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知情人士在9月28日透露,在印度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LI)計劃下,富士康、緯創、和碩三家蘋果公司供應商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對印度投資近9億美元。
富士康、緯創、和碩承諾分別投資約400億盧比(5.42億美元)、130億盧比(1.76億美元)和120億盧比(1.63億美元)。
PLI計劃是印度政府雄心勃勃的「自力更生」計劃的一部分,「自力更生」計劃旨在促進本地製造業發展,使印度能夠自給自足生產關鍵物品。除了黃金以外,移動和電子組件是印度進口額最多的非石油進口商品。
分析認為,蘋果供應商的做法響應了印度政府「自力更生」計劃,印度政府希望振興本土製造業,減少對中國智慧型手機的依賴。
印度電子與信息技術部長Ravi Shankar Prasad 9月7日表示,全球手機製造商都已經意識到必須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設立工廠。隨著印度逐步成長為全球大型製造中心,蘋果、三星等公司已經計劃將生產線轉移至印度,並在印度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同日,印度政府根據PLI計劃批准了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價值1000億美元的出口申請,這些手機製造商包括富士康、和碩、緯創、三星和本土廠商Micromax、Karbonn、Lava、Dixon等。他們都是PLI計劃的入選者,但小米、Vivo等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並未在名單之列。
諮詢公司techARC首席分析師Faisal Kawoosa表示,PLI計劃將在製造和出口方面給予支持,從而幫助本土廠商重新奪回市場份額並實現盈利。
從2017年三季度開始,隨著中國手機廠商後來居上,印度智慧型手機競爭格局開始逆轉,市場領導者從原先的「三星+四家本土廠商(Mircomax、Intex、Lava、Karbonn)」變成了小米、OPPO、vivo等中國手機廠商。
至2018年,中國品牌已經佔據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67%以上的份額,到2020年二季度仍保持在三分之二左右,而印度本土手機廠商僅佔2%的市場份額。
PLI計劃令不少印度本土廠商振奮。Micromax近日宣布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復興戰略,並計劃在明年年底前推出20多款智慧型手機產品,以恢復過去的輝煌。
Micromax聯合創始人Rahul Sharma表示,公司計劃利用PLI計劃來應對來自中國手機製造商的衝擊。「這個計劃很有幫助,將使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接下來幾年,我們將組建從軟體到硬體,最終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手機電子組件生態。」
Micromax曾是印度第一大手機製造商,2014年二季度銷量曾超越三星,但在隨後的競爭中無法保持價格優勢,在2018年宣布退出智慧型手機市場。
但據IDC研究總監Navkendar Singh 6月的觀察,本土品牌的復興較為艱難,至少在未來幾年難以全面恢復生產。印度手機廠商需要建立從顯示屏、晶片、充電器到充電線的完整產業鏈。他們需要印度政府更多的支持,包括激勵措施或更便宜的資金,否則難以在營銷和渠道支出等方面與中國品牌競爭。
目前印度廠商對中國手機零部件進口依賴較大。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9月17日的數據顯示,2019-2020財年,在印度進口智慧型手機零部件中,超過45%來自中國,自中國進口的電子元件約佔印度進口電子元件總額的37%。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