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地球上的能源來自植物?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奧秘,獲取新能源

2020-12-19 奇點使者

筆者:三體-小遙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綠色生活的重要性。大自然孕育了無數生命,其中最原始的機制仍在持續發揮作用,人類作為整個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對光合作用十分著迷,因為無數植物藉此延續生命,為大自然的循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如果我們能夠破解光合作用,人類的未來將變得更加美好。

起初,科學家們認為光合作用是一種普遍存在於植物中的機制,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人們才了解到這其中包含著大自然的奧秘,正是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有了維持生命發展的重要元素。

研究表明,植物可以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和陽光轉化為自身需要的能量,這就和呼吸一樣自然,陽光是觸發相關反應的關鍵因素。

目前,藉助於仿生學的相關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製造出很多太陽能發電裝置,但是實際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帶給人們的啟發遠遠不止於此。在相關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陽光有時也會有不同的強烈程度,而植物並不能隨意移動而減小陽光對自身造成的傷害。

於是有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們驚奇地發現,植物可以通過「閃爍」來調節光合作用過程中對陽光的吸收,這就好比動物的眼睛在受到光線刺激時可以調節瞳孔。

科學家表示,植物內部好像擁有一個小型工廠,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植物內部的工廠同樣能夠完成大量的轉化任務。相對來說,拆分水的結構這一方面,植物比人類更具智慧。

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們試圖提取植物內部的轉化劑,從而為很多機器提供新的能源。這種通過陽光和轉化劑作用的新型裝置,將為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綠色的生活環境。

在此基礎上,我們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將進行深入的研究,綠色發展的道路將為人類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並且也將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我們對大自然充滿敬畏,也將從中學習更多生存之道,只有這樣人類的未來才會是一片光明。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氧氣從哪裡來?光合作用或許不是主要來源
    我們知道,地球在一開始是沒有植物的,所以地球上最早的氧氣肯定不是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地球上最早的氧氣來源,在科學界還有爭論。地球上的氧氣最早或許來源於太空。在46億年前,地球在太陽系的中形成。地球上最早的氧氣也有可能來源於地核。在之前,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地球上的氧氣主要來源是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因為光合作用才讓地球上的氧氣變多,但是一項研究表明,或許最早的氧氣來源於地核。
  • 科學家破解植物光合作用 有望使作物產量提高40%
    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表明,優化植物的光合效率可以顯著提高全球糧食生產力。光合作用是植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並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過程。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是使用一種名為RuBisCO的酶來吸收二氧化碳分子。然而,大約25%的時間RuBisCO錯誤地收集氧分子,產生植物毒性副產物,破壞整個光合作用過程。
  • 揭秘30億年前地球原始光合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浙大學者的成果...
    我們人類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機制來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對光合作用機理開展廣泛的研究,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糧食、能源和環境問題。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良渚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一種古老的光合細菌——綠硫細菌的光合反應中心空間結構。
  • 我國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合作用反應量瓶頸,該技術可用於人造地球
    但是光合作用的量,是有瓶頸的,它的瓶頸就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自身的需求。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機物,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生物自身提供能量,生成有機物的量不會超過自身需求。例如植物自身光合作用最終是為植物自身生成碳水化合物,用於自身維持生命和生長。
  • 「史前」美味七腮鰻身上的密碼,成為人類破解地球生命的奧秘!
    紅燒七鰓鰻,絕對的美味地球生命的起源來自海洋我是誰?來自於哪裡?這是困惑人類許久的一個話題,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從人類點滴積累的生物認知常識,出現了生物進化論,告訴人類起源於生物進化,而最早的地球生命來自於海洋,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已經有很多的生物被自然環境所淘汰,就連曾稱霸陸地的恐龍也被滅絕,人類的未來會像恐龍一樣成為化石嗎?相對於地球的年齡,人類的實力太過的短暫,人類打開自然科技之門後,科學家們發現自己了解的越多,越覺得生命的神奇。
  • 我國科學家破解藻類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結構和功能
    光合作用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能量和氧氣,為利用不同環境下的光能,光合生物進化出了不同的色素分子和色素結合蛋白。硅藻是一種豐富和重要的水生光合真核生物,佔地球總原初生產力的20%。
  • 中國科學家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消息,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體賴以生存的基礎,對它的科學研究已持續了兩百多年,但仍有很多未解之謎。記者21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團隊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獲得重要突破,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合作用超級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發表在最新出版(5月19日)的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人工模擬光合作用將用於解決"溫室"和能源問題
    在不遠的將來,科學家或許可以利用人造合成裝置,在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同時,產生出人們所需要的能量,在實現環保的同時還能解決能源的製造問題。近日,美國科學家們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或許可以製造人工合成裝置,以吸收大氣中過多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同時還能產生出人們所需要的能量,在實現環保的同時還能解決能源供應問題。此外,科學家還首次探明了色素複合蛋白體在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可以說這一系列生物能源方面的最新發現,是生物學研究領域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又一重大突破。
  • 【植物知識】光合作用
    對於綠色植物來說,在陽光充足的白天,它們利用太陽光能來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得生長發育必需的養分。 這個過程的關鍵參與者是內部的葉綠體。葉綠體在陽光的作用下,把經由氣孔進入葉子內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轉變成為澱粉等能源物質,同時釋放氧氣。
  • 地球生命真的誕生於海洋嗎?科學家:也可能來自小行星!
    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於海洋,是偶然事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是由小行星帶到地球上來的。相對而言,生命誕生於海洋的可信度比較高。我們知道,生命的本質就是蛋白質,蛋白質是所有生命的基本材料。毫無疑問,地球上水的存在為化學反應提供了天然的溶劑,而蛋白質則順利成章地誕生了。
  • 為什麼冬天很多樹不進行光合作用,地球的氧含量也沒有降低呢?
    接下來回到你這個問題,題目認為,樹木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冬天掉葉僅剩枝杈,沒有了光合作用,所以地球含氧量會下降,這裡面犯了幾個錯誤1、地球氧氣主要來源不是樹木目前普遍認為,地球上的氧氣70%來自海洋(海藻),也有科學家認為,地核也在不斷釋放氧氣。
  • 科學家發現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寄居七成珊瑚
    科學家發現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寄居七成珊瑚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可產生葉綠素但不參與光合作用的生物體——「corallicolid」,其存在於全球70%的珊瑚中
  • 科學家們通過改變藻類微生物的光合作用過程,製造了氫氣
    正常情況下,藻類細胞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這項研究改變了活藻細胞的含糖結構。通過光合作用,這些藻類產生了氫氣,而不是氧氣。氫是一種中性燃料,它是未來的能源,氫擁有許多可能的用途。現在,科學家們製造氫氣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大家都在尋找一個足夠清潔的過程,而利用藻類細胞的特殊光合作用反應將幫助人類以無汙染的過程產生清潔能源。
  • 中國科學家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系統與膜蛋白結構
    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光能吸收和轉換的過程由三個複合體協同完成,科學家稱之為「超分子機器」。其中,「光系統II」位於最上遊,極其重要,其結構解析的難度非常大。在此基礎上,光系統II獲取、傳遞和轉換光能的機制也得以揭示。其中,圍繞在複合物外周的「捕光天線」促進了光系統II捕獲太陽能的能力。 光合作用中,光系統II扮演著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和裂解水的重要角色,被認為是人工模擬光合作用的理想模板。近年來,科學家對藍細菌、藻類和高等植物的光系統II進行了結構解析。
  • 植物的部分營養元素來自於大氣,光也以某種方式參與了營養元素
    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機物質及其中所固定的太陽能是地球上無數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無數可再生資源的源泉。人們栽培作物、果樹、蔬菜、樹木和牧草的目的都在於獲得更多的光合產物,因此光合作用便成為農業、林業生產的核心,各種農(林)業生產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都是為了直接或間接地調節光合作用。目前世界範圍內要迫切解決的糧食問題、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都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因此,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機理,對於充分利用太陽光能,以至模擬光合作用來人工合成食物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 科學家:最大的能源發動機就在太陽系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了,而化石能源又是有限的,人類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呢?人類通過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來揭開工業化發展的序幕,從那時候開始人類就肆無忌憚地向大自然索取資源,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化石能源。
  • 欣賞身邊那一抹綠色-感受光合作用的真正含義
    光合作用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釋放氧氣。由於科學知識的傳播依賴於準確的交流,因此,科學家非常注意自己使用的語言。例如,在描述植物如何獲得能量時,科學家不想總是重複「大家知道,植物所做的就是利用太陽光能、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糖」。所以,科學家把這一過程稱為「光合作用」。雖然這是一個複合詞,但也比一句話簡短得多。
  • 地球生命起源於何處?是地球本身孕育產生的還是來自宇宙?
    人類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說起生命起源,很多人會認為生命應該是地球本身孕育而成的。可是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上,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原來的想法發生了一些改變,有人認為地球的生命有可能是來自於宇宙。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在人類的眼裡它巨大浩瀚。
  • 為什麼地球會由藍變綠?科學家通過衛星觀測,終於找到了原因
    如果全球氣溫升高趨勢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地球的未來會非常慘烈。科學家猜測,未來200-300年,地球上大片的陸地都會淹沒到海底,屆時因為海水的溫度變高,所以冰川中原本凍結的遠古病菌會隨之來到人類社會之中,屆時人類將陷入大危機之中。正是由於人類看到了危機,所以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加強了環保,通過一些方式和方法可以對生態惡化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緩解。
  • 科學網—人與植物共存實驗欲證明光合作用對人類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