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與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都迎來了家中的第二個孩子。然而不難發現,決定生二胎的絕大部分並非年輕人而是高齡產婦,這實在有些令人費解。
根據一系列的調查研究顯示,高齡產婦追生二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一脈相承,在很多家庭裡,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很嚴重,認為男孩兒可以傳宗接代,生了女孩便是斷了香火,血脈將難以傳承。
除此之外,中國傳統思想中強調老有所養,封建觀念普遍認為女孩兒嫁出去便成了別人家的,難以替自己的父母養老送終,因此在古代,人們總是竭盡全力誕下男嬰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如今仍有絕大部分人帶有非生下男孩兒的想法,然而受到二胎政策的束縛,一直難以如願,如今政策放開,他們則順理成章地追生二胎。
二、家庭條件的優越
從茅草屋到高樓大廈,從大哥大到觸屏手機,從月薪幾塊錢到幾萬,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思想觀念在不斷改變。越來越多的家庭有充分的條件可以追生二胎,甚至可以在保證一胎優生優育的情況下讓二胎健康成長。
之前由於生活貧困難以養育二胎的家庭自然要抓住二胎政策放開的機會,或許是為了給家中的一寶添個弟弟,讓他好有個陪伴;或許是因為一寶外出打拼,生個二寶陪伴自己。
無論如何,生二胎都是錦上添花。
可是,問題來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丁克甚至不婚,而高齡產婦卻層出不窮?
我們小區兩個人,同樣都是43歲,一個當了「漂亮奶奶」,一個卻跟風生二胎成了老態龍鐘的二胎媽媽,和同齡人對比盡顯老態。不得不說,高齡產婦真的傷不起!
高齡生子的三大危害,你不得不知道!
一、相比年輕人分娩時風險更大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婚、不婚,很多就是因為難以忍受生產的痛苦。
電視劇裡的經典橋段便是女子在屋內痛苦地掙扎,而穩婆則在屋外焦急地詢問男子「保大還是保小?」
藝術來源於生活,影視片段並非空穴來風,現實生活中更不乏產婦難產死亡的例子。
年輕女子生產便擔著巨大風險,幸運的可以順產,糟糕一點的也許肚子上來一刀,更有不幸者喪命於手術臺,更何況高齡二胎寶媽?
十月懷胎早已令人精疲力竭,還要再忍受一次生產的痛苦,高齡則意味著承擔更大的風險。高齡還想生二胎的寶媽們,你們真的考慮好了嗎?
二、相比年輕人恢復期更長
年輕意味著恢復快,即使懷胎十月胖成球,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好身材,且精力旺盛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於是,走在大街上的辣媽神採飛揚,仿佛從來沒生過孩子般青春洋溢。
然而,高齡產婦由於年紀偏大的緣故,生產已經耗盡精力,產後恢復更是出奇得慢,身體虛弱加上無心裝扮,於是比同齡人看起來更老。
她們年輕時顧不上打扮,少有精緻的妝容,如今年歲已大,身材走樣,難以恢復,看著相同年齡的人步態輕盈,難免有些失落;而且年輕時忙於工作不停操勞必然留下點病根,如今即將年過半百,又如此折騰自己的身體,實在有些不划算。
三、相比年輕時生娃後養得動帶不動
四十再當媽,還有多少精力帶得動娃,原本就虛弱的母親還要每天母乳餵養,殫精竭慮,半夜不敢睡,擔心孩子餓了尿了,孩子一哭,就緊張得不得了。等孩子上初中,母親就五十多了,在孩子最叛逆的時候,母親想要給予更多的溫暖,恐怕也會力不從心。
年紀大了,孩子真的就管不動了,時代的飛速運轉,不接受高齡二胎寶媽的極弱適應能力,孩子的迅速成長也不允許高齡二胎寶媽有絲毫懈怠。
都六十了啊,還在勞心勞力育二娃,興許入土也未能見二寶結婚生子,何必為難自己?
人活一世何其艱難!如果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也許上半生,母親們總在為家庭和孩子而活著,那麼下半生為什麼不能為自己而活著呢?去看一看還沒來得及欣賞的風景,品一品淡淡的清茶,閒庭信步,坐看雲捲雲舒。
張潔在《我的四季》中曾經說過:在人生的冬季,便要回頭去細想曾經的日子。為何要讓自己的記憶裡只剩下孩子?你還有你自己,不是嗎?
高齡二胎寶媽們,你們的下半生要留給最初那個不施粉黛,初心依舊的自己呀!何必為了孩子,將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