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近幾年在我們的視野裡經常可以看到有年輕人穿著漢服拍照,甚至逛街。不知不覺間漢服開始在普通的民眾中流行開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服裝的美麗。那我們今天就來科普一下漢服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漢服有哪些分類樣式。
「漢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龜茲公主)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烏孫國的王后解憂公主,她的女兒嫁給了龜茲國王。這裡的朝賀之人就是龜茲國王和王后)。其實這裡提到的漢服是漢朝的冠服禮儀,不單指漢民族的服裝。在漢朝之前並沒有漢人的概念,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內部民族並不統一,而且那個時代人口遷徙很大,互相通婚,沒有什麼民族的概念,只有地域之分。直到元朝,蒙古人把疆域內的人分為三六九等,其實也是不嚴格按民族劃分的。那麼咱們現在意義上的漢服其實是漢朝時期繼承周朝的服裝制式及禮儀傳承的。而且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上,與周邊民族相融合後服裝樣式不斷變化。
我們來列舉下不同朝代的女性的服裝
周朝
漢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我們看到女性的服裝是有一些變化的,而變化最大的唐朝時期,世界頂級大國的服裝潮流引領者周邊的國家,同時也吸納了很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服裝元素,但基本還是延續周朝漢朝的
服裝基本樣式。我們現在看到平時穿著的漢服是經過改良的,因為本身漢服的穿著相對於現在的服裝是會麻煩一些,內外搭襯也有很多講究。而且根據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環境都會有
不同的漢服樣式。
1、襖裙:意思就是上身穿襖,下身穿裙。這種服裝唐朝就有記載,各個朝代都有些改變。朝鮮族的服裝就是從襖裙發展來的。
2、褙子:算是一種常禮服,男女都有這種服裝。現在來看就是裡面一個套裙,外面一個開襟長衫。
3、道袍:這個可不是只有道教人士才穿,我們看古裝電影電視劇經常看到的書生的打扮就是穿的道袍。
4、襦裙:其實襦裙是分很多種的,包括對襟半臂襦裙、交領襦裙、齊胸襦裙、坦領半臂襦裙。
5、曲裾:這種更常見於漢朝。
6、裋褐:古代窮苦人家著裝,特點就是穿著方便,易於勞動。
7、圓領袍:圓領袍流行在唐至明朝,明朝加上「補」作為官服使用。圓領袍就是很典型的吸收外來文化的產物,我們看以秦漢時期為背景的電視劇,徵戰西北的時,西域人就是穿著圓領袍樣式的服裝。
8、直裾:深衣的一種,深衣是一種服裝制式,直裾是其中比較常見的款式。
9、朱子深衣:這種深衣款式對日韓的影響很大,日韓服飾中有部分禮服都是在朱子深衣制度的基礎上製作的。
漢服的種類還有很多,而且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演變。漢服是中原民族服飾的統稱,可它的影響不止中原地區,中國的強大文化力量將這種影響邊際日韓、東南亞、西域、甚至歐洲。在十八世紀的元年1700年,路易十四就曾在一次化妝舞會上穿著漢服。漢服文化慢慢流行起來也源於我們對自己祖國文化的自信,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越來越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