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區看守所:網傳「最安全的地方」是如何築成的?
新建公安
3天前
疫情發生後,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現在,他們成了最安全的人」。「他們」指的就是監區裡面的在押人員,雖然是網絡段子,但卻有一定的道理。談起監區是網傳「最安全的地方」,新建區看守所所長陳萍說:「我們這裡收押著近300人,空間狹小,人員密集,說是最危險的地方也不為過,我們壓力很大,只有嚴格管理才能全力確保安全。」
嚴進嚴出:用制度築起安全屏障
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新建區看守所便進行了全封閉管理,緊閉的大門上張貼的「封閉隔離通知」顯示著,這裡是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嚴防死守的重點。
新建區看守所把疫情防控工作當成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嚴格落實防疫防控工作措施,把嚴進出關,所有來所辦事人員必須經過測量體溫、佩戴口罩、洗手消毒後方可進入所內,對離開監室接受訊問、詢問或參與會見的在押人員必須全時段佩戴口罩。對於新收押的嫌犯,增設了過渡監室觀察,確保落實15天的過渡期,最大限度的減少在押人員與外界接觸機會,堅決把疫情阻擊在高牆之外。
另外,看守所的民警和輔警想與在押人員「親密」接觸也沒那麼容易。為全面加強內部封閉管理,嚴格按照公安部值班備勤要求,落實三班制勤務運轉,值班民警、輔警首先要在所外隔離15天,並經過體溫檢測、消毒後才可進入到所內非監區區域工作。其次,在所內非監區工作15天後,通過體溫檢測、消毒後才能進入到監區裡。就這樣,每15天為一班。值班期間所有民警、輔警一律吃住在所內,30天內不得外出。監區內每天都要進行全面消毒,並組織在押人員學習疫情防範知識,確保疫情防範不留死角。
封閉管理嚴到什麼程度?所長陳萍說:「所裡的物資都是指定地點配送的,現在都是送到收發室,由我們自己的同志消毒後領進來。理髮都是我們邀請駐所武警同志給我們理的,我們要減少一切與外界不必要的接觸。」
外地在押人員:外面疫情形勢這麼嚴峻,
我出去後怎麼辦?
監所安全防控做得這麼好,在押人員也看在眼裡,面對外面嚴峻的疫情形勢,即將釋放的在押人員為難了。2月1日早晨,在押人員像往常一樣吃著早飯,其中一人吃了兩口就放下了筷子,坐在那若有所思。管教民警樂賢茂察覺此人似乎有什麼心事,吃完飯後便把他叫到了談話室。「冉某明,你今天怎麼了,早飯都沒怎麼吃,是身體不舒服還是有什麼困難?」「樂警官,我沒有身體不舒服,只是擔心出去以後沒地方去……」原來,冉某明是四川南江人,在南昌沒有親屬也沒有固定的住所,在新建區看守所羈押了5個月,2月12日將刑滿釋放。平日裡,在押人員通過觀看電視和集中學習了解到全國疫情的發展形勢,所以冉某明才擔心自己會無家可歸。「你放心,雖然你的親屬不能來接你,你暫時也不能回四川,但是我們會幫你想辦法,不會讓你露宿街頭的。」「真的?那麻煩樂警官了,謝謝!謝謝!」於是樂賢茂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所長陳萍。
所長陳萍了解到冉某明的實際困難後,立即與轄區派出所聯繫,通過派出所的協助,決定暫時將冉某明安頓在其入所前打工的工地上。2月12日,在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冉某明來到自己的臨時住所,看到這個雖然簡單卻能遮風擋雨的房間,冉某明激動的說「謝謝警官,還有看守所裡的警官,你們幫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讓我有住的地方,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全所民警:舍小家、為大家,這裡更需要我們
由於看守所執行全封閉管理,民警們一旦進入所裡,便三十天不能回家,儘管每人家裡都有各自的難處,但是全所上下沒有一個人退縮。
李根榮同志,年近60歲,還有幾個月就要退休了,身患慢性腎炎、貧血等疾病,天天藥不離身,在接到戰時勤務模式實施封閉管理通知後,他第一時間帶著一個月的藥量趕到所裡,主動請戰,要求第一批入所值班。當時領導和同事們都勸他先休息,但是他毅然決然要求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他說:「還有三個多月就退休了,我要站好每一班崗。」
郭兵華同志,從警22年,從事監管民警工作12年以來,工作勤勤懇懇,認真負責。他常把「監所安全無小事」掛在嘴邊,在基層默默奉獻自己。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到來,他將在所內值守一個月,而郭兵華的愛人羅志倩是新建區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的一名醫生,早在疫情發生後,羅志倩就主動請戰去了發熱門診。夫妻二人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的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家中4歲的幼兒只能暫時由80多歲的老父親照顧。面對大家的疑問:家裡怎麼辦?他沉默了一下說:「這裡有幾百名在押人員,他們更需要我。」
是啊,保證在押人員安全是每名監管民警義不容辭的使命,危難面前,他們義無反顧,用實際行動築起了最牢固的安全屏障。
-END-
來源:新建分局
審核:楊紅順編輯:宋超
南昌公安
關注我,你才是最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