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中選窩、打窩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打窩打得好才能讓魚進窩,而且長時間不遠離去,這樣垂釣起來自然事半功倍。有釣魚老手說,打窩的最高境界就是魚誘得來、但是吃不到餌料,又不願意走。所以窩料的製作有套路,打窩的方法有套路。馬上就要驚蟄了,野釣的好時候又來了,所以今天專門說下打窩。
一、常規窩料的配置方法
窩料的作用在於誘魚,首先一點就是要保證魚進窩後不能吃飽,否則是釣不到魚的,所以打窩的量需要注意,通常來說只要不是長時間守釣,都應該少打窩,但是勤補窩,這樣才能保證窩點中長時間有食物,但是又不多。窩料的講究比較多,比如粗細打窩,虛實搭配,不同季節也有不同的講究。比如冬季,通常以味道擴散快的粉狀窩料為主,誘魚快但是魚進窩後沒東西可吃。但是小魚多的季節就不行了,小魚多的季節打窩就要注意大顆粒佔比要多,儘量少粉狀窩料。氣溫低,打虛窩,氣溫高,打實窩。
二、不厚道的打窩方法
1、調味沙包的妙用
在家裡燉肉燉魚、或者做滷味的時候經常會用到調味沙包,在釣魚中也有可以使用。通常是使用大量的顆粒或者塊狀窩料,比如豆餅塊,泡製的玉米粒,然後加入一點粉狀窩料,把窩料裝在沙包中紮緊,投到釣點就可以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點粉狀窩料可以霧化,起到快速誘魚的效果,顆粒和塊狀的窩料一直在沙包中,魚只能聞到味道,吃不到窩料。在釣黃顙魚的時候沙包中裝上禽類內臟,也是常用的方法。使用此方法經常有幾天的誘魚效果,還有釣友會在沙包上繫上繩子,釣完了把窩料再拉回來,下次繼續使用,這算是非常不厚道的做法了。
2、泥巴的妙用
不要小看岸邊的泥巴,在打窩的時候經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們打窩經常會使用酒米,如果忘記帶打窩器,手拋酒米是完全不靠譜的行為。這時候完全可以把酒米跟岸邊的泥土混合,搓成團打窩,泥巴到水底後散開,酒米就開始誘魚。或者把蚯蚓切碎,再加上一些完整的蚯蚓,用比較黏的泥土包起來打窩,在水底切碎的蚯蚓味道濃鬱,開始誘魚,魚入窩後又發現泥土中的蚯蚓再往外鑽,但是想吃又吃不到,蚯蚓會縮回去。這時候魚鉤上掛上餌料,魚還能不開口?
3、各種啃過的骨頭
比如吃過的豬骨頭,雞骨頭,效果最好的應該是羊骨頭。我們在製作魚餌的時候,部分配方是加入羊油的,這個是民間釣魚的一個秘方。其實羊骨頭味道重,也有非常好的誘魚效果。不但能吸引到肉食性的魚類,比如鯰魚、黃顙魚,鯉魚鯽魚也會進窩,蝦蟹也會,優點就是通殺,缺點就是有蝦蟹。我記得小時候用地籠抓小魚,經常會放進去2塊啃過的骨頭,過半小時後提上來,小魚小蝦泥鰍啥都有。現在科技發達了,釣魚的時候點個外賣,吃剩下的用來打窩,釣魚的時候能吃口熱飯就是享受了,剩下的骨頭用來打窩,完全不浪費。
再比如大塊的豆餅,微波爐裡轉一轉,用來打窩效果也不錯,而且這些大塊的窩料和各種骨頭用在流水中打窩也是可以的。你還知道哪些不厚道的打窩方法,不妨討論討論。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