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難題:如何PK星巴克?

2020-11-22 億邦動力網

即使你並不是一個咖啡愛好者,也應該注意到了一個叫做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咖啡品牌。如果你身在一線城市,你更能體會到它的存在感:不管是電影院還是寫字樓,都有張震和湯唯拿著藍杯子咖啡說「這一杯,誰不愛」的身影。

小藍杯氣勢兇猛。瑞幸咖啡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並在7月完成了最新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截至目前,瑞幸咖啡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900家,銷量已經超過2000萬杯。

與小藍杯在同一時期引起關注的是咖啡業的老牌巨頭星巴克。8月2日,星巴克宣布將依託餓了麼配送體系,於今年9月開始在北京上海的主要門店進行外送試點,年底覆蓋至30個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

雙方正代表著「新零售咖啡」和傳統咖啡巨頭展開廝殺,從本質上來說,無論資本如何介入,如何營銷,賣咖啡的就是一門最傳統的零售生意。

只是成長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瑞幸發掘了一種全新經營模式,而星巴克也只不過是到了被動接受中國網際網路新時代的拐點。

後來者的挑戰

即使咖啡館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經歷了負增長,即使相較於國外中國人的咖啡消費能力較低,但市場和資本似乎依然對咖啡在中國的未來抱以信心。作為星巴克最大的增量市場,中國的咖啡市場規模在2015年已經達到了700億。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咖啡市場正以每年15% 的增速爆發。作為對比,全球市場的平均增速是2%。

瑞幸咖啡的創始人看到了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其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郭瑾一說,「中國消費者的咖啡消費之所以少,原因在於價格太貴了、門店太少。買一杯咖啡非常不方便。」

他認為這是兩個主要痛點,從而導致中國的咖啡市場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通過解決這兩個痛點,讓咖啡價格更低,性價比更好,讓門店更密布,(市場)是完全可以激發出來的。現在生活節奏這麼緊張,工作壓力這麼大,人們也需要一本咖啡。」

郭瑾一的思考是中國咖啡品牌面臨的現實和機會

咖啡在90年代進入中國,主要消費人群集中在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大的沿海各省,當地的經濟、進口咖啡豆再加上「舶來品」的概念,讓咖啡的價格一直高於其他飲料。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人均年收入為119928元, 一杯星巴克美式的價格是24元。如果在北京每天都喝星巴克的話,每年需要8760元的成本。

現在,同樣是一杯美式咖啡,Dunkin Donuts(唐恩都樂)在中國的價格是22元,肯德基K咖啡17元,麥當勞20元,但是這些品牌的門店幾乎都遠離寫字樓。

與這些品牌類似, 瑞幸咖啡一杯美式的價格是21元,但是它離白領更近,提供的外賣業務也更加便利。為了培育消費者,瑞幸還進行了一系列促銷推廣活動,包括買一送一買五送二等。

創始人錢治亞說想用這樣的推廣模式教育市場,推廣咖啡並讓人們認識這個新的品牌。目前瑞幸擁有最多的門店是商務區附近的中小型門店,以及寫字樓內沒有堂食的廚房店。

郭瑾一併不否定門店的重要性,「後續我們會把線下店開的更密集,到年底開到2000家店,全國核心城市地區的門店的密度達到500米之內就會有一家瑞幸咖啡。」加上外送服務,瑞幸的目標就是讓工作忙碌的人們,能夠更快捷、方便地獲得咖啡。

但這並不是瑞幸的核心優勢

郭瑾一想強調,瑞幸咖啡不只是一個外賣咖啡,外賣咖啡也不等同於新零售咖啡,「瑞幸咖啡被視為新零售的代表,是因為我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技術,重構了咖啡行業的技術邏輯。」

傳統咖啡的行業需要一個很好的位置、一個很大的門店,顧客都是從線下找到它,門店租金佔大比重的成本。瑞幸咖啡改變的是傳統零售過度依靠門店的成本結構模型,他們高度重視用戶線上的體驗和線上流量的獲得,所以客戶大多是通過APP而非門店找到它。

同時,它又能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提供包括外賣、堂食等多種消費的場景,最終實現讓顧客喝到性價比更高也更便捷的好咖啡的目標。「這才是傳統咖啡店和一個新零售咖啡品牌的本質差別。外賣並不能代表核心競爭力。」郭瑾一說。

巨頭的改革

星巴克當然已經感受到了競爭者的挑戰。其中國區負責人表示,「我們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市場競爭者,並且每年都會有新的競爭者出現。我們所取得的成功、發展以及可持續的長期經營模式都不時地吸引著創業公司及其他市場參與者進入咖啡行業。」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 Data)近期的一份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市場上已經有超過140,000家咖啡店。

星巴克中國區負責人在接受鳳凰科技採訪時表示,與自己的中國競爭者相比,星巴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它帶來的夥伴體驗、顧客體驗、社區服務以及自己獨特的咖啡文化。可以看到,星巴克並沒有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顧客購買咖啡的便捷性上,他們更看重全面的消費感受。

但競爭對於星巴克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瑞幸為代表的咖啡品牌的出現,正在催化這位咖啡巨頭的「移動網際網路化」變革。

郭瑾一認為,許多傳統咖啡館的倒下原因在於基礎商業模式的問題,過度依賴門店,導致成本沒法控制,獲客成本極高,把交易模式打破,把交易模型重構才可能跟其它品牌競爭。

但是面對巨頭星巴克,他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星巴克接入餓了麼外送服務的背後,是全方位的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以阿里巴巴的技術、大數據系統和全渠道的營銷能力,星巴克完全可以開創性地打造一個突破想像的新體驗。無論是星巴克自有平臺還是阿里生態系統當中的淘寶、支付寶、口碑、天貓等新零售業態,都可以接入星巴克的改造中。

面臨越來越多挑戰者的星巴克,也正在改變自己的傳統模式,加入新零售的大潮之中。瑞幸目前所擁有的技術和大數據的優勢正在受到星巴克的回擊。

但同時,星巴克並沒有放棄自己線下門店的優勢。介於家與辦公室之間的「第三空間」是星巴克CEO舒爾茨提出的概念,儘管競爭壓力頗大,但是星巴克依然在堅守這一路線。過去的一段時間,星巴克開出了非常多家甄選店。這些門店除了配有售價更高的手衝與虹吸咖啡外,在裝修、裝飾上也在升級。

《2017中國咖啡行業報告》顯示,流量高的都是那些能夠提供第三空間的咖啡店。休閒+社交依然是咖啡消費者的主要訴求。

顯然星巴克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希望能夠留住顧客,讓他們多停留,而不是買完就走人。而瑞幸在餐飲轉向休閒場景時,選擇用輕門店模式實現差異化競爭,並將重心放在便利性,是一件好事嗎?

青山資本認為認為對於咖啡這個品類來說,品牌是競爭的核心壁壘,規模和資本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談不上壁壘。從市場上比較熱門的新零售業態看,它們之所以比較「熱」的核心原因,在於營銷方面花了較多的精力。

經歷了雕爺牛腩和黃太吉的餐飲界人士,或許很難被瑞幸從網際網路移植來的資本遊戲所打動了。那些喝著星巴克長大的人呢?或許你能在那些小眾精品咖啡館,或者是星巴克的臻選店裡找到他們。而瑞幸是否能「馴化」那些星巴克與它的美國同儕們沒有觸及到的消費者?即使成功,如何確保他們不會轉向其它的咖啡品牌?這都是瑞幸要面臨的問題。

郭瑾一認同,不管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重要的是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而他對好產品的定義從三個維度來判斷:品質,性價比,便捷性。對此,餐飲業職業教育平臺勺子課堂的羅先生表示,「他忽略了星巴克在中國近二十年的品牌影響力。」

這或許將成為影響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成敗的關鍵因素。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焦點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星巴克不甘落後,首次開賣茶飲冰激凌!瑞幸咖啡該如何應對?
    星巴克開設2000家門店用了17年時間,而瑞幸咖啡開設2000家門僅用了一年時間,成長速度十分驚人,是咖啡界的後起之秀。瑞幸咖啡還曾豪言,將在門店數量上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來勢洶洶的瑞幸咖啡,無形中給星巴克強加很大的壓力。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當然,瑞幸如何挑戰星巴克,準備怎麼燒錢,我等吃瓜群眾是沒興趣關心,但是發布會那麼一鬧騰,倒是引起了星巴克高層的關注,不僅要求多合作企業二選一,更準備發展外送咖啡業務,對瑞幸圍追堵截二,瑞幸不懂咖啡為什麼說瑞幸不懂咖啡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連星巴克都懂得去雲南拿咖啡豆,為什麼瑞幸這樣一家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卻自己玩,不帶雲南咖啡一起玩。星巴克都出了鳳舞祥雲跟工廠雲南紀念款兩款咖啡?可錢治亞的情懷呢?
  • 重慶最常見的咖啡測評:瑞幸pk星巴克,誰才是性價比之王?
    ,星巴克和瑞幸都喝過不少。 但在經歷了經濟危機以及星巴克本身需要大量化的擴建後,星巴克的價格開始日漸走向普通民眾。 瑞幸咖啡於2017年創立第一家門店,在2018年開始在上海,北京等全國十三城市大規模營業。但瑞幸咖啡的創始人,是從神州專車開始進行團隊創業的。 所以瑞幸這個品牌,從一開始,就不是做咖啡的。
  • 死磕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千萬不要迷信「新零售」
    但本質上來說,無論資本如何介入、商家如何費力吆喝,賣咖啡的,終究就是一門最傳統的零售生意。只是,「網紅」瑞幸扮演的,是狂砸10億補貼用戶,低價搶佔咖啡市場的網際網路「草莽英雄」角色。而昔日「貴族」星巴克,則在中國市場連續9年業績黯淡後,被動加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改革大潮中。
  • 瑞幸咖啡瘋狂擴張,叫板星巴克,能成嗎?
    瑞幸咖啡列出的兩宗星巴克「罪狀」,具體如下:其一.星巴克疑有排他性霸王條款。瑞幸咖啡稱,星巴克和物業會籤署這樣的合同,要想其入駐,商業鋪位就不得接入其他大大小小的咖啡品牌。其二.星巴克要求供應商站隊。即二選一,「有我就沒他」。瑞幸咖啡表示,它和星巴克有多個重疊的商家,近日接到很多供應商停止發貨的通知。好戲怎麼少得了吃瓜群眾?
  • 瑞幸咖啡為什麼不對標星巴克了?
    從傳統零售店對比角度來看,「瑞幸咖啡核心價值就是用戶,它現在做任何產品和模式,無外乎就是要講新故事和擴充多元化用戶、保持用戶高粘度,無論是開店,還是做無人咖啡機,核心目標首先都是要去打傳統的咖啡零售店。」王順利說。在行業競爭上,過去瑞幸一直死死盯著星巴克,就連開店都貼著星巴克開。
  • 打敗星巴克?你真的看懂瑞幸咖啡了嗎?
    原標題:打敗星巴克?你真的看懂瑞幸咖啡了嗎? 你真以為,瑞幸的競爭對手是星巴克?畢竟在中國市場,「什麼才叫好咖啡」,基本都是星巴克教育起來的。至於瑞幸的「大師代言」和「咖啡品質」,星巴克和其他相對高端的咖啡品牌分分鐘就能如法炮製,這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壁壘。 這一點我很認同。 1.2 拿什麼超越星巴克?外賣? 外賣是瑞幸主打的業務,也是其相對於星巴克最大的優勢(之一)——更便利。
  • 瑞幸咖啡炮轟星巴克,「網際網路咖啡」還能走多遠?
    當前的中國咖啡市場,都被幾個國外品牌牢牢佔據,像麥氏、星巴克和COSTA等。就連麥當勞和肯德基也要分一杯羹,推出平民化咖啡飲品。因此國內咖啡品牌要想冒頭並不容易。鐵打的星巴克,流水的網紅咖啡在這片藍海中,瑞幸咖啡憑藉網際網路模式,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不僅滾雪球般開店,還燒錢補貼用戶,鋒芒瞄準行業老大星巴克。短短三個月,瑞幸咖啡已在北京、上海開設近70家門店,創立半年,門店數量達到驚人的525家,超過Costa 11在中國店的數量總和。
  • 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進入第二階段,將是一場持久戰 (上篇)
    因為最終和星巴克PK的持續戰鬥力不是來自資本,而是終端的運營能力。2、瑞幸咖啡在補貼之後,如何保持消費者持續的復購率,是核心問題。否則,無法盈利的話,規模再大,也是一盤散沙。更要命的是,如果單點不盈利,如何做到整體盈利?
  • 瑞幸咖啡入駐十八城市挑戰星巴克
    本報訊 2月12日,瑞幸咖啡對外公布,今年4月底前將陸續入駐石家莊、瀋陽、貴陽、珠海等18個大中城市,加上去年入駐開業的22個城市,屆時瑞幸咖啡在全國的入駐城市數量將達到40個。  作為咖啡行業新秀,2018年,瑞幸咖啡不僅完成了B輪融資,其門店數量在去年年底也達到了2013家。而對於2019年的發展,瑞幸咖啡提出要新開門店2500家,年底超過4500家。  面對新銳競爭對手,星巴克CEO凱文·詹森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9年年底,瑞幸咖啡「不可能」超越星巴克。「僅2018年第四季度,星巴克的門店數量就上漲了18%。
  • 瑞幸咖啡、連咖啡、星巴克必有一戰
    從連咖啡(Coffee Box)到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兩大網際網路咖啡品牌迅速走紅,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O2O打法,從外賣切入,打擊星巴克最薄弱的一環,成為了辦公室咖啡的新潮流。瑞幸咖啡的天使輪融資來自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及瑞幸咖啡創始團隊成員,有消息稱,目前已有投資人溝通投資事宜,A輪融資將於4月份啟動。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
    在2020年到來之前,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 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的統計,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4910家,與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相比,多了600家。 瑞幸方面對此消息的回應為「不予置評」。
  • 誓要碾壓星巴克的瑞幸咖啡,能進行場景變現嗎?
    距離瑞幸咖啡「出世」,不過剛一年多一點。瘋狂的市場覆蓋,也讓瑞幸備受爭議,而未來,瑞幸又究竟會如何發展呢?而從它誕生伊始,就一直宣稱要對標的星巴克,這個全球第一大咖啡連鎖品牌,則用了17年,才在中國完成2千門店的布局。瘋狂的市場覆蓋,也讓瑞幸備受爭議。對標星巴克?步ofo後塵?越來越多的質疑中,不過是落入了瑞幸所設計的另一個蠱中。星巴克不是對手?對手不是星巴克!自始至終,瑞幸和星巴克就沒有在一個跑道上,此事無關孰優孰劣。
  • 瑞幸咖啡為什麼要「死磕」星巴克?| 每周看營銷
    而星巴克的股價也在6月急劇下跌。一向被寄予厚望的中國/亞太區表現不佳,9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而這一切,都不禁讓人聯想到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以及連咖啡等網際網路咖啡等崛起,雖然,前不久,大家還在懷疑瑞幸在「碰瓷」星巴克。但從瑞幸咖啡的角度來看,和行業老大扯上關係,確實是只賺不賠的事情。
  • 瑞幸咖啡:就是有硬剛星巴克的底氣
    2018年,一個小藍杯攪動了中國近乎壟斷的咖啡市場,它就是瑞幸咖啡。這一年,湯唯和張震在電梯間裡手握小藍杯陪伴你日復一日的早出晚歸;5折券、3.8折券刷爆了你的微信群、朋友圈;「碰瓷」星巴克讓你知道喝咖啡除了雀巢和星巴克還有一個新選擇,那就是瑞幸咖啡。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阿里和星巴克的融合進入更深入階段,雙方對會員系統進行了全面整合,阿里系的支付寶、手淘等應用將為星巴克提供購買入口。9月6日,瑞幸咖啡和騰訊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宣布,瑞幸咖啡將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實現「數字咖啡」藍圖。至此,咖啡世界形成了「阿里系」與「騰訊系」正面對抗的局面。
  • 北大外籍教授:瑞幸咖啡靠這三板斧挑戰星巴克
    十幾年來,「打敗星巴克」成為咖啡行業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今年5月以來一家定位為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的咖啡企業——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雖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但不得不承認,剛成立半年多的瑞幸咖啡已迅速在全國13個城市開店500多家。
  • 上市之後,瑞幸咖啡還要跨越三座大山
    IPO之後,它將繼續面臨哪些難題? 資金難題 根據計劃,本次IPO瑞幸咖啡將募集資金5.61億美元,在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加上同步私募配售後,將總共募集資金6.95億美元,這將是它成立以來最大金額的融資。但瑞幸咖啡目前還處在燒錢擴張的虧損階段,這筆資金能支撐多久呢?
  • 瑞幸咖啡大肆挖腳星巴克員工
    攜帶10億資本入局的瑞幸咖啡正瘋狂燒錢和擴張,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瑞幸大約已挖腳了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咖啡門店甚至挖走了近1/4員工。其中部分重要崗位開出了星巴克同崗位的3倍薪水。同一時間,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