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i志願者講狀元故事 傳千年文脈

2020-12-09 騰訊網

7月5日上午,來自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校的十餘名小學生和家長,在蘇州旅遊諮詢志願者小i服務隊成員,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譚文菁老師的帶領下,了解狀元文化,探尋蘇州文脈,圓滿完成了「狀元故裡·文脈尋根」徒步古城文化遊體驗活動。

穿梭於原汁原味的姑蘇街巷,從懸橋巷27號狀元府開始,大家探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也是唯一的狀元外交官洪鈞的府邸。譚老師介紹道:「從小胸懷『慨然有當世之志』的洪鈞,不僅勤奮好學,在政治預測和史學研究上都有很大的貢獻。洪鈞駐俄、德、奧、荷蘭四國期間,認真考察了政治、經濟、文化,並對歐洲各國的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他曾向慈禧報告『歐洲多事,則中國稍安。十年不出將發生歐洲戰事。』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驗證了洪鈞的判斷和預測。」

在鈕家巷的狀元博物館裡,譚老師帶領大家一一了解了以潘世恩為代表的整個獨具特色的姑蘇狀元群體,通過講解祖孫狀元、叔侄狀元、親家狀元、科目連中狀元的故事,科普明清科舉程序,細數51名文武狀元,遙遙領先的清代全國狀元總數佔比,讓「狀元之鄉」的蘇州如書頁般在大家眼前一頁頁翻過,細細品讀,對蘇州狀元的認識也隨之深入了一層。館內中堂門板的古代狀元地域分布圖,為我們揭示了蘇州文化興盛、狀元眾多的原因: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崇文重教、強硬技巧、雄厚師資等。

「專志舉子業,夜讀率至五更」、「六試棘闈不售,志益銳,文益純,而境益困」的錢棨是一位「六元狀元」。在錢棨的雕像前,通過譚老師的講解,小朋友們對這位清代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連中六元狀元的勤奮努力和屢敗屢戰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蘇州歷來崇文重教,讀書藏書蔚然成風,這也是蘇州狀元輩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黃丕烈藏書樓前,蘇州旅遊諮詢志願者小i服務隊的廖宇老師現場展示了雕版印刷復刻《宋槧本梅花喜神譜》,讓大家一睹宋版書籍的精彩。他講解道:「宋刻書籍非常珍貴,百年前就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的說法。以朝代名命名的宋體字也是來源於宋刻本書籍。《梅花喜神譜》曾經被黃丕烈收藏,並且黃丕烈在上面做了題跋。按現代確定的古籍善本定級標準,凡是有黃丕烈題跋的書,都被列入一級古籍善本,也就是價值連城了。歷史上蘇州私家藏書興盛,有很多藏書大家、甚至藏書世家,他們收藏的是書,傳承的是文脈。」

為了感受蘇州的文脈傳承,大家還遊覽了幹將路上的言子祠和人民路上蘇州文廟。言子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回到了故鄉常熟講學,一時轟動江南,從遊者數千,被後人尊崇為「南方夫子」,言子祠是祭祀言子而建。蘇州文廟為範仲淹所建,他設學立廟,因為辦學有方,一時名聞天下,到明清兩代府學文廟的規模很大,有江南學府之冠的讚譽,並有了「蘇學天下第一」的說法。自宋以來,吳中「登科者逾百數,多致顯」。

活動結束後,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校帶隊老師王潔說:「今天的活動內容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很適合我們班級的同學,通過實地走訪狀元故裡,尋找文化之根,讓同學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傳統文化和歷史的魅力,對他的學習和生活都很有幫助,也很有教育意義。」

據蘇州市旅遊諮詢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施峰介紹,以狀元宅地、古代狀元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等,體現出來的「崇尚文化、重視教育、修身報國」的文化和精神值得深入挖掘和傳播。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市民、遊客了解蘇州的狀元文化,感受蘇州千年文脈的精彩,進一步彰顯了蘇州文化和旅遊的魅力。(郭思雨)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講述狀元故事 傳承千年文脈
    7月5日上午,來自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校的十餘名小學生和家長,在蘇州旅遊諮詢志願者小i服務隊成員、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譚文菁的帶領下,了解狀元文化,探尋蘇州文脈,完成了「狀元故裡·文脈尋根」徒步古城文化遊體驗活動。
  • 文保志願者:金陵文脈的守護人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文物保護志願者。他告訴記者,自從成為文物保護志願者,他開始真正認識自己的城市,「每一個文物古蹟背後都承載著過去的歷史,做文保志願者讓我有了城市榮譽感和自豪感。」志願者化身「南京文化名片」2014年6月,在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指導支持下,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總隊組建成立南京市文物保護志願者總隊,總隊下轄3個分隊,目前共有註冊志願者120位。
  • 石洞書院與惠州千年文脈
    雖然飽經滄桑,但是上面的文字依然如同銀鉤鐵畫,古雅清晰,這方石刻也是數千年中,羅浮山傳承至今的最大的一塊石刻。 《逃庵記》由「治績為當時第一」的石洞書院開創者葉春及口授給弟子徐焞,明代著名書法家朱完題寫,後篆刻在石洞書院左側大石上。這幅石刻曾製成書帖,一時間「五羊紙價遂貴」。石刻與石洞書院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羅浮山的名勝之一,當時的名儒高士,經常往來其間,為一郡之勝境。
  • 清涼山傳承南京千年文脈
    清涼山是南京的文脈所在,在這座不高的山上,從孫權築石頭城到唐代興教寺,從顏真卿的書法到李煜的詩詞,從南唐法眼宗到明清的崇禎書院、惜陰書院,從明代的魏源到清代的方苞、袁枚、龔賢、曹雪芹……清涼山見證了朝代的更迭,傳承了南京千年文脈
  • 樟楠古桂香 文脈出鳳凰 發現旬陽梅花狀元村
    天文學家稱北鬥星為文曲星,旬陽是文脈凝聚之靈地。早在上古周朝周赧王時期,司天官奏報秦嶺蟒山有王者之氣,周赧王下令將王氣趕至東都洛陽,桐木鎮至今「周赧王趕龍處」、「翰林石印」、「狀元石硯」歷史遺蹟猶存。歷史發展證實了秦一統天下,漢唐中華民族古代最強盛時期均在秦嶺腳下!
  • 發現佛山|黎衝村:狀元文化傳承千年 狀元及第粥與它有關
    歷史上廣東出過9位文狀元,佛山佔了5位,其中2位出自黎衝村,分別是南漢時期(917年-971年)的簡文會和明代的倫文敘。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是少見。如今,狀元文化在黎衝村已傳承千年。村內依然保留著狀元井、狀元橋等景點。近年來,黎衝村更是在保護好本村傳統文化和古蹟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型舊村改造,助推鄉村振興,為村落帶來新的活力。
  • 李庚香:傳承黃河文明要講好「十個千年故事」
    會上,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庚香在結束時向社科專家發出倡議:「傳承黃河文明要講好「水」與「人」「十個千年故事」, 引起專家學者共鳴。 要突出黃河文化「根」的地位,把力量聚焦到中華文明起源上,伏羲的故事、炎黃二帝的故事,講好河圖洛書的故事,打造中華文明溯源之旅。伏羲、黃帝。講好黃河精神。我們沒有聚焦到一個有影響力的點上。浙江搞浪渚文化。文明,一是城市。二是儀式性建築。三是文字。根源是什麼呢?就是沒有「聚焦」。我們其實就是要聚焦到一個點,那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的早期進程。
  • 永泰十景評選活動丨聯奎塔:「狀元永泰」的文脈傳奇
    相去之間不百裡,七年三度狀元來。」,這首詩道出了南宋時永泰3人連捷狀元的文脈傳奇。而屹立於永泰城關塔山之上的聯奎塔,也成為「狀元永泰」的象徵,激勵著無數永泰學子孜孜以求,奮發圖強。永泰人崇文尚學,賢達才俊輩出。自隋末唐初科考以來,福建出了46位狀元,而永泰就佔文武7狀元。
  • 廈金青少年金榜文脈講古行活動舉行
    體驗非遺項目 集體吟誦古詩廈金青少年金榜文脈講古行活動舉行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燕如)登上金榜山,身著傳統學子華服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廈金青少年金榜文脈講古行活動舉行。 「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英雄人物都在金榜山留下典故,比如文武『兩陳』,唐代文士陳黯和民族英雄陳化成。」隨著國家級非遺講古廈門市代表性傳承人、公益組織暢德青年匯會長李志勇的娓娓道來,30多名學員們深入了解了相關歷史文化。
  • 山清水秀必有貴,廣西第一大狀元村,走出1名狀元26名進士
    提起廣西,很多人就會想到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很多人去桂林旅行,被那美麗的景色所感動,但是,在廣西有一個可以與桂林匹敵的小村莊,在廣西也很有名,不僅景色優美,其中狀元合格的是一個人,考上進士的是26人,內疚的「狀元村」。
  • 「聽」金石傳拓作品講述黃河故事
    本報訊 感受黃河文化燦爛輝煌,「聽」金石傳拓作品講故事。11月17日, 「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首展」在河南博物院東配樓第二展廳開幕,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金石愛好者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
  • 「迎世遺 遊古厝 傳文脈」重陽詩鐘詩會舉行
    福州新聞網10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文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23日上午,「迎世遺 遊古厝 傳文脈」重陽詩鐘詩會在福州西湖宛在堂舉行。詩會由鼓樓區文聯和三山詩社聯合主辦。福州詩鐘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福州文人在詩歌領域裡的一個重要創造,更是我國詩歌寶庫中一顆閃亮而獨特的珍珠。
  • 聽特產手信「講故事」
    如何講好肇慶這座旅遊名城「一府一硯六名人」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廣東衛視《眾創英雄匯》為什麼要做首信優禮?2014年,我在廣州有緣遇上褚橙創始人褚時健先生,在溝通交流中被他的創業精神所感動,期間也請教了許多關於創業路上的問題,他給了我啟發,給了我靈感,所以我創立了首信優禮,用伴手禮作為載體,將肇慶這個美麗而有文化的旅遊城市的故事講好。為什麼想到這樣去打造肇慶的手信?
  • 千年古城藏書韻 狀元府邸閱古今
    關注 陝西韓城旅遊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過客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千年古城藏書韻 狀元府邸閱古今2018年,他用這25年的收藏成果,建造布置了一個精巧別致,在全陝西也小有名氣的狀元府博物館。這是全國2000多家私人博物館中,又一個純私人投資建設的博物館。它讓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保持了20多年的「中國唯一一個不花國家一分錢的博物館」變得不再唯一。
  • 【嶺南文史】羊城文脈千年一貫 龍虎際會各領風騷
    【嶺南文史】羊城文脈千年一貫 龍虎際會各領風騷金羊網  作者:鄧瓊  2020-01-16 站在今天中山圖書館這塊寶地上溯,從明代南園到清代廣府學宮
  • 傳拓作品如何講述黃河故事?大飽眼福的好機會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圖  本報訊您對傳拓[tà]作品感興趣嗎?大飽眼福的好機會來了!「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首展」將在河南博物院東配樓第二展廳舉行至11月22日,156件精挑細選、涵蓋多種傳拓藝術形式的作品參加展覽,講好「黃河故事」,詮釋悠久厚重的黃河文化。
  • 閩侯:守望古厝 延續文脈
    「我們的原則是最小幹預,修舊如舊。」熊工告訴記者,為最大程度修復文物點的殘缺,他們與專家反覆討論研究,更深入走訪相似建築尋找蛛絲馬跡。在閩侯縣不可移動文物點——橫嶼程由燦厝修復中,光燕尾脊的角度就調整了三五次,整整花了半個月才做好。如今,修復工作和4座古建築的遷建工作已進入尾聲,正在進行最後的景觀提升。
  • 走進「花炮之鄉」上慄 追尋千年文脈
    3月27日,在上慄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副局長陳志堅等帶領下,萍鄉市辭賦學會會長巫志剛組織採風團,開展「打造文化名縣·點亮花炮品牌」主題採風活動,採風團興致勃勃地走進展館、企業、園區,感受並傳承千年花炮文化。
  • 鵬城迎來非遺拓畫人劉東陽 赤心漢畫千年文脈
    近日,鵬城迎來非遺拓畫人,赤心漢畫千年文脈,訪談非遺傳承人、收藏家、漢畫學者劉東陽。初識漢畫結淵源,赤心拓漢畫,大道藏黑白劉東陽,男,1968年9月生,河南南陽人,漢畫學者,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協會會長,師從北京市傳拓名家馬國慶先生,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先秦史學會古文明研究與保護中心專家委會委員,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導師,香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易所金石傳拓首席專家
  • 無錫千年古巷「變身」城市休閒會客廳 網紅店扎堆
    中新網江蘇新聞12月14日電(記者 孫權)年客流量突破300萬人次、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300餘場常規接待……記者14日從無錫小婁巷歷史文化街區(下簡稱「小婁巷街區」)獲悉,今年以來,在無錫梁溪經發實業集團、深圳益田旅遊商業集團與50餘家商戶的共同努力下,該街區相繼打造出古風開學禮、楓葉藝術節、牡丹節、讀書月、狀元節等20餘場主題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及周邊遊客前來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