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援疆助力「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19-04-25 17:23 |創新浙江

  「4月17日至20日下地的4.1萬棒菌棒,目前耳原基已形成,估計5月10左右可採摘。」

  4月24日,在烏什縣亞科瑞克鄉5村黑木耳種植基地,省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陳建忠走進黑木耳示範基地大棚,聽取浙江援疆技術員魏少平的介紹。

  今年,隨著浙江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啟動產業化應用,通過聯繫協調後方,浙江省農科院已向阿克蘇地區3家食用菌制棒廠提供了3批母種,為產業化生產提供種源。來自浙江省農科院的援疆人才金群力在制棒廠開展了培養基準備、菌種試管轉管、搖瓶菌種擴繁及菌包製作等內容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新農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月10日首批捐贈的100支試管母種,通過擴繁成原種並製成液體菌種後,可以滿足千萬級栽培菌棒的生產能力。

  從阿克蘇去烏什的路上,記者看到,林下黑木耳種植大棚綿延2公裡,蔚為壯觀。據了解,2019年,烏什縣黑木耳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2046.05萬元,涉及9個鄉(鎮),其中集中連片建設黑木耳種植點19個、惠及貧困戶1305戶。新建黑木耳種植拱棚1167座、涉及貧困戶1167戶,寬幅林下種植點1個、庭院種植黑木耳57戶(前進鎮7村基地建設),種植菌棒261萬棒。

  金群力起草的《阿克蘇地區春季黑木耳栽培管理技術要點》經討論後定稿,已由阿克蘇地區農業農村局下發各縣市指導春耳生產。針對越冬耳因氣溫回升部分地區菌棒出現的長綠苔現象,他實施了水池清理、消毒和遮光處理、防耳床積水等防控措施。針對阿克蘇地區有大量棉稈資源的優勢,他會同科研人員開展調研,草擬了利用方案稿,作為木耳栽培的後備基質資源,幫助當地開展大球蓋菇等菇種栽培試驗。

  3月21日,省科技廳、省農科院的援疆幹部人才在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阿克蘇校區為工程技術中心20多名老師專門作了專題講座,開展食用菌制種基礎知識培訓。

  3月27日,在省援疆指揮部和省科技廳、省農科院的大力推動下,11名「雲和師傅」作為援疆黑木耳技術員來到阿克蘇地區各縣市開展工作。

  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陳建忠要求援疆幹部人才加強對「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人才培養,做好傳幫帶。在烏什,由地區(援疆指揮部)、縣、鄉、村、操作工五級聯動技術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援疆技術人員與縣農技站6名在家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指導服務組,巡迴開展技術指導,確保技術指導到位。

  資料來源:浙江援疆

  編輯:項逸妮 校對:徐璐璐 陳杏施洋洋

1556184190000

相關焦點

  • 浙江科技援疆項目將黑木耳變成「金耳朵」
    去年夏天,葉祥發將他家作為首批種植試點示範戶,在果園裡放了1700多個黑木耳菌棒。在葉祥發和團隊技術人員指導下,他當年賣黑木耳就收入了1萬多元,臉上又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今年8月,他院子裡又放了1200個菌棒,收穫的黑木耳晾乾已賣了8000多元。他拉著葉祥發的手急切地說:「阿康(維語大哥),明年我要買5000個菌棒,你可要幫我呀!」
  • 冰糖心蘋果好吃還有妙用在新疆阿克蘇他找到了科技扶貧的「秘密...
    浙江省科技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進行了階段性驗收,已讓數千戶貧困戶增收。作為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蔡為明頗感欣慰。「起初我們的目標是,最新一季收成實現每戶增收3000元,現在看來很多試點貧困村已遠超預期。」蔡為明說。
  • 吉林援疆幹部在阿勒泰試種寒地膜下滴灌水稻
    如今,王培武的公司已經在阿勒泰市成立了「阿勒泰凱旋農牧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職從事寒地膜下滴灌水稻的推廣工作,預計要推廣到10萬畝左右。農牧業複合發展在阿勒泰地區得到了很好的示範。如今阿勒泰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已由2009年的12.6萬畝增加到2012年的17.6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已由2009年的9.5萬畝,增加到今年的62萬畝,現代牧業的發展方式正在有序推進。
  • 我市「十城百店」援疆銷售13億元
    2017年8月,浙江市場援疆三大工程之一的「十城百店」正式啟動。我市對口阿克蘇溫宿縣,迅速推動工程在浙中落地,構建市場援疆樣板工程,走在全省前列。截至10月底,全市開設「十城百店」各類旗艦店、直營店、加盟店、超市專櫃共84個,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累計銷售蘋果、核桃、香梨、牛羊肉等農產品8.62萬噸,銷售額12.92億元,有力帶動了南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河北援疆工作紀實:全面援疆精準援疆 冀疆攜手奔小康
    「十三五」期間,河北共安排援疆資金24.23億元,計劃外捐贈資金3.37億元;安排援助項目147項(類),現已完成121項(類),正在實施的26項(類)均為跨年度項目,為當地各族群眾打開希望之門,鋪就發展之路。
  • 台州援疆項目冰菜、紅美人生產種植獲得成功
    由台州市援疆指揮部引進的兩個計劃外援疆項目——優質蔬菜新品種冰菜、優質柑橘新品種紅美人在師市十團苗木中心種植成功。柑橘紅美人已掛枝結果,試種植一畝左右的大棚冰菜長勢旺盛,現已採摘向阿克蘇市等地正式銷售,市場零售價每公斤40元,保守計算,年畝產至少將達4噸,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為團場增效、職工增收又找到了一條好路子。
  • 輸血造血 扶志扶智|濟寧援疆指揮部助力英吉沙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安排援疆資金精準投放。堅持80%的援疆資金投向促進就業、發展產業等扶貧的重點領域,用於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教育醫療等民生的薄弱環節,建成安居富民工程、飲用水安全工程、齊魯紡織服裝產業園、南湖旅遊度假區等一大批基礎性、先導性的大項目、好項目。二是促成政府財力靶向供給。
  • 新疆:援疆幹部利用蘋果樹種植黑木耳 拓寬新疆兵團職工增收路
    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四團二連大棚內,援疆幹部張華鋒正在給工人示範木耳種植要領。    據了解,黑龍江伊春市友好區是十師北屯市一八四團對口支援單位,他們在種植黑木耳方面擁有成熟的技術,該區派到一八四團兩名援疆幹部都是農業技術方面的專家,他們來到一八四團後,積極幫助該團在技術援疆上尋找突破口,在走訪調查後發現,該團沒有種植黑木耳的歷史,但是銷售市場卻不小,便有了引進試種黑木耳的想法。
  • ...儋州市5000畝鳳梨種植項目負責人海南泰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圖為5000畝鳳梨種植項目效果圖。記者  韋雪梅  翻拍        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5000畝鳳梨種植項目選址在儋州,是因為儋州的土壤、氣候等因素適合鳳梨生長。項目擬在白馬井鎮的南莊村、排浦鎮的黑石村,王五鎮的廟山村等區域大規模種植鳳梨,屆時將是鳳梨產業聚集區。」12月28日,該項目負責人、海南泰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餘財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據了解,一期鳳梨種植基地總面積5000畝,總投資7240.75萬元,預計2019年12月投產,按照85%的土地利用率計算,可種植鳳梨面積4250畝。
  • 英吉沙杏成熟採摘季迎來援疆省市助農訂單
    近年來,英吉沙縣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促增收,種植英吉沙杏15萬畝,年產鮮杏4萬噸以上。據統計,2019年,英吉沙杏產業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800元,今年,預計將超過1200元。「我們的杏子外表潤滑無毛,皮薄透亮,果實呈金黃色,個大肉厚,纖維少,果肉香甜可口,細緻柔軟多汁,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在疆內外市場都有很好的口碑。」英吉沙縣薩罕鎮黨委書記王輝說。
  • 頭條| 克服困難 迎難而上——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助力莎車縣打通...
    頭條 | 克服困難 迎難而上——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助力莎車縣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 2020-12-25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呼倫貝爾晟通糖業科技有限公司日加工甜菜4000噸工程建設項目進展...
    呼倫貝爾晟通糖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晟通糖業」)於2017年1月18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工業園區成立,工廠佔地面積450畝,註冊資本4億元。市甜菜產業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進晟通糖業日加工甜菜4000噸工程項目建設,幫助企業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實際困難和存在的問題,做好重點項目建設領導分包責任制,市級領導直接深入企業調度項目建設工作,幫助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落實項目建設條件,加快重點項目開工和建設進度。
  • 子洲15萬畝黃芪年產8000噸 產值7.2億元
    子洲是著名的「黃芪之鄉」,種植歷史長達千年之久。子洲黃芪以條粗長、味甜、色鮮、質優而聞名國內外,是全國唯一仿野生種植形態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是國家六大中藥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標準的產品。 相比於傳統的種植農作物,黃芪每畝年收入近1.5萬元,比種植莊稼要多好幾倍,農民更願意種植黃芪。如今,黃芪中醫藥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
  • 科技援疆 | 藜麥入疆大豐收了!上海科技在喀什大地上發芽生長
    2018年,在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在喀什地委、地區行署以及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和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科技兩委支持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在喀什地區莎車縣實施「耐逆農作物高產優質育種及示範種植研究」項目。該項目由張蘅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承擔,爭取5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 山西農谷有個「番茄小鎮」:計劃種植番茄1萬畝
    番茄小鎮智能溫室大棚鋼結構骨架工程施工現場。白續宏杜利勇攝 計劃種植番茄1萬畝,實現年產值20億元5月29日,位於太谷縣的山西農谷番茄小鎮項目施工現場,佔地30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鋼結構骨架工程已初具規模,工人們正忙著進行基礎埋線、地下管道鋪設等工作。
  • 萬裡徵程十年奮鬥 湖州四批援疆人助力阿克蘇柯坪蛻變:紅沙河邊的...
    今天,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報導的第四篇,講述湖州四批援疆人十年接力,助力阿克蘇柯坪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蛻變的故事。 地處塔裡木盆地西北邊緣的柯坪,面積接近湖州的兩倍,人口只有5萬,什麼都缺,最缺的是水,雨水還未落下就蒸騰了。200萬畝宜農荒地因缺水沒有開發,百姓家裡竟還喝著「澇壩水」(人畜同飲的地表雨水),援疆幹部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勐海縣:種植有機黑木耳助增收
    這片示範種植基地由州供銷社資產管理中心與西雙版納天遇緣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種植,共種植黑木耳16畝。此前,西雙版納天遇緣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加工了20萬棒菌棒,在勐海縣黎明農場示範種植兩畝,勐阿鎮納金村、賀建村各示範種植1畝。2017年6月,該公司與勐臘縣籤訂合作協議,在勐臘鎮曼旦村的南浪小組、尚勇鎮龍門村的南滿小組試種了500棒。
  • 「十城百店」工程助力新疆特產走俏長三角
    新疆新聞在線網7月25日消息(通訊員王拓、陳雄飛、張鴻海、郝俊峰):通過打造特色示範基地、建設倉儲物流體系、提升銷售網絡,浙江省援疆指揮部聯合阿克蘇地區深化「十城百店」項目合作,助力新疆特產走俏浙江乃至長三角。
  • 【項目援疆】「築巢引鳳」助力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科技「騰飛...
    「2010年12月,阿拉爾農業科技園區被國家科技部、農業部批准成立的南疆首個國家級園區,園區遵循『科技立園、特色建園、產業興園、經濟強園』的發展理念,為聚集科技企業,集聚產業發揮園區平臺的功能和作用,推進園區產業發展,圍繞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等功能,我們亟需聚集企業發展的辦公場所。」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祁臻說。  築好巢,方能引鳳。
  • 萬畝萬壽菊種植項目落戶平安鄉 林業產業扶貧添新路
    中國奉節網訊(記者 田鈞文 通訊員 熊歡)近日,記者從縣林業局了解到,為切實加大林業產業扶貧力度,助力平安鄉脫貧攻堅工作,縣林業局引進重慶珍西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平安鄉實施萬畝萬壽菊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