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繪畫中,以老鼠入畫則極少,存世畫作中最早的一件是傳為元代錢選的《瓜鼠圖》,繪一群正在啃食冬瓜的老鼠。明代最具藝術天賦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也曾畫過《瓜鼠圖冊》,其中兩開以工筆繪啃食荔枝的老鼠,另一開以小寫意繪一隻仰望苦瓜的老鼠。據薄松年先生研究,鼠和瓜在民間傳說中被喻為「多子」,又分別象徵著人丁和財富,故瓜與鼠、鼠和荔(或慄)常組為一圖,祈祝多多得子,早早富足。在宣宗畫《苦瓜鼠圖》卷的當年,他喜得一子祁鎮(即後來的英宗),後又得次子祁鈺(即後來的代宗)。顯然,宣宗繪此圖是祈祝或慶賀皇家順產得子。
自此之後,僅見孫隆、八大、虛谷等少數畫家偶爾畫鼠。直到齊白石的出現。
食荔圖 (明)朱瞻基 團扇 絹本 設色 長寬均為22.2 cm 故宮博物院藏鼠石荔圖 (明)朱瞻基 冊頁 絹本 設色 6.2 cm×19.7 cm 故宮博物院藏瓜鼠圖 (明)朱瞻基冊頁 紙本 水墨 28.2 cm×38.5 cm 故宮博物院藏齊白石大概是有史以來最愛畫老鼠的畫家,有人將之歸因為齊白石屬鼠,其實雖然齊白石生於1864年1月1日,但按農曆算,他出生於同治二年十一月廿二日,因此,他屬豬。雖然不屬鼠,並不影響齊白石對老鼠這一繪畫題材情有獨鍾。
不知道齊白石何時開始畫鼠,早年幾乎未見畫鼠之作。七七事變後, 齊白石閉門謝客, 拒絕日偽頭目索畫, 也不賣畫, 寧可挨餓也不喪失氣節。他曾在門上貼出13個大字:「白石老人心臟病發作, 停止見客。」據說他曾創作了一幅《群鼠圖》來嘲諷日偽漢奸。在畫上老人寓意深長地寫道:
「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齧我果,又剝我黍。燭灺燈殘天欲曙,嚴冬已換五更鼓。」在齊白石的筆下, 這些表面上耀武揚威的侵略者其實就是一群色厲內荏、見不得陽光的老鼠。現在能見到齊白石較早的畫鼠作品是80歲左右,創作最密集的時間段則在1946年到1948年之間。此時齊白石壽登耄耋,人畫俱老,寥寥數筆就能準確畫出老鼠的結構與形態。他筆下的老鼠或狡猾可喜, 或機敏伶俐, 或貪婪可笑, 無不幽默詼諧, 誇張稚拙, 每一幅畫都洋溢著爛漫的童趣,畫家內心老頑童般的天真詼諧,暗含機鋒的世事洞達,都體現在情態各異的鼠子身上。
齊白石筆下的老鼠分為四類:一、瓜鼠圖將老鼠與瓜果蔬菜相配,這是傳統繪畫中比較慣常的手法,但在齊白石筆下卻富有情趣。錢選和明宣宗筆下的老鼠大多正在啃食瓜果,雖然瓜鼠相配有吉祥的含義,但畫面本身總會讓人想起《詩經》中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齊白石卻很少表現啃食的老鼠,而是讓它們穿行於果蔬之間。老鼠目不轉睛盯著的,或是兩個紅豔豔的蘿蔔,或是幾顆飽滿的花生,或是一個大大的南瓜,或是幾個鮮嫩的春筍、或是一籃香甜多汁的壽桃……小老鼠身姿敏捷,眼神靈動,將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中賦予老鼠的靈性表現出來。它們凝望的瓜果是那麼誘人,完全讓觀者忘了它們正是偷食者。可見齊白石是將老鼠當作活潑潑的生命來描繪。有時甚至會覺得它們同樣是「平生為口忙」的「勞動者」。
墨鼠 齊白石 託片 紙本 設色 68.5 cm×34 cm 1942年 北京畫院藏老鼠葡萄 齊白石 軸 紙本 設色 67.5 cm×33.5 cm 1941年 北京畫院藏鼠•柿子花生(鼠子冊頁之二) 齊白石 冊頁 紙本 設色 27 cm×36cm 1948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鼠•南瓜(鼠子冊頁之三) 齊白石 冊頁 紙本 設色 27 cm×36cm 1948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鼠•蘿蔔(鼠子冊頁之四) 齊白石 冊頁 紙本 設色 27 cm×36cm 1948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這類題材筆者僅見一件,藏於北京市文物公司。三隻老鼠發現了一堆雞蛋,可是雞蛋太大,根本搬不動,怎麼辦呢?聰明的老鼠們想到一個分工協作的方法:一隻老鼠躺在地上,緊緊抱著一枚大雞蛋,一隻老鼠用嘴咬著它的尾巴,往洞裡拉,還有一隻老鼠在旁邊吶喊加油……三隻老鼠配合默契,讓人忍不住笑出聲來。多麼富有情趣的畫面! 不知道現實中老鼠是否真的這樣搬雞蛋,有一首兒歌如此唱過,不知畫在先還是兒歌在先,齊白石無疑是第一個將之用畫筆描繪出來的畫家,其想像力和觀察力之強,令人叫絕。
老鼠偷蛋 齊白石 軸 紙本 設色 尺寸不詳 北京文物公司藏三、燈鼠圖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唱過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
小老鼠,上燈臺,齊白石畫《燈鼠圖》則通過題詩表達控訴之意。比如北京畫院有一件《老鼠偷油》,舊式的粗陶油燈還沒點燃,燈油已經灑了一地,一隻小老鼠正蹲在地上偷吃燈油,小眼睛還不時機警地環顧周圍的環境,神態惟妙惟肖。齊白石以少許濃墨點出老鼠機靈的眼睛,以幹墨中鋒畫鬍鬚,長長的尾巴順勢而有意畫出界外,老鼠貪婪、猥瑣的醜態,可謂刻畫得精細入微。左上角以行草書題詩一首:
「肆暴傾燈我欲愁,寒門能有幾錢油,從茲冒黑捫燈睡,誰與書田護指頭。」表達出老人對老鼠偷吃燈油行為的極端憎恨。
老鼠偷油 齊白石 軸 紙本 設色 136 cm×33 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還有一幅《燈鼠圖》,畫一桿高高的燈架,頂端吊著一盞油燈,一隻老鼠順著燈杆溜上去,俯身望著燈盞中的燈油,打量著如何得手。一隻黑白相間的花貓兀然立於燈下,仰望著偷油老鼠,無可奈何。花貓碩大而略顯笨拙的身軀與老鼠小巧機靈的動態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忍俊不禁。更讓人叫絕的是,白石老人順著燈竿的方向題了一首充滿趣味的詩:「昨夜床前點燈早,待我解衣來睡倒。寒門只打一錢油,那能供得鼠子飽,值有貓兒悄悄來,已經油盡燈枯了。」鼠子連寒門僅有的一錢油都惦記,怎不讓人憤恨!
燈鼠圖 齊白石 藏地不詳《燈鼠圖》的構圖大同小異,但畫上的題詩各不相同,表達老人的憤懣之情。比如他在《燈鼠瓜果圖》上題「摘得瓜來置灶頭。庖中夜鬧是何由。老夫剔起油鑑(燈)火。照見人間鼠可愁。」有時怒不可遏,便直接喝斥,他在一幅《燈鼠》(1946年作,陝西美術家協會藏)上直接題道:「明鑑(燈)底下想吃一點油。鼠子你好大的膽子。」 有時他畫《鼠子齧書圖》(圖19),好不容易買來一錢油準備苦讀,沒想到一群老鼠來搞破壞,將書啃壞,不禁讓人想起寒夜中燒著松油苦讀的青年齊白石,這幅畫當在寒門學子中產生何等共鳴!
燈鼠 齊白石 立軸 紙本 設色 69 cm×34cm 1946年 陝西美術家協會鼠子齧書圖 齊白石 立軸 紙本 水墨 143.7 cm×35cm 無年款 中國美術館藏《燈鼠圖》的創作年代多為1946年到1948年之間,當時正值全面內戰爆發期間,國統區通貨膨脹嚴重,齊白石1946年到南京、上海兩地辦畫展,「帶去的二百多張畫,全部賣出,回到北平,帶回來的『法幣』,一捆一捆的數目倒也大有可觀,等到拿出去買東西,連十袋面枌都買不到了。」 後來,法幣繼續貶值,很多人向齊白石訂畫,他「費了不少腕力,換得的票子,有時一張畫還賣不到幾個燒餅,望九之年,哪有許多精神?只得嘆一口氣,掛出『暫停收件』的告白了。」 在這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齊白石不斷畫《燈鼠圖》很可能是他對貪得無厭的統治者的一種辛辣的諷刺和控訴!
四、自稱這類題材多畫一隻老鼠爬上稱鉤,正在稱自己的重量。這實際上來自一個歇後語:老鼠爬秤鉤:自己稱自己,比喻自我吹噓,用於諷刺挖苦一些自信過頭的人,相當於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關於老鼠和稱砣的歇後語還有很多,比如:老鼠拉稱砣:自塞門路」,老鼠偷稱砣:倒貼(盜鐵)。但最有意味和幽默的大概便是「自稱」了。齊白石大概是第一個將此歇後語入畫的畫家,曾畫過不止一幅,現存最早的一幅作於1942年,現藏於北京榮寶齋,上題:「自稱。八十二歲老者白石意造。」 左側畫一隻碩大的老鼠爬上稱鉤,居然將右側的稱杆壓得高高翹起。老鼠四隻腳爪緊張地抓牢稱鉤,努力需找著平衡,極為生動。現實中老鼠是不可能自己稱自己的重量,這又是白石老人的大膽創造!1948年他又為徐悲鴻畫及好友各畫過一套《鼠子圖》,其中都有一幅《自稱》,除了老鼠朝向不同之外,其他構圖和表現基本一致。細觀之,老鼠的神情、動態都極為傳神有趣。這兩次,稱杆終於達到了平衡,看來老鼠終於稱出了自己的重量!
自稱 齊白石 榮寶齋藏自稱(鼠子冊頁之一) 齊白石 冊頁 紙本 水墨 27 cm×36cm 1948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自稱 齊白石 冊頁 紙本 設色 34 cm×26cm 1948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在庚子鼠年到來之際,祝願大家萬事如意,福壽康寧!
(本文原標題是《齊白石畫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