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珍禽青頭潛鴨現身蒲江 成都將開啟新一輪水鳥調查

2021-01-12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濤

頭戴青色帽子,陽光下泛著金屬般的光澤;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 ,在水面覓食……1月3日,全球極為罕見的青頭潛鴨現身四川省蒲江縣蒲江河中,躲在一群水鳥中間,頗為「低調」。這也是蒲江縣今年首次拍攝到青頭潛鴨「本尊」。

自1月9日起,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觀鳥會等多家機構組成的調查隊,將開展2021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為今後鳥類監測及保護搜集資料。

蒲江攝影師向文軍在蒲江河拍到的青頭潛鴨

珍稀水鳥現身蒲江

「快看!那是不是青頭潛鴨?」1月3日,四川省蒲江縣蒲江河邊,攝影師向文軍在一群白眼潛鴨中發現了一隻水鳥的與眾不同。

「它青色的腦袋瓜泛著金屬光澤,不同於其他水鳥。」向文軍介紹說,青頭潛鴨位於蒲江河城郊河段,河岸兩邊一邊是房屋一邊是果園。「這一河段水面平緩,岸邊還有小型溼地和灘涂。拍攝機位距離青頭潛鴨在50米左右。」

青頭潛鴨主要繁育在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部,顯然這隻小傢伙是南遷到四川過冬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員、成都觀鳥會理事闕品甲告訴記者,早在2012年,青頭潛鴨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全球僅存不足1000隻。青頭潛鴨是罕見的季節性候鳥,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陸續從北往南遷徙,尋找溫暖的越冬地。

蒲江攝影師向文軍在蒲江河拍到的青頭潛鴨

它不會長久停留

只是來西南地區越冬

這隻青頭潛鴨是如何跑到蒲江的呢?成都觀鳥會理事闕品甲說,「中國西南地區、緬甸、泰國等均是青頭潛鴨的越冬地,它會出現在蒲江並不奇怪。」

每逢遷徙季節,數十萬隻候鳥路過四川,有些則停留越冬,青頭潛鴨就是其中一種。它們在四川越冬,並非長久停留,大概3月左右就會北遷,回到「老家」交配繁殖。

並非首現四川

其實早在2008年,成都新會展中心外的一處人工湖內,就發現了極其少見的青頭潛鴨,這也是2000年後,成都平原首次觀測記錄。可惜此後5年,它一直「銷聲匿跡」,直到2013年在成都十陵青龍湖面再次觀測到它的倩影。

2013年1月28日,在青龍湖面,一群白眼潛鴨和鳳頭潛鴨正悠閒地曬著太陽,被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用鏡頭拍了下來。「回家整理照片才發現有隻鴨子很特別。」沈尤回憶,它頭部呈黑褐色,腹部和尾部是白色。經過反覆比對,他意外發現,這個不起眼的傢伙竟然是極危物種——青頭潛鴨。

從2013年開始,觀鳥愛好者就連續多年在成都平原觀測到青頭潛鴨越冬的蹤影。「這說明青頭潛鴨已成為較為穩定的、在成都平原越冬的極小群。」沈尤說。

四川開展水鳥資源調查

將繪製冬季水鳥分布圖

四川作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春秋遷徙季,都有數十萬隻鳥類途經四川,其中一些則在此停留越冬。據2020年發布的《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顯示:四川目前分布鳥類757種,相較於1997年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記載的628種,新增135種。

而在成都地區,2005年至2015年間,有記錄的野生鳥類從385種增加到445種,新增發現記錄的鳥類60種。

為進一步掌握全省水鳥資源狀況,自1月9日起,多家機構組成的調查隊,將開展2021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以掌握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的物種組成、種群數量及分布狀況,為今後鳥類監測及保護搜集資料。調查範圍涵蓋成都、綿陽、自貢、雅安、洪雅等36個調查點位。

調查結束後,工作人員將根據結果繪製冬季水鳥分布圖、細化候鳥遷徙路線等,而這些點位將會成為今後鳥類監測的重要點位。

相關焦點

  • 極危珍稀水鳥現身泰安!十幾隻青頭潛鴨來汶河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編輯:阿水 || 新聞熱線:9600999冬日的暖陽下,大汶河中,不少水鳥正在嬉戲,時而展翅飛翔、時而駐足水中、時而漂遊在水面、時而潛入水下。突然,一隻鳥兒扇動著翅膀從水面飛起。「青頭潛鴨!」據介紹,青頭潛鴨是極危珍稀水鳥,去年觀鳥愛好者就曾在東平湖畔和汶河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青頭潛鴨的身影,此次在汶河國家溼地公園發現的青頭潛鴨有十幾隻。△觀鳥愛好者 劉兆瑞 攝觀鳥愛好者劉兆瑞說,去年冬天曾在東平湖觀察到一群越冬的青頭潛鴨,約有300多隻。
  • 極危物種青頭潛鴨 "小爆發"式出現在成都平原 專家:環境保護效果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物種,全球不到1000隻  驚喜  成都興隆湖、大熊貓基地、金堂,德陽,岷江眉山太和段等多地發現了青頭潛鴨  冬季到成都來觀鳥  來金馬河、西河、南河、鴨子河、石亭江……  今年共記錄水鳥5目8科34種,記錄水鳥2490隻  可以看到  全球極危物種 青頭潛鴨
  • 極危珍稀水鳥來了!3隻青頭潛鴨來四川德陽旌湖越冬
    「青頭潛鴨!」細心的市民認出了它。岷江橋西岸,愛鳥人士羅義華迅速按下相機快門,抓拍下精彩瞬間。「看來,鳥兒喜歡上旌湖了,今年一次來了3隻。」↑青頭潛鴨。2016年,德陽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鳥友在旌湖首次發現1隻青頭潛鴨,引起轟動,全國各地鳥友慕名前來觀鳥。
  • 鳥兒如約來旌陽過冬——青頭潛鴨剛到 紅頭潛鴨也來了
    鳥兒如約來旌陽過冬——青頭潛鴨剛到 紅頭潛鴨也來了
  • 青頭潛鴨等稀有鳥類現身房山
    大石河水質還清 京冀攜手「護鳥執法」  青頭潛鴨等稀有鳥類現身房山  房山已成為白鷺的遷徙中轉站 攝影/劉鵬昊  全球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近日首次現身房山區大石河濱水公園,這種鳥類全球僅有約1000隻,像大熊貓一樣珍貴。
  • 泰山又現極危珍稀水鳥——青頭潛鴨
    近日,泰山大汶河持續發現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12月11日,泰山愛鳥協會孫桂玲等5名會員,在泰山冬季野生鳥類監測中,於大汶河某區域發現19隻青頭潛鴨。青頭潛鴨歸屬雁形目、鴨科,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CR)等級物種,全球不足2000隻,是溼地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以水草、水生昆蟲、小型螺貝類等底棲動物和魚蝦等為食,只能在健康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中生存,歷來被生態保護專家和學者高度重視,被稱為溼地的明星物種,在我國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徵求意見稿中,擬上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 4年後再現西安
    ,最終通過照片放大對比,確定了青頭潛鴨的真身,應該有四對。但近十年間,因生態破壞,人類獵殺,全球青頭潛鴨的數量急劇下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級為最高級別——「極度瀕危」,屬於極危鳥類。此前認為全球數量不足500隻,它對棲息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堪稱環境質量好壞的指示物種。青頭潛鴨又被稱為東方白眼鴨,雄性青綠色的頭部加白色的眼睛很引人注目,它們很少鳴叫,為深水鳥類,善於收攏翅膀潛水覓食、雜食性!採食量連普通家鴨的二分之一都達不到。
  • 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 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洞庭湖「鳥」人:蘆葦蕩裡一待幾個鐘頭,拍到極危水鳥青頭潛鴨
    洋淘湖鎮遊巡塘社區村民朱立權:「把自然造好了鳥兒就順其自然來了」乾淨蔚藍的湖水中,曾經隨處可見「圍欄圍網」;隨風搖曳的蘆葦,曾經被參天的楊樹所遮蔽。張萬祥:2017年以後還是拍到好的(照片) 鳥多些了,比如說小天鵝 黃鴨 白鸛 黑鸛,還有好多不知名的鳥彭波湧:通過我們日常監測數據表明 ,2018年越冬水鳥在2萬隻以上,天鵝從幾十上百隻增加到了一千多隻,半邊湖成了天鵝湖。
  • 新觀察到十種水鳥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原標題:新觀察到十種水鳥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4月9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第一季度2020.01.01—03.31)》(以下簡稱《報告》)出爐。
  • 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歇腳」翠湖溼地
    近日,翠湖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在開放區觀測到全球性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青頭潛鴨在我國為罕見季節性候鳥,每年3月中旬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主要棲息在富有蘆葦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它們的到來是翠湖溼地公園生態改善成果的具體體現。據介紹,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體圓,頭大,為深水鳥類,善於收攏翅膀潛水,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
  • 進京「打尖兒」的青頭潛鴨為什麼不見了?都是它惹的禍
    去年,一度瀕危的青頭潛鴨現身房山大石河,吸引了大量觀鳥者圍觀。最近,我們在大石河紅領巾公園一帶巡護時,發現有多架無人機在轟趕鳥類。」多次尋人無果後,野保站只能將這一情況向上級單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報告,由他們進行處理。李理說,保護站的十幾名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的巡護和監測工作,如果遇到受傷動物,他們會及時救護。因為沒有執法權,對於無人機驚擾鳥群等情況,他們只能進行勸離或者上報。擔憂頻繁幹擾之下珍稀鳥類飛離「已經快一個星期沒有見到那幾隻青頭潛鴨了。」李理說。
  •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組團」戲水泰湖溼地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 供圖中新網齊齊哈爾3月24日電 (于欣洋 記者 王琳 王妮娜)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於24日發布消息,時值候鳥遷徙季節,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組團」現身齊齊哈爾泰湖國家溼地公園,悠然戲水、棲息覓食,目前數量達到30餘只。青頭潛鴨「組團」現身泰湖溼地。
  • 「飛鳥城市」全球極危鳥種——青頭潛鴨的鄭州生活
    隨著鄭州溫度的降低,這只不滿一歲的棕背伯勞,開始尋找新家,鄭州東區,8400多畝的浩瀚水面,承託著豐富的生命。北龍湖的一處淺灘,即便進入寒冷的冬季,能嬉水的溼地也深得人類的喜愛。這裡同樣是鳥類的領地,棕背伯勞,性格兇猛,愛吃肉吃,鉤狀的嘴巴也讓它在冬季裡更容易生存。白鶺鴒卻要佛系很多,它不喜歡折騰,大多時候連樹都不願意上,更愛在地上找吃的。
  • 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黃渤海溼地與水鳥保護研討會在江蘇鹽城召開
    新華網南京12月1日電(記者邱冰清)記者從黃渤海溼地與水鳥保護研討會上獲悉,2016年至2020年連續五年的中國黃(渤)海溼地的春季水鳥同步調查,共記錄到8目19科146種水鳥,總數合計4858382隻。
  • 青頭潛鴨:世界上最靈活的鴨子,卻剩下不到1000隻,急需保護
    據報導,近日,鄂州市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巡護監測中,在梁子湖湖面監測發現10隻青頭潛鴨在覓食。專家稱,青頭潛鴨目前只剩下不到1000隻,成為了鳥類中的「大熊貓」。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鴨子呢?認識青頭潛鴨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
  • 國內首隻人工輔助孵化青頭潛鴨在新鄉放歸
    為它拂去身上的灰塵,再一次幫它梳理羽毛,兩人一起把它輕輕送入水中。 國內首隻人工輔助孵化並長大成「鴨」的青頭潛鴨「豫頭青」,扭動著胖胖的身子,腳蹼像小槳輕輕擺動,慢慢遠去。它邁出了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也意味著,河南在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的保護研究方面開啟了新篇章。
  • 青頭潛鴨!重慶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觀測人員在走訪周邊住戶還了解到,村民曾看到有疑似小天鵝、鴻雁等珍稀候鳥現身。專家根據推測是毛絨雁的一種,可能是鴻雁,灰雁。白色的體型比較大的那一隻可能是小天鵝,以往就有過小天鵝的記錄。經過近5年的持續觀測,發現不僅有珍稀瀕危候鳥頻繁現身,而且數量和種類很穩定。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食料充足多樣,溼地類型多樣,是理想的候鳥越冬地。每到冬季,雁鴨類候鳥向南遷徙中,或到漢豐湖歇腳或留下來過冬。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