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餅乾、吐司麵包、海綿蛋糕、麵條
農報君身為一個吃貨
在跑遍了大江南北
看過了江河湖海之後
終於如願以償
當了一回美食博主
小麥是世界第一大糧食作物
在我國有近5000年的種植歷史
西方愛吃的麵包
我們愛吃的饅頭麵條包子餃子
全都是萬能的小麥粉做成的
近年來國產小麥產量和質量趨好
品種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小麥產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昨日在江蘇靖江舉辦的
2019年中國質量年會暨鑑評信息發布會上
來自全國8省的200多個小麥品種同臺pk
角逐小麥領域的「文理狀元」
今年各類小麥表現如何
小麥品種庫又增加了哪些新成員
麵包蛋糕麵條到底好不好吃
哪幾個品種能奪魁呢
快跟我來看看吧
混合、攪拌、發酵、烤制
看到這裡
腦海裡該自動浮現《舌尖上的中國》插曲了
農業農村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參照國家標準
把各地採集來的小麥樣本
分強筋、中強筋和低筋三種類型
製成了吐司麵包、麵條和海綿蛋糕
以麵包為例
製作方嚴格控制酵母用量、烘烤溫度和時間
每個樣本麵團都採用同樣的醒發手法
製作過程嚴謹科學(而且香甜)
放進去的是麵粉
走出來的就是香噴噴的美味了
聽起來是一場實驗
看起來和聞起來都是一場盛宴
製作完成以後
成品以匿名的方式
統一交給專家組鑑評
專家按照重量、體積、
色澤、質地等外部特徵
口感、紋理、彈柔性
等內部特徵逐一打分
看起來結構細膩的
拿起來塊頭大的
摸起來回彈好的
撕起來有韌勁的
吃起來香甜順滑的
統統高分!高分!
將專家組的分數加以匯總
去掉最高和最低分
算平均分來給出各品種的「高考成績單」
這麼多品種農報君是吃不出來有什麼差別的
但專家可就不一樣了
望、聞、按、拉、捏
就差親口問問小麥粉它巴適不巴適
大大小小的指標
都要靠他們睜大眼睛觀察
細緻入微對比
最後再全情投入品嘗
這到底是什麼神仙職業
吃東西都吃得如此講究
老闆還缺人麼
為了對照
鑑評還選取了美玫粉、硬紅春和澳白
這三個國際優質小麥品種
同樣以盲選的方式
製作樣品、品鑑風味和評分
排名
編號
品種
專家評分
對照
MB04
硬紅春
89.7
1
MB17
中麥578
89.3
2
MB13
新麥26
88.2
最終
揚麥20、皖西麥0638在蛋糕類
優質弱筋小麥中並列第一
中麥578在麵包類優質強筋小麥中奪魁
大地2018在麵條類優質中強筋小麥奪冠
其他品種也是競爭激烈
分數相差無幾
小麥整體質量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與國外優質品種的差距也越來越小
據與會專家介紹
小麥品種質量檢測工作已經進行了17年
從全國27個省(區市)
900多個縣(區市旗)
抽檢了1.1萬份小麥樣品
共發布了364個小麥優質品種
摸清了我國小麥品質在年度和地區間的變化
記錄了我國優質專用小麥的
品質狀況和變化趨勢
從最新的情況來看
今年的小麥品質是近幾年來最好的一年
優質麥麵積不斷擴大
小麥及其產品品質整體提升
產業發展呈現良好趨勢
這得益於小麥生產管理和
品種選育等多個方面
據統計
近五年來達標的強筋小麥品種中
新審定的品種就佔據50%
河北、山東、河南的強筋小麥質量佳
河南、江蘇、安徽的中強筋和弱筋相對較好
儘管與國外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但目前我國小麥產業仍存在一些問題
小麥育種仍以產量為主要目標
一些過硬優質品種後續改良遲緩
仍存在「兩頭少、中間多」的現象
弱筋小麥沒有實現優質優價
區域同種同品質程度低
育種和產品生產之間還要邁好關鍵一步
小麥產業仍需進一步的結構調整
各方可以更加注意優勢品種的提純和進化
做好量和質的平衡
身為一個偽美食博主
農報君在鑑評中漲了不少知識
不光知道了什麼麵粉好吃
還知道了為什麼好吃
小麥品質是一個複雜且相對的概念
與地區、人們偏愛和經濟條件有關
專家建議
平衡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可以從區域來劃分
中強筋優勢產區主攻量
強筋弱筋優勢產區主攻質
育種家們培育出來的新品種
在大面積推廣前
要有「高考」一樣的試驗考試
並協調統一標準
良種配合良法
加強與市場的對接
把農民真正組織起來
專用型、通用性品種是兩個可行的方向
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舉辦的小麥質量年會
是我國小麥產業發展的一面鏡子
也是我國小麥品質育種的一個見證和督促
我們期待更多優質品種的出現
也更期待我國小麥品質能夠再進一步
在中國大地上
生產出世界一流的小麥
一流的麵粉和一流的食品
特別鳴謝鑑評活動主辦方農業農村部
種植業管理司為本文提供的素材支持。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巖 王田
原標題:《深夜放毒,國內最好吃的麵包就在這裡了!》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