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下之新鮮事,明漢服復興之前路
本袍的《小袍看天下》欄目
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2020年的這個開端
漢服相關的新聞又有哪些呢?
手工大佬仿製古風首飾走紅
近日,一位B站UP主被多家媒體報導,在線「收割」大家的膝蓋。這位成都妹子@雁鴻Aimee是古裝劇十級粉絲,每追一部劇就著手復刻劇裡的絕美古風頭飾。不僅如此,仿製明朝點翠翟冠、明朝整套頭面、宋代鏤空霞帔墜、甚至是漢服鬥篷這種技術活兒,她都能信手拈來。
然而雁鴻最值得被說道的,還是廢物利用能力,不用的窗簾、廢棄的易拉罐,在她手裡卻變成了寶貝材料,「重生」成絕美的古風首飾。
如果你以為這個手作大佬是什麼美術設計專業畢業,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雁鴻畢業於川北醫學院護理專業,曾當過護士和自由化妝師。機緣巧合之下,和手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在B站上分享自己的手作全程。
小袍看天下:
又是一個把興趣做成事業的成功案例,這是什麼神仙巧手!喜歡什麼漢服配飾的話,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了吧……手殘袍都想把手寄過去了!
瀘州老窖×聽月小築跨界合作
近年來,和漢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是越來越多了,各個領域的企業都在打破次元壁,玩起了跨界合作。這不,超會玩的瀘州老窖繼頑味香水和白酒雪糕後,與聽月小築漢服跨界聯合,推出了一款漢服文創果酒——「聽月小築」仕女圖鑑系列青梅果酒。
瀘州老窖袍袍們肯定都很熟悉,而聽月小築,想必袍袍們也不陌生。2019年國慶時,聽月小築策劃導演的《我和我的祖國》海外漢服快閃,獲得全網好評。
聽月小築漢服選取了締結大唐與吐蕃百年和平的文成公主、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情深義重的柳如是三位傳奇女子,將分別身著唐制、宋制、明制漢服的她們繪製在酒瓶上,撲面而來的是大唐氣度、大宋雅韻、大明風骨的三代風華。
以漢服為元素傳播中國文化,以果酒為載體傳達中國酒的藝術,兩個跨越千年的文化碰撞出了全新的火花。
小袍看天下:
重回漢唐×夢幻西遊、聽月小築×瀘州老窖……漢服元素在越來越多讓人意向不到的地方出現啦,希望這樣的「破次元壁」遍地開花!
文旅部答覆設傳統服裝日建議
近日,有網友在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留言提出,應該設立全國性「傳統服裝日」,以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在「傳統服裝日」這一天,56個民族都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至於具體日期可由大眾投票決定。
文旅部就此答覆,設立「傳統服裝日」需國務院批准,文旅部將在以後的工作中聽取業界呼聲,加強研究論證,形成社會共識後積極推進。
「文旅部高度重視民族傳統服飾及相關技藝的保護工作,惠安女服飾、苗族服飾、蒙古族服飾、回族服飾、藏族服飾等23項民族服飾類非遺項目已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與民族服飾相關的銀飾鍛造、刺繡、蠟染等傳統工藝也已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蜀繡、羌繡、彝族服飾製作技藝等傳統工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此外,文旅部通過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大力支持民族服飾類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將民族服飾類非遺傳承人納入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實施範圍;支持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非遺博覽會等非遺重大活動中加強對民族服飾類非遺項目的宣傳展示。」
對於這則新聞,網友們紛紛表示了支持,還有不少同袍曬出了漢服照。
小袍看天下:
若真能有這樣一個節日,56個民族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一同慶祝,把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也是不錯的選擇啊~
演員羅雲熙拜訪漢服踐行者
現在,與漢服相關的綜藝節目也是越來越多。傳統如以地名文化解密為主的CCTV《中國地名大會》,現代如主打新青年文化紀實的《魔熙先生》。這些節目的存在,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漢服的存在。
在近期播出的《魔熙先生》第六期-漢服的對白中,演員羅雲熙來到成都這個古今相接的任意門,拜訪了漢服踐行者重回漢唐創始人呂曉瑋、漢服設計師張君為,解讀漢服受歡迎的背後原因,並且首次穿上漢服行走在繁華街道上,感受漢服魅力。
漢服斷代300年後的今天,穿漢服上街仍然會遭到誤解,如何才能讓漢服得到更好的傳承呢?重回漢唐創始人呂曉瑋,便提出了「使用是最好的傳承」。羅雲熙也表示:「無論時代浪潮流向何方,唯有使用才是對傳統最好的傳承」。
小袍看天下:
真正接觸到漢服,才更能理解漢服魅力之大。越來越多類似羅雲熙這個年紀的年輕人正在用個人的喜愛和堅持,普及傳揚漢服等傳統文化,身體力行的使用,便能更好地傳承~
今日份的資訊就到這裡啦
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生活本就該詩情畫意
在「同袍APP」,遇見更多漢服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