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印度尼西亞咖啡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曼特寧咖啡或是貓屎咖啡,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聊一聊印度尼西亞有哪些咖啡豆,它們都有哪些特別之處。
印度尼西亞咖啡發展歷程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其咖啡歷史要追溯到1696年,荷蘭人將咖啡豆引進印度尼西亞,試種成功後,便確定了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大量種植咖啡豆。然而,在1877年,印度尼西亞幾乎所有咖啡樹染上葉銹病(細菌感染病),阿拉比卡咖啡豆抵抗不了這種病害,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慘重。
後來印度尼西亞不得不從非洲引進羅布斯塔咖啡豆,羅布斯塔咖啡豆抗病性強,使得印度尼西亞的咖啡經濟有所回升。現在印度尼西亞是是全世界羅布斯塔咖啡豆最主要的生產國,而阿拉比卡咖啡豆只佔印度尼西亞咖啡豆總量的6%-10%,其中就包括耳熟能詳的曼特寧咖啡豆。羅布斯塔咖啡豆集中種植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南部,阿拉比卡咖啡豆則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
印度尼西咖啡生長環境印度尼西亞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年降水量1600-2200mm。印度尼西亞地處火山帶,土壤肥沃,含礦物質豐富,有利於咖啡豆的種植生長。印度尼西亞的海拔在900-2100米之間,主要種植咖啡豆區域集中在1200米左右。
印度尼西亞咖啡豆主要有兩個收穫季,主收穫季大約在9-10月,次收穫季在5-6月。今年印度尼西亞咖啡豆出口量比去年增長許多,據分析是去年印度尼西亞咖啡價格高漲導致出口減少,同時當下產季產量增長導致出口增加,一增一減之下導致了今年印度尼西亞咖啡出口的大幅增長(該資訊來源於咖啡金融網)。
印度尼西咖啡豆品種印度尼西亞咖啡豆主要有三類:阿拉比卡咖啡豆、羅布斯塔咖啡豆、利比利卡咖啡豆。其中細分下來的主要品種有20多種,常見的是卡杜拉、卡蒂姆、帝汶種、鐵皮卡、S288,S795、西迪卡蘭(Sidikalong)等。
印度尼西咖啡豆種植目前,印度尼西亞的咖啡種植面積超過100萬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24%。印度尼西亞的平均咖啡種植面積為1.7公頃,大約擁有27億株咖啡樹,其中66%以現代化栽種方式在種植園種植咖啡豆,其餘的咖啡豆種植在傳統經營的小農場內。
印度尼西亞超過95%的咖啡豆是由小農生產的,咖啡莊園主要位於東爪哇省和中爪哇省。大部分的生產是有機種植,其中19個農民合作社和出口商獲得了國際認證市場有機咖啡。
印度尼西亞咖啡豆處理方式印度尼西亞咖啡豆的主要處理方式為:日曬處理法、水洗處理法和溼刨法。因為氣候潮溼,雨水頻繁,為了追求更高效的乾燥,多採用水洗處理法和溼刨法。
印度尼西亞最出名的咖啡豆處理法是溼刨法和麝香貓體內發酵。這兩種方法處理咖啡豆,擁有特殊的風味,並為世人所喜歡追捧。
蘇門答臘的曼特寧主要採用溼刨法。溼刨法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木製去皮機刨除果皮與果肉,發酵3小時後,進行晾曬,使含水率降到半乾半溼的30-50%。第二階段,去掉果膠和羊皮層,繼續後段的曬乾,乾燥製程需2-4天,含水率降為12-13%。
除了常規的溼刨法,還有一種陳年溼刨法。咖啡豆先經過普通的溼刨法處理後,然後封存進倉庫2-3年。期間咖啡豆的酸度會慢慢減弱轉為糖分,使用該處理法的曼特寧咖啡豆也叫陳年曼特寧咖啡豆。
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豆一提到蘇門答臘咖啡豆,肯定就是曼特寧咖啡豆。曼特寧咖啡豆主要生產區域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端的多巴湖一帶,常見的曼特寧咖啡豆有黃金曼特寧咖啡豆、林東曼特寧咖啡豆、陳年曼特寧咖啡豆。
這三款曼特寧的區別在於,林東曼特寧代表著最曼特寧的風味,草本氣息濃厚。而黃金曼特寧是精選級別的曼特寧,豆粒大小均一且都在18目以上,人工篩選4次以上,其口感乾淨明亮,但醇厚感也極佳。陳年曼特寧前面也有說過,採用不同的溼刨處理法,所帶出的風味更為濃厚,也不是一般人所會接受的。
以【前街咖啡 林東曼特寧】為例
風味描述:入口草本植藥味,黑巧克力,焦糖,回甘甜。
衝煮參數為:濾杯:Kono濾杯,水溫:86℃,粉量:15克,粉水比:1:15,研磨度:中細研磨(BG#6W)
選擇Kono濾杯的原因:Kono濾杯的肋骨不多且位於低端,濾紙緊貼在濾杯上,可以限制氣流使水與咖啡粉的接觸時間增長,讓咖啡粉得到充分的萃取,提升醇厚口感。
衝煮方式採用分段式萃取,30克水悶蒸30秒,小水流注水至125克時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貓屎咖啡豆貓屎咖啡豆的品種是羅布斯塔咖啡豆,因為麝香貓活動的範圍是在中低海拔,該海拔區域的咖啡品種大多數都是羅布斯塔咖啡豆。高海拔的阿拉比卡貓屎咖啡產量稀少。
咖啡豆在麝香貓的消化道內雖沒被消化,但強腐蝕性的消化液已經腐蝕了它的表面,這些消化液裡有一種特殊的蛋白酶,能打破咖啡豆原本的蛋白質鏈,將長鏈結構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微粒,形成短鏈肽類和胺基酸。
貓屎咖啡的處理方式在麝香貓體內完成,因為動物在選擇果實的敏感度比人類精準許多,麝香貓所選取的都是成熟糖度高的咖啡豆,經過它們體內發酵出來後,咖啡豆的風味會帶有特殊的草本香氣,在醇厚度上也是極佳。
貓屎咖啡豆的爭議除了它的風味不同尋常,還有它的生產方式。貓屎咖啡量少價高,商人們為了促進產量,大量養殖麝香貓餵食咖啡豆,有人覺得這是剝奪動物的自由,並且暴食情況下也會影響咖啡豆質量。
以【前街咖啡 貓屎咖啡】為例
風味描述:草本、堅果、黑巧克力、發酵味。
衝煮參數為:濾杯:Kono濾杯,水溫:86℃,粉量:15克,粉水比:1:15,研磨度:中細研磨(BG#6W)
衝煮方式採用分段式萃取,30克水悶蒸30秒,注水至125克時分段,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總的萃取時間為2分鐘。水流控制小水流
爪哇咖啡豆爪哇咖啡豆風味有精緻的芳香,酸度相對較低,口感細膩,均衡度好。爪哇咖啡豆的香味和酸度比蘇門答臘島的咖啡更勝一籌。爪哇的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而潮溼。沿北部海岸的平原地帶溫度最高,山區則涼爽得多。高溼度常常形成使人衰弱的氣候。因為位於火山地帶,所以爪哇的土壤非常肥沃。
爪哇島品質較好的咖啡, 多位於西部的西爪哇省,是印度尼西亞一級行政區,通常都來自於國有與私有的莊園, 國有莊園因為有政府的支持, 較容易銷售到歐美國家, 相對名氣也比較大。種植園基本上都在海拔1400米以上,輔以當地典型的火山質土壤,造就獨特風味。
以【前街咖啡 西爪哇咖啡】為例
風味描述:芒果、紅酒、桃汁、強烈的果香、帶梅子及菠蘿蜜風味、乾淨而清甜的回甘。
衝煮參數為:濾杯:V60濾杯,水溫:90℃,粉量:15克,粉水比:1:15,研磨度:中細研磨(BG#6S)
衝煮方式採用分段式萃取,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緩慢注水至125克時分段,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萃取時間為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