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演變史圖解:明清服飾變化(女裝篇)

2020-12-21 漢服同袍文化

從本文可以察覺了解到漢服女裝從明、清到民國早期的流行變化。漢服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呢?下文漢服演變史圖解將為你解開漢服歷史的面紗。

明早起衣裙延續元代短衣之風,繼承宋元對襟穿成交襟的衣著風格。此時也有直領大襟(交領右衽)的款式。

明中期袖型與裙門逐漸增寬,且有裪袖(袖口處突出的袖緣)結構。根據文物發掘此時期在宮廷體系中出現豎領對襟衫,並有金屬子母扣固定。

對穿交的款式在此時期也有發掘,較為特殊的是那窄袖門細百褶的馬面裙。

關於馬面裙的樣式,根據出土文物研究,明中期流行[梯形褶]與[寬袖門]的結構,因此常有圖繪呈現上窄下款的蓬裙輪廓。明晚期後,裙門漸窄,多以[平行褶]馬面為主。從上圖中可觀察出女裝款式多樣豐富,期中圓領衫也是流行款式之一。

萬曆中前期在文獻圖繪及文物上,有出現一波窄袖到直袖的流行趨勢(搭配在長衣上),但後期又重新回歸到大袖為主流的狀態。這股趨勢目前無法深究具體原因,或許就是單純的時代流行。

直領大襟在此時也逐漸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豎領大襟,上衣長度也逐漸增長。特別的是,與民間體系有別的是宮廷體系,扔流行中前期的短衣結構,多見豎領對襟款式,被稱為衣冠流行滯後性的現象。

明晚期上衣長度之變化由過膝到及踝(huai),裙子不再是中前期的款裙門梯形馬面裙,多維窄裙門平行褶。由於此時期文物短缺,部分款式只能從圖繪得知。

對襟衫開始出現在民間體系,其外關於大襟長衫相近,直領(或稱交領)的領型逐漸被豎領取代。

清早期受政治「男從女不從」影響,女裝尚留存大明餘風,常見豎領大襟或對襟衫子,但袖型逐漸由寬變窄,且不再收袖口,轉變為披風氅衣般的敞口式。衣長也逐漸縮短。

馬面裙仍維持窄袖裙門平行褶,特別的是,再度出現細百褶結構,稱為[百襉裙]。

清中期女裝發展與主流的滿洲服飾逐漸交融,滿洲服飾的襟型與裝飾開始流行到漢人女裝之上。袖型的部分,逐漸縮減為窄袖,且常有挽袖(捲袖子)的穿著方式。

而馬面裙在此階段的結構也逐漸在改變中,裙上裝飾的紋樣越來越豐富。

在對襟衫的部分,根據文獻描述得知與豎領披風特徵雷同,幾乎已分不清這兩者的差別。

清晚期袖長漸短且寬,衣長也縮短不少。此時期流行大鑲大滾的裝飾風格,甚至有[十八鑲滾]之說。光緒末期至民國初年,衣服又轉而風尚窄瘦之形,衣領也有加高之勢。

裙子則從原來活褶結構轉變為死褶,出現多樣的款式,如:欄杆裙、魚鱗裙(左圖)與鳳尾裙。有時也不穿裙,僅留褲子,如右圖所示。

民國早期女裝常受西方文化影響,無論在穿搭、裝飾、髮型、闊性等層面,變換迅速。例如,大襟襖衫上有了偷襟的做法、下擺的放擺的角度、線條變化,以及裝飾藝術風格在面料上的試用。圖中呈喇叭狀的袖型,被稱作[倒大袖],甚至會在袖口上蕾絲花邊的設計。

大襟衫目前多應用於宗教活動與文藝演出,而相應的馬面裙則變化不復見。

以上是關於漢服女裝:明清服飾的演變圖解,更多關注漢服同袍網

本文整理自網絡: 華夏衣冠,僅供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什麼是漢服?漢服又經歷了什麼演變?我們從先秦開始說起。以西周為例,周朝因為禮樂制度的存在,服飾是很講究的,或者說等級森嚴,什麼階級的人穿什麼衣服,這也是古代貴族社會下的一個標誌。在這個時期,服裝還是分上衣和下裳的,但上衣無一例外還是寬大的袖子。最主要的是平民的衣物色彩是非常樸素的,那種大面積的彩色衣服只有貴族可以享用。
  • 明清時期的男性服飾變化
    導讀:明清時期的男性服飾變化服飾民俗是物質生活民俗中的重要內容,它包括衣服與體飾兩大類,服指衣服,飾指身體上的各種裝飾。服飾民俗有兩重功能,一是保護身體,二是修飾,表達人們的信仰與文化觀念。明清服飾民俗與前代相比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其中明朝後期與清前期的變化最為明顯。這種變化既有民族文化因素的加入,也有因時代的變動出現生活觀念的變化。明朝是在推翻元蒙貴族的統治之後建立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國之初,以恢復漢家制度為宗旨,嚴禁胡服、胡語、胡姓,在洪武元年(1368)下詔,衣冠悉如唐代。
  • 女裝漢服分為哪幾種?這幾種單品樣式你必須得了解!
    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給大家講過了許多關於漢服女裝的款式分類了。但是呢,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漢服女裝的款式肯定不止這些呀!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漢服女裝有哪些款式之——漢服單品的分類吧!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大家應該就能對漢服女裝有更深的理解啦!1.大袖衫大袖衫應該是各位小仙女們比較喜歡的漢服單品了吧。在穿著齊胸襦裙的時候,搭配上大袖衫,更是仙氣飄飄啊!大袖衫和齊胸襦裙,可以說是絕配了。二者穿搭起來,實在是遮肉又美麗!
  • 常見漢服入門書籍盤點推薦
    這本書開創了中國服飾史研究的先河,有學者評價它是「至前人未至之境,發前人未發之論」,還曾經作為國禮被贈送給日本天皇等外國領導人。總的來說,這本書是對古代服飾研究的大綱式梳理,偏論文形式,對於入門者來說顯得有些深奧,對於興趣愛好者來說則有些晦澀。2.
  • 聊一聊從遠古時期到現代的服飾變化
    我國的形成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在演變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而服飾中文化便是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一種。歷史考古學家們在北京周店口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存中發現了骨針,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會用針縫製衣物了。
  • 小百科,漢服的發展與樣式分類,選對你的漢服去旅行吧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近幾年在我們的視野裡經常可以看到有年輕人穿著漢服拍照,甚至逛街。不知不覺間漢服開始在普通的民眾中流行開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服裝的美麗。那我們今天就來科普一下漢服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漢服有哪些分類樣式。
  • 國潮+服飾:「穿」出來的新商機
    運動服飾賽道,外資品牌與國產大品牌佔優勢,阿迪達斯、耐克、安踏分別位列市場前三。傳統大品牌,在品牌調性和創新中,有很強的路徑依賴,對於普通消費者消費習慣變化的回應不足。巨頭轉身慢的問題,為其他新興品牌在運動服飾細分賽道崛起提供了生存空間。
  • 孔府舊藏:真正的明制漢服,我們漢族人的服飾!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歷經幾千載,發展出了不同的款式,但其基本形制:交領右衽、中縫和繩系等終究沒有變化。作為我們漢族的傳統服飾,由於經歷了滿清的「剃髮易服」政策,造成了幾百年的中斷,如今重新身著漢服,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與漢服有什麼關係?
    所謂「漢服」的衣冠服飾不是簡單的穿衣戴帽問題,是禮儀的載體,思想的體現。「韓服」也是一樣的道理。「華夏文化」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漢文化」的祖源。「漢文化」的基礎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並且「漢文化」有超越國界的輻射圈。僅從服飾來說,漢服的元素也對韓服、和服等都有過重要的影響。
  • 束縛、臣服,漢服發展「返祖」,明朝女性漢服為何只能露出頭和手
    服飾一直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物,服飾的演變能夠表現一個王朝及整個中華民族歷史社會文化的體現。漢朝之後,漢服成為各個王朝的主流服飾,各個王朝都會以漢服為主體服飾進行適合王朝的改革,所以明朝也是如此。
  • 品漢服之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些人試圖將360年前一直主導中國社會的漢服帶回新時代。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範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 漢服用英語怎麼說?怎麼用英語介紹漢服
    漢服用英語怎麼說?怎麼用英語介紹漢服現在大街上穿"漢服"的越來越多,時不時還能看見老外穿著"漢服"走過去,那麼"漢服"英文要怎麼說?因為"漢服"是中國傳統服裝,所以可以直接拼音:hanfu.漢服(英文:Hanfu / Han-style clothing),即漢民族傳統服飾(the traditional dress of the Han Chinese people),又稱漢衣冠、漢裝(Hanzhuang)、華服(Huafu)。
  • 古代漢服的形成、種類及發展,讓你重新認識漢服
    那麼,漢服作為一種文化,我們今天該如何客觀認識它?中華盛世網將推出系列文章「重識漢服」,跟大家討論。在歷史上,服飾是倫理的重要構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流轉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服飾逐漸上升為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最顯著的外在標誌,體現這個民族特有的文化。
  • 古代服飾文化「知多少」
    紅裙寬袖、青衫白褂……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街頭巷尾,穿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一古代服飾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服飾之美,不僅滿足生活的需要,帶來視覺的享受,其發展還呈現了一段時期民俗和文化的特點。古代服飾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製衣的?
  • 它是男女皆宜的漢服配飾,穿戴具有特殊含義,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在討論明制漢服的時候,總會聽到明制漢服飄帶這樣的詞語吧!剛入坑的小夥伴們可能就有些迷糊了,大家都在說明制飄帶,可是明制飄帶到底是什麼呢?看著和漢服髮帶一般的飄帶商品圖,許多萌新們可能就要更加疑惑了。
  • 漢服是中華傳統服飾文化,但我們為什麼不能穿黑色漢服?
    眾所周知,漢服雖然是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漢民族傳統服飾,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人都只是表面上承認和欣賞漢服。當他們真正遇到了那些把漢服當成普通的日常服裝來穿的人時,心裡其實還是很不支持的。最近,在某個漢服網絡交流平臺上,就有這樣一個話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但我們為什麼不能穿黑色漢服?同袍之所以會問出這一問題,就是因為她們家的長輩都接受不了她穿黑色漢服。
  • 漢服青年:身披傳統,驚豔潮流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漢服早已從小眾青年群體的文化表達符號逐步走入大眾的審美視野。在審美變化的背後,迴避不開的是蘊含在漢服中綿延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推動青年群體走向潮流前沿。火花:質疑和堅持的碰撞26歲的皇甫月驊在2009年第一次穿上漢服外出時覺得,這是一件需要鼓足勇氣才能做到的事。她的挑戰來自家人和旁人不解的目光。近十年過去,她的感受變化很大:更多青年喜歡並穿著漢服,更多人不再認為著漢服是奇裝異服的展示或者譁眾取寵的表演。
  • 大明衣冠,重塑漢服的端莊大雅
    上一期up主就和大家分享了宋制漢服的顯瘦美學,那麼這一期,我們就跟上潮流的步伐,躲過暴政的元朝,走進理學當道的明代,來看看當時女子的漢服又有了怎樣的變化。從歷史背景來看,歷經了蒙古帝國的野蠻統治,在朱元璋統領的大明,政治和經濟都得到了改善,並十分重視恢復漢家衣冠禮儀制度,服飾上繼承傳統漢服的特點並加以創新,而風格上則推崇中和、儀態端莊的美。明代女子服飾風格雖然很寬泛,但是不少細節上還是有了很突出的轉變哦。
  • 有人說「漢服」來自「韓服」?看完你就不會再問這樣的問題了!
    從漫畫作者@old先 的幾張古風漫畫到換裝遊戲《閃耀暖暖》中的套裝,再到演員許凱在網上曬出的古裝自拍照,最近,有關古代服飾的話題屢屢成為網友們討論的話題。 不少網友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到底是『漢服』還是『韓服』?」
  • 國內女裝服飾集團雅瑩衝擊IPO
    記者 | 張馨予 編輯 | 周卓然 1 又一家國內女裝服飾集團準備衝擊IPO。 1月2日,女裝服飾集團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雅瑩集團」)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根據輔導備案公告文件,雅瑩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光大證券、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將擔任雅瑩發行股票的輔導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