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中國名酒,老八大,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雙優產品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然而真正意義的全國白酒評定只在1952年至1989年進行了五次,其中首次評酒會很多人認為並不是個全國性的官方行為。我們今天就從這五次全國評酒會,來看下哪些是傳統的經典白酒,跟現在的市場又有哪些變化。
全國評酒會,是指官方認定的全國名酒評選活動,起源於1952年。
1952年,中國專賣實業公司在北京主持召開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從100多種酒中評選出八種名酒,其中白酒四種。中國專賣實業公司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關於菸酒專賣設立的經營管理機構,其組織架構由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制定。這也是國家級機構主持的全國評酒會。中國專賣實業公司委託北京試驗廠(現北京釀酒廠)研究室進行化驗分析,並在專家朱梅,辛海庭的主持下,評選出來的四種白酒分別為:茅臺、瀘州老窖、汾酒、西鳳酒。
在首屆全國評酒會評定四大名酒之後,四家酒廠名聲大起,在全國知名度得到極大調高,在時隔11年之後,由輕工業部部主持,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共推薦了196種酒,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類。這次評酒會也成為國內釀酒工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活動。很多人都說,第二屆全國評酒會才是真正意義的全國評酒會。而這次評選出來的八種名酒也就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老八大名酒: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茅臺酒、西鳳酒、董酒。
再次開展全國評酒會已經是11年以後,改革開放初期。輕工業部1978年在長沙召開全國名酒會議,摸排清楚情況後1979年在大連召開了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評出了新八大名酒:茅臺、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五糧液、古井貢酒、董酒、劍南春、洋河大麯酒。
新八大名酒比老八大名酒相比,劍南春和洋河大麯為新上榜,西鳳酒和全興大曲則名落孫山。這其中並不全是因為酒品的問題,西鳳酒和全興大曲誤報為清香型酒,陰差陽錯的讓劍南春和洋河大麯上位,也讓劍南春和洋河從此走上高端之路。
1984年召開了第四屆全國評酒會,這時候,各家酒廠都體會到評為名酒給酒廠帶來的益處,就像當年瘋搶新聞聯播廣告位的全是酒廠一樣,紛紛拿出最大的熱情參加。在這屆評酒會中,總共評選出來十三種白酒作為全國名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 、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除新老八大名酒之外,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都是第一次上榜。
雙溝大麯,現在改名珍寶坊了,已經被洋河集團收購。從當年的全國名酒淪落到現在的二線品牌,雙溝大麯酒的品質沒變,相對一線來說,性價比更高一些,喜歡喝酒的可以嘗試,不會太讓人失望的。
黃鶴樓酒,又叫漢汾酒,是一直堅持純糧固態發酵法釀酒的酒廠,也一直在延續鄂酒的傳統。只是現在液態釀酒法盛行,黃鶴樓酒作為一家地方酒業 ,能夠維持傳統,還是很不易的。
郎酒,躋身名酒系列既有自身的實力,也佔有機遇巧合。如果只評八大的話,有沒有郎酒還很難說。不過我是最喜歡和郎酒的,比起茅臺消費不起的節奏,郎酒很多產品很親民,品質也不差,尤其是歪脖郎。
1989年1月,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在合肥召開,這屆評酒會上酒的香型從5種增加到10中,並且採用了雙盲評選。這屆評酒會評選出來17種全國名酒,怎麼越評越多了?香型的增加以及全國各地酒廠的積極參與,讓獲獎產品越來越多,同時也就降低了評酒會的權威性和可參考性。你說有八大名酒,沒問題,記記就好了;你說有17大名酒,我要不要找個本子記著?你說還有53個全國優質名酒?嗷,我知道有這回事就好了,哪些是優質名酒,到時候再說吧。
所以隨著獲獎品種的增加,已經輕工業部逐步推出對市場的參與,市場上的各種獎項評選也層出不窮,人們對酒有沒有獲獎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之後,就再也沒有官方的全國性的評酒會了。
第五屆評酒會名酒名單: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麯酒。
從五屆評酒會獲獎品種來看,對於國人來說,真正經典的酒也就幾種:
1、醬香型 茅臺酒
茅臺一直以國酒自居,然而任何官方都沒有給過茅臺國酒的稱號。說白了,茅臺能夠有現在的地位,酒的品質當然少不了,但是厲害的營銷和宣傳也功不可沒。現在,茅臺已經成為理財產品,高端奢侈品,沒點實力的是喝不起的。
2、濃香型 五糧液
五糧液作為濃香型的代表,在高端白酒中已經穩穩的站住,這幾年的價格有追趕茅臺的趨勢。對國內很多人來說,濃香型白酒更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3、清香型 汾酒
汾酒作為歷屆全國評酒會都不落下的,現在市場地位已經淪為二線。作為價格比較親民的酒廠,汾酒可以稱得上物美價廉,當然了,汾酒集團酒就算了。
如果對全國評酒會做個評價的話,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第二屆和第三屆,也就是老八大名酒和新八大名酒。這些都是國內經典的,最有口碑的幾款酒,可以合併為十大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