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中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
繪畫現在幾乎成為了大多數人都會學習的東西,而繪畫本身也是一個行業,許許多多的畫家正是從事著繪畫,在一步一步走向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國內外都非常聞名的畫家。不過,繪畫在今天而言,似乎失去了藝術本身的特質,而是成為了人們的一個興趣班。雖然畫畫這件事情本身就源於人們的愛好與興趣,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學習畫畫,並不是因為自己對於畫畫這件事情非常的熱愛,而是希望能夠讓自己擁有一個特長,畫不需要畫得特別好,但總得掌握一個基本的技巧。也正是如此,才讓現在的藝術家們越來越少,而能夠靜下心來沉澱自己的畫家也不算多。
一. 外行對於藝術的不了解
繪畫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需要天賦,同時還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與訓練。哪怕現在將繪畫僅僅當成一個愛好的人不少,但是願意真正將繪畫作為藝術,並且潛心修煉的也同樣大有人在。不論是畫家還是其他藝術家,他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夠最終成為一名藝術家,中間總是經歷了許多的磨鍊,因此對於任何一位藝術家,我們都應該懷有最真誠的敬佩。
而關於繪畫這門藝術,大多數都是內行看情趣,外行看的不過是一個美觀罷了。我們常常會說,有人不懂藝術,而這個藝術其實是畫家自己心目當中體現出來的情感。我們面對一幅正常的話,可能只能夠看到畫面的美觀,或者是構圖的協調,卻很難從中體會到畫家的思想。因此,對於一些畫家的畫,有不少人都保持著一個質疑的態度。我國有一位畫家,他畫一隻老鼠賣出36萬,這讓眾人不解,紛紛認為這個價格太過不切實際。而專家卻表示:放大5倍觀察老鼠夾子,就能領悟到真諦。
二. 對老鼠的不喜延伸到畫作
不同的畫家喜歡畫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徐悲鴻畫的馬,齊白石畫的蝦,以及黃永玉畫的老鼠。我們聽說過有人畫虎,有人畫貓,也同樣聽說過有人畫雞,有人畫鴨,但是畫老鼠的還真是不常見。而黃永玉卻非常的喜歡畫老鼠,可以說他的作品當中有許許多多關於老鼠的,而其中一幅關於老鼠的作品,甚至還拍賣到了36萬,這個價格足以讓人震驚。老鼠是一種不被人待見的生物,在所有人的印象當中,老鼠總是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地方,而且會偷吃人們的莊稼,因而人們對老鼠並不友好。
或許是源於第一印象,黃永玉畫出的老鼠,人們也不見得非常喜歡,而且在黃永玉的這幅畫賣出一個高價之後,紛紛有人表示不滿,認為不過隨手就能畫出來的老鼠,怎麼價值這樣高的價格呢?首先,我們其實應該對任何一位畫家都保持尊重,不管他們畫的內容是什麼,只要是他們創作出來的東西,都值得人們的尊敬,畢竟他們花費了許多的心思。其次,關於繪畫這門藝術,原本就應該讓內行的人來評價,我們看的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畫罷了。
三. 在生存面前鬥爭的老鼠與人
其實,黃永玉這幅畫之所以能夠拍賣到這個價格,專家表示其中有一個細節創作的非常好。這幅畫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老鼠,上面還有一副老鼠夾子,而老鼠正在與老鼠夾子做搏鬥,旁邊還配上了健身器的文字,顯然老鼠這是將老鼠夾子當成了健身器在鍛鍊身體。而細節之處則是在於老鼠夾子上能夠看到一個紅色的印記,當然這個印記放大5倍後才能夠看的非常清楚,這也讓人們開始有了更多的想法。
在專家看來,這幅畫本質上並不是為了畫老鼠,而是借用老鼠展現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常態。老鼠夾子上那個紅色印記可能就是誘餌,而老鼠正在為了這個誘餌或者說是食物而拼盡全力。我們都知道,一旦老鼠被老鼠夾子抓住,那麼必然會喪命於此,但是在食物的面前,在生存的面前,一切的困難都不算什麼,只要能夠繼續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老鼠正在做著鬥爭,哪怕他知道前方困難重重,也知道自己這一去或許會丟失性命,但是他還是得繼續做鬥爭,這樣才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這其實也恰恰映照出來了我們每一個人,在現實當中我們何嘗不是老鼠,而那些未知的困難又何嘗不是老鼠夾子呢?但不管怎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老鼠的寫照,也同樣是我們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