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真的吃個小籠包都要吵架嗎?

2020-12-07 金鷗流雲

毫無疑問,小籠饅頭是上海第一小吃。這種「小而美」的食物,不僅徵服了本地人,還令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為之心動。

  

  關於小籠,上海人不知道吵了多少架。饅頭還是湯包?死面還是半發麵?湯汁多還是少?15個褶子還是20個褶子?隨便拎一個辯題出來,都足以引發舌戰。

  

  今天公子就來給你們講一下,這些讓人難以自拔的小籠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目 錄

  1 |小籠的起源!

  肉餡與鮮湯共居一室

  2 | 哪些小籠,讓人念念不忘

  小籠皮、餡、湯的製作工藝

  3 | 一屜小籠,一座城

  帶你在上海走街串巷,吃小籠

  1 | 小籠的起源!

  小籠分為兩種:一種是麵皮不發酵,內餡帶有湯汁的「灌湯包」,稱之「小籠湯包」;另一種是以發酵麵粉為麵皮,沒有湯汁的普通小肉包。

  

  公子這次要說的小籠主要是小籠湯包,其特點是體小、餡大、汁多、味鮮、皮薄、形美。

  

  小籠饅頭的肉餡和鮮湯「同居一室」,吃的時候功夫很是講究。剛上來的時候都是極燙,初體驗的顧客常常會被滾燙的湯汁整的手忙腳亂。

  

  老食客則篤定用筷子輕輕夾住上部褶子閉合處,將小籠包輕輕一提,放入薑絲的醋碟中蘸蘸,以勺子託住包子,咬開一角,慢慢將湯汁細細嘬光,再大口吃掉,輕鬆自得。

  

  小籠的皮的功夫很講究。正宗的南翔饅頭用不發酵的麵粉做皮開粉要用滾水。一個饅頭的褶子要求在25到32個之間。褶子口要閉合,饅頭皮要薄,一兩麵粉可以做八個饅頭。

  

   上海小籠饅頭的另一流派是用半發麵做皮的,作法歷史更悠久,是從揚州一路而來的。半發麵的小籠一般一兩6個,也有8個一兩,但個子總要大一些。

  

  其實半發麵小籠饅頭是更普遍一點,缺點是蒸過了後,皮容易酥也容易破。當年綠楊邨和新鎮江酒家都是以半發麵小籠出名的。

  

  小籠的肉餡極為講究的。肉餡不應該摻入蔥末,薑末則少許。所謂鮮肉便是當天的新鮮夾心豬後腿肉斬成,瘦四肥一,肉餡不可絞成肉泥,鼎泰豐便輸在這裡。

  

  肉皮凍的在餡料中的比例則要非常精確。少則湯汁不足,多則湯汁偏油而覆蓋了豬肉和蟹粉的鮮味,更破壞了饅頭的口味。

  

  從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到蜿蜒巷弄裡的網紅名店,魔都的日常裡,一屜小籠,看似簡單,卻能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 藍翔饅頭店

  上海最著名的當數城隍廟南翔小籠饅頭店。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始於1901年,是百年老店了。

  

  鮮肉小籠和蟹粉小籠也都是招牌,湯汁鮮美,肉丸厚實,去城隍廟他家,直上三樓,不用排隊還能吃到最好的。

  

  豫園老街87號 人均:72元

  

  ◎ 萬壽齋

  本幫小籠,山陰路萬壽齋是最出名的了典型的白湯小籠,個頭也小,這家店清一色手腳麻利言辭犀利的上海老阿姨,這也算是特色之一。

  

  喜歡這家小籠是因為這個味道每次來吃都是一樣的,充滿老底子的傳承感,甜鹹比例剛剛好。賣相雖然一般,勝在分量十足。

  

  山陰路123號(近吉祥路)

  人均:17元

  ◎富春小籠

  愚園路老店不愧為招牌的老字號,從早上6點開門一直到深夜,雖然環境服務都一般,但基本每時每刻都顧客盈門。

  

  小籠皮Q湯多微甜;最叫絕的皮凍,聽說經過前後五道工序才做成,鮮甜而帶膠質,是用大量雞爪的效果,非常用心!

  

  愚園路650號(近鎮寧路)

  人均:27元

  ◎ 熙盛源

  這家超級正宗的無錫小籠在上海只有一家哦,離市中心確實遠,吃貨們大老遠跑一趟為了它也是挺值得的。

  

  小籠包湯汁很多甜蜜蜜的,肉非常大,不是碎碎的那種,真的是良心肉塊!個頭實在是很大,女生吃四五個就飽了!

  

  豐莊路389號(豐莊北路南側)

  人均:23元

  ◎佳家湯包

  佳家湯包已經是滬上有名氣的湯包館了,開了許多分店。但人氣最高的還屬黃河路這家。每次路過都在排很長的隊。

  

  他家小籠種類相當多,鮮肉、蟹粉、蛋黃、蝦仁等等,鮮肉的味道最正,湯鮮皮薄,肉也很筋道。如果都想嘗個遍就來一份全家福吧!

  

  黃河路90號(近鳳陽路)

  人均:32元

  ◎ 山乘小館

  山乘=嵊,小店主營紹興嵊州風味小吃,最「色」的繽紛豆腐小籠是必嘗的招牌!

  

  所謂最「色」,並不只是顏「色」,還因為他家小籠愛「吃豆腐」!因為小籠是嵊州特有的豆腐陷,吃口格外滑嫩噢!肉食分子也可以選擇繽紛豆腐肉小籠。

  

  ◎ 鼎豐泰

  米其林一星的鼎泰豐小籠並不是最好吃的小籠。主要是肉餡被絞成肉泥,失去肉的口感,湯汁全部依賴肉皮凍,感覺餡料和湯汁是兩碼事。

  

  但鼎泰豐保留上海舊時小吃的態度,服務極好,店面乾淨,食材幹淨,很新鮮足料,良心,沒得選擇的時候,他家可以保底。

  

相關焦點

  • 上海小籠包還有這樣的吃法,簡直整個人都要酥了!
    上海作為一個繁華的大都市,美食肯定必不可少,上海的美食以精緻小巧為主,符合上海人的嬌小柔美的特色,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來到上海,對上海並不熟悉,而且也不知道去上海吃些什麼?下面小編就來推薦幾款去上海一定要品嘗的美食,保證讓你的味蕾得到最高的享受。
  • 史上最全小籠包攻略,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都在這裡
    小籠包是上海經典的小吃,北方、南方稱小籠包,在上海,卻稱其為小籠饅頭,簡稱小籠。有朋友要來上海,問我有什麼美食推薦。我想了想,來上海怎麼能不吃小籠包呢。她又問我哪家小籠包好吃。本編有點說不準,於是替她親自去吃了幾家店。佳家湯包這家的小籠包是現包現蒸的,所以要排隊等一會。相較於店裡的招牌蟹粉小籠包,個人比較喜歡純鮮肉小籠包。純鮮肉湯包的皮真的很薄,湯汁也多。鮮嫩的肉和湯汁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 為啥小籠包在北方不受待見,因為正宗的小籠包讓北方人越吃越生氣
    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正宗的小籠包是哪裡的嗎?南方人不許搶答!北方人來告訴我!我剛才問了一下辦公室的同事,結果大家齊刷刷的給了我一個答案「杭州噠」!估計不少北方人也是這樣覺得的吧!我替杭州人謝謝大家,謝謝大家對杭州的厚愛,把如此好吃的小籠包送給了杭州,不過,南方正宗的小籠包真的不在杭州,而是在上海啊!
  • 開封灌湯包、杭州小籠包、上海南翔小籠包,你喜歡吃哪個?
    開封灌湯包既白又有透明之感,吃的時候要掌握好要領,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因為灌湯包的特點就是裡面有湯,所以,吃的時候要先咬一個小口,開個小天窗,然後把裡面的鮮肉湯喝掉,最後自然是滿口香了。,但是都有一個特點,包子裡面都有湯,杭州人也特別喜歡吃小籠包,並且把小籠包發揚光大,特別是根據江南美食的特點,發明了蟹黃湯包,更是受到人們的喜愛。
  • 扎個小籠走上海:上海人真的那麼喜歡無錫小籠嗎?
    因此,小籠饅頭書面名稱應該是小籠包。小籠包不是無錫僅有的,而是江南各地都有,但是,江南一帶卻都以無錫小籠包和上海南翔小籠包著名。上世紀中後期,無錫人去上海走親戚,小籠包幾乎是必備伴手禮之一,而上海人到無錫走親戚或者出差,也會扎一二籠小籠包帶回上海。
  • 上海地方特色菜——南翔小籠包
    第一個就是南翔小籠包,這個包子是上海郊區的南翔鎮的一個很傳統的小吃,而且它在當地很有名,這個包子長得很小還是半透明的樣子,要用專門蒸包子的籠子,所以很多人就都叫小籠包了。南翔小籠包產的地方後來就到了嘉定區的南翔鎮,然後到了整個嘉定區和那個上海的老城破廟的那些地方。
  • 您的上海小籠包地圖請查收
    上海人的日常生活,絕對沒辦法缺了小籠包。這一籠,是童年的回憶,那一籠,是長大後的鄉愁。 說小籠包是上海人的第一小吃也不為過,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小籠包的身影。
  • 上海火了半個世紀的小籠包,薛之謙從小吃到大,飯點站的位置都沒
    薛之謙是上海歌手,他從小生活在上海小弄堂裡,對那些老字號的上海小吃了如指掌,他曾經強烈推薦過一家小籠包,說是他吃過最好吃的小籠包,從小吃到大味道不變,這家位於虹口區的萬壽齋,你吃過嗎?
  • 第一次到上海必吃的特色小吃,生煎包or小籠包?
    上海又被稱為「魔都」,是無數年輕人心馳神往的城市,這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國際大都市,各種文化在這座城市發生了有趣的碰撞,而美食往往是最能代表一座文化的。對於很多第一次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的人來說,最直觀的去了解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的方式,就是去品嘗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
  • 上海美食 - 人生吃過並列第一的小籠包
    置今吃過並列第一的上海小籠包!真的是值得早起來吃呀!熱騰騰剛包完馬上蒸出來送進嘴裡!我的天!從外面看蟹黃小籠包就看到裡面有黃黃的肉緊緻但一點都不柴,肥瘦比例完美!沾上醋真的完美!超喜歡!七星!可以為它過來吃也是值的的!
  • 上海城隍廟,為了吃著名的小籠包,排隊排成這樣值得嗎?
    在上海轉機,只有一天的時間遊玩,必定要選上海的精華景點,除了地標景點東方明珠塔,上海城隍廟也被列入行程內。早就聽聞上海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常年排隊,果然名不虛傳,此時是下午1點,我前面至少排了30個人,而且千萬別妄想等一會可能人少一點,好像隊伍只會越排越長。樓上的食堂是不用排隊的,想吃蟹粉小籠包或其他美食樓上才有,可我看到網友對樓上的評價不高,而且同一種小籠包,在樓上的價格就翻倍了,還是乖乖排隊吧!
  • 北外灘的寶藏小店,沿襲了上海小籠包的傳統風味,再不吃就沒了
    早餐對於中國人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那些老人,經常會用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老話勸導年輕人,畢竟現在年輕人們雖然說賺得多,但是相對的,付出的汗水也是成倍增長,甚至有人每天都得熬夜加班,這就導致很多人第二天起床之後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吃早飯,最多也就是隨便買個麵包應付一下就完了。
  • 上海這家饅頭店太不務正業,店裡小籠包更受歡迎,12元1個不嫌貴
    ,像是什麼陽春麵、小楊生煎、銀魚炒蛋、四喜烤麩、排骨年糕、八寶鴨、油墩子等等,都是上海最有名氣的幾種美食之一,而且老上海人也很喜歡吃「本幫菜」,只不過因為大量的外來人口並不適應本幫菜的口味,所以現在本幫菜館的數量還是蠻少的。
  • 上海非遺︱小籠包還得是「人」包出來才好吃
    編者按:今年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5項、國家級傳承人94名。在「遺產日」前,我們採訪了一批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讓我們先從「吃」開始,了解上海的「非遺」。這次我來聊聊上海南翔小籠。
  • 上海小籠VS無錫小籠,都是小籠包卻大有不同?你更喜歡哪只小籠?
    華東最常見的小籠包兩大派:上海小籠包和無錫小籠包,和大家來做一個比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小籠包,原來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小籠包在上海其實是小籠饅頭的簡稱,個頭比較小巧玲瓏,一隻大約直徑2.5~3釐米左右,白淨剔透,標準的上海小籠包一般一籠是十六個。上海小籠湯汁飽滿,夾起來能明顯感覺到那種沉甸甸的下墜感,小籠的皮是死面得很薄,裡面的肉餡若隱若現,非常誘人!輕輕咬開一小口,裡面的湯汁立馬就湧出來了!
  • 小籠包,好看又好吃,這麼多種小籠包,你都吃過沒
    在河南的早上,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早上吃啥飯?」「包子油饃胡辣湯」這裡說的包子便是小籠包了。它源於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並延續至今,在各地都已形成了每個地方的特色,都具有各地的特色,符合當地人們的口味。
  • 上海人的小籠包情結:"阿拉做法很講究"
    原標題:上海人的小籠包情結:「阿拉做法很講究」圖片說明:阿姨選取做小籠的鮮肉  「瘦肉太多,吃起來太老,像豆腐渣;可肥肉太多,小籠包又要趴下來,口感太膩;所以我們選肉一定要三分肥、七分瘦。」
  • 包子的4個「兄弟」,小籠包上榜,看到最後1種,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早餐是中國人眼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食物,在早上人們基本上都吃得非常豐盛,因為早餐如果不夠豐盛的話,可能就會影響接下來一整天的食慾。因此大家可以發現中國的早餐真的非常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其中包子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早餐,不管是上班族也好,還是學生也好,早上都有吃包子的習慣,主要還是因為包子比較便宜。包子這麼受歡迎,自然也會有一些親戚,接下來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包子的4個「兄弟」,小籠包上榜,看到最後1種,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 哏兒都的上海風味//弄堂小籠包
    全國本地菜系大PK|浙菜「弄堂小籠包」鮮美可口又多汁的小籠包只有在弄堂吃才最正宗!弄堂小籠包不僅僅小包子好吃,麵條也是美味十足。蔥油拌麵是上海招牌美食,麵條有韌勁又爽滑,品種包括開洋蔥油拌麵、蔥油肉絲麵、蔥油三蝦麵等!環境:永旺這家弄堂小籠包面積不是太大,但是感覺格局很合理,同樣開放式明廚設計,讓食客吃著放心!服務:服務還可以,對於這種快餐來說算是比較不錯的了,掃碼點餐後很快就上齊了!
  • 吃貨最值得去的地方,吃個小籠包都要耐心排隊,唯一不足:消費高
    上海城隍廟美食街是個個吃貨都心馳神往的地方,如果你是一枚吃貨,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地方,這裡聚集了上海的各種小吃,出名的小吃南翔小籠包、元寶酥、蟹殼黃、三絲春卷、酒釀圓子、洋蔥拌麵……等等,小編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說的我都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