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小籠饅頭是上海第一小吃。這種「小而美」的食物,不僅徵服了本地人,還令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為之心動。
關於小籠,上海人不知道吵了多少架。饅頭還是湯包?死面還是半發麵?湯汁多還是少?15個褶子還是20個褶子?隨便拎一個辯題出來,都足以引發舌戰。
今天公子就來給你們講一下,這些讓人難以自拔的小籠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目 錄
1 |小籠的起源!
肉餡與鮮湯共居一室
2 | 哪些小籠,讓人念念不忘
小籠皮、餡、湯的製作工藝
3 | 一屜小籠,一座城
帶你在上海走街串巷,吃小籠
1 | 小籠的起源!
小籠分為兩種:一種是麵皮不發酵,內餡帶有湯汁的「灌湯包」,稱之「小籠湯包」;另一種是以發酵麵粉為麵皮,沒有湯汁的普通小肉包。
公子這次要說的小籠主要是小籠湯包,其特點是體小、餡大、汁多、味鮮、皮薄、形美。
小籠饅頭的肉餡和鮮湯「同居一室」,吃的時候功夫很是講究。剛上來的時候都是極燙,初體驗的顧客常常會被滾燙的湯汁整的手忙腳亂。
老食客則篤定用筷子輕輕夾住上部褶子閉合處,將小籠包輕輕一提,放入薑絲的醋碟中蘸蘸,以勺子託住包子,咬開一角,慢慢將湯汁細細嘬光,再大口吃掉,輕鬆自得。
小籠的皮的功夫很講究。正宗的南翔饅頭用不發酵的麵粉做皮開粉要用滾水。一個饅頭的褶子要求在25到32個之間。褶子口要閉合,饅頭皮要薄,一兩麵粉可以做八個饅頭。
上海小籠饅頭的另一流派是用半發麵做皮的,作法歷史更悠久,是從揚州一路而來的。半發麵的小籠一般一兩6個,也有8個一兩,但個子總要大一些。
其實半發麵小籠饅頭是更普遍一點,缺點是蒸過了後,皮容易酥也容易破。當年綠楊邨和新鎮江酒家都是以半發麵小籠出名的。
小籠的肉餡極為講究的。肉餡不應該摻入蔥末,薑末則少許。所謂鮮肉便是當天的新鮮夾心豬後腿肉斬成,瘦四肥一,肉餡不可絞成肉泥,鼎泰豐便輸在這裡。
肉皮凍的在餡料中的比例則要非常精確。少則湯汁不足,多則湯汁偏油而覆蓋了豬肉和蟹粉的鮮味,更破壞了饅頭的口味。
從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到蜿蜒巷弄裡的網紅名店,魔都的日常裡,一屜小籠,看似簡單,卻能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 藍翔饅頭店
上海最著名的當數城隍廟南翔小籠饅頭店。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始於1901年,是百年老店了。
鮮肉小籠和蟹粉小籠也都是招牌,湯汁鮮美,肉丸厚實,去城隍廟他家,直上三樓,不用排隊還能吃到最好的。
豫園老街87號 人均:72元
◎ 萬壽齋
本幫小籠,山陰路萬壽齋是最出名的了。典型的白湯小籠,個頭也小,這家店清一色手腳麻利言辭犀利的上海老阿姨,這也算是特色之一。
喜歡這家小籠是因為這個味道每次來吃都是一樣的,充滿老底子的傳承感,甜鹹比例剛剛好。賣相雖然一般,勝在分量十足。
山陰路123號(近吉祥路)
人均:17元
◎富春小籠
愚園路老店不愧為招牌的老字號,從早上6點開門一直到深夜,雖然環境服務都一般,但基本每時每刻都顧客盈門。
小籠皮Q湯多微甜;最叫絕的皮凍,聽說經過前後五道工序才做成,鮮甜而帶膠質,是用大量雞爪的效果,非常用心!
愚園路650號(近鎮寧路)
人均:27元
◎ 熙盛源
這家超級正宗的無錫小籠在上海只有一家哦,離市中心確實遠,吃貨們大老遠跑一趟為了它也是挺值得的。
小籠包湯汁很多甜蜜蜜的,肉非常大,不是碎碎的那種,真的是良心肉塊!個頭實在是很大,女生吃四五個就飽了!
豐莊路389號(豐莊北路南側)
人均:23元
◎佳家湯包
佳家湯包已經是滬上有名氣的湯包館了,開了許多分店。但人氣最高的還屬黃河路這家。每次路過都在排很長的隊。
他家小籠種類相當多,鮮肉、蟹粉、蛋黃、蝦仁等等,鮮肉的味道最正,湯鮮皮薄,肉也很筋道。如果都想嘗個遍就來一份全家福吧!
黃河路90號(近鳳陽路)
人均:32元
◎ 山乘小館
山乘=嵊,小店主營紹興嵊州風味小吃,最「色」的繽紛豆腐小籠是必嘗的招牌!
所謂最「色」,並不只是顏「色」,還因為他家小籠愛「吃豆腐」!因為小籠是嵊州特有的豆腐陷,吃口格外滑嫩噢!肉食分子也可以選擇繽紛豆腐肉小籠。
◎ 鼎豐泰
米其林一星的鼎泰豐小籠並不是最好吃的小籠。主要是肉餡被絞成肉泥,失去肉的口感,湯汁全部依賴肉皮凍,感覺餡料和湯汁是兩碼事。
但鼎泰豐保留上海舊時小吃的態度,服務極好,店面乾淨,食材幹淨,很新鮮足料,良心,沒得選擇的時候,他家可以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