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漳州進口首宗對臺小額貿易秋刀魚
原標題:福建漳州進口首宗對臺小額貿易秋刀魚 日前,福建漳州首次成功以對臺小額貿易方式進口大宗臺灣凍秋刀魚,並經東山港運銷全國各地,成本低、通關快。 以往臺灣秋刀魚都是以一般貿易的方式進入大陸,時間較長、費用較多、成本較高。
-
廈門海關驗放今年最大宗臺灣直航進口秋刀魚
央廣網廈門12月8日消息(記者郭婕妤 通訊員侯生現)12月5日, 4000噸由臺灣漁船在北太平洋捕撈的秋刀魚運抵廈門港,在廈門海關關員的監管下快速卸貨並運往冷凍倉庫,這也是今年廈門海關監管的最大宗從臺灣直航進口的凍秋刀魚。 據進口企業夏商水產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秋刀魚主要產區在北太平洋,以往臺灣遠洋漁船捕撈後都須從高雄等地中轉後再運至大陸。
-
進口海鮮六成來自俄羅斯 中檔價位受歡迎(圖)
阿根廷紅蝦、美國加州小魷魚、烏拉圭大黃魚、印度鯧魚……今年春節前的海鮮市場,多了不少新鮮面孔。記者調查發現,島城從事進口海鮮貿易的公司從十幾個國家進口各種海鮮,攻打島城年貨市場。 進口海鮮日漸受寵 「老闆,我想過年買點進口海鮮送人,你幫我搭配一下吧。
-
廈門漸成臺灣水產品倉儲中心
中新社廈門7月4日電 (楊卡娜孫先昌)記者4日從廈門東渡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作為大陸進口臺灣水產品最主要口岸,廈門東渡口岸今年上半年進口臺灣水產品9238.55噸,貨值891.53萬美元。這些進口水產品以秋刀魚、魷魚、午仔魚等為主。在大陸各地休漁季開始後,這些水產品可有效補充大陸的市場需求。該局相關人士稱,東渡口岸所進口臺灣水產品種類已更加豐富,且大量臺灣水產品貿易商將原本設於臺灣本土的冷鏈倉儲場所逐步轉移到廈門,使廈門漸成臺灣水產品倉儲中心。
-
霞浦三沙港成為福建最大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
記者日前從福建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籌委會獲悉,自2006年6月批准設立至今,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已累計入境臺灣水產品共68艘次9900.5噸。 2007年年初,商務部宣布自3月20日起大陸正式對原產臺灣地區的鯧魚、鯖魚、帶魚、比目魚、鯡魚、鱸魚、蝦、貽貝共8種水產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
-
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今日正式開業 在這能買到全球海鮮
漁人碼頭以漁港風情、進口保稅水產品購物中心和海鮮餐飲為核心功能,這讓他眼睛一亮,他相信這裡將會成為廈門市新崛起的、最具漁港特色的地標性海鮮餐飲旅遊休閒集散地,商戶們聚集於此,以這一新的水產經營平臺為依託,為市民遊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切實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
福建省臺灣水產品進口大幅增長
福建省臺灣水產品進口大幅增長 2012-12-26 08:06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王思羽 記者從福建檢驗檢疫局今年1~11月,經福建省口岸檢驗檢疫進口的臺灣水產品共674批近9790噸總計733.5萬美元,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36倍和1.43倍。
-
福建廈門「本港海鮮」幾乎成傳說 八成海產品靠外埠運入
福建廈門「本港海鮮」幾乎成傳說 八成海產品靠外埠運入2014-09-24 08:08:00 水產養殖網 「廈門本港捕撈上的多是黃翅魚、帶魚、小魷魚、鱸魚等魚類,以前帶魚的收購價格在每斤9元—10元,現在上漲到13元—18元。」 第二個原因是廈門約80%海產品都是從外埠運入,主要來自廣東和江浙一帶,而且主要是靠流通而來,廈門自己的漁船很少,捕撈的海產品數量極其有限。「廈門海鮮大多來自外地,價格受外地影響大。
-
日本秋刀魚產量大降 俄羅斯無奈減少進口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9日訊 (實習記者 李志鵬)據俄塔社8月18日報導:17日,俄遠東漁業聯合會主席德米特裡-德列姆柳加援引來自日本的消息稱,俄羅斯將大幅減少從日本進口秋刀魚,並且國內將面臨這此類魚斷貨的情況。
-
福建提引進臺式水產品批發市場促臺水產品入閩
中新網11月11日電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在廣州指出,現時兩岸水產貿易渠道不暢通,大多通過海上直接交易,通過海關出入境的則很少;而且臺灣進口水產品目前稅率較高
-
福建多個海域發生赤潮!廈門的水產品還能吃嗎?監管部門這樣說
那麼,目前廈門水產品的情況怎麼樣了?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運管部活鮮區經理 呂東志:主要來自漳浦、龍海,要麼是廣東那邊調貨過來的,外地的比較多。來自平潭海域的基本上沒有,他們主要是往福州那個方向走。如果是屬於赤潮區域的,我們是嚴禁它進入市場交易的。
-
中秋、國慶餐桌哪種進口水產品最網紅?波士頓龍蝦!
那麼,除了月餅、大閘蟹,中秋、國慶期間哪種進口水產品最受市民歡迎呢? 來自國內最大的進口水產品批發市場--上海江楊水產品批發市場的消息:今年6月以來,該市場批發銷往包括上海餐飲、零售市場在內的全國各地進口水產品中,波士頓龍蝦的銷量已經遙遙領先於其它進口水產品,該市場波龍的日批發量已經達到60多噸,同比增幅1/3。波龍已成為中秋、國慶期間最網紅的進口水產品。
-
臺灣海鮮俏銷 兩大政策同下加速「遊」進廈門
記者昨日從廈門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1-4月廈門進口臺灣水產品量迅猛增長,該局共查驗進口臺灣水產品91批次、2758.44噸,同比分別增長89.58%和380.02%。 2013年,廈門進口臺灣水產品2.1萬噸,同比增長24.5倍。其中秋刀魚佔90%以上,其餘為冰鮮午仔魚、活蝦等。
-
多地嚴查海鮮市場!福州、廈門已行動!
6月14日開始,福州市疾控中心聯合各區縣(市)疾控中心對福州市較大規模的海鮮市場、大型農貿市場/綜合市場等重點場所開展強化監測。疾控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先後奔赴倉山、馬尾、福清等地海鮮、肉類大型批發市場、交易中心等重點場所進行強化監測,監測範圍涵蓋進口海產品、水產品、禽畜肉類檔口外環境及銷售的重點食品以及市場從業人員等。
-
2018廈門關區對臺進出口634億 進口臺農產品居大陸首位
中新社廈門1月24日電 (黃詠綢 洪鈞)廈門海關24日披露,2018年,廈門關區對臺灣地區進出口達634.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4%,其中出口283.4億元,同比增長5.8%;進口350.9億元,同比增長5%。 尤為突出的是,2018年,廈門關區進口臺灣農產品居大陸首位。
-
廈門市場未發現「赤潮海鮮」價格有小幅波動
廈門市場未發現「赤潮海鮮」東南網5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文 常海軍/圖)由於福建多地發生赤潮,不少市民擔心,廈門的海鮮還能吃嗎?昨日,記者走訪市場獲悉,廈門已加強監管,目前暫未發現受汙染海鮮流入市場,但海鮮價格卻在休漁和赤潮影響下略有波動。廈門未從赤潮海域調運海鮮最近,福建沿海區域進入赤潮易發期,波及寧德、連江、平潭、莆田等海域。一則則「海鮮受汙染」的消息讓家住前埔的許小姐,心裡泛起了嘀咕:廈門海鮮還能吃嗎?
-
盤點| 2017年中國部分口岸海鮮進口概況
2010年翻了近6倍。為滿足消費者對國外優質食品的需求,江蘇進口肉類、進口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建設也不斷提檔升級。除了南京口岸,省內無錫、常州口岸海鮮產品進口也同比增長,2017年,無錫、常州口岸分獲進口肉類和進口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資質,江蘇進口肉類和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數量達11個,進口冰鮮水產品、乳品、食用植物油等國外特色優勢產品數重量同比分別增長了36.4%、85.6%和87.8%。
-
首批ECFA「早收」臺灣水果乘臺輪抵廈門同益碼頭
新華社廈門1月1日電(記者項開來)1日傍晚,首批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臺灣水果乘臺輪抵達廈門同益碼頭。廈門檢驗檢疫局第一時間實施現場檢疫查驗,驗放僅用10分鐘。 ECFA早期收穫計劃1日全面啟動實施。這批水果是廈門口岸進口的首批早期收穫產品,包括柳橙300箱3600公斤,哈密瓜50箱480公斤。
-
帝王蟹來了:堅守水產品進口,只為萬裡通途
而如今隨著進口便利以及海外供應鏈的優化,越來越多的進口海鮮走進百姓餐桌。中國產業數據網預測,今年我國對進口海鮮的需求量達760萬噸,預計在2020年將突破1000萬噸。恆邦報關代理水產品進口清關,進口帝王蟹主要分為鮮活和冷凍形式,其中鮮活帝王蟹基本全部來自於俄羅斯和挪威,冷凍帝王蟹大部分來自於智利。面對龐大的吃貨群體,其他各國紛紛想把這塊肥得流油的「肥肉」吞食進腹。
-
廈門海洋經濟走向全新「藍海」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東南網廈門...
在剛剛閉幕的2020海洋發展大會上,廈門謀劃的路徑越發清晰——走向全新「藍海」東南網12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引入高端產業11月22日的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現場今年8月,聯成遠洋漁業集團與廈門知名零售企業元初食品合作,通過海陸空聯運的方式,將來自太平洋深海的金槍魚送上廈門市民的餐桌。金槍魚產自太平洋深海,是高端水產品的典型代表,在填補這一高端水產品空白後,廈門以此為抓手,構築金槍魚的生產、加工、製作全產業鏈條在廈門落地,加快打造全國金槍魚交易集散中心,項目預計總投入5000萬元,年產值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