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媒體上,很多食品安全的謠言層出不窮,甚至很多謠言在專家闢謠了以後繼續又捲土重來,而且引發了很多民眾的焦慮心理,而且經過調查,食品安全謠言傳播的主平臺是微信,很多的公司也形成了一種這樣的盈利方式。
為何食品安全謠言還是層出不窮
近日,市民劉先生在微信上看到了說某產品的燕麥是致癌的,嚇得他直接把家裡買的燕麥全部丟掉了,而且過了幾天他又看到了網上有專家闢謠說燕麥不致癌,該買就可以買。劉先生十分無奈的表示現在很多的自媒體實在是太不靠譜了,給民眾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還有張女士也說道她的母親在微信上看到了食用鹽對人的身體有害,導致家裡已經幾個月沒有吃有鹽的菜了。
為何食品安全謠言還是層出不窮
現在很多自媒體發布的不實消息被引起廣泛的傳播,加深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讓食品行業被無端的抹黑,而謠言為什麼依舊層出不窮呢?警方解釋道因為網絡謠言的製造門檻比較低,而且傳播的比較快,所以偵破網絡謠言的案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很多的公司也已經形成了這種操作,吸引流量賺取廣告費,增加點擊量,賺取收入。
為何食品安全謠言還是層出不窮
那麼很多民眾就十分好奇了,什麼樣的話該信呢?網絡上這種虛假的言論又該怎麼及時的處理呢?小編覺得首先是要加強網絡對這方面的監管,發現異常就要及時的封號,不要讓不實的言論更廣泛的傳播,因為現在的民眾很容易被網絡上這種五花八門的言論所誤導,而且也需要搭建一個平臺和更多的人傳播正確的食品安全和信息,讓人民群眾們不要再受這種不實言論的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