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屆全國評酒會看經典白酒

2020-09-22 雲朵雜貨鋪

我們常說中國名酒,老八大,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雙優產品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然而真正意義的全國白酒評定只在1952年至1989年進行了五次,其中首次評酒會很多人認為並不是個全國性的官方行為。我們今天就從這五次全國評酒會,來看下哪些是傳統的經典白酒,跟現在的市場又有哪些變化。

全國評酒會,是指官方認定的全國名酒評選活動,起源於1952年。

第一屆評酒會 1952年

1952年,中國專賣實業公司在北京主持召開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從100多種酒中評選出八種名酒,其中白酒四種。中國專賣實業公司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關於菸酒專賣設立的經營管理機構,其組織架構由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制定。這也是國家級機構主持的全國評酒會。中國專賣實業公司委託北京試驗廠(現北京釀酒廠)研究室進行化驗分析,並在專家朱梅,辛海庭的主持下,評選出來的四種白酒分別為:茅臺、瀘州老窖、汾酒、西鳳酒。



第二屆全國評酒會 1963年

在首屆全國評酒會評定四大名酒之後,四家酒廠名聲大起,在全國知名度得到極大調高,在時隔11年之後,由輕工業部部主持,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共推薦了196種酒,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類。這次評酒會也成為國內釀酒工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活動。很多人都說,第二屆全國評酒會才是真正意義的全國評酒會。而這次評選出來的八種名酒也就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老八大名酒: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茅臺酒、西鳳酒、董酒



第三屆全國評酒會 1979年

再次開展全國評酒會已經是11年以後,改革開放初期。輕工業部1978年在長沙召開全國名酒會議,摸排清楚情況後1979年在大連召開了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評出了新八大名酒:茅臺、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五糧液、古井貢酒、董酒、劍南春、洋河大麯酒。

新八大名酒比老八大名酒相比,劍南春和洋河大麯為新上榜,西鳳酒和全興大曲則名落孫山。這其中並不全是因為酒品的問題,西鳳酒和全興大曲誤報為清香型酒,陰差陽錯的讓劍南春和洋河大麯上位,也讓劍南春和洋河從此走上高端之路。

第四屆全國評酒會 1984年

1984年召開了第四屆全國評酒會,這時候,各家酒廠都體會到評為名酒給酒廠帶來的益處,就像當年瘋搶新聞聯播廣告位的全是酒廠一樣,紛紛拿出最大的熱情參加。在這屆評酒會中,總共評選出來十三種白酒作為全國名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 、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除新老八大名酒之外,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都是第一次上榜。

雙溝大麯,現在改名珍寶坊了,已經被洋河集團收購。從當年的全國名酒淪落到現在的二線品牌,雙溝大麯酒的品質沒變,相對一線來說,性價比更高一些,喜歡喝酒的可以嘗試,不會太讓人失望的。

黃鶴樓酒,又叫漢汾酒,是一直堅持純糧固態發酵法釀酒的酒廠,也一直在延續鄂酒的傳統。只是現在液態釀酒法盛行,黃鶴樓酒作為一家地方酒業 ,能夠維持傳統,還是很不易的。

郎酒,躋身名酒系列既有自身的實力,也佔有機遇巧合。如果只評八大的話,有沒有郎酒還很難說。不過我是最喜歡和郎酒的,比起茅臺消費不起的節奏,郎酒很多產品很親民,品質也不差,尤其是歪脖郎。

第五屆全國評酒會 1989年

1989年1月,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在合肥召開,這屆評酒會上酒的香型從5種增加到10中,並且採用了雙盲評選。這屆評酒會評選出來17種全國名酒,怎麼越評越多了?香型的增加以及全國各地酒廠的積極參與,讓獲獎產品越來越多,同時也就降低了評酒會的權威性和可參考性。你說有八大名酒,沒問題,記記就好了;你說有17大名酒,我要不要找個本子記著?你說還有53個全國優質名酒?嗷,我知道有這回事就好了,哪些是優質名酒,到時候再說吧。

所以隨著獲獎品種的增加,已經輕工業部逐步推出對市場的參與,市場上的各種獎項評選也層出不窮,人們對酒有沒有獲獎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之後,就再也沒有官方的全國性的評酒會了。

第五屆評酒會名酒名單: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麯酒。

從五屆評酒會獲獎品種來看,對於國人來說,真正經典的酒也就幾種:

1、醬香型 茅臺酒


茅臺一直以國酒自居,然而任何官方都沒有給過茅臺國酒的稱號。說白了,茅臺能夠有現在的地位,酒的品質當然少不了,但是厲害的營銷和宣傳也功不可沒。現在,茅臺已經成為理財產品,高端奢侈品,沒點實力的是喝不起的。

2、濃香型 五糧液

五糧液作為濃香型的代表,在高端白酒中已經穩穩的站住,這幾年的價格有追趕茅臺的趨勢。對國內很多人來說,濃香型白酒更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3、清香型 汾酒

汾酒作為歷屆全國評酒會都不落下的,現在市場地位已經淪為二線。作為價格比較親民的酒廠,汾酒可以稱得上物美價廉,當然了,汾酒集團酒就算了。


如果對全國評酒會做個評價的話,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第二屆和第三屆,也就是老八大名酒和新八大名酒。這些都是國內經典的,最有口碑的幾款酒,可以合併為十大名酒。

相關焦點

  • 四大、八大、五十三優與歷屆全國評酒會
    1952—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此前,有關酒類的成品、半成品分析尚無統一的標準方法,第一屆評酒會後才慢慢形成標準。通過分析數據,對照入選條件,同時逐一品嘗、討論酒的特點,最後在103個酒樣中選出了8大名酒,其中白酒四種,即為通常所說的四大名酒。
  • 第五屆評酒會往事:沈怡方宣布的一條紀律,讓全體評委沉默
    與評酒現場的安靜形成明顯反差的是,整個白酒行業人心沸騰,誰都想在這競爭激烈的第五屆評酒會中摘取桂冠。 首先是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輕工、商業、農業等部門成立了《全國第五屆白酒評選會》領導小組,組成了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行政和專業領導機構,各項專業準備工作也隨之展開。
  • 從逐步完善到停止舉辦,名噪一時中國評酒會為何只舉辦了五屆?
    因此根據上級的指示中國的白酒行業在1952年—1989年期間共舉辦了五屆全國評酒會。在五屆評酒會期成為眾多中國人飯桌的常備酒水。可以說五屆評酒會為振興中國酒類行業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那麼,這五屆全國評酒會在當時是怎樣進行的?又為什麼舉辦到第五屆就突然停辦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上的五屆評酒會,以回顧的方式來回答上面的問題。
  • 全國評酒會  茅臺的榮耀時刻
    第一次全國評酒會第一次全國評酒會於1952年在北京召開,由中國專賣實業公司主持,共評出八種國家級名酒,其中白酒四種,黃酒一種,葡萄酒類三種。也就是這一次選出了四大名白酒——茅臺酒、汾酒、瀘州大麯酒、西鳳酒。江湖上的「老四大」,就是由此得名。
  • 白酒歷史-五屆評酒會的概括
    1、第一屆1952年,中國專賣小業總公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全國首屆評酒會,當時是根據市場銷售信譽滬州老窖、茅臺、汾酒和西風酒被評為全國四大名酒。2、第二屆1963年10月,原食品工業部食品I業司在北京主持召開。此次評酒是按混合編組大排隊的辦法進行品評,評委獨立思考,按酒的色,香、味進行測評,採取密碼編號,分組淘汰,經過初賽、複賽和決賽,按得分多少擇優推薦。
  • 1963年第二次全國評酒會,周恆剛將茅臺酒排第五,驚動了周總理
    評選出名酒後,通過報紙、廣播等媒介的傳播,在全國引起強大震撼,使全國消費者對酒的優良有了的些許認知,在接下來的這些年裡,對酒類產品市場銷售影響很大,被評上的名酒聲譽大步提高。但那時釀酒工業尚處於整頓恢復階段,國家除接收少數官僚資本家的企業外,大多數酒類生產是私人經營的。當時對酒類的生產是由國家專賣局進行管理,在這種情況下舉行的第一屆評酒會不可能進行系統的選拔推薦酒的樣品。
  • 乾貨滿滿:一次奉上歷史上全部5次全國評酒會的最全得獎名單
    我們就從這5次全國評酒會開始講起吧。一時間,全國各地湧現出許多品質優良獨具風格的酒類產品。為了掌握酒類的質量情況,促進釀酒工業的發展和提高產品質量,輕工業部決定於1963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與第一屆的推薦得獎者相比,這第二屆評酒會才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全國性評酒會」。
  • 五屆全國酒評會獲獎名單,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均榜上有名
    全國評酒會對我國的白酒發展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從1952至1989年共舉辦了五次評酒會,緊接著就產生了四大、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十七大中國名白酒共五種的稱呼。從第二屆全國評酒會開始,這些獲獎的白酒先是經歷了國家挑選的專業評酒人員的打分評比,後是經歷了市場上更多酒友的消費認可,如今這些四大、新八大、老八大等名單早已深入人心。
  • 歷屆全國酒評會名優白酒名單,快收藏吧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選出「四大名白酒」,在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本次選出了8大國家名酒,包括了白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和果露酒:茅臺酒、汾酒、瀘州大麯酒、西鳳酒、鑑湖紹興酒(黃酒)、張裕金獎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苦艾酒。
  • 中國白酒的香型分類,源自於每一屆的評酒會,帶你了解歷史的過程
    在 1965 年之前,中國的白酒是沒有香型劃分的。建國後不久,釀酒工業還處在整頓恢復的階段,當時酒類的生產由國家專賣局進行管理,1952 年的的第一屆評酒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這一次評酒條件比較差,評選基本是根據市場銷售+化驗指標來選,這一屆茅臺奪魁。
  • 曾打臉全國評酒會的文君酒,為何走向沒落?
    啪啪啪,打臉全國評酒會 酒圈流傳著很多「行業黑話」,「八大」、「17大」、「53優」,這些名詞都來自於全國評酒會。全國評酒會一共舉辦過五屆,雖然評獎制度有很多不夠完善,但每一屆都算得上中國酒業最高的榮譽。
  • 五屆評酒會、一次試點、2182項標準,講述何為汾酒的「清香」
    據著名釀酒專家、首屆全國評酒會上唯一的女性評委王秋芳回憶,「當時,全國評酒會確定的四個入選條件是:品質優良,符合高級酒類標準及衛生指標;在國內獲得好評,為全國大部分人民所歡迎;歷史悠久,已在全國有銷售市場者;釀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色,其他區域不能效仿者。」
  • 中國十大名酒原來是個笑話,這些不為人知、白酒香型的傳聞軼事
    二、狠角色西鳳酒為什麼落選第3屆中國名酒?三、全國評酒會為什麼在第5屆後戛然而止?四、未來白酒香型將走向何方?是不是「指著大海的方向」?下面我們逐一道來。首先說一下好多人經常會碰的一個低級錯誤,那就是什麼什麼「十大名酒」。
  • 茅臺、五糧液之後,究竟誰是中國白酒的第三把交椅?
    截至1989年,中國召開了五屆全國評酒會如果細分,還有幾種比較主流的說法,比如1952年首屆評酒會評出的四種白酒,是謂「老四大名酒」,分別是:茅臺酒、汾酒、瀘州大麯酒、西鳳酒。1963年第二屆評酒會的八種白酒,是謂「老八大名酒」,分別是: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茅臺酒、西鳳酒、汾酒、董酒。1979年第三屆評酒會的八種白酒,是謂「新八大名酒」,分別是: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麯、董酒 、瀘州老窖特曲。
  • 金徽酒第三屆評酒員選拔培訓班開班,全國著名白酒專家親臨授課
    近日,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第三屆評酒員選拔培訓班,全國著名白酒專家楊官榮、黃志瑜等親臨金徽生態釀酒園,對參會的200多名員工進行白酒基礎知識、濃香型白酒工藝、白酒品評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第三屆評酒員選拔培訓班開班儀式本次培訓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理論培訓及實操技能示範,專家講師著重就《中國白酒的分類
  • 中國白酒到底是怎麼排名的?
    為了促進釀酒工業的發展和提高產品質量,輕工業部幹1963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全國評酒會。經過基層認真選撥,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共推薦了196種酒,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25種、果酒20種、黃酒24種、啤酒16種、配製酒36種。因涵蓋酒樣之多、覆蓋範圍之廣、酒類工業發展程度之高,遠勝第一屆評酒會,因此業界公認這次評酒會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全國性的評酒會。
  • 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喝白酒的?
    1.蒸餾酒(白酒)的習俗和技術,一般認為不晚於元代由中亞傳入中國。2.明代白酒開始普及開來,在《本草綱目》中就有「燒酒」。崇禎年間的《沈氏農書》記載了用黃酒糟來製作白酒的方法,可見當時白酒應是黃酒的副產品,在酒類市場上還屬於從屬地位。3.清代白酒繼續流行,尤其是在北方,白酒燒鍋最多的地區是直隸、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有「北五省」之稱,可以看做是白酒消費的基本盤。
  • 中國白酒發展簡史之現代篇(一)
    >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評出全國影響力最大至今仍被人們公認的中國老「八大名酒」汾酒、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茅臺酒、全興大麯酒、西鳳酒、董酒這次評酒會改變了此前白酒只有品種沒有品牌的歷史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
  • 濃香型白酒為何更被酒友偏愛?主要源於這幾個方面
    縱觀中國白酒市場,十二種白酒香型各有特色,但濃香型白酒卻佔據整個白酒市場容量的70%以上,成為白酒市場的消費主流,並且這一狀況已持續30年的時間。濃香型白酒的強勁實力,主要源於幾個方面。首先是全國評酒會對消費者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幾乎是十年舉辦一屆的全國評酒會,在酒友們心目中的印象是十分正規和權威的。各屆評酒會確定名、優酒等級的依據,除了化驗鑑定白酒衛生、理化指標的質量鑑別外,還包括了白酒酒體的感官體驗(包括色、香、味的綜合嘗評結果)。
  • 中國90%以上的人都不知道的白酒冷知識,你造嗎?
    新中國成立之後,共舉辦過五次全國評酒會,對白酒行業影響巨大。1952年,國家輕工業部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評酒會。新中國成立時,國家經濟千瘡百孔,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結束後,四大名酒名噪全國,促進了白酒行業的加速發展,11年間,湧現出了一大批白酒企業,並且都在持續穩定的發展,所以參加此次評選的白酒也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