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談到中餐在美國的發展歷史,以及今天取得的地位。
但有不少人反饋美國的中餐一點都不正宗,包括唐人街餐館做出來的中餐,不少去過美國旅行的中國遊客也點評味道怪怪的,是假的「中國菜」。
那麼美國的中餐到底正不正宗,我們不妨來客觀討論一下。
我們有句古話說的好,「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受制於不同的氣候、溫度、土壤,生長出來的蔬菜瓜果也是有一定的差異化,所以就更別說跨大陸的美洲食材。
這也意味著餵養家禽的飼料不同,其肉質口感自然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另外兩國的食材處理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們日常食用量最多的豬肉,中國講究宰殺放血,可以一定程度上去掉豬肉腥味。
而美國為了提高效率,通常是工廠電流殺豬,其豬肉帶有比較重的腥味。
所以,同樣是辣椒、西紅柿、大白菜,豬肉,如果用傳統的中國菜來烹飪,也做不出大家熟悉的口感,而且還有可能非常難吃。
基於這種現實的無奈,廚師們不得不遵從食材的限制,改良烹飪方法,並用不同的調料來提升口感。
所以美國的中餐,主要原因並不是為美國人的飲食習慣而更改,很大一部分是食材上的限制。
為了保證正宗,華人街的許多中餐館,都會儘可能地請國內的廚師來掌勺。
但即便是高薪聘請,也很難招到有一定水準的廚師,大部分是「野廚子」,所以烹飪出來的菜餚質量還是有限的。
除中國廚師外,華人餐廳也會聘用外國廚師來做中國菜。
但受制於西式的烹飪習慣,即便是按照中國菜的做法,也會在做菜過程中習慣性加一些醬料。
所以在華人餐廳的後廚裡,看到白人廚師做著中國菜並不需要感到意外。
當然這樣的現象還是比較少,絕大部分的中國餐廳,掌勺的還是知根知底的中國人。
今天的唐人街,有川菜,湘菜,但餐館最多的還是粵菜。
這是因為早期移民海外的廣東人數量佔比較大,粵菜也是最早代表著中國美食進入美國餐飲圈,是美國人接受度最高的一個菜系。
但中、西、北部的中國遊客,未必能夠吃得慣廣東人的清淡口味,所以也會造成「美國中餐」一點都不正宗的錯覺。
但實際上,早期華人出國,因為沒有受到其它七大菜系影響,反而做出來的粵菜比較傳統正宗。
所以廣東人去美國旅行,有時碰到一些老餐館,反而會覺得更正宗。
正宗還是不正宗,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顧客覺得是否好吃。
中國美食,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的文化,是在於每個時代的人,苦心鑽研舌尖上的秘密。
所以美式中餐,就不能說是假的中國菜,而是中國菜系裡一個比較特殊的分支,理應得到認可。
就好像你在廣東吃北京烤鴨、福建吃重慶火鍋,東北吃湘菜一樣,都不敢保證這些跨區域的地方美食就是正宗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