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5屆全國評酒會看經典白酒
我們常說中國名酒,老八大,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雙優產品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然而真正意義的全國白酒評定只在1952年至1989年進行了五次,其中首次評酒會很多人認為並不是個全國性的官方行為。我們今天就從這五次全國評酒會,來看下哪些是傳統的經典白酒,跟現在的市場又有哪些變化。
-
從逐步完善到停止舉辦,名噪一時中國評酒會為何只舉辦了五屆?
因此根據上級的指示中國的白酒行業在1952年—1989年期間共舉辦了五屆全國評酒會。在五屆評酒會期成為眾多中國人飯桌的常備酒水。可以說五屆評酒會為振興中國酒類行業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那麼,這五屆全國評酒會在當時是怎樣進行的?又為什麼舉辦到第五屆就突然停辦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上的五屆評酒會,以回顧的方式來回答上面的問題。
-
第五屆評酒會往事:沈怡方宣布的一條紀律,讓全體評委沉默
與評酒現場的安靜形成明顯反差的是,整個白酒行業人心沸騰,誰都想在這競爭激烈的第五屆評酒會中摘取桂冠。 首先是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輕工、商業、農業等部門成立了《全國第五屆白酒評選會》領導小組,組成了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行政和專業領導機構,各項專業準備工作也隨之展開。
-
五屆評酒會、一次試點、2182項標準,講述何為汾酒的「清香」
它的出現,證實了中國酒文化的歷史可上溯至仰韶時期,是杏花村的先人們集土地之香氣,採山水之靈性,創造出了「清香」的汾酒。在繼承先人釀造技藝的同時,勤勞的汾酒人也在傳承中創新發展。這其中,五次全國性的名酒評比,確立了汾酒的「清香」風格;一次關乎中國白酒產業變革的試點,讓汾酒的「清香」漸成體系;一份與世界接軌的品質自信,構成了汾酒「清香」的標準體系。
-
中國白酒的香型分類,源自於每一屆的評酒會,帶你了解歷史的過程
在 1965 年之前,中國的白酒是沒有香型劃分的。建國後不久,釀酒工業還處在整頓恢復的階段,當時酒類的生產由國家專賣局進行管理,1952 年的的第一屆評酒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這一次評酒條件比較差,評選基本是根據市場銷售+化驗指標來選,這一屆茅臺奪魁。
-
四大、八大、五十三優與歷屆全國評酒會
1952—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此前,有關酒類的成品、半成品分析尚無統一的標準方法,第一屆評酒會後才慢慢形成標準。通過分析數據,對照入選條件,同時逐一品嘗、討論酒的特點,最後在103個酒樣中選出了8大名酒,其中白酒四種,即為通常所說的四大名酒。
-
乾貨滿滿:一次奉上歷史上全部5次全國評酒會的最全得獎名單
為了掌握酒類的質量情況,促進釀酒工業的發展和提高產品質量,輕工業部決定於1963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與第一屆的推薦得獎者相比,這第二屆評酒會才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全國性評酒會」。
-
五屆全國酒評會獲獎名單,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均榜上有名
全國評酒會對我國的白酒發展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從1952至1989年共舉辦了五次評酒會,緊接著就產生了四大、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十七大中國名白酒共五種的稱呼。從第二屆全國評酒會開始,這些獲獎的白酒先是經歷了國家挑選的專業評酒人員的打分評比,後是經歷了市場上更多酒友的消費認可,如今這些四大、新八大、老八大等名單早已深入人心。
-
全國評酒會 茅臺的榮耀時刻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五次國家級的名酒評選活動,其目的是加快技術進步,提高酒的質量,擴大名酒的影響力。 第一次全國評酒會第一次全國評酒會於1952年在北京召開,由中國專賣實業公司主持,共評出八種國家級名酒,其中白酒四種,黃酒一種,葡萄酒類三種。也就是這一次選出了四大名白酒——茅臺酒、汾酒、瀘州大麯酒、西鳳酒。江湖上的「老四大」,就是由此得名。
-
歷屆全國酒評會名優白酒名單,快收藏吧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選出「四大名白酒」,在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本次選出了8大國家名酒,包括了白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和果露酒:茅臺酒、汾酒、瀘州大麯酒、西鳳酒、鑑湖紹興酒(黃酒)、張裕金獎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苦艾酒。
-
1963年第二次全國評酒會,周恆剛將茅臺酒排第五,驚動了周總理
為了掌握酒類的質量情況,促進釀酒工業的發展和提高產品質量,輕工業部幹1963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實際上這次評酒會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全國性的評酒會。 為搞好這次評酒工作,輕工業部要求各省、市普遍進行選撥推薦工作,要求選送的樣品能代表市場銷售的商品,須經省(市、自區)輕工業廳、商業廳共同籤封並且都要報送產品小樣。
-
清香型白酒,一朵濯清漣而不妖的「白蓮花」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清香型白酒,就是「清」。不僅「清」,而且清而不妖、素而不淡。清香型白酒口感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餘味爽淨。喝清香型白酒時給人一種簡單、清新、質樸的感覺,清香型白酒的這種清雅自然的味道,所被人們稱為口感「淨」。口感之所以淨的原因在於工藝「淨」。清香型白酒使用的是固態地缸發酵,能夠很大程度減少雜菌汙染。
-
宜賓濃香型白酒李莊白酒,品歷史情懷,迎百年經典
濃香型白酒地位有多高?從白酒市場佔有率來說光是濃香型白酒就佔了七成,其他香型加起來才佔三成,可以說,每三杯白酒下肚,就有兩杯是濃香型白酒,喝李莊白酒 品歷史情懷招待客人上選白酒濃香型產自宜賓核心產區 20多年釀酒經驗的釀酒師傅親手釀製白酒濃香型,純糧食醬香型白酒,不添加一滴酒精,口感綿柔醇厚 純糧白酒正宗的醬香白酒市面上濃香型雖白酒眾多,但是價格親民的白酒性價比高的白酒也是屈指可數的,對於不了解酒的或者不經常喝酒的,在挑選的時候難免會犯難,可能在大家的認知裡,五糧液是濃香型白酒中的好酒,可以選,但是對於一些薪資水平一般的同志,買酒的時候真的下不了這個決心
-
中國白酒到底是怎麼排名的?
今天中國人的餐桌上,白酒絕對是一統天下的局面,除了少數進口葡萄酒外,國產的其他各種酒類,在價格和市場上,都不可能與白酒做任何抗衡。不過,這種白酒一家獨大的局面,是從1949年以後才開始的獨特現象。而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五次全國評酒會評選出的十餘種「國家名酒」,至今仍是中國人購買和收藏白酒的指針。
-
曾打臉全國評酒會的文君酒,為何走向沒落?
二,天下誰人不識「君」 邛崍古稱臨邛,始建於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自古被譽為「天府南來第一州」,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邛崍一詞,在藏語中是盛產美酒的地方。80、90年代,邛崍曾是中國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當時山東不少著名的酒廠的原酒皆來自邛崍,幾乎每一位喝酒的人都無意中喝過邛崍的酒。
-
三分鐘讀懂中國白酒簡史
五屆國家評酒會小知識第二屆評酒會改變了此前白酒只有品種沒有品牌的歷史。 1984年,第四屆全國評酒會在太原召開。 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在合肥召開。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後,為保護「中國名酒」這一稱號的權威性,國家毅然決定停辦全國評酒會。
-
中國三大白酒的歷史,釀酒歷史源遠流長。
宋代,宜賓紳士姚氏酒坊採用大米、高粱、糯米、蕎子等五種糧食釀酒,酒質甚美。詩人黃庭堅品後寫下了,''杯色爭玉,白雲生谷,清而不濁,甘而不噦''。 明朝初年,宜賓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並不斷發展壯大,「五糧液」迄今使用的老窖,就是明代建造的,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
中國白酒發展簡史之現代篇(一)
來源:樂酒圈 公眾號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和文化薰陶之後,白酒的發展進入了新中國的軌跡,那麼在建國初期白酒行業發展又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了呢?從這一期開始,老樂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現代白酒發展的歷史。>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評出全國影響力最大至今仍被人們公認的中國老「八大名酒」汾酒、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茅臺酒、全興大麯酒、西鳳酒、董酒
-
華夏長城幹紅獲國際評酒會唯一特別金獎
第五屆中國國際葡萄酒烈酒評酒會在此即將落下帷幕。茫茫酒海,誰是真的英雄?名酒薈萃,誰是顛峰之作?在世界各地釀酒大師的關注和渴望中,評委會一錘定音:中糧集團華夏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釀造的華夏葡園A區乾紅葡萄酒舉重若輕地奪走了評酒會唯一特別金獎,在本屆葡萄酒的奧斯卡上獨領風騷,成為一座中國葡萄酒業仰望的巔峰。它被國際評酒大師譽為「最佳中國葡萄酒」,這是中國葡萄酒有史以來首次在布魯塞爾國際評酒會獲得最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