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無解的鄉愁裡流淌著激蕩歲月的赤子之心

2020-12-27 悅讀的靜謐時光

初識余光中先生是因為那一首動人、感人的《鄉愁》,而後再讀《尋李白》時,又被其中的句子所驚豔:「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讓人不覺想去走近、去了解這是怎樣一位詩人,為何總能寫下如此動人心魄的文字。

《赤子》中由行走、觀點、創作、回憶四個部分組成,收錄當代散文大師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橫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四個板塊,盡顯一代文豪剛柔兼濟、融貫中西的非凡造詣,是當之無愧的文壇「璀璨五彩筆」。

在文字中,我們可以拼湊出先生的一生,那也是一代中國人顛沛流離的真實寫照。先生生於南京,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隨父母遷往重慶,抗戰勝利後,先後就讀於金陵大學,隨後在香港、美國、臺灣生活和學習。儘管一生都在顛沛流離,但是先生始終保持著赤子之心,無論人在哪裡,故鄉只有一個。2006年,余光中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說:這幾十年來,我努力用中文寫作,不但把文言的長處融入白話,更把唐魂漢魄召來字裡行間,常與李杜韓柳歐蘇對話,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撐住中國文學的砥柱。中國文化乃一大圓,圓心處無所不在,圓周處無處可尋,而以中文為其半徑,半徑有多長,圓周就有多大。」他是如此得眷戀著故土,又是如此熱愛著它的文化。

這一份熱愛從字裡行間滲透出來,溫暖又熱烈。遙遠的異國他鄉,回憶和期待之間,跳動的是那顆赤子之心。在葛底斯堡古戰場的四月想起春天的江南,在葛底斯堡的塔下想起母親同登的佛寺高塔。在紐約的帝國大廈眺望太陽落下的地方,懷念的是世界上最可愛、最神秘、最偉大的土地——中國,那是踏不到的泥土,是遠望而不能終不能歸的故鄉。哪怕是行駛在臺北的公路上,騰躍在美麗的島嶼上,依舊會想起西北的古驛道,朝雨中煙塵輕浥的渭城,仿佛能聽到陽關三疊節奏裡的那一曲《涼州詞》。多年後重新踏上故土,十天的山東大學的講學之旅,在初春裡帶著喜悅與希望,從千佛山走到靈巖寺,從孟廟走到孔林,一路都是回憶。登孤高的泰山,觀山東聖賢的青銅塑像,看蒼茫的黃河。在先生眼中,這故鄉是永遠都看不夠的啊,於是,這位老人,連那粘在鞋底的溼泥都不忍拭去,一雙泥鞋登機,回家刮下妥善珍藏,那泥土裡藏著的是隱隱的黃河水聲,那是來自故鄉的聲響。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逝世於臺北,他已經離開我們三年多了,在2020年底的這個冬夜,我們一起懷念先生,也將那赤子之情妥善珍藏。

相關焦點

  • 《流淌的歌聲2》迎來「赤子之心」特輯
    央廣網廣州7月30日消息(記者何偉奇)大型原創時代記憶音樂文化節目《流淌的歌聲》第二季第六期將於7月31日晚上在廣東衛視播出。該期節目以「赤子之心」為主題,將由閻維文擔任時代傳唱團團長,攜手呂繼宏、蔡國慶、白雪、馬佳唱響經典軍旅歌曲。
  • 余光中《鄉愁》之外的至情至性
    儘管一生都在顛沛流離,但是余光中先生始終保持著赤子之心。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但是故鄉只有一個。他的眉間仍然有著少年的模樣,有著書卷的浸潤,氤氳出濃濃的墨香。
  • 歲月的風,帶著陣陣清香和暖意,在時光裡靜靜流淌!
    歲月的風,帶著陣陣清香和暖意,在時光裡靜靜流淌!歲月的風,封不住年少的記憶,吉他的音,演奏不盡風華正茂的友誼。一份默契,豐富了往昔的日子,寫下了最真的友誼,銘刻在了心底裡最深處。生活中,我們在哀嘆生命不幸,在等待希望的瞬間,時間像一隻頑皮的小精靈竊笑著與我們擦肩而去。
  • 曹素玉|用赤子之心書寫對家鄉的眷戀與關切
    用赤子之心書寫對家鄉的眷戀與關切——記寧波港胞百歲慈善老人單曹素玉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王學軍)總有一份溫暖令人如沐春風,總有一份力量讓人奮然前行。歲月磨白了她的髮絲,卻磨不平她的赤子之心。她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鄉愁,書寫著對家鄉浙江寧波的眷戀與關切,為推進寧波的醫療、養老等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單曹素玉的女兒代其參加捐贈儀式這位老人名叫單曹素玉,是寧波市榮譽市民,第六屆「浙江慈善獎」獲得者。
  • 疾風驟雨衝不垮「愛國赤子心」
    疾風驟雨衝不垮「愛國赤子心」 發表時間:2016-07-07   來源:宣城文明網  家國之愛,赤子之心。我們這個國家,遭遇過太多的苦難,可即便是天災人禍,也沒有淹沒我們這個國家,為什麼?因為家國之愛,因為赤子之心。關鍵時刻,炎黃子孫們總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團結姿態一致對外。抗擊日本侵略,全民皆兵,終八年除一害;九八長江抗洪,萬眾一心,氣吞山河八方來援。這些天,南方多處受災,能奔赴一線的人都傾其所有;而無法一線救援的人,也在默默祈禱。
  • 能夠吃出家鄉味道的一碗麵,那是一份無解的鄉愁
    每個人的鄉愁都不一樣,蘭州人的鄉愁多半被一碗麵牽繞一蘭州牛肉麵。蘭州牛肉麵,因為製作講究,千絲萬縷的麵條是用手拉出來的,所以又叫蘭州拉麵。蘭州的大街小巷,拐角旮旯都可以看到拉麵館,它像是城市的靈魂,不能與大地和空氣分割.蘭州牛肉麵館最熱鬧的當屬早上,不知從何時起,牛肉麵已成了許多人的專屬早餐。
  • 沙田村 我不能忘卻的鄉愁
    歲月的痕跡,流年的滄桑,已悄悄爬上了臉龐,心底沉積了厚厚的羞澀,好想傾聽一聲久違的直呼我乳名的鄉音。我的歲月中擁有生活的五味雜陳,酸甜苦辣鹹都成了溫柔的味道。我的鄉愁,是一滴匯入南流江裡依然清澈見底的沙田溪水,是一棵傲然挺立在和尚寨頂峰的馬尾松,是丅形村巷烙滿我兒時腳印的灰砂路,是從層層疊疊黛瓦升起的嫋嫋炊煙,是古老祠堂裡迎親娶婦的歡聲笑語,是年夜飯桌上美味飄香的大碗扣肉,是村前廣場舞獅擺鳳的亢奮鼓點……鄉愁是一份童年的記憶,每當夜深人靜,回憶起故鄉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總有股淡淡的鄉愁揮之不去
  • 那條流淌在心底的小河
    文 | 李玉偉記憶真是個奇妙的東西,經過的許多事,見過的許多人,隨著歲月的流逝都漸漸淡忘了。回想起來,離開故鄉已經整整三十六年了,歲月如梭,人也從曾經的青少年變為鬚髮漸染的中老年。儘管經歷的許多事都忘懷了,但記憶中卻始終忘不了故鄉的一草一木,忘不了故鄉的鄉裡鄉親,更忘不了曾經留下許多歡樂的小東河,甚至幾回在夢裡夢見小東河,和兒時的夥伴們依舊在河邊打鬧嬉笑。
  • 赤子之心遇見嶺南文化 酷我暢聽《我和我的家鄉》彭楚粵探尋鄉愁印記
    近看廣州宛如現代城市漫遊指南,中西合併的前沿文化在這裡生根發芽,遠看廣州又似一副獨具特色的歷史地圖,一草一木皆充滿著當地人的鄉愁記憶,本期酷我暢聽《我和我的家鄉》彭楚粵就帶來家鄉版小劇場,以少年赤子之心,寫一封給家鄉的「情書」。
  • 人間激蕩英雄氣
    人間激蕩英雄氣來源:新華社作者:朱基釵 楊維漢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0-01 00:16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矗立,碧空之下,紅旗漫捲,樂曲激蕩。登上紀念碑基座臺階時,雖然步履蹣跚,張定宇的步伐卻無比堅定:「新中國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建立起來的,也是無數建設者用汗水甚至生命建設起來的。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就是要繼續堅定跟黨走的決心與信心。」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矗立,碧空之下,紅旗高揚,浩氣長存。
  • 文學評論|赤子其人,質樸其文
    赤子其人,質樸其文段飛宇這段時間,我手頭有一本散文集——《鄉梓情緣》,作者是鄉土作家王寬餘。半個多月來,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我便捧起這本沉甸甸的著作,懷著崇敬的心情開始閱讀。他在「鄉愁悠悠」一輯裡,寫家鄉的槐花、葫蘆、土豆、山核桃、椿樹、紅薯等鄉下特有的山貨,也寫家鄉的黃土、白土圪梁、備戰洞等山村特有的建築名勝。這些極具鄉土氣息的物質,無不包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那是特定年代裡形成的讓人永遠懷念的故事。每一個有過那樣經歷的人,都會在這描述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這就是山東|流淌在歲月裡的至尊源秘制水煎包
    該水煎包其狀扁圓,上下呈金黃色,外酥裡鮮,口感甚佳。因其用餡不同,分為羊肉、牛肉、豬肉、素菜水煎包多種。其餡無論是葷素均加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製。皮為小麥粉面發酵, 經發麵、調餡,捏成圓柱狀的包子。置平鍋一口,燃猛火一爐,水煎包口朝下擱置,灌入麵糊水淹至水煎包頂端,蓋上鍋蓋,這就是水煎包名稱的由來。 翻個後,至水漸幹,鍋底始有炸響,便改文火細煨。
  • 故鄉猴橋鎮的「崩麻」小河 流淌著濃濃鄉愁
    試想當年,唐朝南詔王閣羅鳳西開尋傳(景頗、阿昌先民),置古勇二關,通蜀身毒道,各民族從這紛紛而過,千百年來年這條名不見經傳的小河,憑藉著自己的默默滋潤,哺育了景頗等先民和吾之先祖及我輩,縱使景頗、漢族、阿昌身居他鄉,亦或緬甸、臺灣……養育之恩又何以相報,千思萬念,化作一抹血脈流淌,生生不息,光焰萬丈。
  • 鄉愁是心頭上那一縷看不見,落不下的炊煙
    最近有一個引人深思的詞叫「鄉愁」。在人們心中是一種情懷,在社會發展中是一種時代文化,在時光的長河中是歲月的印記和線索。城中村的人們像海浪中的泡沫,在無數次的海潮重洗激蕩之後,他們的居住地點和方式在不斷變化和移動。城中村人更像這個城市飄搖不定的寄宿者。
  • 妙,沽源女作家鄭恆萍用70多篇鄉愁文化題目串聯散文《春到沽源》
    在河北沽源縣文聯供職的鄭恆萍是一位女作家,近日她用發表《沽源鄉愁文化》上的所有文章題目,串成一篇獨具匠心的文學作品《春到沽源》,並由山東的歡歌老師傾情朗誦。這篇視頻散文在網上發表後,引發熱議,網友評論:「文出福地,濃濃故鄉情。音繞沽水,片片赤子意。
  • 暮鼓晨鐘——愛就是無解的毒藥
    我的心從沒有離開,這是個草青花開的季節;你不要再傷心,我們的夢就在春天裡。愛就是無解的毒藥因為你的存在,心就變得越來越小;也許那是一種自私,卻是腦海裡盤旋的音調。把你放在心上,牽著手盡情的飄;愛就是無解的毒藥,喝了就算再苦也得微笑!
  • 一灣海峽水,一顆赤子心。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讀余光中散文
    一首《鄉愁》詩,一段思鄉情。余光中老先生的作品,時而鏗鏘有力,波瀾壯闊,時而細膩溫柔,綿轉悠長,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都能給讀者帶來無限的遐思。《赤子》收錄了25篇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代表作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行走、觀點、創作、回憶。這些散文,分別記錄了余光中老先生行走人間的思考,對文學的理解,對創作的認識,以及對過往的回憶,可以說包括了老先生一生思想的精華,讀完之後給予讀者非常強烈的人生感悟。
  • 情似流水:歲月靜好,花落無痕
    生命裡有太多的過往,唯有生命中的那些愛難忘,唯有生命中的那些情在流淌。人們縱然愛得很真、很深、很純,卻也挽留不住那段時光,只有情在流年中徜徉揮灑。生命裡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有些東西是無法記住,甚至是會被人們遺忘。也有些東西雖然短暫卻深刻得令人在一生中無法忘記。鮮花綻放的那一瞬間,那一刻,如流星划過夜空的夢幻絢麗難忘,如曇花一現的清雅美麗難忘。
  • 懷赤子之心報國:致敬那段激情燃燒的鋼鐵歲月
    「剛來的時候,黃泥塘還是遍地黃沙,我們就睡在幾根柱子撐起的工棚裡,吃的是南瓜藤。也沒覺得苦,只想著能早一天用上自己煉出來的鋼鐵。」1958年9月17日,漣鋼一號高爐流出的第一爐鐵水,改寫了湖南木炭煉鐵的歷史,奏響了現代鋼鐵工業前進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