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援疆項目將黑木耳變成「金耳朵」

2020-12-27 人民網

原標題:黑木耳變身「金耳朵」

10月中旬的金秋季節,行走在新疆烏什縣鄉村,貧困戶庭院裡的樹蔭下、示範點的楊樹下,一排排整齊排列的20釐米高的白色黑木耳菌棒,遠望好似一隊隊敦厚可愛的小哨兵,格外引人注目。

浙江科技廳援疆幹部葉祥發說,在阿克蘇地區30多個深度貧困村500多個貧困戶家裡,就有80多萬個這樣的菌棒。貧困戶已採獲新鮮黑木耳4萬多公斤,僅鮮銷就給農戶帶來50多萬元的收入。

貧困戶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陽光灑在依麻木鎮託萬克麥蓋提村村民木塔力甫·太來克的小院裡。擁抱、握手、照相。正在翻轉菌棒的他見到葉祥發,像見到久別的親人。

他雙腿截肢,靠假肢生活,日子過得艱苦,滿臉抑鬱憂愁。去年夏天,葉祥發將他家作為首批種植試點示範戶,在果園裡放了1700多個黑木耳菌棒。在葉祥發和團隊技術人員指導下,他當年賣黑木耳就收入了1萬多元,臉上又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今年8月,他院子裡又放了1200個菌棒,收穫的黑木耳晾乾已賣了8000多元。他拉著葉祥發的手急切地說:「阿康(維語大哥),明年我要買5000個菌棒,你可要幫我呀!」

黑木耳變身為農民快速增收的「金耳朵」,得益於去年一個浙江科技援疆項目——「邊疆乾旱地區果園套種黑木耳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項目的實施。去年8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視察了項目示範基地,做了「因地制宜,科技幫扶脫貧致富大有可為,希望大力支持,真正取得成效,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走出一條依靠科技產業脫貧的路子」的重要批示。

浙江首個跨區域支持重大科技項目

在當地,由於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和項目帶動,農民砍下的大量枝條除了被用作生活燃料外,大多被就地丟棄或隨意焚燒。

葉祥發發現這一現象後,就開始思考利用好這些廢棄資源開發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助推農民精準脫貧。葉祥發說,在營養豐富的果樹枝條上培育黑木耳是首選。

用廢棄果樹料栽種黑木耳沒有經驗可循。他決定從試驗入手試一試。他採集了40公斤的紅棗、蘋果、香梨、核桃4種果樹的枝條,快遞給浙江省農科院的食用菌專家,請他們幫助接上黑木耳菌種。半個多月後,喜訊傳來,菌絲髮育良好,初試的成功給他極大鼓舞。

緊接著,他把30個菌棒擺在指揮部後院的樹蔭下開展小試,每天給菌棒澆水做試驗對比分析;連續3個多月堅持24小時觀測,每半小時記錄一次,觀察黑木耳菌棒菌絲髮育變化情況,形成上萬個數據。5月底,菌棒成功長出了一茬新鮮黑木耳。

小試成功,葉祥發提出項目設想,向科技廳領導作了匯報。時任浙江省科技廳廳長、現任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要求「做成標誌性、龍頭性的科技援疆品牌項目」。於是,浙江首個跨區域幫助兄弟省區解決重大技術難題而立項的省級重大科技研發項目應運而生。

既高位研發又「接地氣」

「這個項目是我們專門為貧困人口量身定製的科技創新助力精準脫貧項目,前期的生產菌棒及養菌等工作都由我們的技術團隊來做,等菌棒菌絲完全發育好了沒有風險以後,我們再把菌棒交到貧困戶手裡,貧困戶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菌棒按技術要求放在自家果園裡,給它們澆水遮蔭,等黑木耳長成熟後採收賣掉賺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貧困戶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高科技,以最快速度獲得好收益。探索高位研發、低位應用的科技創新助推精準脫貧模式。」葉祥發說。

在高位研發上,項目組建了政產學研用融為一體的技術攻關團隊,外引匯集多方優勢的浙江省食用菌創新團隊力量,內聯本地農技推廣人員,組織農業系統的站所資源,集小試、中試和應用示範於一體,開展技術攻關的推進速度之快業內少見。目前阿克蘇地區4 條產業化應用示範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投產後日產菌棒12萬個以上,為明年在全地區5000個深度貧困家庭推廣示範做好準備。

在低位應用上,貧困戶家裡都配備了自動噴淋系統,農戶只要一按按鈕,就能給菌棒適時自動噴水。

依麻木鎮託萬克麥蓋提村72歲的村民吐爾遜·毛拉克在自家院子裡,種了1000個菌棒,黑木耳收入7500多元,相當於他30畝玉米地的收入。他說:「管理菌棒比其他農活省時省力多了,像我這樣的老人都能幹。」(朱彤)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熊旭)

相關焦點

  • 科技援疆助力「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
    今年,隨著浙江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啟動產業化應用,通過聯繫協調後方,浙江省農科院已向阿克蘇地區3家食用菌制棒廠提供了3批母種,為產業化生產提供種源。據了解,2019年,烏什縣黑木耳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2046.05萬元,涉及9個鄉(鎮),其中集中連片建設黑木耳種植點19個、惠及貧困戶1305戶。新建黑木耳種植拱棚1167座、涉及貧困戶1167戶,寬幅林下種植點1個、庭院種植黑木耳57戶(前進鎮7村基地建設),種植菌棒261萬棒。
  • 彭水梅子埡鎮:黑木耳成致富「金耳朵」
    中國網4月24日訊   4月22日,在重慶彭水自治縣梅子埡鎮甘泉村3組稻田木耳種植基地,村民正在採摘黑木耳。在甘泉村,小小的黑木耳,已經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耳朵」。在木耳種植基地,筆者看到,一排排整齊排列近30釐米高的白色黑木耳菌棒,格外引人注目。菌棒上密密麻麻長勢喜人的黑木耳,猶如一朵朵盛開「致富花」。種植黑木耳,「村民」樂開懷。
  • 新疆棗大核桃……打開浙江普通援疆幹部的朋友圈
    這是一個浙江普通援疆幹部的朋友圈,他的名字叫王波,是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援疆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阿克蘇的紅棗大又甜,紙皮核桃滿口香。在品嘗這些西域美食時,你可曾想過,它們的美好滋味裡,也有浙江援疆幹部辛勤汗水的澆灌。
  • 冰糖心蘋果好吃還有妙用在新疆阿克蘇他找到了科技扶貧的「秘密...
    浙江省科技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進行了階段性驗收,已讓數千戶貧困戶增收。作為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蔡為明頗感欣慰。「起初我們的目標是,最新一季收成實現每戶增收3000元,現在看來很多試點貧困村已遠超預期。」蔡為明說。
  • 新疆:援疆幹部利用蘋果樹種植黑木耳 拓寬新疆兵團職工增收路
    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四團二連大棚內,援疆幹部張華鋒正在給工人示範木耳種植要領。    據了解,黑龍江伊春市友好區是十師北屯市一八四團對口支援單位,他們在種植黑木耳方面擁有成熟的技術,該區派到一八四團兩名援疆幹部都是農業技術方面的專家,他們來到一八四團後,積極幫助該團在技術援疆上尋找突破口,在走訪調查後發現,該團沒有種植黑木耳的歷史,但是銷售市場卻不小,便有了引進試種黑木耳的想法。
  • 瀚奇科技援疆尊享成功上線!
    為了使援疆產業項目儘快落地,讓新疆各種農副產品進入更廣闊的市場、造福新疆人民,日照大商領導團隊經過大量市場調研與實力認證,並經多輪磋商,雙方本著優勢互補、共創共享的原則,決定與市場運營實力強勁的網際網路企業—瀚奇科技(唐山)有限公司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特授予瀚奇科技(唐山)有限公司為日照大商援疆產業中心特級合作商家,這標誌著雙方將共同探索、推動「期限之間」創新交易模式的實踐與發展
  • 【消費扶貧月 援疆在行動】浙江高校消費扶貧組團式集中採購在阿發...
    阿克蘇地區行署副專員、省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陳海濤在致辭中指出,浙江省教育廳組織浙江高校組團式集中採購,浙江市場援疆「十城百店」工程省級運營企業組織供應,促進產銷對接,讓阿克蘇地區特色農產品賣的更多、賣的更好。
  • 科技援疆 | 藜麥入疆大豐收了!上海科技在喀什大地上發芽生長
    對此,上海第十批援疆幹部未雨綢繆。今年3月,上海援疆前指總指揮侯繼軍、副總指揮張斌專門召開藜麥項目研究會議,聽取逆境中心專家關於藜麥項目匯報,指出對於藜麥產業發展,要重視深加工產品,特別是開發休閒食品,藜麥提取物等。
  • 浙江市場援疆「十城百店」工程推進會在杭召開 浙江要幫阿克蘇的...
    如今,「十城百店」工程又有新動作,11月19日下午,浙江市場援疆「十城百店」工程推進會活動在杭州舉行,下一步在浙江省對口辦、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國資委、省總工會、省機關事務局、省農發集團、省交投集團、浙江農信、省商貿業聯合會等單位的共同大力支持下,「十城百店」工程將加快迭代升級,特別是農發集團、阿里巴巴、盒馬鮮生、鮮豐水果等廣大企業與阿克蘇地區
  • 【項目援疆】「築巢引鳳」助力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科技「騰飛...
    「2010年12月,阿拉爾農業科技園區被國家科技部、農業部批准成立的南疆首個國家級園區,園區遵循『科技立園、特色建園、產業興園、經濟強園』的發展理念,為聚集科技企業,集聚產業發揮園區平臺的功能和作用,推進園區產業發展,圍繞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等功能,我們亟需聚集企業發展的辦公場所。」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祁臻說。  築好巢,方能引鳳。
  • 【聚焦】吉林日報:脫貧致富的「金耳朵」
    【聚焦】吉林日報:脫貧致富的「金耳朵」 2020-10-27 13: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省援疆指揮部常態化推介阿克蘇旅遊資源 浙江兩架旅遊包機抵疆
    浙江日報訊   10月19日下午,隨著來自浙江的兩架包機在阿克蘇機場降落,由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組織開展的「我愛浙疆」之「詩畫浙疆」包機貴賓阿克蘇秋冬遊拉開帷幕,來自浙江的300多名遊客將體驗南疆秋冬魅力。這是今年第二批包機來新疆阿克蘇旅遊的浙江遊客,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省援疆指揮部助力阿克蘇旅遊復甦的重要抓手。
  • 河北援疆工作紀實:全面援疆精準援疆 冀疆攜手奔小康
    會上簽訂合作項目14個,投資總額43.04億元,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產業項目正式落戶巴州。紡織產業、煤炭產業、特色農業、新興產業……都是在河北有著成熟發展經驗的優勢產業,將它們「嫁接」到新疆,實現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已結出豐碩果實。走馬巴州大地,一個個烙著河北印記的「戈壁產業」引人矚目。
  • 浙江醫生攜愛心角膜千裡援疆 兩位患者重見繽紛世界
    浙江醫生攜愛心角膜千裡援疆。 浙江省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杭州12月10日電(錢晨菲)10日,記者從浙江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醫生近日攜愛心角膜千裡援疆,讓兩位患者重見繽紛世界。8日傍晚,下了飛機的浙江醫護人員直奔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當晚,陸先生的角膜移植手術順利完成。據悉,在薄薄的半毫米的角膜上穿針引線,要考慮角膜的彈性,難度很高,需要豐富的經驗和穩定的心態。浙江醫生攜愛心角膜千裡援疆。
  • 台州援疆項目冰菜、紅美人生產種植獲得成功
    由台州市援疆指揮部引進的兩個計劃外援疆項目——優質蔬菜新品種冰菜、優質柑橘新品種紅美人在師市十團苗木中心種植成功。柑橘紅美人已掛枝結果,試種植一畝左右的大棚冰菜長勢旺盛,現已採摘向阿克蘇市等地正式銷售,市場零售價每公斤40元,保守計算,年畝產至少將達4噸,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為團場增效、職工增收又找到了一條好路子。
  • 浙江援疆啟動「百校十萬『石榴籽』」工程 浙阿兩地百校共建促進...
    本次活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教育廳、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援疆指揮部、中共阿克蘇地委宣傳部、中共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黨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金華市援疆指揮部等單位承辦,活動吸引了浙江「牛排之家」等社會公益組織參與。
  • 吉林援疆幹部在阿勒泰試種寒地膜下滴灌水稻
    引進吉林省自主研發的「雙膜雙拱」日光溫室技術建設阿勒泰市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園,棚膜使用壽命比普通大棚延長1-2年,可實現四季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在保證農牧民持續增收的同時,有效保障了阿勒泰地區「菜籃子」工程和食品安全。從布爾津縣驅車前往著名的旅遊勝地喀納斯,有一個必經之地——衝乎爾鎮。
  • 安橋音響+金耳朵調音 TCL這臺電視音質絕了
    相信很多音樂愛好者、HIFI發燒友都聽過「金耳朵」、「木耳朵」一類的稱呼,更細分一點的還有「銀耳朵」,用來形容耳朵對聲音的分辨能力。那麼這些「耳朵」到底怎麼區分?如何判定自己是什麼「耳朵」?「金耳朵」到底是什麼水平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揭秘一下。
  • 杏鮑菇上市 大連產業援疆結新果
    大連援疆企業生產的杏鮑菇。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智曼卿)7月7日上午,大連援疆企業韃靼緣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石河子市石總場北泉鎮廠區內,進行了食用菌生產線採菇儀式,標誌著該公司首批杏鮑菇成功出廠上市銷售。該項目立足新疆石河子本地,輻射整個新疆市場,可更好滿足新疆地區食用菌生產、消費需求,是遼寧產業援疆的又一重要成果。
  • 浙阿兩地聯動 助推阿克蘇農業科技發展
    浙江在線·浙江援疆網阿克蘇4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甘居鵬)4月3日下午,浙江省援疆指揮部40位幹部人才在指揮長王通林、副指揮長陳建忠的率領下,前往阿克蘇農業博覽園,參觀特色大棚展示區、牡丹觀賞區等項目,了解當地特色農業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