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編者按: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規劃諮詢中心主要聚焦於園區級和區縣級綜合能源系統規劃、商業模式分析、體制機制分析以及配套展示宣傳等領域,根據城市能源系統的主要構成和功能,重點從電力、熱力、建築、交通等專業領域開展深入研究,實現從理論研究到落地應用的貫通。本專欄將圍繞園區級和區縣級綜合能源規劃關鍵問題,從理論研究、模型方法和經驗實踐等方面展開,結合相關成果和研究思考與讀者進行交流分享。
文章導讀:自1979年我國設立第一個工業區—蛇口工業區以來,我國工業園區已歷經40年的發展,工業園區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截止2018年底,全國共有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2500餘家,貢獻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產值。其中,僅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萬億元,佔全國的11.3%。隨著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工業園區也成為了高耗能產業的主要集聚區。「十四五」期間,隨著新發展理念的深入貫徹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園區能源生產消費將面臨諸多挑戰、發生諸多變化,基於此背景,關於工業園區能源規劃提出一點思考和建議。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電力」ID:ELECTRIC-POWER 作者: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 孫志凰)
一、強化規劃引領,統籌規劃園區能源系統,保障園區高質量發展
工業園區經濟基礎好、負荷聚集且負荷類型多元,具有能源梯級利用的客觀優勢。立足園區產業發展和能源資源稟賦,統籌規劃園區電、氣、熱等綜合能源系統,是提升園區綜合能效的重要手段。合理選擇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供應方式,協同規劃電網、熱網等能源傳輸網絡,促進多種能源形態高效協同轉化。發揮儲電、儲熱、儲冷等靈活資源的調節能力,挖掘需求側響應、輔助服務市場潛力,抓住碳交易等新興能源市場發展機遇,創造更多增值收益。重視能源生產、傳輸與消費的質量和效率,保障園區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二、推動園區工業節能,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優化能源資源利用
2016年7月,國家工信部發布《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工業綠色發展作為重要戰略。推動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按照「源頭減排、末端治理、技術優化、全程監控」的系統性思維,重點做好工業能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改造等工作。明確產業轉型升級途徑,鼓勵園區造紙、電力熱力生產供應企業、化學製品製造業、紡織業等重點用能行業積極使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堅持生產集約化、高效化、綠色化、數位化發展;立足園區自身發展實際,將產業能耗指標納入產業準入條件,實行工業園區綠色準入,有償使用環境資源,執行強制性汙染排放標準和汙染收費制度等。
三、推動園區交通節能,建設集約高效、智慧便捷的綠色交通體系
推廣使用節能交通工具,優先發展園區公共運輸,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在公共運輸中的應用。開展新能源汽車及加氣站、充電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發展規劃,做好充電設施預留接口與停車場區域總體布局;鼓勵園區內部物流車、私家車使用電動汽車、LNG、油電混合動力等節能車輛;有港口的園區,大力推動岸電布局,推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和裝卸機械「油改電」;推廣節能型路燈,提高園區照明系統節能水平;完善智能交通體系,全面開展電子站牌建設、無線視頻監控、及時更新園區道路基礎數據和電子地圖,推動智能化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導、交通監控等)和智能化交通服務(停車服務、綜合樞紐換乘、動態導航等)。
四、推動園區建築節能,建設綠色節能、智慧宜居的特色建築集群
2017年,我國建築總能耗為9.47億噸標準煤,約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1.11%。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9)》預測,我國建築部門總能耗將在2042年達峰。建築能耗一直是能源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動園區建築節能,是優化園區能耗指標的有效途經。一方面,對既有建築實行建築能源審計,加快建築節能改造,根據實際建築負荷特性,充分利用園區本地工業餘熱、清潔能源,積極使用水源熱泵、地源熱泵、儲能等技術,提升建築能效;另一方面,對新建建築,在土地出讓、規劃設計等環節嚴格把關,明確其綠色建築星級及能耗標準要求,從源頭上推進建築節能。同時,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示範項目,推動綠色建築發展。
五、推動園區清潔能源使用,建設本地清潔能源充分利用的綠色供應體系
根據國家2018年能源局統計數據粗略推算,我國工業園區新能源消費佔總能源消費比重不足5%,新能源消費提升空間巨大。園區應加快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和常規能源融合發展,發揮多能互補和協同供應,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綠色供給。充分挖掘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等清潔能源利用潛力,積極利用柔性電力技術、熱泵技術、儲能技術,推動園區建設綠色能源供應體系。
六、推動園區智慧平臺建設,建設實時監控、協同管理的智慧管理平臺
2016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聯合制定的《關於推進「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始實施,能源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正在興起。園區需加強對用能單位能耗監測系統建設,實現對重點工業用戶、重點建築、交通樞紐站等能耗監測,建立和完善能效測評、能源審計、節能服務等能源管理工作。長遠考慮智慧管理平臺對各類能源管理系統的兼容和擴展能力,為智慧園區、智慧城市建設做好技術準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售電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