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蘭州拉麵遇上義大利麵
嘉賓在羅馬舉行的「蘭州牛肉拉麵牽手義大利麵」活動上品嘗蘭州拉麵。金 宇
葉心可 朱國聖 王朋 張玉潔
如果以食物為羅馬和蘭州代言,非「面」莫屬,蘭州牛肉麵與義大利麵,「面面相趣」,打動味蕾。羅馬和蘭州這兩座城市由美食牽線,在絲綢之路上續寫「跨國情緣」,不斷碰撞出友誼的火花。
「美食是世界語言」
義大利廚師在羅馬舉行的「蘭州牛肉拉麵牽手義大利麵」活動上製作義大利麵。金 宇
去年6月,義大利古城羅馬舉辦了「蘭州牛肉拉麵牽手義大利麵」城際文化對接會。來自蘭州的拉麵師馬文斌千裡迢迢趕來與義大利廚師同臺競技,他已經是家傳拉麵手藝的第四代傳人。
一塊麵團,在馬文斌手中眨眼間就變成薄寬、二細、三細、毛細等形狀粗細不等的麵條;義大利廚師也能做出螺絲型、彎管型、空心型等多個種類的麵條。二人精湛嫻熟的技藝,博得現場觀眾一片喝彩。
據史料記載,牛肉麵起源於清朝嘉慶年間。一碗優秀的牛肉麵,不僅要有好口感,更要有清湯、黃麵條、白蘿蔔、綠蒜苗、紅辣椒油等的色彩搭配。
義大利麵同樣有悠久的歷史。在公元13世紀左右,義大利麵就已成熟。起初人們將麵餅攤曬切條,需要吃時再與肉、蔬菜等一併放入焗爐。許多城市過去都曾有過晾麵條的場景。
兩面之間的「對決」像是不同文明的「相會」。「美食是世界語言,」馬文斌說,「兩種美食都經歷了百年以上的演變歷程,雖然在味道、製作工藝上大相逕庭,但是兩種美味帶給大家的感受都令人難忘。」
如今,走在蘭州街頭,有不少做意面的西餐廳。蘭州牛肉麵在海外的知名度也不斷提高。牛肉麵館開到了日本、韓國等國家,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們也來到蘭州拜師學藝。
來自義大利的莉莉學習蘭州拉麵。王 朋
24歲的莉莉就是其中之一。這位來自義大利都靈的女孩,曾在蘭州大學學習企業管理。就讀期間,她與沙烏地阿拉伯、孟加拉國的同學一起來到蘭州拉麵大學堂學習拉麵製作。
「我來到蘭州第一天就吃了牛肉麵。」莉莉說,她被這種沒見過的麵食迷住,萌生了學習製作的想法。
拜師容易學藝難。「光是和面,就需要十幾個工序。顛倒和錯過一個,就會影響麵條的口感。」莉莉說,學堂的拉麵老師把工序細分了30多個小步驟,一步一步教,她一點一點學,三天後,她成功拉出了一碗「二細」牛肉麵。
「義大利和中國相距萬裡,生活方式上必然存在差異。但是兩地都擁有非常豐富的飲食文化,通過獨特的味道和製作工藝表達各自的文化傳統。」莉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