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大學生暑期實踐怪現象多 忙打關係走形式

2020-12-26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8月05日訊怪現象之一———

  實踐還未開始,先與媒體打關係

  每年7、8月份,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高峰期。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近三四年來,每到這個時候,會有一批接一批的大學生來報社,拿著策劃書,要求相關版面派記者前去採訪。遭到拒絕後,有些會一番軟磨硬泡,細說自己的實踐內容有多麼創新,多麼關注社會熱點;還有些則直言,「學校有報導任務,幫幫忙,只要我們的團隊名字出現,就可以了。」

  到了實踐後期,報社編輯部的郵箱裡,大學生實踐隊的郵件更是每天不斷。

  7月底,記者做過一次統計,郵箱裡曾經一天收到了幾十封此類郵件。而且,很多郵件由同一支實踐隊發出,是對他們每天不同活動內容的報導。

  而記者細看了60份不同實踐團隊的策劃書,結果發現,每一份策劃書裡面,都將「聯繫省、市級媒體」作為單獨一項,列了出來。

  隨後,我們對100位參加過暑期實踐的台州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11%的大學生表示,聯繫媒體是實踐中最棘手的事情。

  但這件最棘手的事情,卻又是他們不得不做的事情。台州學院學生蔡明子說,他們學校評比優秀實踐團隊有三個依據,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團隊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兩篇報導。當然,如果能發表得越多,評優的機會就越大。

  這樣的評比依據,並不是台州學院一所學校的規定。據了解,省裡評優秀實踐團隊的依據中,對見報的要求更高。而這樣的評優依據,全國各地幾乎都存在。

  吳倩倩在實踐隊裡負責活動報導。讓她很鬱悶的一件事情是———他們到底是為了宣傳而組織實踐,還是因為實踐做得好而被宣傳?

  當然,鬱悶的不止吳倩倩一人。調查數據顯示,55%的大學生認為,將媒體報導作為評優依據,屬於過分追求宣傳,已經脫離了社會實踐的本質目的。

  一位有多年帶隊經歷的老師則直言:因為有報導任務,每年活動策劃時就會拼命想,能做出什麼樣的新意來,達到見報標準。「而事實上,很多實踐隊建立基地,每年都在做差不多的活動,很難出新意。只能到處託關係,拿塊『豆腐乾』交差。」

  對此,今年參加文明公交實踐隊的王益飛特別有感觸。

  7月份,實踐活動結束後,王益飛每天忙著聯繫媒體發稿件。但是,當她帶著活動期間的照片和稿件找到當地媒體,一一被否定了。

  「其實我很理解,實踐隊伍多,我們的團隊已經連續開展了4年,方式和內容很難創新。」但是,在評優的硬槓面前,她還得繼續聯繫。

  後來,有人建議,拍一張能表現出實踐隊服務乘客的照片,說不定可以用。就這樣,為了拍一張符合宣傳效果的照片,王益飛和隊友又連續在公交車上呆了兩天。可是,拿到報社,記者還是沒能答應給予報導。「我們只能軟磨硬泡。最終,照片見報了,但我們的實踐激情,真的都耗光了。」

  怪現象之二———

  主題扎堆現象多,策劃不切實際

  調查中,記者發現,由於報導與評優掛鈎,不少實踐隊為了方便報導,從策劃開始,就有意識地往社會熱點上靠。

  細看60份策劃書,不難發現,存在主題扎堆現象。關愛民工子女、關注平安、環保低碳等比較熱門的社會話題,成為大學生實踐的選擇。比如,有五六支實踐隊同時選擇了「關注平安」主題,除了實踐地點、參與人員不同,活動內容大同小異。

  更有意思的現象是,還有實踐隊會千方百計地往主題上扣。記者曾看過一份活動策劃,其實就是向消費者介紹網上銀行,提倡使用網上銀行。這樣的一次活動,也被套上「低碳」主題。

  而作為參與者,大學生對暑期實踐的困惑不止於此。調查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大學生表示對實踐活動有疑問。70%的大學生則表示,由於前期策劃不夠細緻,活動中出現了突發事件,難以應付。

  蔡明子今年參加溫州非物質遺產之戲曲調研隊,是隊長。這支實踐隊的8名成員全憑著興趣參加,個個是門外漢。

  「起先,我們計劃研究永嘉的崑曲、瑞安的鼓詞兩大塊內容。但是,訪問溫州文化館長後才知道,鼓詞屬於曲藝,根本不算戲曲。我們只能臨時改方向,調查溫州越劇。」而他們前期準備好的鼓詞資料、聯繫對象、調查路線,都作廢了。

  碰壁後,蔡明子才意識到,活動策劃有多重要。細讀每一份策劃書,記者發現,除了老牌實踐隊憑著多年成功經驗,內容比較詳實,可操作性強。很多新成立的團隊,策劃內容套話居多,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前幾年,記者曾根據策劃書,跟過大學生暑期實踐隊上山下鄉,對此也頗有感觸。

  有一年,有一支實踐隊的活動主題是「關注留守兒童」,地點選在某非常偏遠的山村。他們的策劃書寫得很詳細,包括了解留守兒童的整體情況、當地學校所做的工作、開展各項調查、組織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等。

  但是,到達目的地後,他們才發現,其一,當地的留守兒童不多,而且很多孩子外出與父母團聚去了;其二,不懂方言,與村民溝通難,不方便進行家訪。最後,他們只能放棄原先的計劃,將在家的中、小學生集中起來,開展作業輔導,組織一些小遊戲、小活動等。

  怪現象之三———

  內容流於形式,淺顯無意義

  和多數大學生一樣,鄒雪鈔暑期也參加了實踐隊。他和隊友參觀了台州多個發電站,了解最新能源。但活動結束後,鄒雪鈔的心裡有一種遺憾———活動接觸的多是些表面現象,深入了解的並不多。「像我們參觀了一家研發太陽能電池板公司,但公司人員除了介紹公司和產品概況外,便無更深入的介紹。」

  「不過,因為實踐時間有限,接觸的東西比較表面,不可避免。」鄒雪鈔又這樣解釋。

  根據調查,79%的大學生實踐時間為一個星期,10%的大學生實踐時間為一個月,在這期間,他們要做前期的準備,還要撰寫調研報告。折算下來,真正參與實踐活動的時間,大多只有3—7天。

  這樣的時間安排,使得實踐內容淺顯,效果大打折扣。

  大學生暑期實踐大致分為4種類型,即調查類、實踐類、體驗類、宣傳類。而總結歸納本次調查的團隊,實踐類佔32%,宣傳類佔31%,多數活動形式為參觀、發傳單、做問卷調查、橫幅籤名。

  採訪中,大學生劉超穎向記者吐露這樣的困惑。在為期一個星期的實踐活動中,他們的團隊拍攝了某景區不同類別的植物做成展板,重走景區未開發的路徑,記錄人為活動對景區環境的影響,發宣傳單倡導低碳旅遊。「我們的活動得到景區工作人員的認可,但我總覺得,效果不明顯,幾張圖片和宣傳單並不能讓旅客深入了解低碳旅遊的概念。」

  活動結束後,劉超穎就在不斷反思:「什麼樣的實踐活動更具有實際意義,對實踐所在地有實實在在的幫助,而不是空談呢?」

  學生的希望———

  實踐能與專業對口,能學到真本事

  劉超穎的困惑代表了部分學生的心聲,很多大學生參加完活動後,都感覺活動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做之前覺得這個課題很有意思,會激發自己的興趣。做了之後才發現,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大二女生江嘉宜說。

  期望和現實存在差距。那麼,在大學生的心目中,什麼樣的實踐活動,才是他們最嚮往的呢?

  根據調查結果,85%的大學生希望,參加實踐能鍛鍊自己,這也是他們的初衷。「報名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就是為了多與社會接觸,讓自己得到更多的鍛鍊,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台州學院學生金雲這樣說。

  60%的大學生則希望,自己參加的實踐活動能與專業有關。他們認為,參加專業對口的實踐活動,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既可以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回饋給社會,同時還可以檢驗自己存在的不足。

  另外,多數大學生希望,實踐活動能夠再深入些,不要走過場,而應該把服務、學習的宗旨做到位,實現最大的實踐效果。

  鄒雪鈔說,像今年的實踐活動,除了參觀創造新能源的公司外,他更想對公司的管理模式、銷售渠道等有進一步的了解,為以後就業提前作準備。

  為了實踐活動順利開展,81%的大學生還認為,學校應該組織前期培訓,對活動內容設置、如何應對活動突發狀況等,給予專業性的指導。

  據台州日報 盧珍珍 王夢 張莉貝

相關焦點

  • 家燕歸巢 智匯台州丨「千人千崗」台州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風採大賽   如約而至   完美落幕   8月28日下午,由共青團台州市委主辦,共青團椒江區委承辦的2020年台州市「千人千崗」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項目風採大賽順利舉行,來自全市各縣   2020年台州市「千人千崗」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自啟動以來,對接全市30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1709個實習實踐崗位,吸引3000多名省內外大學生踴躍報名,經過選拔,共有1537名優秀大學生進入實習單位。
  • 湖口縣雙鍾鎮:打造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課堂」
    為了引導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提高綜合素質,充實大學生暑期生活;引導大學生關注家鄉建設,激發心繫家鄉、熱愛家鄉、報效家鄉的熱情,湖口縣雙鍾鎮精心組織,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打造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大「課堂」。
  • 寶雞文理學院舉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暨脫貧攻堅專項活動團隊出徵...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韓恩強)7月6日下午,寶雞文理學院2018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暨脫貧攻堅專項活動團隊出徵儀式在新校區舉行,校黨委副書記欒宏出席並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小分隊授旗。
  • 複印店有償蓋暑期實踐公章 大學生趨之若鶩(圖)
    文/片 本報記者 高明興  在二環東路某大學圖書館附近有一家複印店,近半個月來生意非常火爆,不時有大學生結伴步入小店,甚至周邊其他大學的同學也慕名而來。一個普普通通的列印店為何如此有吸引力?這些大學生進入店內幹什麼?
  • 暑期實踐如何回歸美好初衷?
    開學伊始,又到了驗收暑期實踐成果的時候。記者調查發現,有些學校的實踐活動有流於形式之嫌,甚至有的家長不惜弄虛作假獲取實踐證明。一些暑期研學旅行教育元素融入比例低,「注水」嚴重。
  • 大學生在暑期實踐中致知躬行
    回想起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陳星宇老師感觸頗深。11月25日,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2020年第六屆「尋找全國大學生百強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線下交流會在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舉行。來自全國近百所高校的100多名實踐團隊代表,圍繞「大學生暑期實踐」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交流。
  • 朔州團市委召開全市「青春興朔·學子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8月17日,朔州團市委召開全市「青春興朔·學子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匯報會,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的120餘名青年學子及提供實踐崗位的部分單位負責人參會。會上,青年學子們共同觀看了《青春興朔·學子歸巢》視頻短片,共同回顧實踐過程中的點滴故事和心路歷程。隨後,來自朔州市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和朔州市青年電商創業基地的負責人以及3名青年學子代表分別作總結匯報,再議家鄉發展,再敘鄉情鄉音,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朔州青年胸懷家國、朝氣蓬勃、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和意志品格,也充分表達了廣大青年學子支持家鄉發展、回報桑梓的信心和決心。
  • 評論:大學生社會實踐為何成大人蓋章「實踐」?
    評論:大學生社會實踐為何成大人蓋章「實踐」?,以證明自己「參加」了學校布置的實踐活動。他還相告,很多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不但沒有參加,就連到社區蓋章也由長輩代勞,使暑期實踐活動成了大人們的蓋章「實踐」。聽了朋友的話,筆者不禁在想:如此「造假」的社會實踐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呢?  近些年,每年暑假生活一開始,很多大學生就帶著學校布置的暑期實踐任務離開學校,有的進社區,有的入企業,有的到農村,紛紛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實踐小分隊】曹徳旺愛心開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小分隊】曹徳旺愛心開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來源:曹德旺愛心社 | 作者: | 發布日期:2014-07-15 | 閱讀次數:
  • 講講秋長故事‖惠陽周田「客家小館」迎來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
    秋長周田「客家小館」的民宿在7月剛剛推出,就迎來了一批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
  •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鹽焗雞」,領隊:異想天開有助創新
    這是一次大學生創業的社會實踐活動。7天裡,師生6人走訪了珠海、中山、廣州等地的工廠、作坊、商店和消費者,探訪鹽焗雞產業的現狀和出口貿易的可能性,希望讓「一帶一路」南線國家的華人和當地民眾也有機會吃到最正宗的鹽焗雞。
  • 「家燕」不負桑梓「歸巢」築夢青春 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
    對於我市高中學子以及樂清籍大學生來說,暑假是愉快的,因為有家人的陪伴,特別是這個特殊時期,在家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還有大把自行支配的時間、想見就見的朋友……但暑假也是煩惱的,零花錢減少了,各式吃喝玩樂的支出都不少,有時還感覺有些乏味無聊……基於以上諸多原因,許多學生會選擇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或是打一份暑期工,提前進入社會得到歷練,學習崗位專業知識,增長社會見識,為將來社會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 中石大舉行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表彰大會
    中石大舉行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表彰大會 2020-12-2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沙師範學前教育學院學生在武陵區長庚街道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以來的講話精神,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鼓勵青少年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以實際行動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6月份,長沙師範學前教育學院出臺了《學前教育學院2020年「匯青春能量,暖疫時童心」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計劃》,在學校的號召下,學前教育學院的學生自行組隊成立童萌特訓服務隊來到武陵區長庚街道熊家臺幼兒園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由來自學前教育學院的學生施祺葳、袁嘉欣、宋柃霏三名學員組成。
  • 比利時大學生暑假打工忙
    新華網消息 據光明日報報導,比利時的大學生除了周末打工者,有很多人是利用假期打工。暑期到來,機場、超市、快餐店,到處可以看到大學生的身影。  比利時的一些大公司、超市、航空公司等,看中的是大學生的素質。有的年初就開始招聘暑期臨時工,包括行李工和服務員。比利時國家航空公司每年暑期要招聘約600名臨時工。
  • 教育實踐活動要防止走形式走過場
    本報評論員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最大的危險就是走過場,以形式主義的辦法解決形式主義問題。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更加注重嚴格要求,堅決防止「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位列「四風」之首,這種本末倒置的行徑,只圖虛名,不求實效,表面上「轟轟烈烈」,骨子裡「空空如也」,影響惡劣,流毒甚廣,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防止形式主義,最重要就是求真務實。只有從實處著眼,用實幹考量,以實績說話,讓形式主義嘗不到「甜頭」,撈不著「彩頭」,才能徹底剷除其滋生蔓延的「土壤」。
  • 活動流於形式調查浮於表面 大學生實踐成打醬油
    到鄉村去,到山川河流中去,到企事業單位去……暑期到了,各大院校的學生們離開校園,或三五成群,或浩蕩成隊,目的只有一個:社會實踐。在很多接納單位,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  這些滿懷熱情的大學生,是真實踐,還是「走過場」?在接納單位看來,他們是受歡迎,還是被嫌棄?
  • 大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收穫真知
    吳行所參加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是從1997年起,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發文開展的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三下鄉」社會實踐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程,成為當代青年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重要一課。
  • 暑期文明實踐①|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學生會深入共青城甘露鎮開展暑期...
    兒童教育問題實地調研在一個多月的暑假生活中,為了解兒童教育情況,更好地了解社會,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學生會「星火逐夢團」大學生暑期文明實踐團隊走進共青城市城市甘露鎮創業社區、坪塘村,針對3~12歲的小學生進行前期問卷調查。
  • 金華市少先隊雛鷹假日小隊「垃圾分類」暑期社會實踐第一波
    壹婺城區婺城區重點圍繞「垃圾分類齊行動 綠色時尚新生活」開展暑期實踐活動。截止目前,共有130多個小隊,2000多名隊員參與活動。貳金東區金東區少先隊以「打造和美金東 建設希望新城」為主題開展垃圾分類暑期實踐活動,截止目前,全區各小學近3萬名少先隊參與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