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家店的規模,還不考慮盈利,規模越大越危險。首先,不贏利,意味著終端運營能力不行。因為最終和星巴克PK的持續戰鬥力不是來自資本,而是終端的運營能力。
2、瑞幸咖啡在補貼之後,如何保持消費者持續的復購率,是核心問題。否則,無法盈利的話,規模再大,也是一盤散沙。更要命的是,如果單點不盈利,如何做到整體盈利?
3、星巴克自身沒有戰略上的失誤,仍然具有強大的運營系統,並且每年仍然以新開500家店的速度增長。在整個市場的佔有率,也從60%增長到80%。
7月28日,星巴克傳出消息,將推外賣業務,由餓了麼配送。
這將直接影響咖啡外賣市場。特別是它的主要挑戰者——瑞幸咖啡。
此前,咖啡外賣一直是星巴克沒有涉足的業務。恰恰就在星巴克沒有進入的空白市場,先有連咖啡代購星巴克崛起,後有瑞幸咖啡直接挑戰。
特別是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這意味著,瑞幸咖啡贏得資本市場的加持。
星巴克不能再淡定了。據說8月2日,星巴克將正式向外界宣布進軍外賣的消息,將推外賣業務,由餓了麼配送。
星巴克加入咖啡外賣戰團,首先被衝擊的,就是瑞幸咖啡。也意味著,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進入第二個階段兩個事件,標誌著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進入第二階段......
瑞幸咖啡已經成為時尚生活的一部分。
小藍杯、白唇鹿……自今年年初起,演員湯唯、張震攜手代言的新銳咖啡品牌——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風起雲湧般出現在各大商圈寫字樓的電梯、茶水間裡。隨著咖啡快閃店、北京電影節、甜品節等超級話題不斷發酵,luckin coffee迅速風靡全國,成為人手一杯的「網藍咖啡」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luckin coffee已經在北上廣深等13個主要城市完成525家門店布局,成為中國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自2018年1月起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進行的試運營時期,luckin coffee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份,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130多萬人。
而瑞幸咖啡多外賣發力,挑戰星巴克的舉動,從最初的噱頭,也陸續變成了現實。這次星巴克要做外賣,就是瑞幸咖啡挑戰成功的最好說明。
事實上,從消費者來說,消費群體正在分裂成兩部分,即新興消費者和星巴克的死忠粉。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寫道,瑞幸咖啡正在「通過補貼和廣告來積極投資於客戶獲取和做大規模,並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顛覆者——以更低價格和更大便利提供咖啡體驗。它還緊緊聚焦於年輕的辦公室職員。」
從公司成長周期來說,瑞幸咖啡也到了一個從拼規模到拼運營能力的關口。
瑞幸咖啡第一個階段任務——布局,已經完成。
瑞幸咖啡於去年成立,短短6個月內就在中國開設了660多家分店。
但是,和星巴克相比,規模還是太小,星巴克有3300家。
但這個新興品牌已超越了英國的咖世家(Costa Coffee),後者在中國經營10年後,僅有420家門店。
瑞幸咖啡A輪融資,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此次融資來自於四家知名機構,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之一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在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後,瑞幸咖啡不缺錢,但是不能再燒錢。如何贏得消費者的認同,需要耐心。
最關鍵的,是瑞幸咖啡自身的發展,決定了需要這種耐心。
理由有三點:
1、瑞幸咖啡的規模已經達到660家。
這個規模已經達到了公司組織結構和組織力匹配度的極點。這個規模,決定企業成長的力量不是錢,而是管理能力。
雖然咖啡行業在品類上有獨特性,但是人性的複雜度卻是一樣的,而且管理半徑的衰減也是一樣的。
2、瑞幸咖啡在補貼之後,如何保持消費者持續的復購率,是核心問題。否則,無法盈利的話,規模再大,也是一盤散沙。更要命的是,如果單點不盈利,如何做到整體盈利?
3、挑戰星巴克,急不得。星巴克不是一個腐朽、老化的品牌,仍然顛覆狀態。因此,要打敗星巴克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所以,瑞幸咖啡的市場價值是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綜合上面的三點,對瑞幸咖啡來說,第一階段是規模,要快;第二階段是穩健,要慢。
但是,從瑞幸咖啡創始人的言語中,仍然試圖延續高舉高打的快節奏。
據稱,瑞幸咖啡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和業務拓展。而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沒有設定盈利的時間表,也做好了長期虧損的準備。
這樣看來,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等促銷燒錢模式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對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大好事。
但是對於瑞幸咖啡來說,這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威脅的信息。660家店的規模,還不考慮盈利,規模越大越危險。
首先,不贏利,意味著終端運營能力不行。因為最終和星巴克PK的持續戰鬥力不是來自資本,而是終端的運營能力。
其次,打車補貼那一套並"不完全"適合餐飲業。
打車軟體的競爭,屬於輕資產。車和人,都不是打車軟體公司的,只是外掛;但是瑞幸咖啡在擴展城市時,不僅要重金開店,還要投入大批人力。
這意味著,當門店越多,人力資源管理難度就越大;運營效率可能會越低,管理成本就越高。
第三點: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兩者實力懸殊太大。星巴克對市場多年的教育,不可能被瑞幸咖啡一夜洗腦。
在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時,微信朋友圈裡分裂成兩派。三分之一支持瑞幸咖啡的認為,外賣便捷,而三分之二支持星巴克的,認為產品、環境,還有習慣等綜合因素,都愛著星巴克,口口聲聲「支持星巴巴」。
我問過一個星巴剋死忠粉,為何如引偏愛?他說,在他的意識裡,咖啡=星巴克,約人小聚,下午茶什麼,全都是選擇星巴克,「習慣了!」。
(用搜狗指數,查看了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的對比。那叫一個強烈啊。第一張圖,單看近一個月的活躍度,瑞幸咖啡還是可以的。第二張圖,一對比,瑞幸直接被秒殺了。)
星巴克在中國被視為高端市場品牌,目前在中國咖啡連鎖店市場佔據80%的份額,高於2012年的60%,並正以每年500家的速度開設門店。
其強有力的品牌運作意味著房地產開發商青睞它,願意把最好的位置留給它。而瑞幸咖啡目前才660家店。
因此,瑞幸咖啡最好的競爭策略不是在全國拼規模,而是在局部市場打殲滅戰。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在這方面,瑞幸咖啡應當向巴奴毛肚火鍋學習。
巴奴挑戰海底撈時,分別在無錫和鄭州兩個市場,採用蜂巢式布局,打出了品牌的勢能。同樣,瑞幸咖啡也需要在局部市場打出品牌勢能,然後把光環帶到其它區域。
第四點,瑞幸咖啡要通過提升復購率,提升盈利能力,為持久戰創造耐力。
瑞幸咖啡「挑戰」星巴克註定是一場持久戰。
1、星巴克自身沒有戰略上的失誤,仍然具有強大的運營系統,並且每年仍然以新開500家店的速度增長。在整個市場的佔有率,也從60%增長到80%。
2、星巴克光環仍然耀眼。進入中國二十多年,星巴克培養了一批死忠粉。
3、星巴克的競爭維度已經是企業文化競爭,代表一種生活方式。在道哥「段位競爭」的分析工具中,星巴克處在最頂端。
4、從星巴克的死忠粉批評瑞幸咖啡的評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一種共性,就是把星巴克認為是調性。
因此,瑞幸咖啡如果不能提升盈利能力,燒錢的方式不會做到持續發展,結局很可能是,犧牲自我,受益他人。
就在最近,我聽說,瑞幸咖啡一挑戰星巴克,結果讓「連咖啡」實現了盈利,還把「連咖啡」的市場估值又做大了。
那麼,瑞幸咖啡第二階段應該如何打持久戰?
第二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有兩個:對內是提升經營能力而不是繼續擴大規模;對外是建立消費者口碑和行業口碑,用價值主張來攻打星巴克,而不是用產品PK。
我將在下篇裡,展開分析。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