食習慣正在發生改變;因為業務模式的不同,必勝客的外送業務增長相對較慢,外帶業務銷售佔比約為10%-11%。
如果你和鮮姐一樣是肯德基的忠實消費者,可能會對疫情之前肯德基餐廳裡不遺餘力向顧客推薦手機掃碼點單的情景有印象,這種推廣的效果是有限的,卻被特殊情況無心插柳了,現在再去肯德基門店,主動選擇手機點單的消費者明顯增多了。
特殊時期,肯德基保持營業本身就是一種能讓人安心的符號。1987年,肯德基作為百勝打入中國市場的第一顆棋子出現在北京街頭,一度轟動到需要警察維持治安;三年後,必勝客帶著更高級的格調和價格也來到了中國。
2001年,百勝推出專營外送的品牌必勝宅急送(後更名為「必勝客宅急送」),那時的中國餐飲市場上還沒有明確的外賣概念,這也只是集團消費服務升級的一部分,屬於加分項,也沒花大力氣發展。直到2008年年底,必勝宅急送才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開設超過40家外送店,其送餐服務基於呼叫中心展開。
「外賣最早出現在美國,百勝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標準化機制,從西方的快餐行業來講,他們效率極高,其管理機制類似於中央廚房。」
但是早早布局不代表能笑到最後,起太早趕晚集這種事經常發生,別說美國人想不到外賣會在中國發展得如此迅猛了,連中國很多人也根本沒想到外賣市場會這麼刺激。
中國外賣市場的那場戰爭來得太過迅猛,快到正忙於拆分上市的百勝中國根本沒來得及反應就塵埃落定。必勝客宅急送總經理蒯俊曾說:「毫無疑問,如果我們和第三方外賣平臺第一時間能夠合作,我們有機會把外賣整個餅做得更大。」
自有的獨立垂直的物流配送團隊是百勝中國的獨特壁壘之一,2017年,終於回過神的百勝中國曾瞄上過三國殺外13.2%的市場空白,它收購了到家美食會和食派士,也表現過對百度外賣的興趣。
這是一個已知結局的故事,百度外賣最終歸了餓了麼,百勝中國一步慢步步慢,前期布局錯付,錯失了成為大玩家的機會。
做中餐的勃勃野心
和掉隊的必勝客
外賣一直做不好,也有更加根源的問題:必勝客的堂食已經越來越沒有優勢了,把外賣寄托在它身上,它根本帶不動。
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必勝客雖然和肯德基依然是百勝中國旗下的兩張大王牌,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必勝客都沒有再和肯德基比肩的能力了。
披薩不再是新鮮玩意兒,必勝客著重營造的場景也幾乎被消耗殆盡,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必勝客連年下滑的業績也足夠讓百勝中國頭禿。
15年前的西餐王者最近推出了158元一位的自助餐,這個消息甚至沒有在社交網絡上掀起什麼大的浪花。
除了兩張老王牌,百勝中國對中餐一直野心勃勃。
2020年4月,百勝中國宣布完成對中式休閒餐飲品牌黃記煌的收購,並成立中餐事業部,由小肥羊,東方既白和黃記煌三個中式餐飲品牌構成。
東方既白是百勝中國的自有品牌,做中式快餐的,起點很高,第一家店就開在上海徐家匯,別說吃過了,鮮姐甚至都沒見過,這個品牌簡直是用生命詮釋什麼是高開低走,目前全國範圍內門店已不足20家。
小肥羊是曾經意氣風發的火鍋第一股,從經過高速發展後瓶頸了的2009年開始,歷經三年,被百勝一步步從港股抱回了家。
收購小肥羊後,百勝確實在其「體系鬆散、缺乏標準化管理、繼續擴張瓶頸」這幾個重要問題上使過勁,但效果卻不怎麼樣,小肥羊持續虧損,2019年財報顯示小肥羊門店只剩下三百餘家了。
不過,雖然在國內越來越沒有存在感,小肥羊卻一直在海外擴張,目前已開到了全球11個國家。
去年中,百勝中國收購黃記煌的事宜就已基本敲定,直到今年4月才最終完成,據百勝中國披露,這樁收購交易的價格約1.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在交易完成後,百勝中國持有黃記煌93.3%的股權。
黃記煌創辦於2004年,主要做燜鍋菜,曾在2017年衝刺IPO但以失敗告終,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擁有640多家門店,經營模式包括直營和加盟。
黃記煌曾拿到過摩根士利丹的投資(這家著名投資機構曾投過海底撈),但近幾年表現一直平平,甚至陷入加盟危機中;受到波及,被黃記煌在2015年以5億港元全資收購的許留山,也難逃加盟圍城。
百勝中國中餐事業部這三個品牌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後廚人員的廚藝水平要求不高,和肯德基、必勝客一樣,對廚房的依賴都不大,可以「公式化產出」食物;這種餐廳也有一個角度的評價,「沒有靈魂」。
鮮姐還挺喜歡吃黃記煌的,就是有點鹹,等的時候有點煎熬... ...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幾家中餐品牌確實都長在百勝中國的強項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餐飲市場總規模為4.67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3%。
而百勝中國作為中國最大的餐飲集團,至今沒有嘗到過中餐的蛋糕是什麼味道,去年,小肥羊和東方既白等剩餘品牌合計貢獻只有2%。
黃記煌的加入,中餐事業部的成立,可見百勝中國的野心。
在採訪中,百勝中國執行長屈翠容被問到今年能不能賺錢,她說:今年先不要想著賺錢,要把正確的事情做好,要賺人心。每一個偉大的公司都有美好的靈魂,所以我一直和員工說,我們要在順境時建立信心,逆境時樹立品格。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百勝中國發力中餐的意義不只是尋求新的增長點,也是要憑著自身優勢,帶中餐出海。
雖然但是,相比於絕大多數餐飲公司,百勝中國更有試錯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