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傳授育兒經驗時,有一句常用的老話,就是「想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說的是不要讓孩子穿得太多和吃得太飽,也經常聽到一些人說,小孩子火力壯,不怕冷,穿衣服要比大人少一層。但是,孩子剛剛出生時,醫生會叮囑把孩子包好,別受涼了,記得嘟嘟剛出生的時候,學習育兒知識,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科的介紹:同等溫度,嬰兒的衣物厚度應該比成人覺得舒適的衣服厚度多一層。如果是早產兒的話,還要再多加一件衣服。
到底是少一層還是多一層?讓人困惑。
後來發現開頭說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針對的孩子的不同時期,和不同的溫度條件。
新生兒到底是怕冷還是怕熱?
醫學上把出生產28天內的嬰兒稱為新生兒。對新生兒面言,其實是既怕冷也怕熱。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1歲以內的嬰兒,體內的溫度調節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皮膚難以適應過高和過低的溫度,在天冷的時候,嬰兒比大人怕冷,需要保暖,在天熱的時候,嬰兒比大人怕熱,需要散熱。
所以新生兒是既怕冷也怕熱。如果是早產兒,就更加怕冷。因為早產兒發育更不完善。
新生兒房間溫度多少合適?
因為新生兒自身體溫的調節能力還不完善,所以要注意嬰兒房間的室內溫度和溼度,讓嬰兒感到舒適一些。
冬天室溫最好在20-22度之間,夏天可以在26-28度之間,空氣溼度最好在50-70%,在空氣乾燥的時候,要使用加溼器。嘟嘟小時候我們就準備空氣淨化器和加溼器,買了溫度、溼度測試表,提高室內空氣品質,也讓孩子更舒服一些。
在前兩上月一般會給嬰兒使用包被,嘟嘟小時候一個月內只上身戴小肚兜,穿一個小保暖,不穿褲子,戴尿不溼,外面用包被包起來,到兩個月多才穿褲子。如果給新生兒穿衣服,要注意比大人略厚一些。
怎麼判斷新生兒是冷還是熱?
老人們都怕孩子被凍壞,所以會給嬰兒穿得很多,其實前面我們說了,嬰兒調節皮膚溫度的能力差,穿的太多可能會導致熱量不容易散發,而嬰兒皮膚調節溫度的功能又完善,就會造成嬰兒體溫過高,嚴重的還會發生「捂熱綜合症」,出現嬰兒脫水等症狀。
所以,嬰兒一定不能捂,衣服可以比大人多加一層,但一定為了保暖包裹的太緊。
測試嬰兒冷熱的方法,是大人把手放在嬰兒的頸部後面,溫熱即可,手腳稍有涼意也沒有關係。凍著的情況很少發生,熱到倒是有可能。
而且,在嬰兒喝奶時,體溫會升高,注意不要包或穿的太厚。嘟嘟三個月左右時,有一次餵奶,煩躁的大哭,奶也不喝,不知道怎麼回事,只好摸摸他身上,結果發現身上都是汗,趕緊把衣服脫了換上薄一點了,一會兒就沒事兒了。
所以,對於新生兒和1歲內的嬰兒來說,一般穿衣要比大人多一層,同時也要注意環境氣溫來調節,超過1歲後,因孩子好動,新陳代謝快,容易出汗,所以穿衣要比大人少一層。