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在利奧波德一世時期,宮廷服飾和一切裝飾都是西班牙式的

2020-12-26 漠漠講史

歐洲史:在利奧波德一世時期,宮廷服飾和一切裝飾都是西班牙式的

歡迎來到百家號漠漠講史,歐洲史:在利奧波德一世時期,宮廷服飾和一切裝飾都是西班牙式的。據小編的了解,哈布斯堡宮廷的管理方式和展示在人前的一切都越來越有意識地與法國風格區別開來,保持這種不同已經成為一種職責,一種愛國的表現。

在利奧波德一世時期,宮廷服飾和一切裝飾都是西班牙式的。維斯博士通讀了關於那段時期的幾乎所有的日記和第一手的文字敘述材料,他對當時哈布斯堡宮廷的特點描述得非常準確。霍夫堡皇宮內部最突出的特點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壯麗感。皇宮呈現出奇怪的拼湊風格,將奧林匹斯山眾神的歡宴、西班牙修道士的簡樸和兵營的嚴格紀律結合在一起…宮廷的服飾是西班牙式的,主色為黑色。宮廷侍從的服飾與帝國紋章的顏色相同(永遠是黑色的雙頭鷹置身於金黃色的背景中)。

馬車主管的服裝總是跟別人不一樣,黃色的天鵝絨般的皮上衣,配黃色天鵝絨帽子,帽子上插著一根白色的羽毛。皇室的所有馬車都是黑色的,而皇帝只乘坐他的紅色「御駕馬車」。皇帝和廷臣們都穿著西班牙的服飾,外罩短款的西班牙鬥篷,通體黑色,綴有突出的花邊…只有在節慶的日子,皇帝才會穿金色錦緞或紅色加金色刺繡的服飾唯一樣借鑑自法蘭西的配飾就是一頭撲了粉的長假髮,從利奧波德一世時就已經開始佩戴了。然而,侍臣的生活並不總是與壯麗和屈膝禮聯繫在一起。查理特別熱衷於打獵,對鄉村生活情有獨鍾,所以他儘可能地逃離宮廷的束縛,哪怕只有幾個小時或幾天時間也可以。

除了利奧波德增建的側翼之外,霍夫堡本身沒有什麼迷人之處。1704年的一位來訪者這樣描述:置身於皇帝的寓所之內,牆體厚重,如同城牆一般。樓梯陰暗,沒有任何裝飾物。房間低矮狹小,地面鋪設普普通通,最卑微的平民家也會比這好。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簡陋,就好像是一個窮修道士的房間。在皇后房間的窗下有一小塊被稱為「伊甸園」的地方,四周有圍牆,園子裡七扭八歪地生長著一些花草和灌木,缺少打理。皇帝和侍臣們的行為受到諸多約束和限制。但是在法沃裡達和拉克森堡這樣的「鄉村宮殿」裡,皇帝和侍臣們的穿著就比較隨意,是德意志風格的,總體來說「有更大的自由」。但是,法蘭西風格要絕對禁止。

在霍夫堡,任何人都不敢穿著法國式的服飾示人,尤其是白色的長筒襪(哈布斯堡家族永遠是紅色襪子配紅鞋),即便在查理六世時期也不敢。皇帝只要看到有人那樣打扮,馬上就會 大喊:「來了一個討厭的法蘭西人。」對於法國人的這種反感到瑪麗亞·特蕾莎時期有所緩解,她的丈夫是洛林的弗朗茨·史蒂芬,說法語。那時關於西班牙風格的一些老的限制規定漸漸鬆動,到約瑟夫二世時就徹底廢除了。至少對瑪麗亞·特蕾莎來說,普魯士取代法國成了「頭號敵人」。單從查理六世那奢侈的建造規劃來判斷,他的新帝國在外人看來就比他任何前任皇帝的帝國都成功和繁榮。他的志向堪比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

他計劃建造一個王朝的神殿,要把它建成哈布斯堡家族最神聖的神殿。這座環繞著聖利奧波德在克洛斯特新堡的墓地的修道院,要建在城外的小山上,俯瞰萊茵河。它要成為第二個埃斯科裡亞爾修道院,因為那個修道院已經永遠落入了波旁王族之手。想到自己的祖先目前都葬在外國的土地上,簡直就讓他不寒而慄。而這可能也是他的女兒後來要把遠祖們的遺骨從瑞士收回,重新安葬在安全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土地上的原因。要建造這樣一個聖地的動議來自弗裡德裡希·希爾。

當談起這組巨大的巴洛克風格的修道院建築群時,他寫道:復興巴洛克風格的修道院建築非比尋常,…是嘗試著要重建…帝國和上帝的王國之間的紐帶…奧地利的巴洛克宮殿是想追求這種完全統一的和諧…教堂、迴廊、「皇家會客廳」、圖書館、藝術收藏品、「天然物品陳列櫃」,共同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些宮殿裡巨大的樓梯常常就是展開的紋章盾牌,宣告著這兩個不同世界在西方的最後結合。比如在格特維克修道院,皇帝在天庭登基成為太陽神,身邊圍繞著代表科學和藝術的寓言形象。這些宮殿既是修道院又做皇宮,迴廊就是一座大廈。這兩個不同的世界,世俗的和神聖的,宗教的和政治的,科學的和藝術的,相互交織在一起。

梅爾克小鎮與懸崖峭壁融為一體,格特維克與大山密不可分,耀眼的聖體匣構成了常勝帝國的基石(整個帝國被看作一個俗世皇家的教堂)。克洛斯特新堡是丹尼爾·格蘭規劃設計的,他也是皇家圖書館的建築師。他將克洛斯特新堡設計成像埃斯科裡亞爾修道院那樣的方格式建築,但做了一些改進,加上了12座巨型塔樓。其中6座頂部都有石質王冠,每一個形狀都不同,分別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塊領土。樓梯井上方那座塔樓的尖頂上是帝國的雙頭鷹,小教堂的三個塔樓刻有洛林雙十字架。在房子的內部,格蘭承諾在會客廳用壁畫展示「奧地利皇室的光榮與權威,從巴本貝格起家開始,到哈布斯堡的興盛,一直延續到洛泰爾尼亞王朝」。

皇家圖書館中對查理的美化更是誇張,既體現了哈布斯堡家族把文字語言作為一種權力的意識,又體現了這裡作為王朝神殿的作用。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看了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或者其他的觀點,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在歐洲,時尚主要是由宮廷貴族引領的,文藝復興時期貴族男裝
    在歐洲,時尚主要是由宮廷貴族引領的,宮廷中的皇帝、皇后,甚至是皇帝的情人和侍女的某些行為舉止就是眾人推崇的對象,人們競相模仿宮廷貴族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愛好。16世紀,亨利八世曾引領歐洲男式服飾潮流,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時尚領導者。
  • 1831年7月21日,利奧波德一世就任比利時首任國王
    維也納會議確立奧屬尼德蘭和尼德蘭共和國共同組成荷蘭聯合王國,此舉主要是害怕奧屬尼德蘭(今比利時地區)留在法國會增加法國的國力,並且選擇了信奉新教的時任奧倫治親王的威廉一世,為荷蘭聯合王國國王。1831年比利時接受英國的建議,由利奧波德擔任新王國的國王。7月21日,利奧波德一世宣誓就職,這一天成為比利時王國的國慶日。
  • 歐洲不同時期的宮廷裝,華貴雍容,看看是不是有款迷住你呢?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服裝特色,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就有五十六種不同的服裝款式,所以遠在西方的歐洲也是有自己的獨特服飾,最具有代表的,當然就要算歐洲宮廷裝了,每個時期,服裝都會有一點不同的,但是華貴雍容卻是它們的共同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不同時期的歐美貴族的服裝是什麼樣的。
  • 同一時期,西班牙和法國,文藝的復興
    民族復興的理想變得與世界帝國夢想一樣虛妄,於是一些歐洲藝術人士開始反對任何形式的高調公共政治言論。許多重要的歐洲藝術家,都反對藝術在戰時被大量用於宣傳,他們決定擺脫形形色色的政治意識形態束縛,民族主義的盛況,與拿破崙自負的世界帝國一樣,被視為空想。這一過程推動了今天稱之為「浪漫主義」潮流的發展,藝術家致力於用創作表達「個人」感受,或與無關政治的自然之力的內在溝通。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將重開,「歐洲繪畫史教科書」同時亮相
    此次展覽展出61件來自被稱為「歐洲繪畫史的教科書」的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橫跨從文藝復興至後印象派的繪畫歷史。「倫敦國家美術館名作展」原本預計從今年3月3日持續至6月14日。在此之前,展品已經運至博物館。然而,就在開展前不久,博物館宣布因疫情而關閉。這一展覽計劃將在東京站後巡展至大阪的國立國際美術館,目前,大阪站巡展已宣布延期至今年11月開幕,展期近三個月。
  • 歐洲史:哈布斯堡家族是基督教世界的締造者,支持者和保護者?
    歐洲史:哈布斯堡家族是基督教世界的締造者,支持者和保護者?歡迎來到百家號天涯秋黯,歐洲史:哈布斯堡家族是基督教世界的締造者,支持者和保護者?小編了解到阿爾布雷希特的死亡對哈布斯堡家族來說是災難性的。他們建立一個王朝的希望破滅了。
  • 活潑纖巧:十八世紀歐洲之魂,現代服飾中流淌的「洛可可」風格
    富有女性特色的裝飾手法,奢華與優雅的結合——洛可可時期以女性為中心的服裝設計風格18世紀是歐洲的碰撞時代,自然科學在不斷發展,思想文化也在飛速進步,越來越多的西歐國家走上了工業化道路。這促使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 17~20世紀歐洲時裝版畫:從記錄流行服飾到成為獨立裝飾
    為了記錄和傳達各個歷史時期的服飾流行,時裝雜誌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的時裝雜誌大多是通過大量印刷精美的彩色照片向人們傳達流行信息的,而在攝影技術尚未問世的時期,西方人是用時裝版畫來進行這種視覺傳達的。1672年創刊的雜誌《麥爾克尤拉·嘎朗》把法國宮廷的新聞和時裝信息向公眾傳播,用銅版畫繪製的時裝版畫也在這時出現。這些都使法國成為新的流行中心,也就是從這時起,巴黎開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時裝的發源地。2.洛可可時期:洛可可(Rococo) 一詞來自法語Rocaille,意為小石頭、小沙礫。
  • 國王查理一世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後,企圖樹立歐洲霸權
    國王查理一世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後,企圖樹立歐洲霸權。西班牙於15世紀末實現統一後,逐漸強大了起來。國王擁有4萬人的常備軍,於1492年收復阿拉伯人在西班牙佔領的最後一個據點格拉納達,結束了長達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
  • 淺談國外歷史,如何評價伊莉莎白一世?她的一世是怎麼樣的?
    英國王位的繼承是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來排定次序的,斯圖亞特家族和都鐸家族有聯姻關係,所以斯圖亞特家的人也有都鐸家的皇室血統。伊莉莎白沒有直系子嗣,就只能從旁系裡面選了。所以,也不算旁落了。現在還是這樣,在英國《繼承法》上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現在好像有200多個。
  • 法式風格的起源、特徵和裝飾要素,非常值得研究一番
    法式風格起源法國位於歐洲西部,作為歐洲的藝術之都,裝飾風格是多樣化的,各個時期的室內裝飾風格都可以見到。16世紀的法國室內裝飾多由義大利接觸過雕刻工藝的手藝人和工匠完成。而到了17世紀,浪漫主義由義大利傳入法國,並成為室內設計主流風格。
  •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下)
    如果一個歐洲大國,還沒有完成集權,就去限制王權。那結果必然是一盤散沙,被鄰居吃掉。@西班牙帝國、@波蘭。英國率先實現君主專制的時候,法國也有了集權的趨勢。正常來說當然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搞法國。但是西班牙帝國的突然崛起打亂了英國的計劃。
  • 歐洲皇室與王室關係有多複雜?看維多利亞5個女兒的長相,就懂了
    第5個女兒比阿特麗斯公主則是嫁給了巴登堡的亨利王子,而他們唯一的女兒維多利亞·尤金妮亞公主後來成為了西班牙王后,是西班牙阿方索十三世的妻子。 但 維多利亞本人是血友病攜帶者,這是一組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的出血性疾病,而她的二女兒愛麗絲公主以及小女兒比阿特麗斯公主,還有小兒子利奧波德王子都遺傳了血友病
  • 看展覽| 畫布上的真實都鐸王朝:畫風奢華和美劇不一樣
    因伊莉莎白一世無子嗣,由當時在位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入繼英格蘭王位,英蘇兩國組成共主邦聯,結束兩國持續近六百年的戰爭,英倫三島進入斯圖亞特王朝。伊莉莎白一世畫像中所著服裝       這期間,各種紛爭與心計此起彼伏,各種無謂的榮耀與殺戮先後上演,一切不過為了權與欲、名與利。
  • 比宮廷愛恨更誘人的,是她們身上華麗的大蓬裙
    與彼時歐洲正盛行的文藝復興交相呼應,都鐸王朝的貴族們的生活方式奢靡精緻,服飾則華美至極:皺領與撐裙、各類毛皮和閃耀的珠寶、緊身褲和鬥篷,還有大量使用的天鵝絨和綢緞。在都鐸王朝,時尚不僅僅是貴族裝扮的方式,更是地位和權力象徵。它被用作奪取和鞏固王位的工具,也是宮廷鬥爭、陰謀和愛情糾纏中的實用武器。
  • 不愧為皇家教堂和宮廷圖書館:輝煌優雅沉睡於此,與天使同眠
    1634年這裡被指定為皇家專用教堂,此後皇室成員的婚禮基本都在此舉行,比較著名的包括1736年奧地利女大公瑪利亞·特蕾西亞與洛林公爵弗朗茨;1770年特蕾西亞的女兒瑪麗·安東尼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和後來的法王路易十六(Ludwig XVI,1754-1793)(此二人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雙雙推上斷頭臺);1810年首位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被迫以和親的方式把女兒瑪麗
  • 古代歐洲人為何瘋狂痴迷中國文化?古希臘人認為中國人是神族
    自從工業革命在歐洲興起後,歐洲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都一舉超越了其他文明古國,以歐洲為主導的文化風潮也引領了全球數百年。時至今日,世界各國的服飾、飲食、文化都深深打上了歐洲的烙印,以歐美生活方式作為文明時尚的標準。殊不知,在古代歐洲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各階層都非常痴迷中國文化和竭力追求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 漢服演變史圖解:明清服飾變化(女裝篇)
    下文漢服演變史圖解將為你解開漢服歷史的面紗。明早起衣裙延續元代短衣之風,繼承宋元對襟穿成交襟的衣著風格。此時也有直領大襟(交領右衽)的款式。明中期袖型與裙門逐漸增寬,且有裪袖(袖口處突出的袖緣)結構。根據文物發掘此時期在宮廷體系中出現豎領對襟衫,並有金屬子母扣固定。
  • 全球十大網紅城堡,為什麼都在歐洲?
    喜歡去國外旅遊的朋友們,都會發現歐洲有很多漂亮的城堡,盡顯歐洲皇室貴族的奢華與高貴。城堡很大作用就是防禦,易守難攻。歐洲的國王以及領主習慣住在地形險峻的城堡內,即使是修在城中的宮殿,也通常建成了城堡的形式,這是由於歐洲長期以來都處於一個城邦割據的狀態,軍閥領主之間的小摩擦不斷,而城堡恰恰是最適合這種小規模衝突的,集居住與城防於一身的建築模式。那麼,全世界排名前十的網紅城堡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