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漢服文化,和雪陽一起了解漢服頭飾分類

2020-12-15 雪陽桃源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雪陽。漢服文化是反映了儒家的服制文化,貫穿了西周到明朝這幾千年時間,漢服文化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和完善,它的體現除了祭服、朝服、公服、常服還有漢服的配飾和頭飾上。今天我們要聊一聊漢服這個千年文化頭飾上的一個分類。

雪陽手工製作的髮簪

第一種:簪

簪在最初被稱為「笄」(ji讀一聲),可以說是古代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或插住帽子。後來發展成為男女行成年禮的重要器物。古語有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出自《禮記》)。在古代,漢族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行笄禮表示成年,我們平時在小說或者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及笄禮。同時就是說女子在十五歲就已到出嫁的年歲了。

簪在製作材料上也是多種多樣的。簪不僅可以用金屬金、銀、銅,還可以用荊枝、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等(小說中就有這樣的橋段,男主送女主一根玉簪作為定情信物)。

簪在樣式上,也是極為豐富的。而簪的變化主要是集中在簪頭上,中國古人的靈巧匠工,匠人精神,讓花鳥魚蟲、龍鳳麒麟、四時景物落到了簪首上,為人的面目和身姿增添了色彩。

雪陽手工製作的髮釵

第二種:釵

髮釵與簪區別主要體現在做法上。釵一般是做出兩股,且比較適合固定住更複雜的一些髮型,我們知道古代女子多是盤發就需要藉助外物固定,那麼釵就是理想物品,同時釵的插法也各種各樣。

釵在古代也不僅僅是簡單的飾品,更是雙方的寄情之物。古代的戀人或者夫妻多在分別的時候,會把髮釵一分為二,你一半我一半,獨自一人時,可睹物相思;合在一起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雪陽手工製作的蝴蝶釵

第三種:步搖

步搖是在髮簪的基礎上添了一個掛墜,因為這種首飾會隨著走路而擺動,也因此稱之為「步搖」。在古文《釋名·釋首飾》中有云:「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曳。」說的就是它的樣式和由來。

步搖在形狀上,一般則以鳳凰、蝴蝶等,或垂有流蘇或墜子或珍珠的為主。隨著女子的走路而擺動,使步搖上的鳳凰或是蝴蝶栩栩如生,給人搖曳生姿之感。

雪陽手工製作的步搖

第四種:鈿

鈿(dian 第四聲)是把金屬寶石等鑲嵌在器物上作裝飾,具體有:寶鈿、螺鈿、金鈿、翠鈿等。鈿在古代可以說是一種嵌金花的首飾,一般是用金銀做成了各種各樣的花的形狀,然後點綴上一些寶石之類的做裝飾。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關鈿的句子:「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雪陽手工製作的鈿

第五種:冠

發冠在古代不光是一種頭飾,有的發冠還代表著地位。特別是在女子的封賞中,發冠就代表著女子的地位,一級一級的形制上就會有區別體現。

因此發冠樣式上既有簡單大方的也有好看又華麗,顯得非常高貴的。比如皇后的發冠還被稱為鳳冠,發冠一般是金色,有許多的花瓣相交替,又有紅色的寶石,造型上奇巧,製作精美,並會飾有大量的珍珠和寶石。顯的皇后高貴,寬宏大量。製作的時候,有可能鳳系點翠工藝(以翠鳥羽毛貼飾的一種工藝)製成。

雪陽手工製作的小鳳冠

據說孝端皇太后的鳳冠,高26.5釐米,口徑23釐米,鳳冠共用紅、藍寶石一百多塊,大小珍珠五千餘顆,色澤鮮豔,富麗堂皇,堪稱珍寶之冠。

在古時女子出嫁時也會有佩戴鳳冠的,也稱鳳冠霞帔,是一種榮耀的體現。

雪陽手工製作的蝴蝶冠

好了朋友們,關於漢服這個千年文化頭飾上的分類,雪陽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讚評論哦!(圖片為原創)

本文由雪陽原創作品,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漢服類型你了解多少?晉制漢服瀟灑,唐制漢服俏麗,宋制漢服含蓄
    這類漢服上半身的衣服看起來比較簡單樸素,而下半身的裙子看起來更為複雜繁瑣一些。普通女子穿的上衣一般有三種,分別為襖、衫、襦。上衣的主要特點是比較寬鬆,尤其是袖口又寬又大,下半身一般為裙子。晉制漢服的主要特點,就是看起來設計複雜,並且多為長款褶裙,但是裙褶不多,裙擺大而寬鬆。整體上來看,晉制漢服看起來更為瀟灑俊俏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受到當時社會文化方面的影響。
  • 蘭州「90後」群體痴迷傳統文化 著漢服逛街不懼質疑
    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對傳統文化的痴迷,以及找尋一種民族靈魂的歸屬感。看著聖誕節等西方節日在年輕一代中間的流行,同樣作為「90後」的顏偉繁表示很心痛。「現在年輕人都在過洋節,自己民族的很多傳統節日卻都不知道。」三年前,顏偉繁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蘭州漢服雅集會,想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呼籲人們關注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 唐制漢服、宋制漢服和明制漢服的特點,沒想到明制的居然這麼貴?
    很多人剛入漢服圈,都是因為漢服的美,而在對漢服的衣服穿戴方面有一定了解後,就會更想深入的去了解漢服的文化。漢服形制這不,就有朋友來問子曰了:「漢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形制,這些大概我都了解了,但是還想深入點了解相關的文化」,於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華夏衣冠,今天子曰就來跟大家交流一下唐制漢服
  • 看膩了全套明制漢服?現在漢服可以這樣穿,耐看又有新意
    除此之外,如果在春秋季,大家還可以選擇舒適的樂福鞋,或者純色運動鞋和漢服相搭配,但要注意儘量選擇帶跟的鞋子,這樣穿起來才能更加有氣場,可以充分展現衣服的氣質。LOOK2:現代帽子+明制漢服對於很喜歡帽子的漢服愛好者來說,明制頭飾一般來說比較簡單,不修飾臉型。
  • 漢服服裝是什麼樣的 漢服和改良漢服的區別
    漢服和改良漢服的區別,漢服是古代的一種服裝形式,現如今演變成更時尚的穿搭方法,被很多人穿著上街,更好的詮釋了中國服裝歷史的博大精深。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到現在可以歸結為所有的古裝服飾。
  • 瀘州老窖×漢服文創果酒,漢服×綜藝……2020年初有哪些漢服新聞?
    這位成都妹子@雁鴻Aimee是古裝劇十級粉絲,每追一部劇就著手復刻劇裡的絕美古風頭飾。不僅如此,仿製明朝點翠翟冠、明朝整套頭面、宋代鏤空霞帔墜、甚至是漢服鬥篷這種技術活兒,她都能信手拈來。2019年國慶時,聽月小築策劃導演的《我和我的祖國》海外漢服快閃,獲得全網好評。
  • 漢服的基本文化內涵科普,漢服有哪些特點?該怎麼穿?
    說其實生活中很多的女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漢服,我覺得漢服穿起來非常的像仙女,而且整體飄逸感十足,顯得人也十分的有氣質,但是你知道嗎?其實穿戴漢服也是有一個基本的穿戴指南的,以下的這些規矩可千萬不要犯哦,犯了之後不僅僅會被人們嘲笑,而且也是對於漢服文化的一種褻瀆,你說是不是呢?
  • 小百科,漢服的發展與樣式分類,選對你的漢服去旅行吧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近幾年在我們的視野裡經常可以看到有年輕人穿著漢服拍照,甚至逛街。不知不覺間漢服開始在普通的民眾中流行開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服裝的美麗。那我們今天就來科普一下漢服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漢服有哪些分類樣式。
  • 女大學生想讓「漢服」成時尚
    「讓裙袖飄逸的『漢服』回歸現代生活,讓改良後的『漢服』像唐裝一樣成為時尚……」這是吉林大學歷史系一年級女孩遲月路的理想,幾年來,她為此和網友四處奔走。近日,記者與她進行了對話。  愛上古裝想出書  月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9歲那年,看古裝片,別人是覺得劇情好,我就盯著女演員的衣服,後來就痴迷了。
  •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漢服的發展史,解鎖漢服穿搭正確姿勢
    漢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可以說是中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漢服文化源遠流長。其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至東漢明帝,參照三代和秦的服飾制度,確立了以冠帽為區分等級主要標誌的漢代冠服制度。服飾在整體上呈現凝重、典雅的風格。秦漢時期的漢代女子一般都將頭髮向後梳掠,綰成一個髻。
  • 「最美」漢服並不是明制,它們的美更加耀眼!是你喜歡的嗎?
    其中最常見的要數明制漢服和襦裙,大部分女孩開始踏入漢服這個圈子,最先接觸的也是明制漢服或者襦裙。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明制漢服,而是其他幾種漢服形制,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風流晉制,你中意哪個?一起去看看吧。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什麼是漢服?漢服又經歷了什麼演變?我們從先秦開始說起。以西周為例,周朝因為禮樂制度的存在,服飾是很講究的,或者說等級森嚴,什麼階級的人穿什麼衣服,這也是古代貴族社會下的一個標誌。在這個時期,服裝還是分上衣和下裳的,但上衣無一例外還是寬大的袖子。最主要的是平民的衣物色彩是非常樸素的,那種大面積的彩色衣服只有貴族可以享用。
  • 打造「中國漢服第一城」 成都金牛區「池上錦」漢服產業文化街區...
    人民網成都8月29日電(王軍)「在這裡市民朋友不僅可以看到精美的漢服,還可以在文化街區的濃鬱氛圍中參與並融入漢服活動,感受原汁原味的漢服文化。」四川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四川漢服文化專委會執行主任施倩如是說。
  • 衣冠盛世 第八屆西塘漢服文化周盛大開幕
    、共揚中國傳統文化、共襄漢服文化盛舉、共賞西塘人文風光。自創辦以來,「西塘漢服文化周」獲得了來自各界的讚譽與支持,參與活動的志願、愛好者等隊伍日益壯大。  2020年對於我們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特殊的年份,我們眾志成城一起抗疫,快速有效的控制住了國內的疫情。並在國家領導總體布局下逐步恢復經濟,陸續開展文化和旅遊活動,飽含著同袍們滿腔熱情的期待,漢服文化盛世於今天如火如荼的上演,精彩紛呈。
  • 開一家漢服體驗館需要多少錢?細數漢服店資金投入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漢服品牌明華堂的漢服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一件男裝漢服飛魚雲肩通袖織金紗能賣到8100元的價位;而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超過200萬人,產業規模高達10.9億元,成都、西安、上海多次舉辦大規模漢服節......漢服市場,承載著年輕人對漢美文化的追求,正在探索中國服裝產業的新思路。
  • 漢服傳承的意義以及古詩詞文化中的漢服和配飾的魅力
    漢服是我們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明末清初,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裡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 結緣漢服
    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的愛好者,看到有國人把漢服誤作和服,我的感受是悲哀。於是,我決心向先賢學習,弘揚華夏衣冠禮儀文化,並加入北京漢服協會,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件漢服。  起初,穿漢服出門要頂著巨大的壓力,面對路人質疑的聲音,忍受眾人驚異的目光,各種尷尬和誤解更是家常便飯。漢服愛好者們用《詩經·秦風·無衣》中「豈曰無衣?
  • 入漢服坑半年,我是怎麼花掉5萬+的……
    因此,雖然漢服復興的歷史不算太長,漢服卻和Lolita服飾、JK制服一起,被稱為「三坑」。坑,字面意思即窪下去的地方,喜歡的人多了,地面承受不住,自然就成了一個窪地(誤),坑的另一層含義,則是因為好看的漢服價格普遍高於時裝,想擁有漢服必先自坑錢包,視為坑也。對此,本漢服萌新有著深刻的清醒的直觀的認識。
  • 漢服or仙服:漢服竟然還有形制之分?網友:實力勸退漢服圈!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著漢服上街了,尤其是在一些古城古鎮明顯可以看到街頭滿是好看到不行的漢服,讓人有舉起相機的衝動。還是多虧了一些短視頻App,把這些傳統的文化帶入現代生活。
  • 漢服用英語怎麼說?怎麼用英語介紹漢服
    漢服用英語怎麼說?怎麼用英語介紹漢服現在大街上穿"漢服"的越來越多,時不時還能看見老外穿著"漢服"走過去,那麼"漢服"英文要怎麼說?因為"漢服"是中國傳統服裝,所以可以直接拼音:hanfu.漢服基本結構分為上裝(upper garment)、下裝(lower garment)、衽(lapel)、裾(hem)、袖(sleeve)、帶(sash)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