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講的俗語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即使一些俗語因文化而產生了分歧,但很多俗語還是說出人生的道理,值得後世深思,俗語「飽暖思淫慾」是人們常聽到一句話,它講的是什麼?
吃飯是人想要生存,必須要做的事情,因而溫飽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有了各種各樣的食物,有了躲避風雨的住所,有了可以抵禦寒冷的衣服,而當這一切都能夠滿足時,有人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欲望。
實際上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滋生欲望,解決溫飽只是最基本的,然後就想要擁有更多的東西,如今的生活中,人們面臨著許多的誘惑,很多人早已獲得了溫飽的物質生活,但卻獲得精神上的支持。
燈紅酒綠的都市讓人沉醉,漸漸失去了初心,也讓人變得十分迷茫,追名逐利屢見不鮮,因此人們就說:「永遠不要挑戰人性」。在「飽暖思淫慾」的後面還有一句,更值得人們探究深思,講出來社會的現實。
那就是「饑寒起盜心」,古時候是有很多的山賊和強盜,因為平常老百姓常年勞苦,也無法與富人相提並論,於是就有人起了盜心,偷盜可以最快的獲得錢財,解決溫飽,而「劫富濟貧」的人通常是對貪官汙吏下手,饑寒交迫的老百姓也會相當感激。
可社會的現實並不是如童話生活一般的美好,人們需要直視的「黑暗」很多,在古代,人們最渴求的是一處避風港,有吃有穿,因此糧食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是最寶貴的,尤其遇上天災,導致饑荒時,人們饑寒交迫,平常看似善良的人,也會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即使沒有遇上天災人禍,也會有一群是不願意勞作的人,他們沒有吃沒有穿的時候,就去當強盜,一些是對富貴人家下手,一些則是搶平常的老百姓,因此朝廷專門設有衙門,管理地方上的事物,而且對偷盜的處罰是非常嚴厲的。
「饑寒起盜心」就是指人們生活困窘,飽受饑寒時,不能做到奉公守法,產生了偷盜的念頭和行為,如今是法治社會,很好的約束了人們的一些行為準則,法律無疑是最後的底線,人們的素質也越來越高。
不過我們在大街上依然看到乞討的窮苦人,不難發現其中還有一些四肢健全的年輕人,實在是讓人看不起,覺得他們好吃懶做,寧願失去尊嚴地向人們乞討,也不願意用自己的雙手去勞作。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說透了現實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